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让我深有感受。

史铁生在我们学习的课文《秋天的思念》中,他是一个自暴自弃,认
为自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也不理解他的母亲,让我对史铁生的第一印象
不是非常的好,但是学到课文的最后,他也能理解他的母亲对他的照顾让
我对他的印象稍微有了改善。

再看了《病隙碎笔》的第一章的“一”之后,我认为他对生命,对生活,对命运的理解与《秋天的思念》里他的理解完
全没有相似的地方,在《病隙碎笔》中他似乎已经可以放开了。

他把命运比作一场“人间戏剧”,把人们的生活比作在戏剧中扮演着
的各种各样的角色。

史铁生在第一章的“三、四”中已经对生病没有以前
的自暴自弃了,他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作,说明他已经习惯了生病
的生活,在“四”中,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满足,让我深有体会,在
冬天我的鼻炎又犯了之后,才会想到夏天的时候鼻子可以通顺的呼吸的舒服。

史铁生对神,也有一番自己的理解,他反对无神论,他认为谁也不知
道到底有没有上帝,无神论也只是一种推测,为何不猜猜看呢他这句话说
的非常对,因为现在的“真理”也是以前的科学家对以前的“真理做出猜
想才得来的。


从史铁生身上我们感觉到他对生活充满希望,非常乐观,他这样的残
疾人都可以乐观的生活对自己的梦想去追求,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呢当然也
可以,像史铁生这样的人很多,但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呢,自己向他们
学习了么,我会说,我以前没有,但我以后要向他学习,向他一样向着自
己的梦想去拼搏,努力学习,上好高中,好大学。

找到理想的工作,这就
是我的梦想。

你的梦想是什么呢,有向它去拼搏吗只要每个都实现自己的
梦想,中国的打梦想才能实现。

中国梦,我的梦,我一定要向梦想去拼搏,努力让它实现。

史铁生作品《病隙碎笔》读后感
史铁生,这个男人经历过超越常人的苦难,亦拥有常人无法企及的豁
达和淡然。

对于人生,他享受;对于苦难,他感恩。

因此,他的文字,有
种洞悉世事的了然,是那种从炼狱中发出的不屈呐喊,是穿越苦难在风雨
中翱翔的黑色海燕。

《病隙碎笔》写于他三天一次透析、整日与病魔抗争的时期,在文中
他以调侃的语气说道:“躺在透析室的病床上,看鲜红的血在透析器里汩
汩地走——从我的身体里出来,再回到我的身体里去,那时,我常仿佛听
见飞机在天上挣扎的声音,猜想上帝的剧本里这一幕是如何编排。

生病也
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他是如何能够写出这样的文字,以一颗平静甚至感恩的心,看待发生
在身边的一切不如意的事上帝让他平静地生活了二十一年后,玩笑似地赠
与他一个不健全的躯体,夺去了他的母亲;干脆利落地折断了这个少年刚
舒展的羽翼,硬生生地毁坏一个生灵对未来的所有梦想。

假设是换做是他
人承受这一切,恐怕早就从此自怨自艾、一蹶不振,埋怨生活的不公了吧。

《圣经》里说:“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就必然会再给你开一扇窗。

”但是上帝并没有为史铁生指明航向,而他自己却开辟了一条全新的
道路,换一种生活方式来享受——让自己陶醉于书香醇厚的典著中,用手
中的笔记录下自己那猝然想起的事,写下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苦难的思考。

他的文字,琐碎,却又连贯,似一气呵成;温婉,却又不失豪情,大
度得让人惭愧。

有人说:“这是最适合残疾人的职业——写作。

”确是如
此吧,至少,这句话在史铁生的身上得到了最生动的表达,他适合写作,
适合用笔在纸页上记录些他的零碎思绪与他人分享,用文字给予自己和他
人努力生活、永不屈服的力量。

双腿的瘫痪和母亲的病逝没有打垮他,相反,他站得更高、体会的更
多了。

对于苦难,他说道:“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
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

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的灾难前,都可能再加一
个‘更’字。

”这句话,需要多少气度和豁达才能说出口每日饱受苦难的
折磨,但仍在苦难中感觉幸运,没有超越苦难的人格力量的支撑,这些似
乎难以想象。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枯木也会有等待绿叶新出的时候。

