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市沈北新区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20分) (共15题;共15分)
1. (1分) (2017九上·肇源月考) 日常生活的下列变化,其中一种变化与其余三种变化类型不同的是()
A . 酒精挥发
B . 铁棒磨成针
C . 食品腐烂
D . 花香四溢
2. (1分) (2015八上·威海月考) 某物质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关于该物质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是单质
B . 一定不是化合物
C . 一定是混合物
D . 一定不是纯净物
3. (1分) (2012·南宁) 常温下,将下列各组中的物质各5g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产生的现象最相似的一组是()
A . CaO NaCl
B . CaCO3 BaCO3
C . FeCl2 CaCl2
D . NaOH NH4NO3
4. (1分) (2017九上·灯塔期中)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水与冰的共存物是纯净物,是因为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 . 水结成冰,是因为温度降低,分子停止运动
C .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水分子不发生变化
D . 水与酒精混合液的体积小于混合前二者体积之和,是因为混合后分子体积变小
5. (1分) (2016九上·山西期中)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在学生分组实验中,下列操作或行为正确的是()
A . 学生甲把取用后的多种药品摆放在实验操作区
B . 学生乙倾斜着身体用放在同桌面前的天平称量药品
C . 学生丙拿着试管,学生丁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
D . 学生戊到讲台处倒废液,学生己用拧干的湿抹布清洁桌面
6. (1分) (2017九上·宝山月考) 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A . 严谨的科学态度
B . 科学的实验方案
C . 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 . 偶然的巧合
7. (1分) (2016九上·马山期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实验时用剩的药品放回原瓶
B .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C .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 . 实验时,若液体药品的用量没有说明时,应取1mL﹣2mL
8. (1分)(2018·临沂)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 . 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 . 镁条在空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 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
9. (1分)化学实验中常涉及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 . 制取二氧化碳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B . 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会氢气,后加热氧化铜
C . 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D .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先撤酒精灯,后撤导气管
10. (1分) (2019九上·卧龙期中)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下列选项中分析正确的是()
A . 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约占烧杯中水的体积的
B . 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用木炭
C . 该实验也能说明N2难溶于水
D . 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11. (1分) (2016九上·临朐期末) 下列装置使用不恰当的是()
A . 实验室收集氢气
B . 用现有条件检查装置气密性
C . 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
D . 探究燃烧的三个条件
12. (1分) (2016九下·无锡期中)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氯化钠、无水硫酸铜、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该粉末置于烧杯中,未嗅到任何气味;向烧杯中加人适量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观察到上层溶液呈无色,烧杯底部有蓝白色固体;过滤.
②向上述滤液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溶液变浑浊.
③将上述滤渣投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剩余.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白色粉末中可能有氯化钠和碳酸钙
B . 白色粉末中肯定没有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铵,可能有氯化钠
C .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氯化钡、氢氧化钠、无水硫酸铜和碳酸钙
D . 白色粉末中肯定有氢氧化钠和无水硫酸铜,且二者的质量比一定为1:2
13. (1分)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最后进行NaCl溶液的蒸发时,一般有如下操作:
①固定铁圈位置②放置蒸发皿③放置酒精灯④加热并搅拌⑤停止加热,借余热蒸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①③②④⑤
C . ③①②④⑤
D . ③②①④⑤
14. (1分) (2015九上·哈密期中) 下列仪器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是()
A . 试管
B . 烧杯
C . 燃烧匙
D . 量筒
15. (1分)(2011·扬州) 关于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的火星四射
B . 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C . 火柴头燃烧产生的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 . 向鸡蛋清溶液中加饱和硫酸铵溶液无沉淀析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共4题;共40分)
16. (8分)用大于、小于、等于、无法确定填空:
(1)沸点:液氮________液氧;
(2)微粒直径大小:分子________原子;
(3)空气中体积分数:氮气________氧气;
(4)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甲醛(CH2O)________醋酸(C2H4O2);
(5)核外电子数:硫原子________硫离子;
(6)2克氢气在8克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水的质量________ 10克;
(7)通常情况下,100毫升酒精与100毫升水混合,总体积________200毫升.
17. (9.0分) (2017九上·重庆期中) 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已知:A、B均是无色液体,E 是最常见的金属,F是黑色固体。

(已知:氢气和金属氧化物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金属单质和水)
(1) 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3)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4)反应④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18. (16.0分)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干燥、较干净的氧气.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气密性良好;
②先在试管中放入MnO2 ,再放入略多于计算量的KClO3;③连接好实验装置;④加热;⑤收集气体;
⑥适当的时间后,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图1)装A中所装试剂是浓硫酸(浓硫酸为液体,能起到干燥的作用)
(1)方框B中最好选用(图2)装置中的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实验中观察到何种现象时开始收集气体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该同学发现收集到的气体比预计的少很多,百思不得其解.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4)下列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________;丙________.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原因是:________
19. (7.0分) (2018九上·阜阳期中) 学习了MnO2可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后,某同学猜想Al2O3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1)(猜想与假设)
猜想1:Al2O3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猜想2:Al2O3参与反应并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猜想3:Al2O3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________。

(2)(实验设计)用天平称量Al2O3 0.2 g,取5 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步骤①③的目的是________。

(3)写出Al2O3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4)(继续探究)氧化铝是否比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更好?________
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下列三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5)上述实验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

(6)若测得实验②的数据比实验③的数据大,说明________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效果更好。

(7)(实验反思)
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快慢的因素还可能有:________(写两种)。

(8)请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其中一种猜想: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20分) (共15题;共15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共4题;共40分)
16-1、
17-1、
17-2、
17-3、
17-4、
18-1、
18-2、
18-3、
18-4、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