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4-07-04T11:30:13.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52期供稿作者:王云飞李明张雨于立川
[导读] 将锁定接骨板置于骨折部位正外侧,用2根克氏针固定接骨板,C形臂X线机透视钢板位置及复位情况。

王云飞李明张雨于立川(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骨科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

观察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用非锁定支持钢板治疗。

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0%明显好于对照组78.0%,观察组在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锁定加压接骨板不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52-0085-01
随着我国工业、交通迅速发展,交通、工作等意外事故导致的四肢创伤患者逐年增多。

部分患者有可能合并血管、神经损伤[1]。

笔者在2010年10月-2013年1月使用锁定加压接骨板(LPHP)治疗四肢骨折,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四肢骨折的患者。

其中,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 35±1.5岁。

观察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 33±1.8岁。

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 37±1.2岁。

其中,尺桡骨骨折31例,肱骨骨折19例,胫腓骨骨折19例,股骨骨折19例。

按损伤原因分类,其中跌落伤47例,车祸伤22例,摔伤19例,钝器伤1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一般情况、骨折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拍摄X线正侧位片,并且按AO/ASIF骨折分类[2],B2型16例,B3型19例,C2型27例,C2型38例。

1.3手术方法
1.3.1观察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

将锁定接骨板置于骨折部位正外侧,用2根克氏针固定接骨板,C形臂X线机透视钢板位置及复位情况。

朝骨折近端植入3根克氏针,正侧位透视位置良好再钻孔,用全螺纹拉力钉锁定,骨折远端植入2枚锁定钉锁定。

术中如有大的碎骨块,可用螺丝钉内固定。

较小的游离碎骨块,可以剪成小骨粒埋入骨缺损区。

骨折部位骨缺损较大时,可以取自体髂骨植骨。

1.3.2对照组:采用非锁定支持钢板治疗。

1.4术后处理术后第2天即鼓励患者开始行邻近关节功能锻炼。

早期行CPM锻炼,术后4周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负重锻炼。

1.5疗效判定采用Johner-Wruh功能分级评定标准[3]可分为优、良、可、差。

有效率=(优+良)/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及χ2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

2.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有效率比较
组别例数优良可差有效率
观察组 50 28 19 3 0 94.0%
对照组 50 24 15 8 3 78.0%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4.0%明显好于对照组78.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
组别住院时间(d)骨痂形成时间(d)负重锻炼时间(d)骨折愈合时间(d)
观察组 11.5±3.8 13.3±3.5 3 3.9±8.1 48.5±10.9
对照组 18.3±5.2 17.7±3.9 51.2±8.9 63.1±12.8
观察组在住院时间、骨痂形成时间、负重锻炼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锁定加压接骨板这一系统有许多独到的特点:①钉板结合,解剖型设计。

②锁定加压接骨板的钉一板角度锁定设计具有坚强的稳定性定设计,使钢板、螺钉和骨牢固连接成一体,形成一种内支架固定机制。

③骨-钢板之间无需紧密贴服,起到了内固定支架作用[3],减轻了手术损伤,保留了骨折部位血供,有利于骨痂形成和骨折愈合。

④锁定加压接骨板有2种螺钉孔,可发挥内支架的桥接作用。

⑤微创操作,保留了周围的血供,有利于骨折的恢复[4]。

笔者认为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的适应证如下:①四肢骨折,尤其是合并关节面骨折的;②四肢长骨的粉碎性骨折;③骨质疏松性骨折;④人工假体周围的骨折。

综上所述,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方法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四肢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刚,汤继文,刘培来,等.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粉碎性骨折[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报),2003,41(4):413-417.
[2]荣国威,王承武.骨折[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60—468.
[3] Rüedi TP,Sommer C.From the classical AO compression plate to the new internal fixator principle[J].Chin J Orthop Trauma,2003,5(3):212 217.
[4]明立德,张全金,明朝戈,常超杰,等.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7):666~6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