他不为自己
的身体而发愁,忐忑不安自怨自艾的想法亦不存在。

他重拾对生活的信心,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是的,他感谢苦难和挫折,这是这些经历让他有了全
然不同的人生,让他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看法。

同样的,人生也仍是如此。

总有人抱怨自己的不幸,却从未想过正视它、战胜它。

请记住,在一座座耸立着、看似无法翻越的山的背后,总会
有一片明亮、辽阔、刺眼的蓝展现在你的眼前。

当你无法逃避苦难时,请
学会将你所需承受的困苦视为磨练,不断地超越自身,锤炼自身的灵魂。

感恩苦难吧,正是它,让我们变得成熟,加深对人生的体悟。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
如未曾20岁开始双腿瘫痪,寸步难行,何以言苦楚,如未曾患上尿
毒症,卧床生疮,何以言病痛,如未曾昼夜不分地苦思冥想,涅盘重生,
何以言人生。

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的史铁生,却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
为健全而饱满的思想,成为了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之一,已
不是单纯数量上的又一本散文随笔集,而是一部充满了生命体验的人生笔记。

他用生动而通俗甚至是优美的语言追寻和控索了关于我们人生的书籍
和未知的道理:人生、命运、爱情、金钱、道义、信仰,健康的心态、成
功的途径和价值、孩子的教育、家庭的纽带等六局部,充满着智慧和安详。

在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没日没夜的病痛里,他这样说:生病也是生活
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上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

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
满足。

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

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
嗓子多么安详。

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

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
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

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思念起往日时光,终
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
一个更字。

这段关于生病的参透,让我时常感慨万千,我们常常抱怨自己
没有的东西,却没有为自己的东西尚未减少而心存感谢,比方身体健康、
父母安在、前途在望等等。

虽然以病床为桌、药水为墨、病痛为笔,但是这本书折射出的却是生
命与存在的明朗和欢乐。

个体生命必须正视的问题和必须开解的难题,他
都没有回避与躲闪,而是用轮椅上日日夜夜的凝练与浓缩,给予了我们智
慧的答复。

史铁生用他寸步难行之躯,走到了我们健全人尚且无法抵达的
理想之路。

病隙碎笔读后感
病隙碎笔读后感大年初一,净寺。

望着接踵而至的,怀着各种愿望来
这里祈福的人们,突然想起了一本书中的一句调侃:为求实惠去烧香磕头
念颂词,总让人摆脱不掉阿谀,行贿的感觉。

刚步入佛堂的我确实是被佛
祖的庄严肃整所震撼了,但不一会儿这种心情就被一种急功近利的欲望所
取代了,想来佛家相信只有灭断诸如贪、嗔、痴的欲望才能使苦难不复存在,而我们却恰是为了满足欲望才来到了佛祖面前,以为自己怀揣的是无
比虔诚的心,却已犯了大忌。

好似书上的话是我们真真的写照,顿觉充满
挖苦。

史铁生,我反复地咀嚼着这铁生二字,一个因双腿瘫痪而投身写作
的人。

或许上天给了他过多的信任,让他经受着磨难却依然坚强的活着。

很难让人相信以上对于拜佛这事儿的看法竟出于他的文章。

甚至于轻松地
说他的职业就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

对于一个有着这样经历的人来说,
沉郁、沮丧才是人们对他的认识,可在《病隙碎笔》中,让我感受到的却
是一颗善良、智慧、自我的心。

拥有化苦难经历为人生哲理的本领,用一
支笔驰骋在依旧充满生命力的大地。

他说人生是一出充满矛盾冲突的戏剧。

我们都是不能随意调换的其中的演员。

许多人会看着别人一帆风顺的高升
而感慨我怎么这么倒霉啊!满脑子都是平淡如水毫无生气的剧情,即而继
续过着无聊的日子,哪天假设是碰上件好事还能感慨一句我其实很幸运啊!不过这样的时候毕竟少,在一句句的我怎么.....我其实.....中人生也就
落下了帷幕。

有人在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后或许连我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
用尽一生却始终换不回一个确切的答案。

上天为什么待我这么不公!在人
世走一遭后却是这样愤世嫉俗的离开。

但史铁生说不,上天对每个人都很
公平!他虽然剥夺了我奔跑的权力却让我与生命的真谛更接近,这就是为
什么盲人的听觉总比一般人的伶敏,生命有他的安排,正如司马迁,孙膑一辈,残缺的身体阻挡不了他们对生命响亮的答复。

