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酸化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理液
—砂岩酸化处理液常用的有土酸、
深部酸化的氟硼酸体系、磷酸体系及 地下自生酸体系等。 —处理液主要实现对储层基质及 堵塞物质的溶解,沟通并扩大孔道,
提高储层渗透性。
后置液
—注后置液的作用在于能迅速净化 储层,并使之得到充分的改善。
要达到此目的,后置液应满足: 能使储层中微小颗粒具有水湿性; 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油气的相对渗透率; 对处理液没有不利的反应; 有利于排酸,提高酸处理效果。
前置液
一般用(3-15)%HCl
前置液作用:
前置液中盐酸把大部分碳酸盐溶解掉,减少CaF2沉
淀,充分发挥土酸对粘土、石英、长石的溶蚀作用。
盐酸将储层水顶替走,隔离氢氟酸与储层水,防止
储层水中的Na+、K+与H2SiF6作用形成氟硅酸钠、钾沉淀,
减少由氟硅酸盐引起的储层再次污染。 维持低PH值,以防CaF2等反应产物沉淀。 清洗近井地带油污。
砂岩储层酸化设计计算
酸浓度及矿物浓度分布 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布
酸化效果预测
酸浓度及矿物浓度分布
—描述多孔介质注酸后,孔隙结构中酸浓 度分布和渗透率、孔隙度分布的数学模型。 —所有模型可分为集总参数模型和分布参 数模型两大类。 —集总参数模型(解析模型)主要是由Lund, K,McCune,C.C,等人提出,视砂岩矿物由单 一的矿物成分,与土酸反应时用单一成分反应 速度方程和单一成分的化学计量系数来近似计 算砂岩多种矿物与土酸的反应情况。
— 设计内容应包括: 根据施工目的、井及储层条件、室内岩心数 据等,选择适合的酸化工艺。 确定酸化工作液(前置液、酸液、顶替液)的 类型、配方、用量。 前置液的基本要求:1)遇酸不降解,具有 较好的滤失控制性能;2)在储层条件下具有足 够的粘度;3)对储层无污染,易于返排;4)成 本低,使用安全。 前置液用量根据施工经验和施工规模及施 工的要求而定。也可用计算机进行优化设计。
顶替液
—顶替液一般是由盐水或淡水 加表面活性剂组成的活性水。
—顶替液的作用是将井筒中的 酸液顶入储层。
常规土酸酸化
—常规土酸酸化:常规土酸酸化是使用最
早,油田应用十分普遍的工艺。 —该工艺采用的处理液是土酸,现场施
工较为简单,一般的施工顺序为:
注前置液注土酸液注后置液注顶替液
深部酸化工艺
td=70µ CD·² Ä Ö¼ td=70µ CMD·² Ä Ö¼ td=30µ CD·² Ä Ö¼ td=30µ CMD·² Ä Ö¼
1.8
2
酸化孔隙度分布
— 在酸化过程中,酸溶解储层岩石矿物,
使孔隙度发生变化,利用矿物浓度的体积平 衡方程可得酸化后孔隙度计算公式:
0 (1 0 ) (Cm 0 j Cmj )
氟硼酸处理工艺(HBF4)
—氟硼酸(HBF4)处理工艺:处理砂岩储层,
既可控制粘土膨胀及颗粒运移,又能获得深
穿透。但其溶解岩石的能力不及土酸,国内
外广泛采用HBF4 及土酸联合施工,这就要求
适当的施工工序及选择合理施工参数。
—HBF4 酸化要求井段不宜过长,一般在
20米以下较合适。
— 我院与胜利油田合作研究的典型施工工序为:
—储层碳酸盐含量、泥质含量高,
含有水敏及酸敏性粘土矿物,污染较 重,又不易用土酸深度处理的储层可
用磷酸/HF处理。磷酸可以解除硫化物、
腐蚀产物及碳酸盐类堵塞物。
酸压设计
— 酸化处理设计应收集的资料 井数据 储层参数 岩石力学数据 压裂液 酸液数据 岩心分析数据 泵注数据
ra K RC Cm Cir
模型的距离 无因次面积
tD t V0 o rw
rD
AD
r
r rw
2 D
1 2
无因次酸浓度
CD
CmD
C C0
无因次矿物浓度
Cm Cir Cm 0 Cir
普通酸压技术:普通酸压工艺指以常规酸
液直接压开储层的酸化工艺。酸液既是压开储层
