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道床板施工技术交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安装轨向调节器
桥梁地段轨向调节器靠桥梁中线侧的轨向调节器的一端支撑至轨排的托梁上,另一端支顶到梁面锚固钢筋上;靠防撞墙侧轨向调节器安装支撑到防撞墙上;路基地段轨向调节器的一端支撑至轨排的托梁上,另一端支撑到路基支撑层上。
2.5轨排粗调
采用手动起道机进行轨排高程控制,每榀排架配备两侧对称4个起道机同时起道,达到设计高度后利用轨道排架横向、竖向调整机构,按照先中线后水平的顺序循环进行。
2.11轨排框架及摸板的拆除、场内运输
1、松动轨排框调节器
混凝土初凝后(混凝土浇注后约1小时,用手压混凝土没有凹槽或有点硬度),两侧同时调松调节器螺杆90度。
2、松扣件、松横向摸板
混凝土终凝前(混凝土浇注后约2-4小时),拧松所有扣件,松开鱼尾板夹板螺栓,以防框架应力拉裂混凝土。同时提松所有横向模板和施工缝模板。
表面经三次压光收面且无明水,及时用喷雾器喷洒养护剂,为防止喷洒不均匀需用滚筒刷配合作业,确保养护剂喷洒均匀,养护剂用量为0.4kg/m2。为避免混凝土在养护过程中因早温差变化大造成开裂,新浇注的混凝土尽量(24小时)在作业棚内养护,在作业棚移开后及时覆盖土工布养护。
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之前,严禁在道床板上行车或碰撞轨道部件。
(3)组装轨排
对轨枕承轨台和扣件组成部分逐一清理,人工配合吊车通过专用排架调具平稳、缓慢地将排架放置于轨枕上,使用扭距扳手将扣件定位,使钢轨与垫板贴合,弹条两端下沿必须压在轨脚上,保证扣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将轨道排架和轨枕组成轨排。避免扣件发生塑性变形,否则应以更换。在安装扣件前,对轨枕螺栓孔注专用油脂,并用手试拧扣件螺栓。两人一组对面操作,用钢尺按轨枕间距进行检查,轨枕应方正,间距偏差不应大于5mm,按160N.m扭距要求上紧螺栓。
(1)步骤:将轨检小车放置在轨排架上,在轨排架支撑柱处停放小车,拧紧刹车;全站仪精确照准轨检小车上的棱镜,使用全站仪精测模式测量出轨检小车的几何定位情况,通过轨检小车内的传感器计算出轨道定位的几何偏差;使用调整系统调整轨排架。
(2)精调顺序:对某两个特定轨排架(见图2)而言,精调顺序为:1→3→1→2→3→2→3→4→5→3→4→6→4→5→6→5→6
利用混凝土运输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现场后,检测每车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及温度等指标,合格后根据不同的浇筑方案选择卸料方式。
严格按混凝土顺序浇筑原则,即混凝土保持从起始端一个轨枕的浇筑口浇筑,当混凝土从轨枕下自动漫流至下一轨枕后,振捣密实后移至下一个轨枕浇筑口。
采用4个插入式高频率振捣棒进行振捣。振捣时避免捣固棒触碰轨排与支撑架,插点布置应均匀,不漏振。同时安排专人注意轨排几何状态的变化和绝缘卡有无脱落,保证轨排、模板、支撑架的稳定牢固和钢筋绝缘效果,如有变位,立即停止浇筑和振捣,并在混凝土初凝前完成调整工作。振捣过程中要加强对轨枕底部及其周围混凝土的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
全站仪在标记好的中线点上设站,观测后方已布设排架处的中线点;观测布设的轨道排架上的中线基准器,采用专用开口扳手调节左右横向调整器,调整轨道排架中线到线路中线处。
用普通六角螺帽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拧紧调整附近的螺杆。
(3)安装鱼尾板后再次精调
轨排第一遍精调完成轨道偏差在1mm后,相邻轨排用鱼尾板进行连接,夹板处扣件必须要安装到位。轨缝宜控制在10-30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或错台。再次对轨排进行精调,精调完成后逐轨枕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检测调整。
2.8.1精调方法
为了得到更为准确的测量数据,轨道检测小车需要“定点定位,两点一线,由远及近,顺序进行”的使用原则,并结合“测点距离、平差精度、同测点的测量绝对偏差值”来综合判断测量数据的精度。
(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
(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二、施工工艺
1工艺流程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2工艺步序说明
2.1施工准备
(1)清除道床板范围内的杂物、浮杂及灰尘。
(2)铺设(桥梁地段)底座板顶面聚丙烯土工布隔离层和凹槽侧面的弹性垫层。
2.2施工放线
