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卷(B卷)(附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上)期末历史试
卷(B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据西周后期的青铜器“卫盉”铭文记载,一个名叫矩伯的人向裘卫换取觐见天子的
东西,矩伯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
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
这可以用来说明()
A. 政府鼓励土地买卖
B. 土地国有制受到冲击
C. 礼崩乐坏局面形成
D.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2.汉武帝时期,设置五经博士,重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
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
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 行政机构臃肿人浮于事
B. 社会政治局面长期稳定
C. 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D. 选官用人制度趋于成熟
3.如表为中国古代寺院的相关记载。
表格所述现象()
A. 强化了基层社会的治理
B. 缓和了人地之间的矛盾
C. 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体现了儒释道三者合流
4.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
向,其诗辞藻华丽,但思想内容贫乏空虚。
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要求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进行“诗文革命”。
这一转变主要得益于()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市民阶层的壮大
C. 科举制度的形成
D. 主流思想的嬗变
5.明清时期,四川潼川、顺庆等府“墙下种桑,宅内养蚕以为常业”。
成都平原的新
津“邑人业烟草者甚多,良田熟地种之殆遍”。
隆昌、荣昌一带“比户皆绩”所产夏布“富商大贾购贩京华,远逮各省”。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 东西部生产力水平日趋均衡
B. 商品生产区域化发展趋势
C. 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
D. 市镇经济制约了农业发展
6.如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
其意在
()
论述出处
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得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
梁启超《饮冰室
合集》
迄路德之党盛,而教皇始蹶,人始睹耶教之真矣。
故耶教之亡,教皇亡之也;其复之也,路德之力也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日耳曼人路惕(路德)与友菲立•麦兰极力宣斥教皇倚势作威……
译拉丁经文为日耳曼语,以开民愚蔽,百折不回,身死无悔,而教
皇之权始渐衰
宋恕《宋恕集》
A. 营造维新变法的氛围
B. 接纳欧洲新教的观点
C. 抵制革命思想的传播
D. 为变法寻求理论依据
7.有学者研究发现,20世纪初梁启超等人主张改造国民性,强调利用西学培养具有
现代国家和社会意识的国民。
而陈独秀等人的改造国民性思想鼓吹个人主义,个性解放,希望造就一代和传统完全决裂的新青年使社会走向现代。
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
B.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C. 北洋政府提倡尊孔复古
D. 进化论思想宣告破产
8.中共一大制定的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
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废除资本家私有制”。
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共产党()
A. 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
B.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国情结合
C. 明确了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策略
D. 尚需准确认识中国的社会性质
9.红色货币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政权发
行的各种货币的统称。
如图所示红色货币可以用于研究
()
A.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的经济建设
C. 敌后战场的货币政策
D. 华北人民政府统一发行人民币
10.1987年3月,邓小平会见美国国务卿舒尔茨时说:“国外有些人过去把我看作是改
革派,把别人看作是保守派。
我是改革派,不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
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
”这一讲话反映出我国改革开放()
A. 摆脱了计划体制的羁绊
B. 践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方向
D. 理顺了计划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11.苏格拉底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多次表示自己陷入了“疑难”。
在《会饮》《斐德罗》
等对话录中他多次宣称,只有神才握有智慧,而人是不可能掌握智慧的,只能追求智慧。
其认知()
A. 体现出对理性的尊崇
B. 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C. 否定了神的主导地位
D. 标志着人类自主意识出现
12.在1630-1680年间,英国糖的人均消费量增加了4倍,糖零售价格降了一半。
17世
纪末,以前只是富有人家享用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到1750年,有近100万英担的糖在英国市场出售。
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工业革命助推了英国对外扩张
C. 世界各地区间联系日益紧密
D. 英国成为糖品消费最多的国家
13.1922年,列宁说:“在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上,我们的报刊和我们的党都犯了一个
错误,就是染上了知识分子习气,堕入了自由主义,自作聪明地来理解国家资本主义,并且去翻看旧本本……而没有一本书写到过共产主义制度下的国家资本主义。
”
这一认识()
A. 蕴含着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B. 阐释了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C. 试图改变国家经济发展模式
D. 摆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14.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总统经过美国人民的授权,通过政治压力迫使最高法院改变宪
法教条,完成了一次美国制度的浴火重生。
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在“接近一场革命”的紧急时刻开始新政,建立起“美利坚第二共和国”。
其观点从侧面说明罗斯福新政()
A. 改变了美国的政权结构
B. 杜绝了美国社会革命的隐患
C. 开启国家干预经济做法
D. 开创了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
15.如表为世界经济的相关资料,这反映了当今()
A.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进程加快
B. 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C. 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国际舞台
D. 新兴经济体主导了世界经济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0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代是我国巡视监察制度形成的重要时期,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包含许多有关巡视监察内容。
汉代制定的两部最重要专门监察法规《刺史六条》与《监御史九条》,规定了监察人员巡视监察之职责,开古代专门巡视监察立法之先河。
作为“天子耳目之司”的刺史是中央派驻地方代表皇权监督地方各级官吏的国家人员,只相当于俸禄六百石的中小县令,但其代表皇帝,故可依《刺史六条》监察本部州二千石地方大员。
其在地方行事之原则为“小事立断、大事奏栽”,其本身不受其他行政权力制约,而仅直属于皇帝,直接向皇帝负责。
