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检测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期末测试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1.西红柿因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开水烫一下西红柿,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 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
2.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②→①→④→③→⑤
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 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 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4.在以下四幅图像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A. 1
B. 2
C. 3
D. 4
5. 表中为银杏、鲫鱼、酵母菌、醋酸菌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代表有,“×”代表无.其中属于酵母菌的结构是()
A. 丁
B. 甲
C. 乙
D. 丙
6.养殖珍珠的人常将异物种入珍珠蚌体内,珍珠蚌就能产生珍珠质将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异物种入的部位是()
A. 外套膜
B. 斧足
C. 鳃
D. 贝壳
7. 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A. 进行呼吸
B. 进行运动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8.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
B. 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C. 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D. 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9.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有柔软的身体
B. 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 种类非常多,是动物界第二大类群
D. 许多种类可以食用,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类群
10.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特征的是()
A. 无根、茎、叶的分化
B. 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C. 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根
D.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11.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境中。
这类植物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12.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B. 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 青蛙的幼体蝌蚪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13.有的同学认为金鱼藻属于藻类植物,小明认为属于被子植物。
下列事实中能够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A. 金鱼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金鱼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 金鱼藻有种子
D. 金鱼藻能开花、结果
14.家兔与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A. 体表被毛
B. 胎生哺乳
C. 有发达的盲肠
D. 有发达的大脑
15.关于家鸽气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B. 增加了内脏器官间的摩擦
C. 增加了身体的比重
D. 减少家鸽体内热量的散发
16.青霉的形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是青霉的根、茎、叶
B. 青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 青霉用种子进行繁殖
D. 在青霉的培养液中可以提取青霉素
17.昆虫是一类比较低等动物,因此感官也和人类有很大差别。
蝗虫有1对复眼,3只单眼。
你认为蝗虫单眼的功能是
A. 保护
B. 触觉和嗅觉
C. 感光
D. 辨认物体大小
18. “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结束后,应将小动物()
A. 继续饲养
B. 送回土壤中
C. 把它们杀死
D. 送给小朋友
1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千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败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成山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清洁工”。
地球上如此重要的“清洁工”是
A. 人类、放线菌和植物
B. 植物、放线菌和真菌
C.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D. 人类、植物和真菌
20.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
B. 双名法使每一个物种有二个科学学名
C. 双名法是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提出来的
D. 物种的学名用斜体的拉丁文表示
二、判断题
21.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分布广泛,如图表示油菜个体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层次,请判断下列小题:
(1)一株油菜的生命是从甲细胞开始的,则甲细胞是受精卵。
()
(2)植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分不开。
()
(3)细胞从甲图到乙图的过程中,细胞核内的蛋白质先经过复制,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
()
(4)若丁表示我们用来榨油的油菜籽,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
()
(5)该油菜植株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
()
22.图A—E是五种动物,请根据下图判断下列小题:
(1)A —E 五种动物中,体温恒定的动物是C 、D 、E 。
( )
(2)A —E 五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B 。
( )
(3)A 的身体覆盖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 ) (4)鲫鱼的学名是Carassius auratus ,其中Carassius 是种名。
( )
(5)图中的E 是五种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
( )
三、分析填空题
23.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根据细胞的结构判断A 是___________细胞。
(2)[1]是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
(3)细胞结构中,[_____]___________含有遗传物质,控制着细胞的生命活动。
(4)吃西瓜时流出红色液汁主要来自于[_____]___________。
24.在多数人的心目中,蚯蚓简直就是一种迟钝的、没有感觉和黏糊糊的动物,而达尔文却赞誉蚯蚓:“如果说犁是人类最早的发明之一,那么远在人类生存之前,土地就被蚯蚓耕耘过了,并且还要被它继续耕耘”那么,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吗?某同学根据此问题设计了如下实验。
提出问题:蚯蚓能够改善土壤吗?
