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赏析(中国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中国古代乐器与音乐发展
新石器时代
我和骨哨是 同一个年代 的,我叫— 的,我叫— 埙
曲 中 均 有 “ 楚 声 ” 。 诸 ” 和 相 “ 及 乐 诸
宫 大 风 歌 》 等 汉
《 骚 》 , 刘 邦 的
离 九 哥 》 、 《
《 古 。 屈 原 的
甚 音 有 关 , 起 源
巫 尚 巫 ” , 楚 声 与
现 和 描 述 但 是 极 善 于 抒 发 感 情 和 情 绪
构 形 式 , 音 域 很 难 对 客 观 现 实 进 行 再
的 乐 音 构 成 有 特 定 精 神 内 涵 的 印 象 结
的 一 门 艺 术 , 它 的 基 本 手 段 是 有 组 织
音 乐 是 在 时 间 过 程 中 展 示 的 诉 诸 听 觉
昆曲是南方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曲种它的字疏腔繁清俏柔远委婉缠绵体现出南曲辞情少而声情多以情见长的风格特色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受到保护请欣赏牡丹亭第三节现代民族音乐与乐器发展从整体上看由于现代音乐是采用中国音乐体系的因此在汉民族音乐的各类体裁民歌舞蹈曲艺戏曲器乐中都蕴含着中国音乐体系的风格及审美特征如
琴曲〔潇湘水云〕 琴曲〔潇湘水云〕
这是宋代琴曲的代表作。其意义,一是在思想内容方面在一 定程度上表达了爱国知识分子的内在感情,乐曲借九嶷山为“云水 所蔽”的形象,寄托知识分子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和生不逢时的感叹 。是一首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古琴曲,其演奏风格清丽洒脱、 飘逸奔放。 曲中所用泛音滚拂、按指荡吟、泛散对比、音区变换等演奏 手法对表达乐曲的意境,突出水光云色和摇曳不定的气势都起到 了重要作用。清亮、跳动、飘逸、自由的泛音演奏,造成了烟波 浩渺的意境。
《诗经》所载的十五“国风”因 为经过孔子的整理而备受重视 ,民间音乐得以进入经典,与 “雅”、“颂”并列;当时的都市音 乐生活非常丰富,出现了许多 民间歌手和器乐演奏家。 《诗经》不但是我国最早有系 统文字记载的诗歌总集,同时 也是我国最早有系统文字记载 的音乐总集。 诗经中,国风的《关鸠》
汉魏时期的乐器和音乐文化
, 这 就 足 够 !
觉 , 凭 心 的 指 引 , 听 自 己 喜 欢 的 音 乐
以 , 不 要 过 多 的 在 意 他 人 对 音 乐 的 感
下 听 同 一 首 曲 子 , 也 会 有 所 差 异 。 所
同 的 感 悟 , 即 使 同 一 人 在 不 同 的 心 境
的 。 同 一 首 曲 子 不 同 的 人 听 来 会 有 不
《陌桑行》相和歌曲 又称《艳歌罗敷行》。 一: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东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坠髻,耳中明月珠。 二: 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辫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俏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筑, 归来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点 击 等七首 请 《寿阳乐》 欣 属清商乐,西曲风格; 赏 歌词: 可怜八公山,在寿阳。 别后莫相忘。东台百余尺,凌风云 。别后不忘君。
第三节 现代民族音乐与乐器发展
从整体上看,由于现代音乐是采 用中国音乐体系的,因此,在汉民 族音乐的各类体裁(民歌、舞蹈、 曲艺、戏曲、器乐)中都蕴含着中 国音乐体系的风格及审美特征,如: 对于弧线状的“带腔的音”的喜好; 以无半音五声性为特色的音调组织 ;均分律动的非功能和非均分律动 的大量运用;注重旋律的横向线条 的变化与发挥;有所谓“旋律型作曲 法”,即从一个母音衍生出大量的变 体曲。中国汉族音乐文化在长期历 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传统音乐的 五大类:民歌、歌舞音乐、曲艺音 乐、戏曲音乐和民族器乐。其中尤 以民歌最为重要。 花 鼓 花 灯 调 歌 茶 子 歌 小 秧 采 号 山
夏代至汉代乐器与音乐发展