汉代作为“一州之表率”的巡视监察官员,所选之官不仅需熟悉本朝律令法度,有较高文化素质、管理才能,还需具有不附权贵、刚正不阿等道德品质。
——摘编自陈兵《论汉代巡视监察制度及当代价值》等材料二明朝对地方的巡视大体分三个独立系统: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
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
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
当地方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最高统治者有时临时专派政府大员到地方巡视查处。
明初朱元璋在委任按察使巡视下属州县的同时,又经常派遣监察御史出巡地方。
监察御史可以举劾按察司,同时按察司也有对监察御史的弹劾权。
另外为了牵制权力日益增长的巡抚,朝廷有意地通过巡按对其实行牵制。
同一系统内部的巡视官,也有互相监督的机制。
——摘编自荀言《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巡视监察制度的特征。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汉代相比,明代巡视监察制度的新发
展,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2年,清政府第一批留美幼童30人从上海乘船赴美,拉开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史的序幕。
1894年甲午战争失败,国人产生了研究日本、学习日本的热潮。
留学日本的热潮成为前所未有的盛况,仅至1906年,留学人数就超过了一万人。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青年学生到欧洲各国勤工俭学,又一次开启了留学欧洲的风潮,1922年在法留学人数达1700多人。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了培养革命干部,大批进步青年被派往苏联学习,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留苏热潮。
——摘编自陈一鸣、周杰、唐教成《近代中国留学教育探析》
材料二1978-1992年,我国的出国留学人员达16万人之多。
80年代初期出国留学主要以公派公费或者公派自费的形式为主,但是近年来自费出国留学的比例越来越高,且年龄越来越小。
80年代,留学生为追求生活条件的改善而竞相出国,今天留学的绝大多数自费留学生是应届本科或硕士、博士毕业生,大多选择了对口的专业进行深造。
虽然一些人并不否认出国留学有追求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的因素,但是大多数人还是认为能够到发达国家学习到自己专业内比较先进的技术与方法更为重要。
——摘编自姚勤《八十年代以来出国留学的潮起潮落》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出国留学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的变化,并分析
其作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由主义的实际结果是宽容、立宪主义、自由放任、自由贸易,以及一种国际经济体系。
自由经济产生了许许多多严峻的现实。
工人群众因劳务市场的起伏而颠簸不定,生产者则因世界商品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动荡不已,他们同样吵吵闹闹地要求保护,反对开放。
19世纪下半期以来,对于从英国购买工业品而仅仅卖出原料和食品的做法,其他国家的人们抵制得越来越激烈。
由于德国、美国和日本制造出口货,一场对世界市场的国际争夺开始了。
一种新重商主义产生,使17和18世纪各国政府想要让经济活动服从政治目标的企图得到复活。
到1900年,一个动听的名词——经济民族主义,变得引人注目起来。
国家依靠关税、贸易竞争和国内管理,奋力改善自己的境况,而无须理会对其他国家产生什么效果。
——摘编自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依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后期,外国银元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多次发生金融恐慌。
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请旨在广东开设铸造局铸造银元。
1894年,湖北省也开始设局铸造银元。
1904年,为统一铸币权,清政府决定在天津设立国家造币总厂。
清政府还设置币制局,负责统一币制等事务。
1909年,度支部制定《通用银钱票暂行章程》,由大清银行垄断纸币发行权。
1910年,度支部颁布《兑换纸币则例》,明确规定纸币的兑换发行权统一由大清银行管理,抛弃了宋金以来发行不兑换纸币的弊法,但滥发纸币的现象依然存在。
同时,度支部拟订了《银本位币制则例》,建议七钱二分制为银元单位,还对新式币制的种类、重量、成色、铸造、发行以及流通等都做了具体规定。
清末,由于赔款、编练新军以及举办新政等等,政府财政收
支不断恶化,币制改革所需巨额开支无法负担。
辛亥革命爆发后,政局变动,晚清的币制改革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摘编自邹丽霞《晚清的币制改革及失败原因》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币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晚清的币制改革。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冷战”逐渐波及北欧。
1948年3月8日,挪威首先向美英寻求军事援助,公开表示倒向西方。
瑞典为了避免三国间的分裂,决定修改其传统的中立政策,提议与挪威、丹麦举行旨在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谈判。
1948年5月3日,瑞典外交大臣访问奥斯陆,建议三国就建立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举行谈判,条件是,参加国只限于北欧国家,参加国拒绝参加任何大国集团。
由于挪威坚持拟议中的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应与西方建立强有力的联系,而瑞典又不愿从原有立场后退,谈判以失败告终。
此后,挪威作出参加北约的选择。
随后,丹麦和冰岛也作出了参加北约的决定。
瑞典发表声明,宣布它将继续坚持中立不结盟的立场。
芬兰则依据1948年芬苏友好合作互助条约与苏联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
这样,在北欧地区便形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北欧安全体系。
——摘编自张筱青《论挪威与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北欧构建安全体系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北欧安全体系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邹韬奋是近代中国卓越的政论家、出版家和著名记者,如表所列内容为其主要活动。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邹韬奋走上革命道路的因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邹韬奋的事迹。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西周对臣下授予土地的应是周王,而材料则是大臣们进行了授田仪式,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这表明原有的社会秩序出现了动摇,故C正确;
题干无法反映政府的态度,事实上西周政府不可能鼓励土地买卖,排除A项;
材料中的“授土”事件只是个例,事实上土地仍归国家所有,排除B项;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和土地制度,解题的关键是“西周一个名叫矩伯的奴隶主为换取觐见周王的礼器和礼服,分两次付给了裘卫1300亩土地。
裘卫把这件事情报告了执政
大臣,得到了大臣们的认可,还进行了授田仪式,从而确认了转移土地归属的合法手续”,结合所学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含义,准确把握题干主旨作答。
本题考查西周的土地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2.【答案】C
【解析】大量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说明儒学受到重视,并不能说明行政机构人浮于事,排除A项;
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政治局面长期稳定”,排除B项;
由题干可知,汉武帝以来,儒生受到重用,到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人皇家学术机构”,这表明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C项正确;“选官用人制度趋于成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及意义。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
3.【答案】C
【解析】依据表格信息可知,反映的是南朝和唐代某些时期寺院规模大,大量人口进人寺院,寺院广占良田,结合所学可知,这容易造成自耕农人口和土地流失,从而妨碍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C项正确;
