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7每课一练 新人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选择题:
1.(2011·某某潍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检测)据资料记载1851年,英国全国1800万人口中,大部分都在城市工作和生活,城市人口占52%。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X B.圈地运动 C.议会改革 D.工业革命
【解析】D 材料反映了1851年时英国城市化达到了较高水平,根据所学这一结果的出现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工业革命使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城市化进程加快。
2.(2011·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三次摸底考试)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
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
”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包括()
①代议制立宪政体的确立②圈地运动的开展
③机器工厂的出现④海外市场的扩大
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政治经济发展与工业革命有关的因素。
材料中“种种有利力量”可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1689年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1832年议会改革确立了内阁制;此时工业革命正在进行,这与圈地运动的开展有关,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③属于结果,不是原因,选 A。
3.(2011·某某金坛高三调研测试)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
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解析】A 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火车的发明”本身就是工业文明的表现,“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属于工业文明的影响。
4.(2011·某某高三调研测试)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
这种说法
反映了()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
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C.帝国主义不断扩X
D.社会主义蔚然成风
【解析】B 与题干“十九世界的法国”相符的历史背景是B项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5.(2011·某某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监测)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英国工业革命直接原因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瓦特发明的改良蒸汽机属于技术革命,而英国之所以要搞技术发明是因为市场在不断扩大,手工工场时期的技术已经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因此工业革命呼之欲出。
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6.(2011·某某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
1769-1778年1779-1788
年1789-1798
年
1799-1808年1809-1818
年
名义工资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112 101 98 83 72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解析】D 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的原因是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拥有广阔殖民地,不愿改进生产技术,而美、德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容易采用新技术,所以英国被美、德赶超。
7.(2011·某某某某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观察右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B.英国成为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取得统治世界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解析】D从图片可以了解到英国在1750----1865年间资本总额迅速增加,这一时期是工业革命时期,本题选D项。
ABC三项结论说法正确,都是工业革命的结果,但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8.(2011·某某哈九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863年伦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了向地下延伸的时代。
城市基础建设向地下延伸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进行B.城市化的发展
C.城市人口的增加D.城市土地资源的匮乏
【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
1840年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工业化国家。
因工业分布在城市里,导致城市人口巨增,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进,造成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等,所以出现地铁。
选A。
9.(2011·某某一中高三月考)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的比例是1比2,19世纪初上升为2比3.你认为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
B.大量乡村人口迁往殖民地
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
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
【解析】D 工业革命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限制,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使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人口布局开始发生变化。
10.(2011·某某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
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
A.技术支持 B.劳动力的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
【解析】C 因为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不断出现增长。
结合题干的“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可以判断是市场支持。
11.(2011·某某师大附中高三第四次月考)“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
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
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几乎变成了野蛮人。
”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革命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
对文明人变成“野蛮人”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革命造就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
【解析】B曼彻斯特是工业城市,从材料中的“污秽”、“肮脏”等,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污染。
注意“野蛮”应是指工业革命所带负面影响。
12.(2011·某某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第一次联考)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
该论述在“因为”到“所以”之间缺少的必要条件是()
A.自由主义思潮兴起
B.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学说的影响
C.新型工厂制度产生
D.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向
【解析】C 材料中“因为”到“所以”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推进了城市近代化。
工业革命的开展,大量工厂建立,工厂需要量雇佣劳动力,推动了城市近代化。
13.(2011·某某某某高三第五次月考)有历史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
