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效果监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
用效果监测
【摘要】目的:分析骨科Ⅰ类切口在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效果监测。
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入院的10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
均在围
术期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随机数字表分组,甲组予以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乙
组予以常规管理,对比合理用药情况。
结果:甲组术前0.5至2h与术后24h以
下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P<0.05)。
对比组间的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使用率有
差异(P<0.05)。
甲组的合理用药几率高于乙组(P<0.05)。
结论:合理用药
管理能够提升抗菌药物用药时间的规范性,减少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的使用情况,同时可提升用药合理性。
【关键词】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骨科手术是常见的外科手术,通常需要进行I类切口。
该类切口术
后易感染,且感染的发生率和程度与围术期的抗菌药物合理性相关[1]。
因此,在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地预防感染,提高
手术成功率,并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为此,本研究选取100例骨科Ⅰ类切口
患者,用分析合理用药监测和管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2年3月-2023年3月间入院的100例骨科Ⅰ类切口患者,
于围术期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随机数字表分组,甲组50例,男患对比女患为29
比21;年龄为29岁至69岁,均值(41.25±2.66)岁。
乙组50例,男患对比女
患为28比22;年龄为25岁至67岁,均值(41.39±2.61)岁。
数据经对比后,
记为P>0.05。
1.2 方法
甲组予以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管理,根据行业标准、卫生部门要求拟定管理方案,由高年资骨科医生、院感科医生拟定抗菌药物使用细则,明确规定术前用药、术后用药的具体细则,并给出用药种类建议。
组织相关医生参与集体培训,学习用药细则,并根据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指南和合理用药指导原则分析以往病例,筛选骨科Ⅰ类切口的不合理用药表现,总结问题并拟定防治措施。
同时强化临床监督,由院感科医生定期督查,评估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并筛查典型病例,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为临床医生提供用药意见,使其掌握合理用药方法。
乙组予以常规管理,即统计患者的用药方案,分析药物类别、使用频次等,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切皮前、0.5至2h、2h以上)、术后(24h以下、24至72h、72h以上)的用药时间占比,分析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评估用药时机合理、药物选择合理、联合给药合理的占比。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经由SPSS28.0软件完成,计量数据经t值对比与检验,计数数据经x2值对比与检验,统计学有意义则P值不足0.05。
2结果
2.1 两组的术前术后用药时间比较
甲组术前0.5至2h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甲组术后24h以下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P<0.05)。
表1 两组的术前术后用药时间比较[n/%]
分组
例
数
术前术后
切皮
前
0.5
至2h
2h以
上
24h
以下
24
至72h
72h
以上
甲组
5
16
(32.0)
29
(58.0)
5
(10.0)
28
(56.0)
18
(36.0)
4
(8.0)
乙组
5
25
(50.0)
18
(36.0)
7
(14.0)
18
(36.0)
22
(44.0)
10
(20.0)
x 2- 3.34
8
4.85
8
0.37
9
4.02
6
0.66
7
2.99
P-0.06
7
0.02
8
0.53
8
0.04
5
0.41
4
0.08
4
2.2 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
对比组间的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使用率有差异(P<0.05)。
表2 两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n/%]
分组
例
数
一代头孢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克林霉素
甲组5018
(36.0)
6
(12.0)
22
(44.0)
4(8.0)
乙组5010
(20.0)
15
(30.0)
13
(26.0)
12
(24.0)
x2- 3.175 4.883 3.560 4.762 P-0.0750.0270.0590.029 2.3 两组的合理用药几率比较
甲组的合理用药几率高于乙组(P<0.05)。
表3 两组的合理用药几率比较[n/%]
分组
例
数
用药时机合理药物选择合理联合给药合理
甲组
5
49(98.0)48(96.0)49(98.0)
乙组
5
43(86.0)41(82.0)42(84.0)
x2- 4.891 5.005 5.983
P-0.0270.0250.014
3讨论
骨科手术是比较常见的外科手术,以I类切口为主。
手术期间,由于手术创面、骨组织的暴露和操作时间长等因素,术后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2]。
因此,在围手术期为骨科Ⅰ类切口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地预防感染、确保
手术疗效。
该类切口的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预防性使用:手术前或手术开始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减少手术创面周围的细菌数量,
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
②治疗性使用:若术后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应及时采取抗菌药物治疗,以避免感染进一步恶化[3]。
③免疫调节作用:部分抗
菌药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减轻身体对手术创面的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然而,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容易出现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而导致耐药性的发生,增
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相关因素来确定抗菌药
物的使用方案,以合理用药为原则[4]。
结果显示,甲组术前0.5至2h与术后24h以下的用药占比高于乙组,甲组的二代头孢与克林霉素使用率低于乙组,甲组的合理用药几率高于乙组(P
<0.05)。
原因是合理用药管理能够遵循药物使用细则,医生能够根据药物的适
应症、剂量、使用频次、用药时间和注意事项等要素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药
物耐药性的发生[5]。
组织相关医生参与集体培训可以提高医生的临床认知水平,
骨科与院感科医生能够通过讨论会等途径了解最新的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分享临
床操作经验,进而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
强化临床监督可以有效减少抗
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定期检查和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及时纠正和追
究医生的责任,以减少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
综上所述,合理用药管理能够确保骨科I类切口患者的围手术期用
药安全,提升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石素琴,高峰丽,智成芳,等.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
物合理用药的分析评价[J]. 中国卫生产业,2019,16(35):171-173.
[2]张舟. 临床药师干预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的分析[J]. 中外医疗,2020,39(34):89-91.
[3]周璟秀. 2014—2018年某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
药物情况[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6):99-101.
[4]陈旎旎,吴艳琴,余文浩.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49-150.
[5]刘强. 骨科Ⅰ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分析及不良反应[J].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25(18):312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