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阶段性测试题 岳麓版必修3-岳麓版高二必修3历史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某某寿光现代高中高二月考)某某师X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
“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X
D.新文化运动的“某某与科学”思想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把握“最初觉醒”。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出于“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当时表现为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B项正确;A项不符合“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的要求,排除;C、D两项不符合“最初”的要求,排除。
答案:B
2.(2018·某某故城高二月考)19世纪60年代末,满清官员志刚在《出使泰西记》中对欧洲政治制度有如下评述:“泰西立君,不拘于男女,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
”这表明作者( )
A.主X推行君主立宪政体
B.已超越了当时主流思想
C.推崇西方的代议制某某
D.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
解析:19世纪60年代末,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际,君主专制统治面临危机。
志刚提出的“然为君而不能尽君道者,国人不服,则政令有所不行,不得安其位矣”是借欧洲君主不适应民意而被推翻的事例来劝诫清王朝,这表明作者对君主专制危机的警觉,D项正确。
答案:D
3.(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
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进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符合题意;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没有错误,A说法不正确;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X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B不正确;“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C不正确。
答案:D
4.(2018·某某某某中学高二月考)著名政治活动家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
”下列对其中“旧心理”和“新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A.儒家文化和君主立宪B.儒家文化和某某某某
C.程朱理学和开明君主D.程朱理学和某某科学
解析:由“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以推断出当时处在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处在新文化运动中,要推翻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才能实现资产阶级某某政治制度。
“旧心理”指的是儒家文化,“新制度”指的是某某某某,B项正确。
答案:B
5.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
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
”《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 )
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
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
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
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
解析:由材料中“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似可缓于欧洲”“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等信息可以看出,《新青年》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其原因是当时社会主义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并未在实践层面取得成果,故本题选A项;B、C、D三项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均排除。
答案:A
6.(2019·某某寿光一中高二月考)20世纪初,章太炎、X师培等学者严厉谴责当时“醉
心于欧化”的风气,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某某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掀起了一股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
该思潮( )
A.是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B.本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
C.推动了新文化运动发展
D.体现挽救民族危机的需要
解析:从材料中的“力图在古籍中挖掘出某某乃至社会主义的内容”可知,章太炎、X师培反对“醉心于欧化”,通过“研究国学,保存国粹”的思潮来挽救民族危机,B项错误,D 项正确;“研究国学,保存国粹”并不是尊孔复古,A项错误;该思潮不利于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C项错误。
答案:D
7.《独秀文存》中谈到“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观点,说明中国知识分子已认识到 ( )
A.兴、设议院,实现君主立宪的重要性
B.中国的社会革命必须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C.“实业救国”“某某某某”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中国的社会变革必须倡导某某与科学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提出的提倡某某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等主X,这说明当时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了社会变革必须提倡某某与科学。
答案:D
8.(2018·某某某某一中高二月考)五四的激进某某派开始超越对西方具体宪政制度的盲目崇拜,致力于以观念变革为内容的新文化运动,宣扬某某理想、某某价值等新理念,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
这说明激进某某派( )
A.抛弃了中国的传统文明B.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
C.超越了西方的思想规X D.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
解析:从材料中的“在文化借鉴上,则隐去了纵向的民族传统继承,而专事横向的外国文化移植”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的全盘肯定和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的局限性,D项正确;A项只是表象不是评价,排除;新文化运动没有找到正确的救国道路,B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只是学习西方文化,并未实现超越,C项错误。
答案:D
9.(2019·某某某某高二月考)孙某某以为“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某某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为此,孙某某( )
A.反对学习欧美
B.主X建立资产阶级某某国
C.主X平均地权
D.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题干反映孙某某认识到欧美国家贫富差距等社会流弊,故是民生主义,C项正确;A项“反对”说法错误,应是主X学习;B项说法正确,但它是主义,不符合题意;D项无从反映。
答案:C
10.郁达夫说:“无论是政界大员王揖唐、封建军阀陈炯明,还是高等小学的小学生,无不大一谈‘主义’,甚全久别重逢的母子闲来话的家常里也含有‘主义’的内容。
”这种现象表明( )
A.中国社会已深入理解西方文化
B.社会各阶层民众认同三某某义
C.马克思主义传播已有语境基础
D.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仍然存在
解析:材料表明辛亥革命后“主义”一词被广泛谈及,这为新思想的传播提供了一定条件,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C项正确;当时的中国并未对西方文化深入理解,A项错误;人们谈“主义”并不都是认同三某某义,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C
