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科兴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浙江省衢州市科兴职业高级中学高一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
1. 能够用来鉴别BaCl2、 NaCl 、 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AgNO3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稀硝酸
参考答案:
B
略
2.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机动车驾驶员醉驾将受到刑事处罚。
检测驾驶员是否酒后驾车,可用一种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
在K2Cr2O7
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
是
()
A.+7 B.+6 C.+3
D.+2
参考答案:
B
3. 下列仪器对应名称不正确的是()
A.蒸馏烧瓶B.冷凝管
C.蒸发皿
D.分液漏斗
参考答案:
A
【考点】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分析】为圆底烧瓶,其它仪器名称均正确,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为圆底烧瓶,蒸馏烧瓶具有支管,故A错误;
B.为冷凝管,用于冷凝,故B正确;
C.为蒸发皿,用于溶液与可溶性固体的分离,故C正确;
D.为分液漏斗,用于萃取、分液,分离分层的液体混合物,故D正确;故选A.
4.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燃烧的方法可区分甲烷和乙烯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区分苯和甲苯
C. 用新制的Cu(OH)2 悬浊液区分乙酸溶液和葡萄糖溶液
D. 用氢氧化钠溶液区分乙酸和乙醇
参考答案:
D
分析:A.乙烯含碳量高,火焰明亮;
B.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葡萄糖为还原性糖;
D.乙酸、乙醇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的现象相同。
详解:A.甲烷燃烧火焰呈淡蓝色,乙烯含碳量高,火焰明亮,有较浓的烟生成,现象不同,可鉴别,A正确;
B.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现象不同,可鉴别,B正确;
C.葡萄糖为还原性糖,可与新制的Cu(OH)2 悬浊液加热反应产生红色沉淀,乙酸与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溶液澄清,现象不同,可鉴别,C正确;
D.乙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无明显实验现象,乙醇和氢氧化钠溶液互溶,现象相同,不能鉴别,D错误。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检验和鉴别,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实验、评价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物质的性质的异同以及实验的严密性、合理性的评价,难度不大。
5.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4Fe(OH)2+O2+2H2O===4Fe(OH)3
B.2NaHCO3Na2CO3+H2O+CO2↑
C.2Na2O2+2CO2===2Na2CO3+O2
D.Cl2+2KBr===Br2+2KCl 参考答案:
C
略
6. 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铁与稀硫酸反应:2Fe + 6H+ = 2Fe3+ + 3H2↑
B、盐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 + OH-= H2O
C、碳酸钙与稀硝酸:CaCO3 + 2H+ = Ca2+ + CO2↑+ H2O
D、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Cu2+ + SO42-+ Ba2+ + 2OH-= Cu(OH)2↓+ BaSO4↓
参考答案:
A
略
7. 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
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
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
参考答案:
A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元素周期表中,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全部都是气体
B.同周期元素,ⅦA族的原子半径最大
C.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最高化合价数都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参考答案:
C
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稀有气体单质可以是液态或固体。
同周期元素自左向右原子半径是增大的,所以同周期元素中第IA
族的原子半径最大。
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
大,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逐渐减弱,所以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F元素没有正价,O元素没有最高化合价,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
9. 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L﹣1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H2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的()
①加H2O
②滴入几滴CuSO4
③滴入几滴浓盐酸
④加CH3COONa固体
⑤加NaCl固体
⑥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
⑦改用10mL 0.1mol?L﹣1盐酸.
A.①⑥⑦B.③⑤⑦C.③⑥⑦D.⑤⑥⑦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分析】产生氢气的量不变,则保证铁完全与盐酸反应;增大盐酸的浓度、升高温度、形成原电池、增大Fe与盐酸的接触面积都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据此分析.
【解答】解:①加水,稀释了盐酸,故反应速率变慢,故不选;
②滴加硫酸铜溶液,铁把铜置换出来,形成原电池,故反应速率加快,但与盐酸反应的铁减少,故减少了产生氢气的量,故不选;
③加浓盐酸,盐酸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④加CH3COONa固体会和盐酸之间反应生成弱酸醋酸,但是氢离子物质的量不变,速率减慢,但是不会影响氢气的量,故不选;
⑤加氯化钠固体,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故不选;
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⑦改用浓度大的盐酸,反应速率加快,故选;
故选C.
10. 实验室常需要保存一定量的药品,下列物质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水盛放在带橡皮塞的棕色细口
B.NaOH溶液盛放在带橡皮塞的细口瓶中
C.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
D.过氧化钠固体盛放在密闭的试剂瓶中
参考答案:
A
略
11. 下列化学用语中,不正确的是()
A.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原子为:C
C.H、D、T互为同位素
D.液态的氯气称为氯水
参考答案:
D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核素.
