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变截面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此为网上下载文档,其中有许多看不太明白的地方,故按个人想法进行了更改,更改后的文档也许看的亦不明白,大概了解方法即可。
文档所在网址:
/view/04e43ebbfd0a79563c1e722d.html
一、前言
变截面梁,即两端截面不同的梁。
在工程中通常将梁受力吃紧的一端采用较大的截面,另一端采用较小的截面,以实现等强度设计,节省原材料。
这种变截面梁生活中普遍存在,远至古代娶亲用的花轿轿杆、农村大车车辕,直至当今建筑钢结构中各种采光大蓬横梁(包括弯曲横梁)、各种连杆摇臂结构等。
特别是悬臂梁几乎处处可见,就连输电用的水泥电杆也做成根粗尖细的。
由于这种变截面梁在工程中普遍存在,在ANSYS程序结构分析中,专门设置了变截面梁单元的功能,使用起来特别方便。
具体操作过程在下面的实例分析中详细介绍。
自由度耦合即构件连接处两个节点的自由度(包括移动自由度和转动自由度)变化是一致的,主节点如何变化,从节点随着同样变化。
自由度耦合在静力分析时常用在连接件上,特别用在具有转动的连接件上。
例如:汽车挂挡手柄连接端的球铰,各种销钉与耳环的连接,各种转盘与转轴的连接等。
自由度耦合的概念与自由度释放的概念正好相反。
在ANSYS程序中没有自由度释放功能,只有自由度耦合功能,但用自由度耦合功能完全可以达到自由度释放的目的。
这种功能具体操作过程,也在下面的实例分析中详细介绍。
二、雨蓬计算分析
该雨蓬结构是由11根变截面工字钢梁、1根等截面工字钢梁、3根圆管钢梁、1根槽钢梁和6根拉杆钢组成。
其结构如下:
图1雨蓬结构
1.原始数据
(1)坐标数据
关键点号XYZ
1:0,0,0
2:0,0,6300
3:0,4500,0 (第一拉杆上端点)
4:0,1000,0 (变截面梁Z轴方向)
5:0,1000,0 (第一排工字钢Z轴方向)
6:0,1000,6300(第六排槽钢Z轴方向)
7: 0,0,4200 (拉杆与雨棚连接点,亦自由度耦合处)
(2)材料数据
主钢梁变截面工字钢:大端300×150×8×6,小端150×150×8×6第一横梁工字钢:150×100×8×6
第二、第三、第四横梁圆管钢:Φ102×4 Ri=47 R0=51
第五横梁槽钢:160×80×8×6
拉杆:Φ102×4A=1231.5 =0.0001
(3) 载荷
由玻璃均布载荷计算而得:
中间节点: F=5560N
边节点: F=2780N
角节点: F=1690N
(4) 单元
梁单元: BEAM188
杆单元: LINK8
(5) 边界条件
主梁固定于墙上:位移和转角全约束;
拉杆与主梁连接: 位移耦合,转角自由;
拉杆与墙连接: 位移约束, 转角自由。
2 计算方法
有限元几何非线性方法
3操作命令
(1)前处理
a. 选择单元类型
选择单元类型菜单路径:【Preprocessor】→【Element Type】→
【Add/Edit/Delete】
执行选择单元类型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定义单元类型对话框,单击[Add…]按钮,弹出单元类型库对话框,然后选择“Beam 2node 188”梁单元,单击[OK]按钮。
用同样方法选择“Link Spar 8”杆单元,单击[OK]按钮。
b. 设置单元实常数
设置单元实常数菜单路径:【Preprocessor】→【Real Constants】→【Add/Edit/Delete】
执行设置单元实常数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单击[Add…]按钮,选择“Type 2 LINK8”单元,并单击[OK]按钮,弹出定义实常数对话框,在“ID”中输入“1”,在“AREA”中输入“1231.5”,单击[OK]按钮。
c. 设置单元截面数据
变截面工字钢梁截面设置:
大端截面设置:执行菜单路径命令【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弹出定义截面特性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梁单元截面代号“1”,在“Name”中设置梁单元截面名称“M1”,在[Sub-Type]中选择工字钢截面图形。
在“W1”中输入“150”,在“W2”中输入“150”,在“W3”中输入“300”,在“t1”中输入“8”,在“t2”中输入“8”,在“t3”中输入“6”,单击[OK]按钮。
小端截面设置:执行菜单路径命令【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弹出定义截面特性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梁单元截面代号“2”,在“Name”中设置梁单元截面名称“M2”,在[Sub-Type]中选择工字钢截面图形。
在“W1”中输入“150”,在“W2”中输入“150”,在“W3”中输入“150”,在“t1”中输入“8”,在“t2”中输入“8”,在“t3”中输入“6”,单击[OK]按钮。
尖劈梁截面设置:执行菜单路径命令【Preprocessor】→【Sections】→【Beam】→【Taper Section】→【By XYZ Location】,弹出定义变截面特性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变截面梁单元截面代号“3”,在“Name”中设置变截面梁单元截面名称“M3”。
在“Beginning Section ID”中选择变截面梁起始截面代号“1 M1”,在“XYZ Location of Beginning Sect”中输入变截面梁起始截面坐标“0,0,0”;在“Ending Section ID”中选择变截面梁结束截面代号“2 M2”,在“XYZ Location of Ending Section”中输入变截面梁结束截面坐标“0,0,6300”,单击[OK]按钮。
