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基础达标B卷(统编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学业检测试卷
第一单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读音节,写规范汉字。

(8分)
biān pào cǎi huìrǎn gāng jiě shì
làng màn nài héluò tuo tōng xiāo
二、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

(4分)
“素”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 除部首外还有______ 画。

“素”的解释有:①与“荤”相对;②本来的,原始的;③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④一向,向来,从来。

“素材”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素不相识”中的“素”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三、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8分)
万________新________不同万不________ ____堂大_____
____灯____彩________分文两___三____ ____哉_____哉
(1)春节到了,中华大地上到处______,显出一派__________的气象。

(2)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________,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四、选词填空。

(3分)
继续连续陆续
(1)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________。

(2)早上,同学们________来到学校,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学习生活。

(3)轩轩________发烧三天了,把妈妈着急坏了。

五、“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与这句话运用的说明方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B.前庭后院挂满了灯笼,又是宫灯,又是纱灯,烛光辉煌。

C.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D.它在群山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六、关联词语填空。

(4分)
(1)这__________粥,__________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2)__________除夕之夜要守岁,__________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

(3)__________说是枣子同饭豆搁得多了一点儿,__________大家都承认味道是比普通的粥要好吃得多了。

(4)北京的春节__________讲排场,__________分外热闹。

七、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4分)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花生仁儿的红色外皮没有了。

(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1)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_______是牛角的,有的______纱灯;有的______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
_____________。

(2)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___。

(3)乐府诗《长歌行》中,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奋发图强,不要等到年老了后悔莫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5分)
除夕真热闹。

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

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

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

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

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

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

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

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

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1)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摘录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夕真热闹,主要的活动有:做__________、穿__________、贴__________和__________、放__________、吃__________饭,__________,还要__________。

(3)第三自然段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了哪些人?他们进行了什么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作者选择这些人物来进行描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我能行。

(15分)
粽子里的乡愁
琦君
异乡客地,愈是没有年节的气氛,愈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午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时刻。

想到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

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

荤的豆沙粽、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为“子孙粽”。

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

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

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

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

那是用早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碱。

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在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
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碱味的灰汤粽。

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

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助于消化。

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

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

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

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童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

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早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

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

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

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福要靠自己修的。

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

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

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

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如今,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

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下列不属于作者家乡端午节的风俗的是()
A.布施乞丐B.包粽子C.吃粽子D.扔粽子
(2)“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地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联系上下文,这句话中“美其名曰”的用意在于()
A.母亲觉得自己的粽子包得很富贵。

B.母亲祈愿吃了富贵粽的乞丐能够有福。

C.母亲善良、有爱心的表现。

D.母亲想让自己的粽子名字听起来有喜气。

(3)下列表述与“粽子里的乡愁”含义不符的一项是()
A.对善良母亲的怀念。

B.对家乡过端午节包粽子、送粽子习俗的怀念。

C.表达对乞丐的同情。

D.现在身处异乡,无从体味家乡情味的失落。

(4)文中围绕“富贵粽”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的结尾好在哪里?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母亲教育“我”要如何看待乞丐的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不少于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表达。

(30分)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吧!字数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一、鞭炮;彩绘;染缸;解释;浪漫;奈何;骆驼;通宵
二、糸 4 ②④
三、象更截然得已哄笑张结身无面刀
悠悠张灯结彩万象更新万不得已
四、继续陆续连续
五、D
六、不是而是因为所以虽然但是不但而且
七、(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2)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

(3)花生仁儿脱了他的红外套。

(4)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不会不赶回家来吃团圆饭。

八、清一色都是通通各形各色不知秋思落谁家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九、(1)除夕真热闹。

(2)年菜新衣对联年画鞭炮团圆祭祖守岁
(3)男人们拜年,女人们待客,小贩们摆摊儿,孩子们逛庙会。

(4)说明了在春节的时候,每个人都没闲着,轻松自在地各做各的事。

四、(1)D
(2)B
(3)C
(4)端午节那天,母亲会包一些富贵粽施舍给乞丐,教育“我们”要惜福。

(5)恰当地表达出文章的主题“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端午节的粽子来写的,通过粽子表现出母亲乐善好施的品质,而结尾处说现在很少吃粽子,流露出对母亲、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6)读了母亲这段话让我感觉做人应该善良、惜福、关心不幸者。

我们生活中要帮助弱小,让这个世界充满阳光。

十一、习作例文:家乡的风俗活动
中国,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有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肯定都有它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我美丽的家乡上海,就有许多不同的习俗。

其中,元宵节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

在我的家乡,总是特别重视元宵节。

在正月十五那天,家家户户都吃元宵。

因为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圆就意味着团团圆圆,它能够祈福家人团聚,每天都能幸福圆满。

吃完元宵,接下来就是元宵节的高潮部分。

要表演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耍龙灯等元宵节特有的节目。

在表演时,每一个观众都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都被表演所吸引了。

说起元宵节,最负盛名的便是观花灯、猜灯谜了。

在元宵节那天晚上,每天街上都张灯结彩,处处显示出元宵节特有的气氛。

就像《东京梦华录》中说的那样: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

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

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热闹的气氛足以形成一条河流,让所有看到的人们都跟他们一起欢呼起来。

正月十五之夜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观月。

正如唐代诗人崔液的上元夜中提到:“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一边欣赏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一边看着人们欢庆元宵佳节的样子,此时还有谁能坐得住呢?赶紧出来和人们一起庆祝象征美满的元宵佳节。

啊!这是一派多么祥和、热闹的景象啊!这就是我家乡最独一无二的习俗。

是不是也令你十分神往呢?我爱我的家乡,爱家乡独有的习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