作出假设:
探究方案:
第一步:取两只1m 见方的木箱,分别标明A 和B 。
第二步:在两只木箱中放入较为板结的土壤20cm 厚,用小木锤轻敲压实至15cm 厚,浇适宜且相同量的水。
第三步:在A 箱内让入10条10cm 长的蚯蚓,放置于25℃左右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培养。
第四步:每天按时观察,记录观察的现象。
问题:
(1)该实验的假设是___。
(2)该实验中的唯一变量是___。
(3)探究方案第三步中只叙述了对A 箱处置方法,没有涉及到B 箱,请你补充对B 箱的处置方法___。
(4)蚯蚓的生活方式是___,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
(5)如果在土壤表面放些碎树叶,实验效果更加明显,这些碎树叶的作用是____,进一步改良土壤。
(6)蚯蚓身体表面生有许多刚毛,其作用
是____。
25.阅读资料,并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回答问题。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到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
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钟头
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钟头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想:“等轮到我时,你早已经憋死了。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
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
”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去了。
(1)蝗虫是常见的昆虫,它的身体分为___三部分。
(2)图中[__]_____是它的飞行器官。
(3)鲫鱼失败的原因是: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的气门着生在身体的____部。
(4)岸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水中的溶氧量要高得多,鲫鱼为何还会死掉?_____。
26.细菌在生物圈中数量最多,分布也非常广泛,占土壤微生物总量的70~90%,如图是细菌细胞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细菌是___(填“单”或“多”)细胞个体,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
(2)细菌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③___,内含DNA。
(3)有些细菌长有①___,细菌可借助它的转动而在水中游动。
(4)细菌有_____三种基本形态。
(5)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主要是它们没有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西红柿因其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开水烫一下西红柿,会在其表面撕下一层皮,这层皮属于()
A. 输导组织
B. 保护组织
C. 营养组织
D. 机械组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的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等,保护组织一般位于植物体各器官的表面,由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大,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因此营养组织有制造和储存营养的功能;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植物体内的导管能运送水和无机盐,筛管能运送有机物,属于输导组织;机械组织起到支撑作用,能支撑植物的地上部分,由上可知,番茄的果皮位于最外面,起到保护作用,应该属于保护组织,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几种组织。
2.人体的结构层次排列正确的是()
A. ④→②→①→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⑤→①→③→④→②
D. ②→①→④→③→⑤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①是胃,表示器官,②是上皮组织,表示组织,③是消化系统,表示系统,④是肌肉细胞,表示细胞,⑤是人体。
分析解答。
【详解】人体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
受精卵经过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
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图中,①是胃,表示
器官,②是上皮组织,表示组织,③是消化系统,表示系统,④是肌肉细胞,表示细胞,⑤是人体。
所以人体的结构层次按照图中结构由小到大排序:④细胞→②组织)→①器官→③系统→⑤人体。
故选:A。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体的结构层次,明确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排序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3.如图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和分化的过程。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⑤细胞都具有分裂能力
B. ①到②的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C. ④⑤与①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量不同
D. 细胞分化增加了细胞的数量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
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2)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详解】A.图中①、②、③的细胞具有分裂能力,而④⑤是分化形成的组织,只有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
BC.在①到②细胞分裂的过程中,首先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这样新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B正确,C错误。
D.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的增多,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D错误。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
4.在以下四幅图像中,哪一幅是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显微镜下的各结构特点、动植物细胞的区别以及学生的识图能力。
【详解】图中的A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没有细胞壁和液泡,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的表皮,因为此视野中有两种细胞:一种是呈半月的保卫细胞,它们两两相对,中间有气孔;另一种是呈形状不规则且相互嵌合的表皮细胞;C中的细胞是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壁;D是叶片的结构图,有上表皮细胞、下表皮细胞、叶肉细胞和叶脉组成;故选C。
【点睛】动植物细胞的不同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有的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
5. 表中为银杏、鲫鱼、酵母菌、醋酸菌四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代表有,“×”代表无.其中属于酵母菌的结构是()
A. 丁
B. 甲
C. 乙
D. 丙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酵母菌属于真菌,具有细胞结构,无叶绿体.
乙、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无细胞壁、叶绿体.
丙、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结构.
丁、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故选B
考点: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
6.养殖珍珠的人常将异物种入珍珠蚌体内,珍珠蚌就能产生珍珠质将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异物种入的部位是()
A. 外套膜
B. 斧足
C. 鳃
D. 贝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软体动物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能分泌珍珠质形成贝壳。
【详解】珍珠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
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
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
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
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
从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
养殖珍珠的人常将异物种入珍珠蚌体内,珍珠蚌就能产生珍珠质将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异物种入的部位是外套膜。
【点睛】明确外套膜
的作用。
7. 如图,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根据生物的特征分析,这一现象说明生物能()
A. 进行呼吸
B. 进行运动
C. 生长和繁殖
D. 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在载玻片两端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使两端液滴连通.在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滴一滴肉汁后,观察到草履虫纷纷从左侧培养液转移到右侧培养液,说明生物具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特性。
考点:生物的特征。
8.鲫鱼的身体有许多特征表现出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鯽鱼游泳时,靠各种鳍产生向前的动力
B. 鯽鱼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其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
C. 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有利于在水中游动
D. 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
【答案】A
【解析】
鱼游泳的动力来自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A错误;
鲫鱼体色的特点是背面深灰色,腹面白色,是一种保护色,B正确;