普通工字钢梁截面设置: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弹出定义截面特性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梁单元截面代号“4”,在“Name”中设置梁单元截面名称“M4”,在[Sub-Type]中选择工字钢截面图形。
在“W1”中输入“100”,在“W2”中输入“100”,在“W3”中输入“150”,
在“t1”中输入“8”,在“t2”中输入“8”,在“t3”中输入“6”,单击[OK]按钮。
圆管梁截面设置:
设置梁单元截面数据菜单路径:【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
执行设置梁单元截面数据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梁
”中输入单元截面代号“5”,在“Sub-Type”中选择圆管钢截面图形。
在“R
i
”中输入“51”,单击[OK]按钮。
“47”,在“R
槽钢梁截面设置: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Preprocessor】→【Sections】→【Beam】→【Common sections】,弹出定义截面特性对话框后,在“ID”中设置梁单元截面代号“6”,在[Sub-Type]中选择槽钢截面图形。
在“W1”中输入“80”,在“W2”中输入“80”,在“W3”中输入“160”,在“t1”中输入“8”,在“t2”中输入“8”,在“t3”中输入“6”,单击[OK]按钮。
d. 设置材料性能数据
设置材料性能数据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Material Models】
执行设置材料性能数据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定义材料性能数据对话框,选择右侧材料有关变量依次双击
“Structural”“Linaer”“Elastic”“Isotropic” (也可以依次双击“Favorites”“Linaer Static”“Linaer Isotropic”) 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弹性模量“EX=2.06E5”和泊松比“PRXY=0.3”数值,输入密度数值“7.85E-9”,单击[OK]按钮,并退出对话框。
e. 建立几何模型
(a)生成关键点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Keypoints】→【On Working Plane】
执行生成关键点菜单路径命令,在弹出的工作平面对话框中,依照上述坐标次序,输入各关键点坐标值:“X,Y,Z”,最后单击工作平面对话框中的[OK]按钮。
轴侧显示菜单路径:【Utility Menu】→【Plotctrls】→【Pan Zoom Rotate】→【ISO】
(b) 生成直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选择关键点1,2
执行生成直线菜单路径命令,弹出生成直线对话框,采用鼠标在图形窗口依次点击前、后两个关键点,生成一条直线,单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
(c) 将直线分成4等份菜单路径:【Preprocessor】→【Operate】→【Booleans】→【Divide】→【Line into N Ln’s】,弹出对话框后,选择直线1,单击[Apply]按钮,输入划分数“4”,单击[OK]按钮。
(d)直线相加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Operate】→【Booleans】→【Add】→【Lines】
(e) 5段直线赋置属性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ing Attribute】→【Picked lines】
执行赋属性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单击对话框中的[Pick All]按钮,弹出赋属性对话框,选择属性:材料号“MAT”为“1”,实常数号“REAL”为默认值,单元类型号“TYPE”为“1 BEAM188”,截面号“SECT”为“3”,并激活“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单击[Apply]按钮,用鼠标在主梁下选择确定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关键点4或5都行),单击[OK]按钮。
(f) 5段直线设置划分尺寸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Size Ctrls】→【ManualSize】→【Lines】→【Picked Lines】
执行设置划分尺寸菜单路径命令,采用鼠标在图形窗口拾取全部直线,单击[Apply]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NDIV”中输入尺寸数值“1”,单击[OK]按钮。
(g) 5段直线划分网格采用分网工具,其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Tool】
执行分网工具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分网工具对话框。
先在分网工具窗口中确定网格实体:“Lines”,单击[Mesh]按钮后,单击[Pick All]按钮。
单击工具栏中的[SAVE-DB]按钮,保存实体网格文件。
