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何绍基是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家何绍基是谁
何绍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今道县人。
字子贞,号东洲、晚号蝯叟。
道光进士,官编修,博览群书,于经、史、子学皆有著述,尤精小学。
书法尤著名于世。
书法自秦汉篆籀,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
《息轲杂著》称其书“专从颜清
臣问津,积数十年功力,探源篆隶,人神仙境,晚年尤自课甚勤,摹《衡兴祖》、《张公方》多本,神与迹化,数百年书法于斯一振。
”平生作书,对联特多,而不是一般应酬之作,书作着力,书艺很高,被誉为“书联圣手”。
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文钞》、《惜道味斋经说》、《说文段注校正》等。
传世书迹甚多。
《邓石如墓志铭》,书于同治四年1865。
纸本墨迹。
楷书。
七开,每开纵30.6厘米,横30.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何绍基的楷书从欧阳通《道因碑》入手,后又广泛地临写六朝碑版及颜真卿
楷书等,于《张玄墓志》用功最多。
何绍基的这件为邓石如所书的墓志,表现颜字端庄、
开阔的正面形象。
他主张从篆隶入手,自然解决“中怯”最好的途径。
因而在技术上,他
选择了回腕执笔法。
何氏在写邓石如墓志时,已年近古稀,但他能有效地避开由于他技术
上奇特而造成的线条颤动,使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何绍基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何凌汉曾任户部尚书,是知名的书法家、教育家、学者、藏书家。
何绍基兄弟四人均习文善书,人称“何氏四杰”。
嘉庆四年农历十二月与弟绍业
一同出生于东门乡东门村一耕读民家。
幼年家境贫寒,他和弟弟随母就食于州西小坪舅舅
廖氏家。
8岁随父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泽门生。
18岁应京兆试,取眷录。
道光十一
年1831年取优贡生。
道光十五年1835年中举人,次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
历任文渊
阁校理、国史馆提调等职,曾充福建、贵州、广东乡试正负考官。
咸丰二年1852年任四
川学政。
为官仅两年,次年因条陈时务得罪权贵,被斥为“肆意妄言”,受谗言所害,降
官调职。
遂辞去官职,咸丰六年1856,由四川出发,经陕西等地到达济南,主讲于山东泺源书院。
讲学之余,尽游济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处,留下许多诗句。
咸
丰十年1860年,受长沙城南书院之邀离开济南赴长沙。
前后在山东和长沙城南书院教书
达十余年。
晚年主持苏州、扬州书局,校刊《十三经注疏》,主讲浙江孝廉堂,往来吴越,教授生徒。
一生豪饮健游,多历名山胜地,拓碑访古。
同治十二年1873年,病逝于苏州
省寓,葬于长沙南郊。
著有《东洲草堂金石跋》、《东洲草堂诗钞》。
何绍基的书法成就很高。
各体书熔铸古人,自成一家。
草书尤为擅长。
何绍基的楷书
取颜字结体的宽博而无疏阔之气,同时还掺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欧阳询、欧阳通书法险峻茂
密的特点,还有《张黑女墓志》和《道因碑》的神气,从而使他的书法不同凡响。
何绍基
的小楷兼取晋代书法传统,笔意含蕴,行草书融篆、隶于一炉,骏发雄强,独具面貌。
他
的篆书,中锋用笔,并能掺入隶笔,而带行草笔势,自成一格。
何绍基书法,早年秀润畅达,徘徊于颜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间,有一种清刚之气;中年渐趋老成,笔
意纵逸超迈,时有颤笔,醇厚有味;晚年何绍基的书法已臻炉火纯青。
济南大明湖历下亭
楹联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即为他所书。
历下亭东壁仍存其《重修历下
亭记》石刻。
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
誉为清代第一。
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
笔法刚健,此期作品传世甚少。
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
偶为小篆,不顾及俗敷形,必以顿挫出之,宁拙毋巧。
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笔轻墨燥,不若中年之沉着俊爽,每有笔未至而意到之妙。
年尊望重,求书反多,故史年作品传
世较多。
尤以篆隶法写兰蕙竹石,寥寥数笔,金石书卷之气盎然。
何氏博学多才,尤工于诗。
有《东洲草堂集》。
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
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
他自己说:“余学书四十余年,溯源篆分。
楷法则由北
朝求篆分入真楷之绪。
”何绍基早年由颜真卿,欧阳通入手,上追秦汉篆隶。
他临写汉碑
极为专精,《张迁碑》,《礼器碑》等竟临写了一百多遍,不求形似,全出己意。
进而“草、篆、分、行熔为一炉,神龙变化,不可测已。
”至今存临本仍然不少。
中年潜心北碑,用异于常人的回腕法写出了个性极强的字。
何绍基是一位大书法家,但他的诗名为书名所掩。
在晚清宋诗派中他是一位健将,擅
于描绘山川。
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惊山外天”一联,上句比
喻人世之复杂、险恶,下句又展示人类进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绍基为官,因言事降调,于是远离官场,周游各地,以书法著作自娱,晚年倦游,
在长沙生活,与黄道让、王先谦、王闿运等人相唱和,成为长沙诗坛雅韵之一章。
《隶书七言联》何绍基曾曰:“如写字用中锋然,一笔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
安得不韵?安得不雄浑?安得不淡远?这事切要握笔时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盘曲纵送,自运神明,方得此气。
当真圆,大难,大难!”,由此可见其对中锋的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