表格信息涉及的是经济现象,不是基层治理,也没有涉及三教合一,故AD项错误;
信仰佛教并不能缓和人地之间的矛盾,故B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解题的关键是解读表格信息,结合南朝和唐代某些时期寺院经济发展的影响从对小农经济的影响角度分析。
本题考查寺院经济的影响,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辞藻华丽,但思想内容贫乏空虚。
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要求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北宋中下层文人士大夫受理学的影响,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因而主张进行“诗文革命”,所以D项正确;
“诗文革命”主张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并未体现文学的世俗化,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无关,排除A项、B项;
科举制度形成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考生可根据材料“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其诗辞藻华丽,但思想内容贫乏空虚。
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要求文学反映现实,担当历史使命”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时代特征,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5.【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四川潼川、顺庆等府以养蚕为常业、新津以种植烟草为主、隆昌和荣昌以纺织业为主,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趋势,故B项正确;
题干不能全面反映东西部生产力水平的对比,无法得出A项结论,排除A项;
材料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但长途贩运贸易成为商业主流一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D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由材料信息“四川潼川、顺庆等府以养蚕为常业、新津以种植烟草为主、隆昌和荣昌以纺织业为主”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A
【解析】材料显示中国近代维新派人物都对马丁•路德改革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推崇其改革精神,从而为维新变法营造氛围,故A项正确;
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和题干主旨,排除B项;
C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推崇马丁•路德的改革精神,并不是以新教为变法的理论依据,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维新思想,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维新变法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设置和选项设置均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7.【答案】C
【解析】由所学“直接原因”的知识可知,所谓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关系最近、最直接的事件,根据设问“造成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可知,题干要求分析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由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可知,C项正确;
A项是社会大背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新文化运动后期才受到十月革命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
进化论由维新思想家严复传入中国,振聋发聩,20世纪初仍有重大影响,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准确把握设问的“直接原因”并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考查了考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8.【答案】D
【解析】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国情结合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
明确了民主革命分两步走策略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C项;
题干材料显示中共一大仍然主张“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废除资本家私有制”,表明当时并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缺乏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认识,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没有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题干信息的解读和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知识的准确掌握。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准确判断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一九三三年”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红色货币出现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项正确;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属于国民革命时期,排除A项;
敌后战场的货币政策属于抗日战争时期,排除C项;
华北人民政府统一发行人民币属于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领导的民主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时期的经济政策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中共领导民主革命斗争的表现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0.【答案】C
【解析】题干所示为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期的谈话内容。
他讲道“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这表明我国的改革开放,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故C正确;
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一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20世纪八十年代,仍然没有彻
底摆脱计划体制的羁绊,排除A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中共十三大时提出,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如果要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保守派,我又是保守派。
所以,比较正确地说,我是实事求是派”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本题考查相关改革开放,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11.【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显示苏格拉底在探讨具体问题时,多次表示自己陷入了“疑难”,并且认为“只有神才握有智慧,而人是不可能掌握智慧的,只能追求智慧”,表明苏格拉底能够虚心和人们进行探讨,能够理性看待人们的认知,体现出对理性的尊崇,A项正确;
B项说法是智者学派的意义,排除B项;
C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C项;
泰勒斯等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只有神才握有智慧,而人是不可能掌握智慧的,只能追求智慧”。
本题主要通过苏格拉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