先秦时期,楚作为一个文 化基础深厚的大国,一方面 与中原文化有千丝万屡的联 系另一方面又在特殊的历史、 地理条件下发展了自己独特 的文化。其中“楚商”就是楚国 的一种特殊调式结构。全曲的 风格体现了“以和为美”的审美 意境,不仅曲和、声和、意和 ,而且人和、事和、政和,深 含古人的“礼宜乐和”的文化理 想。乐曲结束时,余音饶梁, 令人回味无穷,让人感受到 一种礼乐文化的精神和历史时 间的深度感。听这种音乐,似乎 在要求你正襟危坐,在德音环 绕之中,获得精神的提升。历 史上常被冠以“黄钟大吕”的美名。
它 , 让 它 陪 伴 我 每 一 个 寂 寞 的 时 刻 。
中 , 我 离 不 开 音 乐 , 我 时 刻 都 在 想 着
情 感 产 生 一 种 共 鸣 ; 在 生 活 , 学 习 之
把 人 们 的 喜 怒 哀 乐 集 与 一 起 , 对 人 的
音 乐 是 一 种 独 特 的 传 播 方 式 , 它 可 以
请欣赏〔潇湘水云〕
元明清时期的音乐乐器文化发展
元杂剧继承着宋、金杂剧的传统,进一步吸收了其他音乐形式的 成果,使戏曲艺术取得了重大的发展。这一时期同时也涌现出许多著 名的剧作家,如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等。 请欣赏《牡丹亭》 元杂剧的音乐大多是北方流行的曲调,因此也被称为“北曲杂剧”。 到十四世纪元代末叶,元杂剧日趋衰落,南戏则更加成熟,超过元杂 剧的影响。 明清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了,中国音乐文化在这个 历史时期愈益成熟,音乐美学出现了儒道合流的形势,戏曲美学 更为精彩。而其社会文化和音乐艺术,都呈现出强烈的民间化、 市民化的趋势,俗乐进一步繁荣起来,其典型是民歌和戏曲,尤 其是戏曲,成为了主要的音乐文化样式。随着市民阶层的日益壮 大,各地不同风格的俗乐,民歌、小曲、弹词、鼓词、十番、鼓 吹、南北曲(戏曲)等,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泛流传。 《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他以浪漫主义笔法, 描绘了一位深闺少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苦闷幽怨和她奇特的爱情 故事。 昆曲是南方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曲种,它的字疏腔繁、清俏柔远 、委婉缠绵,体现出南曲“辞情少而声情多”,以情见长的风格特色 (已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遗产名录受到保护)
唐宋两代音乐和乐器发展
唐代,是值得今天我们追望、 思考、学习的一个伟大时代。 丝绸之路,不仅带来了外邦的 请欣赏《扬州慢》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艺术文 化,也把中国文化带入了世界 历史。唐诗代表了中国古典文 学的辉煌 请欣赏《秦王破阵曲》
宋文化,是建立在农商繁荣 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和大型都市 逐步产生的条件下的,当时的汴 梁、成都、杭州、明州、广州、 泉州等都是国际性贸易城市。这 里我们主要介绍宋代文人音乐文 化。鉴赏这些音乐需要较高的文 学修养和美学修养,最好结合山 水画、宋词、书法一起欣赏可能 会更有心得,因为这些音乐本来 就是高度文学化的,也是深刻表 现心境哲思的,而不仅仅是音乐。
汉魏时期的音乐风格
本时期的音乐审美特征的一个 重要方面是,以琴乐、相和歌 、清商乐为特色的寄情山水和 借景抒情的音乐美的追求。 〔琴乐〕古琴,也叫七弦琴, 至少也有三千年历史,是最富 有中国文化意味和中国思想特 色的乐器。更为独特是,数千 年来其形制几乎没有变化,其 传统也从来没有中断过,是人 类历史上现存最古老的活着的 上古时代乐器!可以毫不夸张 的说,由琴器、琴人、琴谱、 琴律、琴调、琴学共同构成的 古琴文化,是中国汉族音乐传 统的最佳代表。(注:古琴及 请欣赏古琴曲琴曲 琴曲已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 《广陵散》 遗产受到保护,并且中国的琴 棋书画中的琴就代表的是古琴) 按风格来说,本时期的音乐大 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以竹林七贤为 代表的文人音乐,遁世隐居,寄情 山水,既有飘逸旷放为特征的《酒 狂》,又有深沉悲壮的《广陵散》 ;二是以刘邦、项羽为代表的帝王 音乐,气势豪迈,悲壮激越,如: 《大风歌》;三是民间流行的清商 乐、相和歌等,多以日常生活和男 女爱情为题材,具有较为浓郁的生 活气息,如:《子夜歌》《妇病行 》等。 古时“四大名琴” 有齐桓公的~号钟、楚庄 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 绿绮、蔡邕的~焦尾。
〔琴曲的发展〕 琴曲的发展〕