裂缝的流体,又是与储层反应的流体,由于酸液
滤失控制差,反应速度较快,有效作用距离短, 只能对近井地带裂缝系统进行改造。一般,当储 层污染比较严重、堵塞范围较大,基质酸化工艺 不能实现解堵目标时,选用该工艺。 深度酸压技术: 以获得较长的酸蚀裂缝 为目的,不同于普通酸压技术的酸压技术称为深 度酸压技术。
— 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改造中,主要形成和发
展了基质酸化技术和压裂酸化技术,习惯上用:
酸化(Matrix Acidizing)表示基质酸化 酸压(Acid-Fracturing)表示压裂酸化。
基质酸化技术及适应性
—基质酸化也称为常规酸化或解堵酸化, 基本特征是在施工压力小于储层岩石破裂压 力的条件下,将酸液注入储层。 —碳酸盐岩基质酸化的重要特征是酸蚀 蚓孔(Wormhole)的形成和微裂缝的扩大,其
前置液酸压工艺
—先向储层注入高粘非反应性前置压裂液,压开储
层,形成裂缝,然后注入酸液对裂缝进行溶蚀,改善储
层的导流能力,使油气井增产。 前置液和酸液粘度比和流速比应有一定范围。 —前置液的主要作用:压裂造缝;降低裂缝表面温
—酸液以在粘性前置液中指进为主。为实现指进酸压,
度;降低裂缝壁面滤失。
—前置液酸压工艺可与多种酸液类型搭配,除了前置
选井选层的工作目标 — 客观地描述储层的渗流条件。 — 通过不稳定试井技术,描述储层的渗 滤特征及表皮堵塞特征。
— 推荐可供增产作业改造的井和层段。
选井选层的基本原则
— 储层含油气饱和度高、储层能量较为充足。
— 产层受污染的井。
— 邻井高产而本井低产的井应优先选择。
— 优先选择在钻井过程中油气显示好, 而试油效果差的井层。 — 产层应具有一定的渗流能力。
1 1 1 EXP N Da N AC 1 N AD t D EXP N Da AD CmD AC
1 0.8
C D ,C MD
0.6 0.4 0.2 0 1 1.2 1.4 rD 1.6
数学模型
根据质量平衡建立酸液在径向上流动反应时
的摩尔平衡方程
C rw C V ra 0 t r r
砂岩中总的可溶性矿物的摩尔微分方程
1 Cm rm t
酸浓度方程和矿物溶解方程由下式来关联
ra rm
总的可溶矿物溶解速度定律由下式确定
砂岩储层酸化工艺
—砂岩酸化主要是进行基质酸化。为了满 足不同的储层特性、污染类型及增产的实际需 要,目前发展了多种砂岩酸化工艺。不同的工 艺其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处理液和工序上。 —典型的砂岩酸化注液包括:前置液、处 理液、后置液、顶替液的顺序注入。 —砂岩酸化工艺很多,按其注入处理液的 类型及能否实现深穿透可分为常规酸化和深部 酸化技术。不同的工艺其注液顺序也不同。
液与常规盐酸搭配使用外,前置液还可与胶凝酸、乳化
酸或泡沫酸进行搭配应用。
缓速酸类酸压技术
—缓速酸酸压技术在工艺特点上与
普通酸压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所 采用的酸液是胶凝酸、乳化酸、化学缓
速酸或泡沫酸等缓速酸,通过缓速酸的
缓速性能,达到酸液深穿透的目的。
多级交替注入酸压技术
—前置液与酸液交替注入的一种酸压 方法,类似前置液酸压,但其降滤失性及 对储层的不均匀刻蚀优于前置液酸压。 —为获得理想的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有时交替次数多达8次。这一工艺在中、 低渗孔隙性及裂缝不太发育储层,或滤失 性大,重复压裂储层均有较好成效。
注盐酸前置液注HBF4注土酸注过量驱替液 酸液用量应以HBF4能达到的深度进行计算。 如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的用量范围为: 盐酸浓度 7-12% ,每米井段用量0.5-1.0m3
HBF4 浓度 8-12% 每米井段用量1.0-1.5m3
土酸浓度12%HCl+3%HF每米井段用量0.5-0.7m3