(h) 复制直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opy】→【Lines】
执行复制直线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单击[Pick All]按钮,在弹出对话框“Number of Copies-”中输入“11”,在“DX”中输入“2250”,单击[OK]按钮(目的在于生成11根变截面梁)。
(i) 生成横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
执行生成直线菜单路径命令,弹出生成直线对话框,采用鼠标在图形窗口依次点击前、后两个关键点,生成所有横直线,单击对话框中的[OK]按钮。
(j)给各横直线赋置属性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eshing】→【Meshing Attribute】→【Picked lines】
执行赋属性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采用鼠标在图形窗口拾取第一横直线,单击[Apply]按钮,弹出赋属性对话框,选择属性:材料号“MAT”为“1”,实常数号“REAL”为默认值,单元类型号“TYPE”为“1 BEAM188”,截面号“SECT”为“4”,并激活“Pick Orientation Keypoints”,单击[Apply]按钮,用鼠标在第一横直线起点上选择确定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关键点6),单击[OK]按钮。
第二、第三、第四横直线为圆管钢,截面号为“5”,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选择第五横直线上任意一点即可;第五横直线为槽钢,截面号为“6”,梁单元Z轴方向的“K”点选择第五横直线起点下一点(也可选关键点4或5),单击[OK]按钮。
(k) 各横直线划分尺寸设置为“1”、网格划分同前。
(l) 合并菜单路径:【Preprocessor】→【Numbering Ctrls】→【Merge Items】
执行合并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在“Label”中选择“All”,单击[OK]按钮。
(m) 复制关键点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opy】→【Keypoints】
执行复制关键点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用鼠标在图形窗口选择拉杆上端点,单击[Apply]按钮,在弹出对话“Number of Copies”中输入“6”,在“DX”中输入“4500”,单击[OK]按钮。
执行复制关键点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用鼠标在图形窗口选择拉杆下端点之间的关键点,复制距离为“DX=4500”,复制后使各拉杆下端点位置形成两个关键点号。
(n) 生成直线菜单路径:【Preprocessor】→【Modeling】→【Create】→【Lines】→【Lines】→【Straight Line】
执行生成直线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用鼠标在图形窗口选择拉杆上、下端点,生成拉杆线。
注意:在选择下端点时,要选择后生成的关键点号。
(o ) 拉杆线的属性赋置、划分尺寸设置和网格划分同前。
( p) 自由度耦合设置
该题6根拉杆下端与变截面梁的连接为铰链连接,即每个连接节点3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应释放为自由。
在ANSYS程序中,自由度耦合的概念与其他程序中自由度释放的概念正相反。
对于该题而言,拉杆下端与变截面梁铰链连接,应设置连接点处为两个节点,一个节点为拉杆的,另一个节点为变截面梁的,并使他们3个方向的位移自由度各自耦合,3个方向的转动自由度不作任何处理。
自由度耦合设置菜单路径:【Preprocessor】→【Conpling/Ceqn】→【Coupling DOFs】
执行自由度耦合设置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在图形窗口拾取耦合节点,单击[OK]按钮,再次在该位置拾取耦合点,单击[Apply]按钮,弹出自由度耦合对话框,在“NSET”中输入耦合集号“”,在“Lab”中选择耦合自由度方向“”,单击[Apply]按钮,直到完成所有6对节点位移自由度的耦合(6对节点共建18个耦合集),单击[OK]按钮。
单击工具栏中的[SAVE-DB]按钮,保存实体网格文件。
(2)加载求解
a. 施加位移约束
施加位移约束菜单路径:【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Displacement】→【On Nodes】
执行施加位移约束菜单路径命令,弹出施加位移约束选择节点对话框,采用鼠标在图形窗口拾取主梁与墙连接点,单击[Apply]按钮,弹出施加位移约束选
择分量窗口,选择节点位移分量:“U
X =U
Y
=U
Z
=0,ROT
X
= ROT
Y
=ROT
Z
=0”(不是ALL
DOF),单击[Apply]按钮。
再拾取拉杆与墙连接点,选择节点位移分量:“U
X =U
Y
=U
Z
=0”,单击[OK]按钮。
b. 施加载荷
选择节点菜单路径【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Structural】→【Force/Moment】→【On Nodes】
执行选择节点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后,在图形窗口拾取雨蓬中间各节点,单击[Apply]按钮,弹出的对话框后选择“FY”,在[VALUE]框中输入
