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新奥尔良市大 体育馆
1976年,空间网架结构;
直径达207.3m;
日本世博会美国馆 的充气建筑
1970年,充气结构;
大型充气结构建筑的代表作品。
美国密歇根州亚克 体育馆
1975年,充气结构; 跨度168m,大型充气结构建筑的代
表作品。
朗香教堂
勒 柯布西耶作品; 被誉为20世纪最为震撼、最具有表现力的建筑; 建筑主体造型如同听觉器官,在倾听神与自然 的对话;黑色的钢筋混凝土屋顶如诺亚方舟;
朗香教堂
粗面、厚重的混凝土墙上布满大大小小多彩点 窗,并通过“光的隧道”将各色光奇妙地引入室 内; 不同厚重的建筑形体之间刻意留出的缝隙,也 使室内产生奇特的光影效果。
建于1972年,共59层,高209米; 是巴黎市区除埃菲尔铁塔外最高的建筑,也 是市区唯一的一座摩天大楼。
蓬皮杜艺 术文化中 心
1969年时,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为纪念戴高 乐总统,于是倡议兴建一座现代艺术馆;
楼板可上下移动,楼梯及所有设备完全暴露。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划,以工业的重新分布解决大 城市无限膨胀的问题。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① 英国
成果:
人口:50年代中叶伦敦周围的8个卫星城镇已拥有原
计划人口的一半。但他们并不满足,不断研究发现问 题。
建筑设计: “新陆地”,上面
房屋,下面是机动车交通道, 如伦敦的南岸艺术中心。
“新陆地”,上面 房屋,下面是机动 车交通道
夏隆作品。
罗密欧与朱丽 叶公寓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③ 德国
建筑材料:在采用预应力轻集料混凝土、玻璃纤维
水泥、保温墙板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引起世界建筑界 的广泛重视。
在空间网架结构方面也取得很大成就——杜塞 尔多夫博览会的展览大厅。
采用庞大的空间
网架结构;
空间面积122600
第14章 “二战”后的 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本节主要内容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背景
二战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战争结束意味着重建 家园的开始,各国经济发展推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带头人,建筑业也成 为本国支柱型产业;
平方米,位于世 界前列。
杜塞尔多夫展 览大厅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2.美国
背景 1890年起,美国一直保持着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称
号。
20世纪以来,美国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在战争
中都没有受到损失,且在一战中大发战争财,经济 实力猛增。
建筑:建筑业随着经济上升而
上升,建筑业的生产总值成为 美国三大支柱之一。
当今装配式程度最高的一种建筑形式。它是把一个 房间设备装修,按照定型模式,在工厂中依照盒子 形式完全做好,然后送到现场一次吊装完毕。
14.1.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2.发展工业化建造体系
各国将工厂预制构件和施工现场有效地结合起来,
形成理想的施工方式,从而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建造 体系。
这些体系从专用到通用体系发展,使建筑工业化程
度越来越高。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1.高层建筑发展的原因
原因:二战后,在一些资本主义国家里,城市人口
高度集中,城市用地十分紧张,地价昂贵;
优点:发展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限度
地增加使用面积,进而解决住房缺乏以及城市规划 等一系列问题。 发展高层建筑还可以扩大 市区空地,有利于城市绿化, 改善环境卫生;建筑布局上, 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丰富城市 景观。
伦敦南岸艺术中心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① 英国
成果:
建筑工业化:钢筋混凝土墙板系统;
建筑材料开发:抗碱玻璃的研制成功,都居世界领先
地位。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② 法国
重建:为限制城市的无限膨胀,在巴黎西郊建设了5
个卫星城镇,目前都已形成相当的规模——拉德芳 斯卫星城;
。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3.日本
背景 二战使日本经济遭到重创,经过十几年的恢复,经
济迅速发展。
住宅建筑:日本战后首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日本住
宅已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大力发展钢筋混凝土和预 应力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住宅。
纪念性建筑:广岛和平中心纪
念馆与纪念碹门。
广岛和平中心 纪念馆与纪念 碹门
1949年; 为了纪念死难者和制止战争。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3.日本
公共建筑:人口密度大,地价昂贵,所下发展。
商业建筑:购物中心——1981年千叶县购物中心,
以步行街和底层专业商店相连;东京八重洲地下商 业街;
文化建筑:很注意结合日本传
统手法——京都文化会馆,国 立京都国际会馆。
千叶县购物中心
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
国立京都国际会馆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3.日本
高层建筑:20世纪60年代后日本开始发展高层建筑
——1968年东京三井霞关大厦;1970年东京新宿京 王广场旅馆;1974年东京新宿住友大厦;新宿三井 大厦;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2.高层建筑发展的过程
第一阶段: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电梯发明
使用,城市高层建筑不断出现——渥尔华斯大厦; 纽约帝国洲大厦;
