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1112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22分,1~9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漫溯愁怅翻云复雨勘察偃旗息鼓
B.彳亍忸怩脍炙人口漂泊群贤毕至
C.陛下斑斓钟灵毓秀就绪遗笑大方
D.凄婉殒落飞扬跋扈廖廓攻城略地
2.下列多义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①今者出,未辞.也(辞别)②辞.曰,臣之壮也(推辞)
B.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假如,没有)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C.①秦王惊,自引.而起(身子向上起)②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举起)
D.①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发送)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出发)
3.下列各句中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②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③使使以闻.大王④晋军.函陵
⑤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⑥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A.①②/③⑤/④⑥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⑥/③⑤/②④D.①⑥/③④/②⑤
4.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荆轲遂就车而去
..也B.于是
C.樊於期偏袒
..扼腕而进曰D.将军战河北
..
5.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B.大王来何操?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今日之事何如?
6.下面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他。
C.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D.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刘邦安置好随从的车马,独自骑马离开这儿。
7.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
....的题材。
B.端正党风是关键。
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
....,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C.人们都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可他不以为然
....,他从春秋各国的史官所著史书的相关记载,说明左丘明最多也就是个整理者。
D.随着瓦釜雷鸣
....般的震天巨响,装载“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向太空飞去。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黄梅时节,忽阴忽晴,原野间绿荫沉沉,给摇曳的小草挡住,就生出几缕与波纹直交的浪痕,相互交错着。
①萎黄的叶尖成行成列地散点在水面上②有的尚未插秧
③田里面积水盈盈④微风吹过,波纹如绉
⑤看去白茫茫的一片,只偶然有几根草露出水面⑥有的刚刚插下了秧
A.④②⑤⑥①③B.③②①⑥⑤④
C.③⑥①②⑤④D.⑤②⑥①③④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外国同事看来,中国人的手机似乎永远保持“正在进行时”,即使在办公室开会,有的人也不出去接电话,而是坐在座位上小声讲。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在交融与冲突并存的文化环境中,能否用东方雕塑语言来表达这个精神,恰恰是中国当代
雕塑所欠缺的。
D.世界水文专家协会主席来歇尔曾披露: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解而.东归。
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
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
...。
楚击汉军,大破之。
汉王复入壁,深堑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至固陵,不会
..
而守之
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
..
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
,却。
..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选自《史记》) 王夫之曰: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
大敌已平,信且拥强兵也何为?故无所挟以为名而抗不听命,既夺之后,弗能怨也。
如姑缓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据,信兵不可夺矣。
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
(选自《读通鉴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汉王欲引.而西归引:率领。
B.至阳夏南止.军止:使……止,阻止。
C.淮阴侯复乘.之乘:乘势(进攻)。
D.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卒:通“猝”,仓猝
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乃进兵
..
..追项羽 B.至固陵,不会
C.与项羽决胜
..,却
..垓下 D.淮阴先合,不利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
A.①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②以.乱易整,不武
B.①鲁为.楚坚守不下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C.①乃.进兵追项羽②乃.为装遣荆轲。
D.①项羽解而.东归②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根据文中有关信息推断,“皇帝”指的是刘邦,“齐王”就是韩信。
B.垓下决战之时,刘邦所属的军队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
C.尽管刘邦阵营的孔将军、费将军逃跑了,但项羽军队仍然没有取得优势。
D.王夫之认为,刘邦灭楚后迅速夺取韩信兵权,是时机恰当、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4—16题。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也。
奋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歆称之,谓门人曰:“吾已从君鱼受道矣。
”
遭王莽乱,奋与老母、幼弟避兵河西。
建武五年,河西大将军窦融请奋署议曹掾,守姑臧长。
八年,赐爵关内侯。
时天下扰乱,惟河西独安,而姑臧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躬率妻子,同甘菜茹。
时天下未定,士多不修节操,而奋力行清洁,为众人所笑,或以为
身处脂膏,不能以自润,徒.益
..