“-5560”,单击[Apply]按钮;拾取雨蓬边缘各节点,单击[Apply]按钮,弹出的对话框后选择“FY”,在[VALUE]框中输入“-2780”,单击[Apply]按钮;拾取雨蓬各角节点,单击[Apply]按钮,弹出对话框后选择“FY”,在[VALUE]框中输入“-1690”,单击[OK]按钮。
d. 选择求解方法
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Sol’n control】,弹出对话框后,在“Analysis Options”中选择“Large Displacemant Static”,单击[OK]按钮。
e. 用当前载荷步解题
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Current LS】,弹出状态窗口和求解窗口,退出状态窗口,单击求解窗口中的[OK]按钮,进行解题。
当出现此句英语:“Solution is done !”则结果正确,单击[Close]按钮。
(3)后处理
a. 显示变形
选择菜单路径:【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First Set】→【Plot Results】→【Contour Plot】→【Nodal Solu】,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DOF Solution”项,选择变形分量(例如:Y—Component of displacement),单击[OK]按钮,出现带标尺的变形图。
b. 显示当量应力
选择菜单路径:【General Postproc】→【Read Results】→【First Set】→【Plot Results】→【Nodal Solu】,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单击“Stress”项,选择“Von Mises stress”项,单击[OK]按钮。
再选择菜单路径:【Utility Menu】→【Plotctrls】→【Style】→【Size and Shape】,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激活“Display of elemet”项,单击[OK]按钮,出现带标尺的应力图。
c. 显示弯曲应力
定义单元表格菜单路径:【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Define table】
执行定义单元表格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以后单击[Add…]按钮,在滚动框中选择“By Sequence num”,在右框中选择“SMISC”,在右下框中“SMISC,”后面输入应力的序列号“34”(BEAM4梁单元弯曲应力序列号为“LS,4”,各种梁单元应力的序列号是不同的,见在线帮助),单击[OK]按钮。
绘制表格(或列表)菜单路径:【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Plot table】(【List Elem Table】)
执行绘制表格(或列表)菜单路径命令,弹出对话框以后,单击[OK]按钮,绘制表内应力图形(或列出表格数据)。
d. 支反力显示
列表方式显示支反力菜单路径:【General Postproc】→【List Results】→【Reaction Solu】
执行列表方式显示支反力菜单路径命令,弹出用列表方式显示支反力窗口,选择“All Items”项,单击[OK]按钮。
e. 将图形存入文件
首先选择菜单路径:【Utility Menu】→【Plotctris】→【Style】→【Backgroud】,单击“Display picture Backgruod”(改变背景颜色,如果背景颜色已经改变则不要执行此步)。
再选择菜单路径:【Utility Menu】→【PlotCtrls】→【Hard copy】→【To File】,弹出的对话框后,在“Save t o:”中定义用户文件名,单击[OK]按钮。
f. 输出结构总体积和总重量菜单路径
【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Define table】
【General Postproc】→【Element table】→【Sum of Each Item】
【Utility Menu】→【Paramenters】→【Get Scalar Data】
【Utility Menu】→【Paramenters】→【Scalar Paramenter】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1,弹出对话框以后,单击[Add…], 弹出单元表对话框,在“lab”中输入用户定义名“EVOL”,在左下列选择“Geometry”,在右列选择“Elem Volume Volu”,单击[OK]按钮。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2,弹出对话框以后,单击[OK]按钮,得到单元总体积值。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3,弹出对话框以后,在左列选择“Results Data”,在右列选择“Elem Table Sums”,单击[OK]按钮,弹出对话框以后输入用户定义名“VTOT”,单击[OK]按钮。
执行菜单路径命令4,弹出对话框以后,在“Items”中选择“VTOT=”,再在“Selection”中乘以材料比重数值“例如:7.85E-6”(VTOT=*7.85E-6),单击[Accept]按钮,在“Items”中得到单元总重量值(单位:VTOT=千克重)。
该雨蓬结构需用钢材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