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单元 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业分层测评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业分层测
评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55】
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A.位于河流沿岸B.位于铁路沿线
C.靠近海港D.矿产资源丰富
2.对滨海区的选址建设,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B.矿产资源丰富
C.海陆交通便利D.环境优美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老城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故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位于河流沿岸。
第2题,滨海区位于沿海地区,其选址于此主要是看中了此处靠近海港,又有多条陆路交通线与主城相连,海陆交通便利。
【答案】 1.A 2.C
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从图中看,与甲相比,乙位于长江沿岸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故形成城市。
【答案】 D
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
读图,回答4~5题。
4.A、B两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煤矿
C.铁矿D.交通
5.对A、B两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A城地处河套平原,地形平坦
C.B城降水丰富,地处湿润地区
D.B城沿河分布,水运发达
【解析】第4题,A为某某,B为某某,二者都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第5题,某某地处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少。
【答案】 4.C 5.A
(2015·某某学业水平模拟)2014年12月11日,某某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某某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下表为某某最新城市规模等级列表。
据此完成6~8题。
【导学号:37560056】规模等级
个数城市
(常住人口)
特大城市
1 某某
(500万人以上)
Ⅰ型大城市
2 某某、某某
(300-500万人)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7.某某省Ⅰ型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大量外迁,可能降级为Ⅱ型大城市
B.城市用地紧X,城市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C.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D.逆城市化严重,职能减少、服务X围缩小
8.新的城市规模分类后,不同城市将采取不同的人口引导政策。
下列城市中最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是( )
A.某某B.某某
C.某某D.某某
【解析】第6题,表中城市分六级,人口规模大,城市级别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反之亦然。
第7题,Ⅰ型大城市主要有某某、某某,经济发达,城市用地紧X。
第8题,某某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出现各类城市化问题。
【答案】 6.D 7.B 8.D
9.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7】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有哪些?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了若干个城市。
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等。
第(2)题,B地缺乏自然资源,且铁路的修建使水运的交通地位下降。
第(3)题,读图可知,E地有石林、溶洞,可发展旅游业,但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将影响其发展。
【答案】(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
[能力提升]
下图是“我国太行某某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谷地分布。
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的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答案】10.B 11.C
12.(2016·某某模拟)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C.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解析】商城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
读图,该商城位于、某某两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对。
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是重要影响因素,与货运成本低关系不大,A错。
商业区位选择,地价不是主要因素,B错。
环境质量优良对商业发展影响小,D错。
【答案】 C
13.读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X围图,判断下列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X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X围小②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X围大③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X围小④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X围大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X围小;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X 围大。
【答案】 D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58】材料一自《某某都市圈规划》发布以来,支撑某某“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中“一体”的两个重要规划,均已进入实施阶段。
“一体”就是指以某某为龙头,以某某、某某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将成为某某经济的脊梁。
材料二某某半岛城市群。
(1)某某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__个层次。
某某与某某相比,________服务X围更大,某某半岛都市圈中服务X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
(2)某某是某某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经过某某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______,东西向的____________。
(3)试分析某某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某某等中小等级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某某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某某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组成;②某某省部分城市的分布;③某某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特点。
《某某都市圈规划》所涉及的城市主要是某某省省会城市及周边的几个地级城市,形成了省内小X围的城市体系,其中某某是中心城市,其余的为次一级城市。
在某某半岛都市圈中,某某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其中心城市。
某某位于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处。
分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2 某某某某
(2)京沪铁路胶济铁路
(3)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某某等。
(4)不正确。
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X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
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做好各自的服务角色,才能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