好似一根西瓜藤上结越多的西瓜那么这些西瓜得到的养分就越少,自然收成就不好。

生命的道理也正如此,有所得必有所失,上帝在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为你开启另一扇窗,其实生命的答案就在于我们自己能否坚信我们能活着并顽强的活着,人可消灭,但打不败,打不败的才是可贵的对生的意志。

我常常想当一个人面对自己身体上的残疾时得需要多大的勇气,但看了《病隙碎笔》,我明白了最难的不是要接受这个事实,而是在接受这个事实后,又能从心的角度重新站起来,正是史铁生用不完整的身体撑起的这一片完满的天空,让我们这些迷惘,急躁的人找到了一个能真正审视如何活着的时机,生命给我们每个人的提问都不一样,怎么样去答复生命抛给你的问题正是我们对生命的态度,于是,不再苦苦追问公平吗?为什么?我会抓紧每一寸的时间,继续、和继续的继续。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得感想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得感想(一)
我一向不喜欢看随笔的,但史铁生的随笔《病隙碎笔》却一下子吸引了我。

这部作品是史铁生在重病时躺在轮椅上所写的。

他把他的文字命名为《病隙碎笔》是很有道理的。

1998年之后,史铁生的病情转为尿毒症,病情一直在恶化。

开展到后来,每隔三天就要透析一次。

靠血液透析的他只能在一天的某个空闲时刻才能动动笔,而大局部时间他都在和病魔作斗争。

他的写作是不折不扣的病隙写作。

这样的空隙又是小得可怜的。

很难想象,这样一个在病床上瘫痪二十多年的的人是怎样写作的。

在他的《我的地坛》和《务虚笔记》里我们读到的是一个唯物论者对于人生
对于命运深刻的思考。

而就在他的《病隙碎笔》里我们依然看到的是一个
坚强的智者对于神性和人生终极意义所做的一次艰苦卓绝而有辉煌壮丽的
追问与眺望。

读完这本书,我在思考,史铁生到底是一个什么人,为什么
他的文字里就看不到病的痛苦和阴影呢
是的,在他的文字里我们丝毫看不到痛苦和阴影,我们看到的是他对
生命、信仰、爱情、神性、写作和艺术的深刻坦直的思考。

在写作时,他
已经完全忘记了他是一个重症病患者,他的思想已经完全游离于自己所创
造的心魂世界里,“可以这样说,在史铁生身上业已形成了一种稳固的东西,足以使他的`精神历尽苦难而依然健康,备受打击而不会崩溃”。


种稳固的东西我认为就是对文字的热爱和信仰。

在他的《碎笔3》中有这
样一句话:“写作不过是为心魂寻一条活路,要在汪洋中找到一条船。


史铁生文中所谓的心魂就是超出或分裂于肉体的思想灵魂。

在病床上的他
是一个患者,随时都可能死亡。

而在写作时的他却是一个人格思想完全健全、能够静观和俯视尘世一切的哲学家。

他认为一个人的缺陷残疾不完美
是普通的,困境也并不是绝对的。

“残疾,其最危险的一面,就是太渴望
被社会成认了,渴望之后又走进残疾”。

史铁生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所
以他在病痛折磨二十多年内从不气馁妥协,而是心平气和地完成了他的一
部部作品。

基于此,他就是一个生命的强者,一个有着无限崇高思想的智者,一个可以蔑视一切灾难和痛苦的先行者!
困在轮椅上的史铁生的心魂已经超出了他的肉体,他不再像常人一般
萎缩在自己的病体中,他的头脑里是另一个世界,开阔而丰厚,精神自我
在他的世界里变得如此的高大,他可以“居高临下俯瞰自己的尘世命运”,可以“冷眼旁观自己的执迷和嘲笑自己的妄念”,可以不被病体限制而天
马行空。

他对写作的执着热爱和信仰战胜了肉体所遭遇的接二连三的灾难。

尽管如此,史铁生还是离开了我们。

精神性自我再强大,还是无法不让病
魔毁坏他的血肉之躯。

坚不可摧的精神缝隙下永远流淌着一个智者无奈而
高尚的血液。

他的《病隙碎笔》带给世人的将是永远的感动和神圣的的金
色光辉。

他为我们开拓了精神领域的方向,他的精神将鼓励我们前行,我
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思念他!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得感想(二)
再次接触史铁生,这个断腿又罹患尿毒症的残疾人,在病中对生命的
思考格外深刻,把这些思考集结成书,就是《病隙碎笔》。