苦辛耳。
奋既立节,治贵仁平,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不以官属礼之,常迎于大门,引入见母。
陇蜀既平,河西守令咸被征召,财货连毂,弥竟川泽。
惟奋无资,单车就路。
姑臧吏民及羌胡更相谓曰:“孔君清廉仁贤,举县蒙恩,如何今去,不共报德!”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
既至京师,除武都郡丞。
时陇西余贼隗茂等夜攻府舍,残杀郡守,贼畏奋追急,乃执其妻子,欲以为质。
奋年已五十,惟有一子,终不顾望,遂穷力讨之。
吏民感义,莫不倍用命焉。
贼窘惧逼急,乃推奋妻子以置军前,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为政明断,甄善疾非,见有美德,
爱之如亲,其无行者,忿之若仇,郡中称为清平。
(《后汉书》卷三十一)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或以为
..身处脂膏认为B.徒.益苦辛耳只是、白白地
C.太守梁统深相.敬待他D.奋谢.之而已拒绝、谢绝
15.下面各句全能表现孔奋清廉的一组是()
①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②奋在职四年,财产无所增
③惟奋无资,单车就路④遂相赋敛牛马器物千万以上,追送数百里
⑤奋谢之而已,一无所受⑥世祖下诏褒美,拜为武都太守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16.下列各句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孔奋年轻时给刘歆讲授《春秋左氏传》,深得刘歆的赏识,刘歆对门人说:“我已经从君鱼那里学得了道理。
”
B.姑臧是一个富裕县,集市贸易兴旺。
孔奋担任姑臧长官期间,注重节操,施政以仁义平和为本,深得太守梁统的敬重。
C.河西太守县令等被召进京时,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想送给孔奋。
D.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
对品德高尚的人,爱之如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视之如仇人,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11分)
四、(22分)
17.将Ⅰ卷文言文中画线的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冀当退却,而击之愈厉,遂禽灭茂等,奋妻子亦为所杀。
(5分)
译文:
(2)奋自为府丞,已见敬重,及拜太守,举郡莫不改操。
(5分)
译文: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临江仙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
松问药臼竹问衣。
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 月斜西院愈声悲。
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1)试分析这首词的前两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5分)
答:
(2)词的下片中哪个意象是词人自身内心情感的外化?请对此具体分析。
(3分)
答:
19.补写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处。
(4分)
(1)携来百侣曾游,。
(2)默默彳亍着,,,。
(3)又前而为歌曰:“,。
”
(4),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五、(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
儿行千里
我第一次骑单车穿越中国的途中,母亲还不时将一封封家书提前寄到我将到达的地方,好让我每次到达一个陌生的城镇,都会收到家人的问候,它温暖了我一程又一程。
每次风尘仆仆地归来时,我的背囊里总塞有一摞沉甸甸的家书。
在一座乡村,一个农妇的儿子爱上了美丽的贵族少女。
备受单相思煎熬的他,做出了离家到庄园主家当花匠的决定。
启程的那天,雨丝纷飞。
孤独的母亲坐在滴雨的屋檐下目送儿子欢天喜地朝远方的庄园走去,年轻的农夫欢快地走着,他吹着欢快的口哨,始终也没有回过头。
秋收的一天,他自告奋勇爬上高高的草垛,卖力地干活,因为他心爱的少女正在楼上的阳台注视这里。
高傲的少女或许也被这劳动的场面所感染,顽皮地向草垛上的人们伸出了手臂,年轻人踮起脚尖为了握一握少女的纤手,不幸从高高的草垛上跌落摔死。
母亲闻讯赶来了。
与儿子分别已久,万万没有想到会以这种结局重逢。
当儿子在村人的
嬉笑中下葬的时候,她紧紧地搂住冰冷的儿子,没有一丝抱怨,两行热泪从这位一生倔强从不落泪的农妇的脸庞上滑落。
她说:“我的孩子!”