11.(2017·卷)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X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X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某某义。
”这一论述( )
A.阐明了孙某某的新三某某义理论
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
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思想。
材料没有具体阐述新三某某义理论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材料“惟目前的内外压迫……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某某义”即可知,
这一论述说明的是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B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不与国民党合作,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国共合作共同对外,不符合材料中的“内外压迫”,反帝反封建,排除D项。
答案:B
12.《辞海》是我国唯一的极具权威的大型综合性辞典,它的每一次编修,都忠实记录了历史发展和时代前进的脚步。
第六版《辞海》就收录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条目。
如果我们在第六版《辞海》中查阅“三个代表”,不会看到( ) A.它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B.它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它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建设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
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中共“十六大”上被写入党章的,C项错误。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
13.(26分)(2018·某某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
即吾圣人之精意微言,亦必既通西学之后,以归求反观,而后有以窥其精微,而服其为不可易也。
——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 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
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
——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严复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思想潮流。
(6分)
材料三:就世界观和基本的价值观而言,严复是一个西方文明的十足的崇拜者,这导致他对中国的传统进行无情的批判……笼统地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医治中国的弊病只能利用西方的思想和价值观。
——(美)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3)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三中对严复的评价是否准确并说明理由。
(8分)
(4)综上,结合当今时代,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8分)
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可得出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对西方文化的肯定,由“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等信息可得出严复回归传统文化,否某某方文化,原因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1918年”,联系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的时代背景去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解题时依据“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可知当时处于新文化运动时期,对比当时的主要思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开始“以俄为师”,救亡图存等可得出严复的思想相对保守,且与当时主流思想不符。
第(3)问,需要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然后对材料三进行分析判断,材料一没有全部否定传统文化,材料二新文化运动时期严复主X回归传统文化,据此判断出“把当时全部儒家学派都视为思想的废物而不屑一顾”的评价不符合实际。
第(4)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题时需要采用一分为二的方法看待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据此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态度:材料一批判中国传统文化,肯某某方文化的学习价值;材料二否某某方文明,主X回归中国传统文化。
原因:维新变法时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足以救亡,主X向西方学习,进行变法;新文化运动时期,对社会现状不满,一战又使其对西方文明失望。
(2)分析:与当时的思想主流不符。
新文化运动时期全面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以俄为师”成为新的救亡选择,严复的态度相对保守。
(3)分析:不准确。
理由:维新变法时期,严复对中国传统文化并未全面否定;一战后,严复反思西方文明,对传统文化有更多的肯定。
(4)看待:示例:中国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既要继承,也要反思;要增强文化自信;对于传统文化如何扬弃,既要放到具体时空予以具体分析,也要在一个长时段内加以总体评判。
14.(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某某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某某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实现国家统一、振兴中华而殚精竭虑的一生……正是因为对国家和人民作出了杰出贡献,孙某某先生始终在全中国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摘编自《在孙某某先生140
周年诞辰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我们主X的新某某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于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而这个国家经营的所谓国家,一定要不是“少数人所得而私”的国家,一定要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而“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新某某主义的国家。
——《论联合政府》材料三: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某某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在武昌、某某、某某、某某等地的
谈话要点》(1992年1月18日~2月21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孙某某先生提出了什么主X?后来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试分析其“创新”的现实意义。
(6分)
(2)中国共产党人是孙某某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忠实的继承者,请概括材料二提出的经济主X。
(4分)
(3)为“追求着人民的幸福”,以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取得的突出理论成就是什么?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在发展经济的思路或手段上有了什么新的变化?(8分)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三人有哪些共同追求?(8分)
答案:(1)主X:平均地权。
创新:节制资本,承认耕者有其田。
意义:要关注民生;要注重公平和正义。
(2)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实现社会的平等发展。
(3)理论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变化: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4)共同追求:追求公平正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关注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