鲫鱼体形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并能分泌黏液,可以减少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动,C正确;
鲫鱼体腔内有鳔,鳔内充满气体,能够调节身体在水中的深浅位置,D正确。
9.下列关于软体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都有柔软的身体
B. 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
C. 种类非常多,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
D. 许多种类可以食用,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类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有的软体动物贝壳退化;软体动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牡蛎、扇贝、鲍等;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如蜗牛。
【详解】A.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常常分泌有贝壳,A正确。
B.软体动物大多都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如蜗牛,B错误。
C. 目前已命名的软体动物有10万种以上,因此软体动物种类非常多,是动物界的第二大类群,C正确。
D.软体动物许多种类可以食用,是我国水产养殖的重要类群,如文蛤、扇贝等,D正确。
故选B。
【点睛】掌握软体动物的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0.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特征的是()
A. 无根、茎、叶的分化
B. 有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
C. 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根
D. 有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答案】D
【解析】
【分析】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
B.苔藓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B错误。
C.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但没有根,C错误。
D.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营养物质,因此植株一般长的比较高大,D 正确。
故选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明确蕨类植物的特征。
11.某类植物提供了空气中绝大部分的氧气,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分布在占地球表面约71%的水域环境中。
这类植物是()
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种子植物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藻类植物的特点及作用回答。
【详解】藻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含有叶绿素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藻类植物虽然一般个体较小,但分布在地球上广大的水域,总体数量庞大,大气中氧气的90%来自于藻类植物,A正确。
12. 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鱼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
B. 鸟的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
C. 昆虫体表有外骨骼适应陆地干燥环境
D. 青蛙的幼体蝌蚪适于水陆两栖生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黏液,能减少水的阻力。
鸟的前肢变成翼,翼能煽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昆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
青蛙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发育为变态发育,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故选D。
考点: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鸟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节肢动物蝗虫的主要特征。
13.有的同学认为金鱼藻属于藻类植物,小明认为属于被子植物。
下列事实中能够支持小明观点的是()
A. 金鱼藻有根、茎、叶的分化
B. 金鱼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 金鱼藻有种子
D. 金鱼藻能开花、结果
【答案】D
【解析】
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
具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它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形成果实。
金鱼藻能开花、结果,因此属于被子植物。
14.家兔与草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A. 体表被毛
B. 胎生哺乳
C. 有发达的盲肠
D. 有发达的大脑
【答案】C
【解析】
【分析】
哺乳动物具有门齿和臼齿、犬齿等的分化,盲肠发达等特点与其食性相适应。
【详解】AB.家兔的体表被毛和生殖方式为胎生、哺乳等与其食性无关,AB错误。
C.家兔是草食性动物,有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食性相适应,C正确。
D.具有发达的大脑,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与家兔的食性无关,D错误。
故选C。
【点睛】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基本观点是解题的关键。
15.关于家鸽气囊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
B. 增加了内脏器官间的摩擦
C. 增加了身体的比重
D. 减少家鸽体内热量的散发
【答案】A
【解析】
【分析】
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有重要的作用,据此答题。
【详解】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位于内脏器官之间以及长骨的缝隙中,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辅助呼吸,
即使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协助肺完成双重呼吸,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同时气囊还有减轻身体比重和散发热量、调节体温、减轻器官间的摩擦等的作用。
故选A。
【点睛】知道鸟类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肺,气囊只起到暂存气体的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16.青霉的形态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青霉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②③分别是青霉的根、茎、叶
B. 青霉细胞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C. 青霉用种子进行繁殖
D. 在青霉的培养液中可以提取青霉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青霉属于真菌,基本结构特征相同,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都是由菌丝构成的多细胞真菌,都能产生孢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等。
显微镜下最容易观察到的青霉的孢子囊呈扫帚状、青绿色,菌体由许多菌丝组成,菌丝有两种:一种为直立菌丝,顶端生有孢子,与繁殖有关;另一种是营养菌丝,能吸收水和有机物。
【详解】A.图中①孢子,②直立菌丝,③营养菌丝,A错误。
B.青霉属于多细胞真菌,其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异养,营腐生生活,B错误。
C.青霉属于真菌,靠孢子来繁殖后代,C错误。
D.青霉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营养菌丝体无色、淡色或具鲜明颜色。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从青霉菌培养液中提制的药物,是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青霉的结构特点。
17.昆虫是一类比较低等的动物,因此感官也和人类有很大差别。
蝗虫有1对复眼,3只单眼。
你认为蝗虫单眼的功能是
A. 保护
B. 触觉和嗅觉
C. 感光
D. 辨认物体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蝗虫的结构与功能进行解答。
【详解】蝗虫体表具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水分蒸发的作用。
蝗虫的触角具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
蝗虫的单眼能感知光线强弱,复眼可以辨认物体大小。
故选C。
考点:蝗虫的主要特征。
18. “观察土壤中的小动物”实验结束后,应将小动物()
A. 继续饲养
B. 送回土壤中
C. 把它们杀死
D. 送给小朋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是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我们要养成关爱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栖息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实验结束后,应把动物放回到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B正确。
考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9.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千万年以来,植物的枯枝败叶和动物的尸体为什么没有堆积成山呢?这是因为地球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清洁工”。
地球上如此重要的“清洁工”是
A. 人类、放线菌和植物
B. 植物、放线菌和真菌
C. 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D. 人类、植物和真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就会堆积如山,动植物就会丧失生存空间,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考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20.下列有关双名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双名法是世界通用的生物命名法
B. 双名法使每一个物种有二个科学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