从小到大看电影无数,许多影片别说情节,就连名字也记不大清楚了,但少年时看过的这部外国影片至今记忆犹新。
我恰恰是影片中那样一个孩子,疯狂地爱上了去远方的大路。
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拎起行囊道一声:“我去西藏了!”“我去黑龙江了!”头也不回便出了家门,一心直奔目的地。
直到有一天,我离开院子走了很远,忽然漫不经心地回了一下头的时候,发现年迈的姥姥、两鬓染霜的父母仍然伫立在阳台上,望着我。
我每次出远门的时候,家人都是这样久久地凝视着我的背影,只是因为我从不回头,所以从不知道。
我还不知道,即便我度完周末离家去江对岸的报社上班的时候,他们同样在阳台上目送着我的离去。
我回头的那一天,第一次向他们扬起了手。
我永远记得家人的笑容。
一年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如今只剩下母亲,以她不变的柔情站在那里。
1998年我得到去南极中国长城站采访的机会,出发的时候,身为画家一生拿惯了油画笔的母亲为我赶织了一双厚厚的羊毛袜子。
当时考察队发的靴子没有女性的尺码,是母亲织的那双厚毛袜才使我的一双脚在男式靴子里没有打晃。
在南极大陆的暴风雪中跋涉的时候,冰雪毫不留情地灌进了靴子结成冰砣,也多亏母亲给我的羊毛袜让我的双脚抵御了南极的冰寒。
四年前我受报社的派遣到海外追访郑和下西洋遗踪,连续三年在印度洋沿线的亚非国奔波。
每次出发的时候,母亲都要帮助我准备行囊。
她既担心携带的物品多累坏了我,又担心哪一样物品没带上,路上会诸多不便。
于是,放进行囊中的每件物品都要掂量再三。
将近七旬的老人了,她甚至还吃力地将沉甸甸的行囊试着背到瘦弱的肩上,体验我将承受的分量。
我想起了徒步穿越中国的途中倒在罗布泊的余纯顺,他倒下的那年,社会对他的赞颂对
他的宣传达到沸点。
那年我恰好在上海,他的家乡。
经人指点我找到了他的家,上海一条弄堂里一间简陋的房子。
屋子虽小,但因为只有他父亲一人而显得空空荡荡。
老人低着花白的脑袋正在凝视儿子背着行囊的照片,此刻市内举办的余纯顺徒步中国事迹展览正观者爆满。
当时正午已过,听说老人还没有吃午饭,我走进厨房发现只有一把青菜,就帮老人煮了一碗清汤面,老人端着碗仍吃不下,他睁着昏花的双眼望着我说:“人们夸倒下的是个英雄,对我这个父亲来讲,死去的是一个儿子啊!”我永远记住了那句话,正如我难忘阳台上亲人注视我远去的背影一样。
有一年的夏天,我遇到一位长年穿行在中国大地的背包族,和我一样被人们称为所谓的“行者”,他拿出一个旅途留言簿希望我在上面写几句话,我说就不用写了吧,有件事你记住就行——在路上常给母亲打个平安的电话。
20.下列对散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文的主题可以理解为对母爱,对亲情的赞美,呼吁大家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亲情,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B.“多少年行色匆匆地穿行于中国的地图”一句,运用比喻的手法,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志在四方、热衷于工作的青年形象。
C.“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站在阳台上的亲人一个个离我而去”一句,写出了作者对故去的亲人在情感上的愧疚,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情的珍惜和眷恋。
D.本文的细节描写非常成功,例如写母亲吃力地试背沉甸甸的行囊这一细节,就很好地刻画出既平凡又伟大的母爱,让人觉得真切可感。
E.作者直接引用了余纯顺父亲的话,明确的表达了作者对余纯顺行为的不理解,同时也呼吁社会不要盲目的去赞美那些忽略亲情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
21.文章2~4段写了作者少年时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试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6分)
答:
22.《论语》中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出门旅游,外出打工,异地上学,出国留学……人们有太多的理由离开亲人。
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5分)
答:
六、(13分)
