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眉山中学高一历史10月月考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10月历史月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44分)
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2、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的一座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称为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称为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
其特点不包括
A.嫡长子继承制 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C.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国”与“家”结合
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4
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
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6、《苟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
”为达到引文的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A.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制 B.设立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设立御史大夫为副相,负责监察百官 D.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7、元朝的行省制度
①有效地加强了对辽阔疆域的管理②进一步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③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④有利于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
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
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是
①刺史②都察院③御史台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
”有的答:“功成名就。
”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10、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简策的书绳锁口处,在其尚软似干非干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所示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秦左丞相封泥秦廷尉封泥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②秦朝实行分封制
③秦朝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④秦朝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
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D①③④
11、陆游名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中的“王师”,按照宋代的军事制度,直接行使调动“王师”权力的是
A.节度使 B转运使 C三司使 D枢密使
12、有网友在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下列对该帖评价最恰当的是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方面来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出现时间的表述
13、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
”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14、右图中的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后果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1937年9月的《群众周刊》曾刊登了上海市各界救
亡协会的一则贺电:“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
”“立奏奇功”指的是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16、2009年12月29日,经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复核后,因携带4公斤海洛因的英国男子阿克毛·沙伊克依法被执行死刑,成为“50年来在中国被处以死刑的第一名欧洲人。
”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中国的司法独立性。
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取得的特权中破坏了中国司法独立性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割占中国领土 D传教权
17、右图为台湾军民抗击日军的情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情景发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
B.他们的斗争得到清政府的支持
C.粉碎了日本对台湾的侵略企图
D.表现了台湾人民的爱国情怀
18、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一位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
此时,他能够①到上海租界居住②在广州看到外国商人租赁土地开设工厂③在南京去外国传教士建立的教堂祈祷④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发现有外国军队驻守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某学校组织了一个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有关“南京大屠杀”真实再现的课题研究,在
众多的材料中最有力的证据是
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的新闻照片
C、侵华日撰写的回忆录
D、历史专著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写
20、“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是近代
史上《申谕英夷告示》中的一段话,这段话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黄海海战
B、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D、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21、李汝伦《紫玉箫二集》一首诗:“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
会看
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这首诗的题目最可能是:
A、《甲午悲歌》
B、《南京大屠杀》
C、《台湾沦陷》
D、《日寇投降》
22、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第一次
正式播音。
当天可能播出的新闻是
A、百团大战最新战况
B、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C、中共七大召开
D、洛川会议
二、阅读下列材料:(26分)
材料一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二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三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诏。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运行机制?(6分)
(2)据材料二,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6分)
(3)据材料三,说明明朝废除丞相的原因和措施。
(6分)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什么政治特点?(4分)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4分)
一、选择题(44分)
1——5 B B A C C 6------10 C D A B B
11-------15 D C A C A 6--------20 A D A B D
21-----22 D A
二、材料题(26分)
(1)态度:设宰相筹划大事,以弥补君主的不足。
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同时相权三分,有利于加强皇权。
6分
(2)宋代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而且还削掉了宰相的用人权和司法权6分
(3)原因:相权威胁君权。
措施:废丞相,权归六部,设内阁。
6分
(4)职能: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2分反映特点: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分
(5)趋势:相权渐趋衰落,皇权日益强化。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