磷酸处理工艺
—油、气、水边界清楚。
—固井质量和井况好的井。 在考虑具体井的酸化方式和酸化规模时,
应对井的动态阻力和静态阻力进行综合分析,
确定储层物性参数,并根据物性参数及油井的
历史情况综合分析,准确确定出油气井产量下
降或低产(水井欠注)的原因以及该井可改造的
程度,为酸化作业提供地质依据。
碳酸盐岩酸化工艺
高储层渗透率和穿透深度方面都优于常规土酸。
大。缺点是工艺较复杂,溶解能力较低。
自生土酸酸化工艺(SGMA)
—该工艺是向储层注入一种含F- 的溶液和另
一种能水解生成有机酸的脂类,两者在储层中相 —该工艺特点: 注入混合处理液后关井时间 较长,待酸反应后再缓慢投产。这样长的时间选 择添加剂难度大,工艺不当易造成二次污染。 —该工艺适于泥质砂岩储层,成功的SGMA酸 化可获得较长的稳产期。
增产机理与蚓孔密切相关。
压裂酸化技术及适应性
酸压是依靠对裂缝(包括天然裂缝)、 不整合的裂缝表面酸蚀以提供导流能力。 控制酸压施工效果取决于裂缝导流能 力和酸液有效作用距离。 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降低 酸压过程中流体或酸液滤失的物质和技术; 降低注液过程中酸岩反应速率的物质和技术; 提高酸蚀裂缝导流能力的物质和技术。
酸化效果预测 —储层受污染时,增产倍比:
K 0 rd re J J 0 ln ln K r rd d w
K 0 ra re ln ln K r ra w
酸化工艺设计 酸化处理井层的选择
常用酸化工艺及其适应性
压裂酸化处理设计 基质酸化处理设计
互反应缓慢生成HF,可达到缓速和深度酸化目的。
缓冲调节土酸工艺(BRMA)
—该系统由有机酸及其铵盐和氟化 铵按一定比例组成,通过弱酸与弱酸盐 间的缓冲作用,控制在储层中生成的HF 浓度,使处理液始终保持较高的pH值, 从而达到缓速的目的。 —缓冲调节土酸工艺可用于储层温 度较高的油井酸化,在温度高达185℃的 含硫气井进行BR-A系列试验,效果良好。
—砂岩深部酸化的基本原理是注入本 身不含HF的化学剂进入储层后发生化学反
应,缓慢生成HF,从而增加活性酸的穿透
深度,解除粘土对储层深部的堵塞,达到
深部解堵目的。
— 主 要 包 括 SHF 工 艺 、 SGMA 工 艺 、
BRMA工艺、HBF4工艺及磷酸酸化等。
顺序注盐酸-氟化氨(SHF)工艺
—该工艺利用粘土的天然离子交换性能, 在粘土表面生成HF而就地溶解粘土。 —注液时,HCl和NH4F可根据需要多次重复 使用,以达到预期的酸化深度,SHF法的处理深 度取决于HCl和NH4F的用量和浓度。SHF工艺在提 —工艺优点是工作剂成本较低,穿透深度
无因次DamKahler数 N Da
K R Cm 0 Cir rw V
无因次酸容量数
N AC
1 0 Cm 0 Cir
0 C0
解析解
1 1 1 EXP N Da N AC 1 N AD t D EXPN Da N AC AD t D CD AC
—酸压过程中酸液的滤失问题通常考虑从 滤失添加剂和工艺两方面着手;降低酸岩反应 速率可以加缓速剂或从工艺上进行:加入缓速 剂,使用胶凝酸、乳化酸、泡沫酸和有机酸, 并结合有效的酸化工艺可起到较好的缓速效果; 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可从选择酸液类型和酸化工 艺着手,其原则是有效溶蚀和非均匀刻蚀。 —压裂酸化技术根据能否实现滤失控制、 延缓酸岩反应速度、形成长的酸蚀裂缝和非均 匀刻蚀,划分为两大类:普通酸压和深度酸压。
j 1, 2
Wj
j
酸化渗透率分布
— 酸化获得的渗透率增加是由于溶解
矿物后孔隙度的改变而引起的;假设渗
透率的变化完全受孔隙度的直接影响。
Labrid提出的简单的指数关系表示:
n M( ) K0 0
K
酸化效果预测 —储层未受污染时,增产倍比:
re J J 0 ln rw
K 0 ref re ln ln K rw 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