专题: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
B.元素符号的左上角为质量数;
C.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
D.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
解答:解:A.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钠离子,钠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A正确;
B.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原子为:614C,故B正确;
C.H、D、T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
D.液态的氯气是液氯,氯水是氯气的水溶液,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是对常见化学用语的考查,涉及核素的表示方法、质量数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结构简式书写等,难度不大
12. 对可逆反应4NH3(g)+5O2=4NO(g)+6H2O(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molNO的同时,消耗Xmol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的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参考答案:
A
略
13. 下表是某些化学键的键能,则H2跟O2反应生成2molH2O(g)时,放出的能量为
A. 484kJ
B. 442kJ
C. 242kJ
D. 448kJ
参考答案:
A
分析:依据反应焓变=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计算反应2H2(g)+O2(g)=2H2O(g)的焓变即可。
详解:设反应2H2(g)+O2(g)=2H2O(g)△H=a kJ/mol,则该反应的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a kJ/mol=2×436kJ/mol+496kJ/mol-2×2×463kJ/mol,解得:a=-484,所以生成2molH2O(g)放出热量为484kJ。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应热与焓变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明确焓变△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为解答关键,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
14. 电子表中电子计算器的电源常用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放电时锌极上的电极反应是:Zn+2OH﹣﹣2e﹣→Zn(OH)2;氧化银电极上的反应式为:Ag2O+H2O+2e ﹣→2Ag+2OH﹣,总反应式为:Ag
2O+H2O+Zn═Zn(OH)2+2A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是正极,氧化银是负极
B.锌发生还原反应,氧化银发生氧化反应
C.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D.随着电极反应的不断进行,电解质溶液中KOH的质量分数不断增大
参考答案:
D
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分析:A.该原电池中,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则Ag2O作正极;
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
D.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反应中消耗水,KOH不参加反应.
解答:解:A.根据电极反应式知,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而作负极,则Ag2O作正极,故A错误;B.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锌发生氧化反应、氧化银发生还原反应,故B 错误;
C.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向负极移动、阳离子向正极移动,所以溶液中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C错误;
D.根据电池反应式知,反应中消耗水,KOH不参加反应,所以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中KOH浓度增大,溶液的pH增大,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为高频考点,明确正负极与得失电子关系是解本题关键,知道离子移动方向、反应类型,易错选项是D.
15. Fe(OH)3胶体具有的性质是
A.无色溶液B.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C.红褐色沉淀D.丁达尔效应
参考答案:
D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某白色固体可能是NaCl、K2CO3、K2SO4、CuSO4和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
将此白色固体溶于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滤液为无色。
分别取白色沉淀和滤液备用。
①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沉淀溶解完全,且有气体生成。
②向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定不溶解。
通过上述实验现象分析:
(1)该白色固体中定含有的物质为_____,不能确定的物质为______。
(填化学式)
(2)写出白色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3)写出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K2CO3、BaCl2 NaCl (2)Ba2++CO32-=BaCO3↓ (3)BaCO3+2H+=Ba2++H2O+CO2↑
白色固体溶于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沉淀可能为硫酸钡或碳酸钡,则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钡;过滤后,滤液为无色,则白色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硫酸铜;①将沉淀移入试管中,加入稀硝酸,沉淀溶解完全,且有气体生成,则沉淀为碳酸钡而不是硫酸钡,说明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钾,一定不含有硫酸钾;②因为白色固体含有氯化钡,向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氯化银生成,再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但无法说明有没有氯化钠的存在,即白色固体中是含有氯化钠无法确定。
(1)该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为K2CO3、BaCl2,不能确定的物质为NaCl;(2)白色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Ba2++CO32-=BaCO3↓;(3)①中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H+=Ba2++H2O+CO2↑。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推断。
在做推断混合物的组成时,若既没有确定有也没有确定没有的物质,那么这种物质一定是可能存在的物质,应该要注意这种情况。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在MgCl2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直至过量。
经测定,加入的NaOH的物质的量(mol)和所得沉浮的物质的量(mol)的关系如
右图所示。
则:
(1)写出代表各线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
式:
OD
段,CD段,(2)原溶液中Mg2+、Al3+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3)图中C点表示当加入 mol NaOH时,Al3+已
经,Mg2+已经。
(4)图中线段OA∶AB=。
参考答案:(1)略(2)2∶1(3)0.8 全部溶解生成NaAlO2、完全生成沉淀Mg(OH)2(4)7∶1
18. 营养学研究发现,从深海鱼油提取的DHA是一种不饱和高级脂肪酸(假设DHA的化学式为
C x H y O2),同温同压条件下,测得DHA蒸汽的质量是同体积H2质量的192倍;将3.84g的DHA 完全燃烧,并使产生的产物全部依次通过下图装置,得到下表所列的实验结果(假设产生的气体产物完全被吸收)。
实验前实验后
(干燥剂+U型管)的质量101.1g104.70g
(石灰水+广口瓶)的质量312.0g323.44g
(1)根据上表数据确定DHA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2)另取DHA和足量的溴水反应,发现3.84gDHA可以和0.06mol的溴发生加成反应,问一个DHA分子中含有多少个C=C?
参考答案:
(1)384(1分),C26H40O2(4分)
(2)6个(2分)
19. (6分) 准确称取6g铝土矿(含Al2O3、Fe2O3、SiO2)样品,放入盛有100mL 稀H2SO4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去掉沉淀,向滤液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和加入的NaOH 溶液的体积(mL)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铝土矿中Al2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2)若b=2.6,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
参考答案:
(1)铝土矿中Al2O3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2)稀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75mol/L(各3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