第二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状
况好转,使高层建筑的发展又出现了高潮。
渥尔华斯大厦
1913年,57层,高234m;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② 法国
建筑工业化体系:大力发展大板建筑,技术比较成
熟。后来又以大模板现浇工艺代替了预制大板建筑 体系。
建筑技术:壳体结构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立
工业技术中心陈列大厅; 高层建筑方面——曼思·蒙帕 纳斯大厦; 建筑艺术:蓬皮杜艺术中心。
蒙帕纳斯大 厦
西欧——各国建筑现代化发展非常迅速; 日本——由一个战败国发展成为 一个经济大国,现代化建筑不断 崛起,为建筑业大发展做出了贡 献。
14.1 战后各国建筑概况
战后建筑思潮的分期:
一是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恢复时期;
二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后半期,发达国家建筑发
展空前兴旺,第三世界国家包括中国是发展时期;
纽约帝国洲大厦
1931年,102层,高380m; 1986年该建筑被认定为美国国家 历史地标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3.高层建筑的划分
1972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规定,高层建筑一般以层
数划分为4类:
第一类高层:9-16层(最高到50m) 第二类高层:17-25层(最高到70m) 第三类高层:26-40层(最高到100m) 第四类高层:超高层建筑,40
层以上(100m以上)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4.高层建筑结构体系的变革
(1)砖石结构体系。优点取材容易,耐久性防火性
好;缺点自重大,强度低,适合多层建筑;
(2)框架结构体系:布置灵活,适应性强,用料省
,刚度和强度差,适合不超过20层的建筑;
(3)剪力墙结构体系:刚度大,抗水平荷载能力强
大特征,而且美国是高层建筑 的发源地。
芝加哥汉考克大厦
1968年建成; 100层,高373m,是
当时纽约之外全世界 最高的摩天大楼。。
纽约世贸大厦
1973年,110层,高411m。 美国纽约市最高、楼层最多的摩天大楼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1974年建成; 110层、高443m;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2.美国
居住建筑:对多种建筑类型进行探索,有低、多、
高层多种层数;郊区住宅兴旺,解决了城市人口拥 挤的问题。
卫星城市:建筑密度小,绿化空地多,建筑层数少
,休闲场所多,生产性建筑少,适合富人居住—— 为满足富裕阶层休闲舒适生活而建。
高层建筑:美国战后建筑的一
(5)悬挂结构。同悬索桥——美国明尼苏达州联邦
储备银行。
(6)张力结构。超轻结构,
用钢索或玻璃纤维织品作为张 力构件,覆盖面大——蒙特利 尔世博会西德馆。
美国牡蛎形会堂
1954年,悬索结构
美国明尼苏达州联 把16层的办公楼悬挂在100m跨度的空中 邦储备银行
1972年,悬挂结构
三是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至今,这时期发达国家建筑
平稳发展,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国家建筑发展进入兴 旺时期。
14.1.1 战后各国建筑活动
1.西欧各国
① 英国
背景:
自1941年起便已开始着手重建一些被破坏的城市的规
划和设计,战争一结束,重建与修复就开始进行。
城市人口膨胀严重,控制人口成了当务之急。 英国做了大量的卫星城镇的规
(3)折板结构。薄壁空间体
系——1958年巴黎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会议大厅的屋盖。
罗马奥运会小体育 馆
1958年,网格穹窿形薄壳结构
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会议大厅的屋盖
1958年,折板结构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5.大跨度建筑
(4)悬索结构。用悬挂的绳索来承受荷载的一种结
构体系——美国牡蛎形会堂;
东京新宿京王广场 旅馆
1968年,47层;
新宿住友大厦
1974年,52层,总高度 210m。
新宿三井大厦
1974年,55层;钢骨 结构;
14.1.2 战后各国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1.发展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
特点:首先将建筑主要构件在加工厂加工制作,然
后送到现场进行安装,如大板建筑。
盒子结构建筑:预制装配式结构采用的方法之一,
③ 德国
背景
二战后损失最严重,但经济恢复较快,1970年位于
美、日后居第三位。
首先着手住宅建设,但城市规划并不顺利。 建筑设计:以现代建筑为主要
潮流——爱乐音乐厅、罗密欧 与朱丽叶公寓、明斯特新剧院 等。
爱乐音乐厅
建于1956年;
外形由内部的空间形状决定,周围墙体曲折 多变,屋顶的形状由天花板确定。
,框剪结构适合35层以下建筑。
(4)筒体体系:用于高层与
超高层建筑。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5.大跨度建筑
(1)薄壁壳体空间结构。罗马万神庙—壳顶为球壳
;20世纪以后,壳顶造型加以改进;
(2)壳体结构。特点是用最少的材料,获得最大的
效果,有的百米大跨度壳仅厚几厘米——罗马奥运 会小体育馆。
蒙特利尔世博会西 德馆
1967年,钢索网状张力结构;
14.1.3 高层及大跨度建筑
5.大跨度建筑
(7)空间网架结构体系。目前先进的结构体系,质
量轻,整体性好——美国新奥尔良市大体育馆;
(8)充气结构。新式大跨度屋盖结构体系,多用于
临时性工程或大跨度建筑,将尼龙薄膜等制成封闭 袋装,然后充气膨胀而成——日本世博会美国馆的 充气建筑;美国密歇根州亚克体育馆。
建筑设计:现代建筑派取代了
学院派成为主要学派——马赛 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勒 柯布 西耶)
1958-1964年; 先进技术设施; 高层、超高层 林立; 完善的交通系 统。
巴黎拉德芳斯
马赛公寓大楼
勒 柯布西耶作品; 地面层是敞开的柱墩,上面有17层,其中1-6 层和9-17层是居住层——23种户型。
1~50层为9个宽度为
23.86米的方形筒组成 的正方形平面; 51~66层截去一对对角 方筒单元; 67~90层再截去另一对 对角方筒单元,形成十 字形; 91~110层由两个方筒 单元直升到顶。
芝加哥水塔广 场大厦
1976建成;76层、高260m; 当时世界上最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