23.将下边一个长句改写成三个连续的短句。
(4分)
白宫慎之又慎地公布了自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以后就一直东躲西藏的萨达姆近日在其家乡提克里特一座简陋建筑物里被美军逮捕的消息。
答:
24.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句式整齐,构成排比句。
(4分)
《项羽本纪》是一出有着史诗般气魄的历史悲剧,其中,有成功的英雄,也有失败的豪杰。
《鸿门宴》以传神的笔触,写出了项羽磊落的气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增无奈的心情。
答:
25.从下列《史记》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段评论。
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有文采。
(不超过120字) (5分)
孔子刘邦荆轲
示例:项羽
他是一位怀揣壮志、果敢勇武的西楚霸王,他也是一位率真自尊、儿女情长的伟丈夫。
在普通百姓的眼中,他是力扛鼎气盖世的英雄;在词人的眼中,他是令人仰慕的“人杰”“鬼雄”;在史家眼中,他又是迷信武力、缺乏宽容、政治幼稚,令人扼腕的悲情英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
(60分)
26.请以“灯光下的”为题目,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要求:横线必须填写表现人物的词语,运用一定的描写手法,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第一次调研考试答案
一、(1~9题2分)
1.B(A惆怅翻云覆雨C贻笑大方D陨落)
2.D(发:打开)
3.A(①②名词用作状语③⑤使动④⑥名词用作动词)
4.B
5.A(A项为一般疑问句,不是特殊句式。
其他三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
)
6.D(“置”,放弃)
7.C (A炙手可热:炙:烤。
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B上行下效:行:做。
效:效法。
指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多含贬义。
D瓦釜雷鸣:瓦釜:陶制炊具。
瓦釜敲得跟雷一般的响,比喻平庸的人或事物受到重用或重视而显赫一时。
))8.C(注意与“原野间绿荫沉沉”的照应;注意与“有的刚刚插下了秧”、“有的尚未插秧”的逻辑关系。
)
9.A(B语序不当。
主语一致时,关联词在主语后,“诚信不仅……,而且……”。
C两面对一面。
D语序不当,“每天”放到“至少”的前面)
二、(12分,每小题3分)
10. B(“止”为使动用法,意思是“驻扎”。
)
11.B(“不会”文中译为“没有前来会合”,今义为“没有能力干某事”。
)
12.D(D项前一个“而”为连词,表顺接,后一个“而”为连词,表转折,反而、却。
A项两个“以”均为介词“用”;B项两个“为”均为介词,意思“替”;C项两个“乃”为副词,译为“于是,就”。
)
13.C(孔将军、费将军纵兵进攻,没有逃跑。
)
【参考译文】
《史记》部分:
项羽罢兵回东方了,汉王也想率军回西方。
但汉王采用张良、陈平的计策,于是进兵追赶项羽,到阳夏南面让部队驻扎下来,和齐王韩信、建成侯彭越约定日期会合,共同攻击楚军。
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
楚军迎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
汉王又逃回营垒,深挖壕堑固守。
五年,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与项羽在垓下决战。
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随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
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兵进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攻上去,大败楚军于垓下。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汉王派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