其文字流畅,
感情真实不做作,好似在写个体命运的悲惨,又处处透露着抽象的终极关心,因为人人都会生病,感冒发烧、小病小痛之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贵,所
以一个健康人依然能对一个残疾人写出来的文字“感同身受”,这大概就
是文字之美吧。

带着病体,史铁生看到了世间的苦痛凶险并不因为自己虔诚祈祷而减少,对别人也一样,这样想过之后他就可以释怀了。

这句话扩展到普通人
身上也一样,不要对自己不好的遭遇自怨自艾,因为上帝给每个人的关爱
或灾祸是无法回避的。

但这好似又有宿命论的嫌疑,且透着极度的悲观。

史铁生以这个例子来安抚心灵,是在唤醒自己对生活的勇气。

在这个意义上,他又是乐观的,尽管这种乐观充溢着悲剧色彩。

史铁生也能对生活抱
有希望,我们这个健康人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但史铁生只看到上帝降灾给约伯,却没有看到上帝恢复约伯幸福的一幕,可见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选民”,有些人注定是上帝的“弃民”,
作为上帝的选民,即使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但这是上帝有意“降大任于斯人也”,终会“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结局总归是好的。

而一旦成为“弃民”,那么无论如何努力进取,如何虔
敬的祈祷,都无法摆脱被上帝抛弃的命运。

由此我又要说,上帝其实是不
公平的。

史铁生只看到上帝公平的一面,是要正视自己的遭际,要安抚受
伤的躯体与心灵,可为什么他没有看到上帝不公平的一面是无意,还是无
奈真的存在上帝吗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得感想(三)
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铁生的时候,喜欢强调他是残疾人,并因此对
他顽强坚毅的人格大加赞赏。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容易使没
有读过史铁生的人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史铁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表达在
他的顽强坚毅中了,甚至于将他的残疾当作他的著作的全部卖点。

在读史铁生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理解,可后来的我才发现仅仅以一
个与命运作抗争的人的角度认识史铁生,实在是有些遗憾了。

正如近日读
的这部《病隙碎笔》,假设真的只看到这部书是在“病隙”写就的,而忽
略其中一些对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许就会有遗憾。

可是话又说回来,史铁
生正是因为“病”,因为“残疾”,才有时机抛却一个健全人一生中要经
历的太多纷繁复杂,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这部《病隙碎笔》给我的最大感触,便是“静”。

面对着我们所生活
的世界,他一直静静的。

而正是他这样的“静”,解答了我们在生活中遇
到的种种困惑。

比方说:信仰。

在人们都开始反思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是不
是一种可怕状态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过,人们想要有一个信仰,
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被生活中的许多不称意的
事情弄得眼花缭乱。

我们总以为自己需要信仰,正是因为需要追求一个事
事顺心的世界。

但史铁生的生活中便没有那些琐事了,他有的只是这时常
被人们拿来用作“乐观坚韧好典型”的坎坷命运。

于是他静观由我们组成
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态,并告诫我们,“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
真意”。

他不逃避苦难,因而能够静静地看着这个存在苦难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谓的健全人,因而能够静静地审视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在“碎笔”中指引我们。

再比方说,开展。

保护环境这件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传标语,环保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原本是不必由史铁生去提醒我们的。

可史铁生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身体上已不允许自己、心中也不愿意在社会上争一份地位和财富的人,他告诫在社会中忙碌的我们,要注意我们保护环境究竟是不是出于真心。

“现在的生态保护思想,还像是以人为中心,只是因为经济要持续开展而无奈地保护生态,只是出于使人活得更好些,不得已而保护自然。

”这句话对于每天都在纠结着怎么“活得更好”的人们来说,真的会有醍醐灌顶的效果。

从这一点来讲,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免显得俗了,只顾着按照其他人说的方式活着,忘了静下来,思考这样的生活到底是不是对的。

读完《病隙碎笔》,我最深的感受绝不是史铁生的坚强,而是他静观生活的态度。

从现实意义上说,这本书告诉我要静下来,用心像旁观者一样看自己的生活,但又很难说能像史铁生一样静下来,因为我们终究是不大可能像他一样的。

但这就代表我们不能向史铁生的人格学习、不能静下来看我们的生活了吗当然不是。

我们是健全人,无论和史铁生相比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幸运还是某种意义上的不幸。