根据CPIII控制点,每隔10米测设并标记一个轨道中心控制点,并记录控制点准确里程及坐标值。以轨道中心控制点为基准放样出轨枕控制边线和道床板的纵、横向模板边线。
如出现机械故障等原因浇筑过程中断,应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施工缝。
2.10混凝土压光收面和养护
为防止由于阳光直射和大风影响,混凝土表面水分散失过快,造成混凝土压光收面中开裂,在表层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及时跟进施工作业棚,在棚内进行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混凝土入模后半小时内用木抹完成粗平,1-2小时后再用钢抹抹平(至少2遍)。为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产生细小裂纹,在混凝土入模3-4h后进行二次抹面,抹面时严禁洒水润面,并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抹面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工具轨、托梁下方、轨枕四周等部位的施工,避免产生质量问题。抹面完成后,及时清刷钢轨、轨枕和扣件,防止污染。
纵向模板模板采用小型组合式模板,假缝、伸缩缝模板采用钢板或小槽钢,人工进行安装。
2.8轨排精调
测量班负责精调,现场精调完成后施工人员尽量避免踩踏或碰撞轨排,保证精调数据的保持,设站完成后,全站仪观测测量小车棱镜,小车自动测量轨距、超高位置。小车接收观测数据,通过配套软件,计算轨道平面位置、高程、超高、轨距等数据,偏差值将迅速反馈到测量小车的电脑显示屏幕上,指导轨道调整。
(4)拆除后的轨道排架利用轨道平板小车,在混凝土浇注间歇期间倒运到施工前进方向的排架安装龙门吊位置。
排架铺装时钢轨底面落于承轨台上进行组装,由于排架本身重量及支承层表面不平整,排架支落时会对轨枕重压造成轨枕变形。散枕时采用小方木支撑轨枕,支点为轨枕承轨台中心。
(2)检验轨枕间距
检查同轨枕间距误差、左右偏差,路基地段每散布4个单元板轨枕、桥梁段每散布1孔梁上5个单元板的轨枕,必须与现场标示的里程控制点核对一次,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做出相应的调整,并弹线将一侧的螺栓孔布成一条线,偏差小于1mm。
3、道床板数据采集
在拆除框架前,移开作业棚,并且无太阳直射和温度变化不大的环境下,按要求扭距紧好扣件,然后精调小车采集每一个轨枕处的数据。பைடு நூலகம்不合格点,及时做好标记,为以后更换扣件提供可靠数据。
4、模板及框架的拆除、场内运输
(1)在道床板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kpa以上后,先将纵横向模板的连接松开,然后人工配合龙门吊进行摸板的拆除。拆除按施工方向从后向前依次逐块拆除、清洗、涂油。将各型摸板、垫块、固定钢条等分类存放,小件储存在周转筐中,放置在两线间待转运。
其中包括秦安葫芦河特大桥鸭儿沟中桥dk809950箱形桥成纪立交特大桥dk813260一编制依据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宝兰客专施轨042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420103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4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6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10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天水指挥部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11新建宝鸡至兰州铁路bltj6标段整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二施工工艺工艺流程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
图2精调顺序
(3)顺接过渡方法:相邻设站点间隔60m,精调测量区间为距设站点第10~80m范围,每两个设站点之间各留有10m的顺接段和顺接过渡段。
2.9混凝土浇筑
清理浇筑面上的杂物,喷水湿润储料斗、轨枕及轨道板底座。用防护罩覆盖轨枕、扣件。浇筑混凝土前,如果轨道放置时间过长(超过12h),或环境温度变化超过15℃,或受到外部条件影响,必须重新检查或调整。