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
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于是,汉王用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穀城。
然后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读通鉴论》部分:
王夫之说:汉王刚刚打败项羽,然后率军回到定陶,就马上夺取了韩信的兵权,天下从此安定下来。
大敌已经平定,韩信还拥有强大的军队干什么?因此韩信没有能够依靠的理由作为
名义,对抗刘邦而不接受命令;刘邦夺去韩信的兵权之后,他也无法抱怨。
如果姑且延迟剥夺韩信兵权的时间,假如国境突然发生不测的情况,韩信有名义能够凭借,他的兵权就不能夺掉了。
夺取兵权之后应该安定天下,来祭奠祖先,养息父老子弟,收敛天地之间的杀机,手握征伐大权的帝王,就应该顺应天命,来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三、(9分,每小题3分)
14.D(“谢”为“道谢、拜谢”的意思)
15.C(①句是说其他到这里来做官的人,与孔奋无关;④句是当地百姓的行为;⑥句表彰的是他守城的功绩,而非廉洁。
)
16.A(“少从刘歆受《春秋左氏传》”,是说他年轻时跟刘歆学习《左传》,不是给刘歆讲授)【参考译文】
孔奋,字君鱼,扶风茂陵人。
年轻时跟随刘歆学习《春秋左氏传》,刘歆称赞他,对学生说:“我已从孔君鱼那里学到了大道。
”
遭王莽之乱,孔奋与老母亲和幼弟到河西地区躲避兵祸。
建武五年,河西将军窦融邀请孔奋作自己官署的议曹掾,担任姑臧长官。
八年,赐爵位为关内侯。
当时天下纷扰混乱,唯有河西地区较安定,姑臧被人们称为富县。
这里与羌胡通商贸易,每天有四次集市。
每一任县官,没有几个月便都富裕起来。
孔奋任职四年,财产一点没有增加,亲自带着妻子儿女一同以普通饭菜为食。
当时全国仍未安定,士大夫都不注重操守,而孔奋却尽力实行清正廉洁,因此被众人所笑,有的人说他身处富庶地区,不能使自己富裕起来,只是徒然自讨苦吃。
孔奋注重节操,施政注重仁义平和,太守梁统对他深为敬重,不以官属的礼节对待他,常到大门口迎接,领入内室引见给自己的母亲。
陇西和蜀地被平定后,河西地区的太守、县令都被征召入京,官员的财物连车满载,塞满了山川。
只有孔奋没有资财,乘一辆空车上路。
姑臧的官员百姓以及羌胡都说:“孔君清廉,仁义贤明,全县都蒙受他的恩惠,他如今离去,我们为什么不报答他的恩德!”于是共同凑集了成千上万的牛马器物,追了数百里送给孔奋。
孔奋只是拜谢而已,一点都不接受。
孔奋抵达京城后,被任命为武都郡丞。
当时陇西残余的贼人隗茂等人在深夜攻击官府,残杀了郡太守。
贼人害怕孔奋穷追不舍,于是抓住他的妻子儿女,企图用他们作人质。
孔奋当时年已五十,只有一个儿子,但他始终没有顾及,仍尽力征讨。
官员、百姓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没有不加倍努力与贼人作战的。
贼人窘迫惶恐,被逼急了,于是把孔奋的妻子儿女推到阵前,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
光武帝因此而下诏褒扬赞美他,任命他为武都太守。
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都已经被大家敬重,等以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的)。
孔奋施政清明果断,是非分明,嫉恶扬善。
见到人有美德,爱之如同亲人;对品行不端的人,则像对待仇人一样,郡中的人都称他清廉公平。
四、(22分)
17.(10分)
(1)(贼人)希望孔奋退兵,而孔奋却攻击得更加急迫,终于擒获消灭了隗茂等人,但他的妻子和子女却被贼人所杀。
(5分)
(2)孔奋在作府丞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家敬重,等到他被任命为太守后,全郡的人没有不改变自己的操守(向他学习)的。
(译对“见”和“举”各得1分,大意1分,共5分)
18.(1)前两句交代了词人当时的处境,为全词定下了苦闷的情感基调。
(2分)“谪宦”和“无屋买”点明被贬的境遇,(1分)“残僧”和“野寺”画出了寺庙的偏僻荒凉。
(1分)如此残破不堪而词人还得与之相依为命,足见其命运、境遇的凄惨。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