史铁生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他已不会引领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而我们对人生的思考,是站在我们正过着正常的人生的角度进行的。

我们不可防止地会去想,怎么能让我自己过得更好假设是没有史铁生的精神在旁鼓励我们,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便可能无法摆脱主观因素,从而或多或少地带有一点自私的影子。

但假设是我们能够在史铁生的人格中发现值得我们借鉴的,我们便可以更客观地看我们的人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灵感悟。

但请同样在《病隙碎笔》中窥见人生真谛的你记住,首先要静下来。

为了向这位老人的“静”致敬,也为了看一看自己的生活。

读史铁生《病隙碎笔》心得感想(四)
《病隙碎笔》是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完成的一部,让很多人走出迷茫,
建立信心的文章。

为什么这么说史铁生的一生是不幸的。

因为肾功能的逐渐衰竭,二十
岁之后,他就只能躺在病榻上或者坐在轮椅上。

但它又是幸运的。

因为他
有自己的信仰。

他有勇气去接受现实。

这是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

当我在读《病隙碎笔》时,我很少从文字中读出史铁生的悲观。

没有
悲天悯人,没有愤世嫉俗,他只是淡淡的道出自己的不幸,也乐观的去对待。

这对我感触很深。

是什么支持着他呢从《我与地坛》不难看出,在他
的母亲还未过世前,是母亲支持着他,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心。

但在母亲
过世之后,信仰成为了他生活的一个局部。

初读《病隙碎笔》时,我对于
其中的信仰问题只是一知半解。

在我的思想中,信仰,不过是迂腐之人的
自我抚慰罢了。

但细细品位才对信仰有了更深的理解。

也许在经历了天灾人祸,病痛的折磨时,史铁生无依无靠。

但他相信
着老天为你关闭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开启一扇窗。

他过,但在之后能重
新站起来的人不多。

史铁生就是一个。

他信仰着,坚强着,自由的生活着。

让我钦佩史铁生的还有一点,在独到几篇关于史铁生对社会的看法时,我看到了他依旧满怀热血。

他悲叹着世界的黑暗。

他鄙视着贪污的官员,
没有人性的家伙。

病隙碎笔
常常看到有人在提起史铁生的时候,喜欢强调他是残疾人,并因此对
他顽强坚毅的人格大加赞赏。

这样的说法自然是正确的,但这样容易使没
有读过史铁生的人们走入一个误区,以为史铁生人格的全部魅力,都表达
在他的顽强坚毅中了,甚至于将他的残疾当作他的著作的全部卖点。

在读
史铁生之前,我也有过这样的理解,可后来的我才发现仅仅以一个与命运
作抗争的人的角度认识史铁生,实在是有些遗憾了。

正如近日读的这部
《病隙碎笔》,假设真的只看到这部书是在病隙写就的,而忽略其中一些
对人生的重要思考,或许就会有遗憾。

可是话又说回来,史铁生正是因为病,因为残疾,才有时机抛却一个健全人一生中要经历的太多纷繁复杂,
静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他的这部《病隙碎笔》给我的最大感触,便是静。

面对着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他一直静静的。

而正是他这样的静,解答了我
们在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惑。

比方说,信仰。

在人们都开始反思中国人信仰的缺失是不是一种可怕
的状态的年代,有多少人真正去关心过,人们想要有一个信仰,是为了什么?我们往往处于当局者迷的状态,被生活中的许多不称意的事情弄的眼
花缭乱,总以为我们需要信仰,正是因为需要追求一个事事顺心的世界。

但史铁生的生活中便没有那些琐事了,他有的只是这时常被人们拿来用作
乐观坚韧好典型的坎坷命运。

于是他静观由我们组成的健全人的人生百态,并告诫我们,以无苦无忧的世界为目标,依我看,会助长人们逃避苦难的
心理,因而看不见人的真实处境,也看不见信仰的真意。

他不逃避苦难,
因而能够静静的看着这个存在苦难的世界;也不逃避所谓的健全人,因而
能够静静地审视健全人的生活,以旁观者清的视角在碎笔中指引我们。

再比方说,开展。

保护环境这件事,城市乡村、大街小巷,处处是人
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宣传标语,环保行动在全球范围内蔚然成风,原本是不
必由史铁生去提醒我们的。

可史铁生提醒我们的是什么呢?作为一个身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