道床板内纵向接地钢筋取3根16mm的上层钢筋(分别为两侧及中间),桥梁地段每单元取一根16mm的横向结构筋作为横向接地钢筋;纵向接地钢筋单面焊接长度不小于100mm,双面焊不小于55mm,焊接厚度至少4mm;横向接地钢筋连接纵向接地钢筋时采用L型焊接。接地端子的焊接应在轨道精调完成后进行,焊接时应保证其与模板密贴,统一安装在防撞墙一侧,横向位置距板缝中心两边各15 cm(横向误差-1 cm),竖向位置焊接与面层钢筋,保护层5 cm。
道床板钢筋上层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绝缘和接地性能测试,确保符合要求。按设计要求对纵横向钢筋进行绝缘处理,并检查绝缘效果。检测采用绝缘电阻表。非接地钢筋中,任意两根钢筋的电阻值不小于2兆欧。
2.7模板安装
模板安装前应先进行以下检查工作:模板平整度;模板清洗情况;脱模剂涂刷情况;更换损坏或弯折的模板。
单元板缝位置必须准确放样、划线标注。横向模板上端通过卡扣与工具轨相连,下端用钢筋固定,在安装前调整轨道排架横梁两端的模板超高调节螺栓,保证纵向模板安装槽垂直地面。
桥梁无砟轨道道床板技术交底内容
本交底适用于新建铁路宝鸡至兰州客运专线六标ⅢDK794+940.2-ⅢDK816+143段CRTS 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桥上底座板施工。其中包括(秦安葫芦河特大桥,鸭儿沟中桥,DK809+950箱形桥,成纪立交特大桥,DK813+260箱形桥)
一,编制依据
《桥上双块式无砟轨道设计图》(宝兰客专施轨04)
轨排粗调完成后,相邻轨排用鱼尾板进行连接(只连接,不紧固),轨缝宜控制在8mm,钢轨接头处应平顺,不得有错牙或错台。
2.6铺设上层钢筋,绑扎钢筋网,焊接综合接地钢筋
钢筋提前运输、存放于施工现场。先绑上层钢筋网片,再绑扎限位凸台钢筋。对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及轨枕桁架上层钢筋交叉处以及上层纵向钢筋搭接范围的搭接点按设计要求设置自锁绝缘卡。绑扎过程中不得扰动粗调过的轨排。相邻纵向钢筋的搭接或焊接接头位置相错不小于1米。。
(7)《WJ-8型扣件暂行技术条件》(科技基【2007】207号)
(8)《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09〕9301号)
(9)《客运专线铁路双块式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10)《兰新铁路甘青有限公司天水指挥部编制的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11)《新建宝鸡至兰州铁路BLTJ-6标段整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2.3铺设底层钢筋网片,预留限位装置钢筋
道床板底层钢筋网片根据现场条件可采取现场绑扎和集中加工网片后吊装两种方法实施。
(1)现场绑扎方法
在钢筋加工场,按道床板桥梁上各个分块大小加工底层钢筋的规格和型号,集中加工半成品,分类存放,挂牌标识;按需要量用平板车(或场内其它运输工具)将半成品运输至施工工点相邻I线或II线堆放;按照测量放样点,在支承层(或底座板顶隔离层)上标出底层钢筋间距,布置纵、横向钢筋,安装绝缘卡固定。
调整按照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同时进行,先调整偏移值比较大的方向。
(1)调整中线
采用专用开口扳手调节左右轨向锁定器,调整轨道中线,一次调整2组,左右各配2人同时作业。
(2)调整高程
用套筒扳手,旋转竖向螺杆,调整轨道水平、超高。粗调后顶面标高应略低于设计顶面标高。调整螺杆时要缓慢进行,调整后用手检查螺杆是否受力,如未受力则拧紧调整附近的螺杆。
(2)拆除后的纵横向模板及配件利用起重汽车(或炮车、或公铁两用车),利用混凝土浇注间歇期间倒运到施工前进方向。
(3)在混凝土终凝且完成道床板轨道数据采集后,按先拆除框架调节器螺杆后拆除扣件的顺序进行框架排架的拆除。拆除按施工方向从后向前依次逐块进行,人工配合龙门吊实施。轨道排架拆除后,及时检查轨排的几何尺寸,清除轨底及轨面上附着混凝土或其他污染物。
(2)预留限位装置钢筋
桥梁区段限位凹台:在绑扎安装定位道床板底层钢筋网片的同时,限位凹台的N4、N5筋要同时绑扎牢固。N4在外侧,N5在内侧,N3钢筋与N5钢筋连接。
图1 CRTS-I型无砟轨道道床板轨排框架法施工工艺流程
2.4轨排组装
(1)散枕
利用散枕器或人工沿着轨道铺设轨枕,轨枕布置位置可根据精确定位的道床板底层钢筋位置和轨枕控制边线控制,将轨枕均匀散布到设计位置,控制相邻两组轨排的间距,以减少轨枕调整工作量。
精调一般应在风力不超过3级,温度稳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夏天晴天10点至18点不宜精调,冬天12点至15点不宜精调,阴天空气条件良好时可全天精调。
由于风及空气波动的影响,当测量数据跳动超过0.5mm时,将小车向全站仪推进直至数据跳动小于0.5mm,然后将小车退回搭接区域,并根据数据稳定时小车与全站仪的距离搬运全站仪重新进行设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