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山 野 童 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山野童趣
总七课时电七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过程
3、能大胆地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趣。

4、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捉泥鳅》,并体验到山村孩子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1、能大胆地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2、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难点
1、掌握竖笛的正确吹法。

2、能用歌声和表演等形式表现《采山》的乐与趣。

教学准备
CAI、钢琴、竖笛。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找出相似的乐段。

2、能指出竖笛的组成部分,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重点
1、区分乐曲《牧童短笛》的两种情绪。

2、基本掌握正确的吹奏姿势,并吹出声音。

教学难点
1、掌握竖笛的正确吹法。

教学准备
CAI、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走进山野(情境引趣)
1、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到过农村吗?谁能跟大伙说说农村是个啥样子?
(学生畅谈、想像。

)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你们想感受一下农村的山野风光吗?今天,老师带领大伙到农村去看看、体验山野的美景和他们的生活。

(CAI展示山野风光的图片或录像。

)
2、创设情境
情境一:牧童骑牛
师:快看,对面有一位牧童骑着牛儿,悠闲地吹着笛子,他是谁呢7从这段音乐中你能猜出他放牛时的心情吗?这首钢琴曲模仿的是那种乐器的音色?
(CAⅡ呈现牧童骑牛,悠闲吹笛,徐徐走来的画面,背景音乐:<牧童短笛)。

)
A、闭眼静听《牧童短笛》第一段。

感受乐曲的旋律和情绪。

(CAI呈现圆润、舒缓的旋律音波线。

)
B、学生谈感受
说说A段的情绪,并描绘音乐所表达的场景及牧童骑牛吹笛的心情。

C.为乐曲第一段选色。

学生可由自己自由选择与旋律情绪相符合的颜色。

情境二:牧童嬉牛
A、听《牧童短笛》第二段。

(CAI呈现牧童与牛嬉闹的场面,同时呈现旋律节奏声波线。

)
B、即兴随第二段的欢快的音乐表演,体验愉悦的心情。

(学生用肢体语言、表情等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欢快的情绪。

)
C、比较第一段与第二段的情绪、情景。

D、为第二段自由选色。

(引导学生选择比第一段颜色要鲜艳、要明快的色彩。

)
情境三:牧童回家
A、静听《牧童短笛》第三段。

B、想想与哪一段音乐相似,并随乐哼唱。

(CAI呈现与第一段音乐相同的旋律线。

)
C、为乐曲第三部分选色。

(引导学生选择与第一部分相似的颜色。

)
情境四:认识新朋友
认识新朋友之一:牧童
A、与牧童交友
师:小朋友.牧童正朝着这边走来了!他会吹各式各样不同音色的笛子,你们如果与他交上朋友,也能学上一两招,长长见识。

B、与牧童交流
以牧童为导师,向学生介绍各种笛子,聆听其音色,引出竖笛。

认识新朋友之二:竖笛
听:聆听竖笛的音色。

拆:了解竖笛的构造及竖笛的笛7L。

玩:让学生自由地拆分竖笛,尽情地玩竖笛。

推理:讨论或猜猜竖笛由哪几部分组成?
实践:拆分竖笛、仔细观察、认真探索、找出答案。

检验:开展抢答赛,让学生在游戏中检验结果,了解竖笛的构造及笛孔。

试:尝试着吹响竖笛。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才能将竖笛吹出美妙的音色。

仿:模仿正确的吹奏姿势。

学习正确的呼吸方法(可采用比较法)。

(CAI呈现竖笛的构造、吹法。

以牧童为导师,更能吸引学生。

)
演:随乐吹一吹竖笛。

师:小朋友随音乐、模仿牧童吹奏的样子一起吹吹竖笛吧!比比谁的手指最灵活、姿势
最美观、表演最出色?(只要求学生做做吹奏的样子,加深吹奏的感受。

)
以《牧童短笛》音乐为背景,让学牛随乐学牧童吹竖笛的样子找感觉。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能大胆地用歌声、表演等形式表现歌曲《采山》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教学难点
能用歌声和表演等形式表现《采山》的乐与趣。

教学准备
CAI、钢琴、竖笛。

教学过程
一、山野寻乐
1、导:引入歌曲《采山》
师:山野的空气真新鲜,到山里去玩可能更有趣。

牧童:太好了。

让我带你们去采山吧!
2、拍:即兴为歌曲伴奏
随《采山》音乐用身势动作伴奏。

充分感受旋律欢快的情绪及典型的节奏型。

3、动:随乐动一动
学生随《采山》音乐即兴律动。

学生想像雨中采蘑菇、采木耳、采山菜等情景,引出歌词。

学生随乐用舞蹈表演歌曲中的情境,并体验采山时的快乐,熟悉歌曲的旋律。

4、读:朗读歌词
跟师读儿歌(边做动作边读词)。

在读歌词中体现“乐”的情绪。

5、赏:听赏歌曲
听范唱,看MTV。

感受歌声的甜美与快乐。

6、学:学唱旋律、歌词
跟琴用山或0a等母音视唱旋律(带着音乐形象唱旋律)。

跟琴视唱歌词。

7、唱:演唱歌曲
可分师生对唱、表演唱等多种表现形式。

8、创:创编歌词
师:小朋友,除歌曲中所描写的“踩雨、采蘑菇、采野果……”外,你们还有其他在雨中采山的形式吗?
学生创编歌词,寻找采山时的更多乐趣.并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予以表现。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到郊外去旅游,感受了雨前山野的美、雨中山野的乐、雨后山野的趣,以后,我们将随着音乐体验更多的不同生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能用活泼、轻快的情绪演唱《捉泥鳅》,并体验到山村孩子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能大胆地用歌声、舞蹈等表现歌曲丰富的情趣。

教学难点
1、掌握竖笛的正确吹法。

2、能用歌声和表演等形式表现《捉泥鳅》的乐与趣。

教学准备
CAI、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学生边听音乐《采山》边拍手进入教室。

2、跟随老师的琴声用自然的声音演唱一遍。

二、学唱新歌
1、导入
让学生回忆山村孩子的各种生活,并讲一讲。

老师将学生的话题引升到池塘、捉泥鳅。

2、课件播放歌曲《捉泥鳅》
师:歌曲的情绪?速度?有几个人物?
生:略
3、随琴用“噜”字跟唱旋律二次。

4、师轻声弹奏歌曲旋律,由学生按音乐节奏朗读歌词。

5、老师范唱,学生张口不发声模仿。

6、学生跟琴演唱歌曲。

三、表演唱
1、学生四人为一组讨论编排动作。

老师下位指导
2、全体随乐表演一次。

3、老师选取出色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帮忙演唱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