工业化没有影响当时非洲国家而是横渡大西洋扩展到北美,主要原因是非洲国家落后的社会制度和大多沦为殖民地的现状,而美国确立了某某某某政体,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
故此说明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本题与自然条件等无关联,可排除AB;C项说法较绝对;只有D符合题意。
14.(2011·某某某某一中高三上学期月考)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
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
”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解析】A 本题选自2008年高考全国卷,阅读材料发现要求回答的时间不是1750年,而是“再晚两个世纪”,即19世纪中期。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最主要特征就是工业革命的完成,人类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时代。
题目假设古代希腊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以后,来到英国。
前一个时期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后一个时期是在工业文明时代,他对社会陌生的原因根本上是工业革命的完成,社会物质文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解这道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1750年”再晚“两个世纪”,然后根据19世纪中期人类历史的主要阶段性特征找到正确答案,选A。
(参考答案提供的C项,似有问题)。
15.(2011·某某某某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某班历史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一课之后,对其“改变世界”的理解各自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最能体现出“改变世界”的是()
A.改变了生产工具和经济组织
B.造成了人类社会的大转型
C.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国际格局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B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即选出工业革命对世界的最大影响。
工业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时代发展到工业文明时代,故B是最佳选项,A、C、D项已经包含在B项中。
16.(2011·某某某某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下列关于右图
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
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D b段所示为1900—2000年,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中后期,故②是错误的。
17.(2011·某某慈溪中学高三期中考试)观察右图,从图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
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
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
C.英国已逐步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
【解析】D 本题从“英国资本总额”增长图可以了解到,1750年时英国资本总额较少,但到1800年时增长好几倍,到1833年、1865年资本总额更是成倍地增长,而这一时期正好是英国工业革命发展时期,据此英国的资本总额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工业革命的进行,本题选D项。
ABC三项中B项材料不能反映出来,AC两项没有说明资本总额增长的一个过程。
18.(2011·某某增城市高三毕业班调研测试)下列史学家统计的19世纪英国人口结构的变化图(注图中①农民②城镇居民③工人),其中合乎史实的是()
A.B.C.D.
【解析】B 此题考查的是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城市化引起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理解。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的同时,也导致生产纸制形式向工厂制过渡,随着工厂的建立,大量的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农村在减少,城市在增多,城镇居民自然也随之增加,所以准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是B,因此正确选项是B。
19.(2011·某某某某外国语高三11月考)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
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解析】A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在多个国家和几乎所有的工业领域同时展开,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增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了艰难的发展历程,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20.(2011·某某名校高三第一次考试)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对表某某息解读正确的是()
A
B.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
C.英国霸权地位被美德取代
D.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解析】D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增长情况,实际考查各国的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从表格数据增长看,英法两国发展相对缓慢,美德两国增长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英国在世界上占有绝对优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由世界第一位降至世界第三位,美国由第四位上升到第一位,可以表明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绝对优势已经丧失。
故B项错误,D项正确。
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是在二战结束后,故A项错误。
但从煤钢增长情况看不出英国的霸权地位被美德取代,故C项错误。
正确答案为D项。
二、主观题
1.(27分)(2011·某某揭阳高三1月联合考试)农业和工业是考察古代与近代社会的主要
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以前农业耕作,惟恃木器、石器、蚌器、人力。
……在牛犁耕作未出现以前,此种以手持木器或木石结合的器具刺土起土,“并用耒耜而耦耕”的方法,是使用时间极长的普通耕作方式……宋叶梦得说“古耕而不犁,后世变为犁法。
耦用人,耕用牛。
”至春秋战国之世,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
——《中国经济通史》材料二江南地区人稠地狭的情况,在明清时期已十分严重。
……而在这一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代表唐宋时期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这倒不是因为铁搭有如何的先进性,根本的原因在于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养人是不计成本的,相比之下,养牛却要计算成本,《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
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
——《太湖地区农业史》材料三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值,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
……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靠2.5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
1834—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
”
——马克思《资本论》材料四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
……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
……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是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耕用牛犁”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的?(4分)“使用铁器”和“耕用牛犁”的突破对当时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江南农业中“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4分)。