两宋时期古琴语言亦有很大发展,可以说佳作叠出,琴人辈出,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琴曲如“潇湘水云”、“渔歌”等就出自这个时代, 郭沔等代表性琴家也在此时出世;不仅一般文人如欧阳修、苏东 坡等常在琴界流连,就是僧道一类人物也往往借琴寄意;不仅出 现了诸多古琴流派,如京师、江西、两浙等琴派,产生了不同风 格,而且在理论探索上也产生了许多重要著述,如朱长文的《琴 史》等。
相 同 , 因 此 对 音 乐 的 感 悟 是 会 不 一 样
我 们 每 个 人 的 文 化 、 个 性 与 经 历 各 不
第一节
音乐的起源是以声带为乐器 的“歌唱”,但人类伴随着智慧的 发展,开始了使用工具。不仅利 用声音唱歌,而且在管上凿孔或 者张弦抚弄以奏出音乐作为游戏 ,这就产生了乐器。 中国古代历史记述了距今五 千年前的黄帝时代,有一位名叫 做伶伦的音乐家,他进入西方昆 化山内采竹为笛。当时恰有五只 凤凰在空中飞鸣,他便合其音而 定律。虽然这一故事也不能完全 相信,但是,可将其看做是有关 管乐器起源的带有神秘色彩的传 说。
中国古代音乐传说
当时,除了前述的伶伦之外 ,还有一位名叫伏羲的音乐家。 据说伏羲是人首蛇身,曾在母胎 中孕育了十二年。他弹奏了张有 五十弦的琴,由于音调过于悲伤 ,黄帝将其琴断去一半,改为二 十五弦。 此外,在黄帝时代的传说中, 还有一位名为神农的音乐家,他 教人耕作,并发现了医药,据说 是牛首人身。他创造了五弦琴, 如果设想当时的音乐是使用五声 音阶,那么这是理所当然的。
俗 部 分 地 区 。 “ 楚
一 , 兼 指 徐 、 淮
时 北 一 带
。 属 南 音 的 一 种
, 秦 楚 地 的 音 乐
先 曲 《 楚 歌 》 :
埙
作品赏析
请欣赏埙和古筝 埙 合奏的“楚歌”
从考古发现我们知道, 远在新石器时代的远古 到文明史的开端,中华 大地已经有了许多原始 乐器,有了音乐意识的 萌芽;到了“中国古史的 传说时代”,我们可以根 据后代人遥远的记忆想 见初民的歌舞,这些古 代乐舞已经包含了与祭 请欣赏编钟曲 祀、狩猎、畜牧、耕种 “楚商” 等有关内容,有了初步 的音乐文化活动。但是, 以上这些,应该说都只 是中国音乐史的“史前史” ,直到中国历史进入青铜 时代~商、周时代,中国 音乐史才真正奏响自己灿 烂乐章,并在春秋时期达 到人类早期社会的音乐高 峰,成为音乐学家们所说 的“亚洲高文化”的音乐文 化,中国音乐形成自己的 文化特色。 (夏代石磬)
汉代至唐代前的乐曲风格
【相和歌】相和歌是在汉代 民歌基础上,继承周代“国风 ”和战国“楚声”的传统而发展 起来的。其特点是“丝竹相和 ,执节者歌”,歌舞结合。从 三国到西晋末,是相和歌又 一发展时期,重要作品常出 自三曹,即曹操的《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曹丕的《 燕歌行》,曹植的《田野黄 雀行》等。 【清商乐】简称“清乐”,是在南 方民歌“吴歌”、“西曲”基础上继 承相和歌的传统发展起来的新乐 种。“吴歌”是流行于江浙地区的民 歌,“西曲”是流行于湖北荆楚地区 的民歌,它们曲调颇为婉转动听, 深受人们喜爱,在传唱过程中常形 成同一曲调的多种变体。
春秋战国时期音乐文化
到了孔子生活的春秋时 代,中国历史进入了所谓“ 哲学突破”的伟大时期,先 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有了新的认识,对人类心 灵世界也有了深入的体察。 原先音乐祭神娱祖的作 用变而为强调音乐的教化 功能,一方面继承了西周 礼、乐、射、御、书、数 的六艺之学,一方面创造 了儒家重视诗、书、礼、乐 四教的传统,音乐可以成就 人生的美好和促进道德的完 善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意识 ,同时,独立的关于“音乐 的美意识”也逐渐生发成长 起来。
宋词是在晚唐、五代“曲子”基础上发展起来 这还是一个华丽精美的绘画 的,发展过程中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出现了如 时代,曹衣出水,吴代当风, 柳永、苏轼、周邦彦、张元干、岳飞等著名词作家。 极一时之胜;中国雕塑和壁画 宋词的创作方式1.有旧谱填词2.自创新曲(自由曲)两类。 在这个伟大时代高度成熟了 体裁形式主要有令、慢、近、犯等。宋词音乐的赏 ,龙门和敦煌,造就了世界艺 析,应该特别去体味其中的精致审美情调和雅美的文学 术史的奇迹。 境界。总之要求词曲和美,情声一体,可以说,宋代 在音乐方面,最具典型意 的词调歌曲就是中国古典的艺术歌曲。 义的是“歌舞大曲”。唐代歌舞大 曲是综合器乐、声乐和舞蹈的 一种大型艺术形式。乐舞与唐 诗并列,堪称封建社会黄金 时代的双璧。
2011年第
1
刊
刊号:X-MAN999
充 实 起 来 。
, 情 操 受 到 陶 冶 , 生 活 也 变 得 丰 富 而
对 音 乐 的 追 求 能 使 人 的 精 神 得 到 升 华
性 。
性 、 流 逝 性 、 连 贯 性 、 差 异 性 与 听 悟
。 声 音 是 它 存 在 的 形 式 , 它 具 有 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