这种现象对农业发展造成了什么影响?(4分)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最早产生于英国的原因(5分)
(4)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英国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影响。
(6分)
【解析】第一问中,牛耕结合材料和所学我们即可得出几个原因,一定要抓住一个根本点,那就是牛耕是生产力水平质的提高的一个标志。
对当时社会影响主要要从促进社会转型这个角度来分析。
第二问中,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牛耕大量退出的原因在于人地矛盾和养牛成本
高等。
这个影响要从不利的一面多角度分析。
第三问中,工业革命之所以最早出现在英国,我们可以从政权、资金、市场、资源、劳动力、技术等角度来分析。
第四问中,根据材料三和四精简归纳即可。
材料三主要讲是阐述了工业革命对本国和印度等殖民地造成深重灾难;材料四主要阐述了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恶化。
【答案】(27分)
(1)牛耕的运用是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它节省了人力,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农业发展,是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4分)
影响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使个体劳动成为可能,小农经济得以形成;使私田大量开垦;加速井田制瓦解以及封建剥削方式产生和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推动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2)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养牛成本较高。
(每点2分,共4分)
影响不利于生产技术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答对1点给2分,答对2点给3分,答对3点给4分)
(3)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的确立为技术发明创造的良好环境;圈地运动和海外殖民累积的大量资本;拥有最大的海外市场和发达的国内市场;圈地运动造成的大量廉价的劳动力;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大量技术;印度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输入英国引发的竞争刺激。
(答对1点给1分,总分5分)
(4)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带动了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给本国人民和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答加速贫富分化也可得分);导致环境严重恶化。
(答对1点给2分,总分6分)
2.(28分)(2011·某某百校高三第三次联考)国际贸易是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时才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人络绎不绝前来某某做生意,使某某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的中心市场,呈现出对外贸易一片繁盛的景象。
”
“1820年(嘉庆二十五年),中国的GDP仍占世界经济总量的32.4%,居世界各国的第一位……中国在世界经济史上是占着首要地位的,是世界经济的中心。
”
——《澳门略记》材料二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4%;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
......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
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材料三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减小了。
材料四 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
”……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
……到大战末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
1930年,美国通过了臭名昭著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产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某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
(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哪些特征。
(6分)并概括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
(4分)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
(6分)
【解析】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某某在16~19世纪初叶成为商品贸易全球化中心市场的原因,可从中国明清时期经济整体实力较强是世界经济中心;实行海禁政策,只留某某一处进行对外贸易;而同期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发展迅速等角度来进行回答。
第2问概括材料二,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分析材料主要有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等。
这些特征出现的原因,实际回答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有工业革命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化国家,使西方领先于东方;新交通工具(蒸汽机、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3问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1913~1938年国际贸易的特征,从材料三概括和所学一战;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可以知道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特征的原因,可从一战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等角度来回答。
【答案】(28分)
(1)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和手工业发达,是世界的绎济中心;新航路开辟后,世
界日益发展为紧密联系的整体,而某某交通便利,在对外贸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明清时期某某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桥头堡,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只留某某一处对外通商。
(6分,言之有理即可)
(2)特征国际贸易迅速增长;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
(6分)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首先成为工业化国家,使西方领先于东方;新交通工具(蒸汽机、轮船)的出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为便捷;资产阶级开拓世界市场,抢占殖民地,19世纪中期以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6分)
(3)特征国际贸易几乎停滞,国际贸易的增长落后于工业生产的增长;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4分)
原因一战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加强贸易保护。
(6分,言之有理即可)
3.(11分)(2011·某某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以往自然形成的各国的孤立状态。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
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
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
从那时起,它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南非的布须曼人、有教养的中国官吏,还是原始的巴塔哥尼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材料三世界与西方的冲突至今已经持续了四、五百年。
在这场冲突中,到目前为止,有重大教训的是世界而不是西方;因为不是西方遭到世界的打击,而是世界遭到西方的打击——狠狠的打击。
——阿诺德·J·汤因比请回答
(1)材料一、二关于“世界历史”的开创(开始)提出了怎样不同的看法?(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世界与西方”的冲突指的是什么?(2分)这种冲突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为什么能够“狠狠的打击世界”?(2分)
(3)结合上述材料,归纳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特点。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