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特征
高静;马常宝;徐明岗;徐志强;张淑香;孙楠
【摘要】根据1988~2006年东北黑土地区12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结果,统计分析了黑土区耕地施肥量、施肥结构和玉米产量的变化,阐明了黑土区19年玉米产量的演变趋势及施肥效果,为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19年后,黑土区肥料总施用量(氮磷钾养分量)明显下降,从1988年的年均500 kg/hm~2下降到2006年的91 kg/hm~2.其中有机肥总养分量下降更明显,从1988年的269 kg/hm~2降至2006年的零投入;化肥总养分多年施用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为247 kg/hm~2.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的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处理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1988~1996年,黑土地区玉米增产率呈增加趋势,而基础地力贡献率由1988年的79%下降到1996年的42%;1997后变化不大,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63%.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而施肥量的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土壤与肥料》
【年(卷),期】2009(000)006
【总页数】5页(P28-31,56)
【关键词】长期监测;产量;施肥;黑土
【作者】高静;马常宝;徐明岗;徐志强;张淑香;孙楠
【作者单位】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100026;农业部作物营
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
京,100081;辽宁省农业厅土肥站,辽宁,沈阳,110034;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
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100081;农业部作物营
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
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农业科学
【文献来源】https:///academic-journal-cn_soil-fertilizer-sciences-china_thesis/0201257149705.html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9(6)我国东北黑土区耕地施肥和玉米产量的变化
特征高静 1 ,马常宝 2,徐明岗 1,徐志强 3,张淑香 h,孙楠(
1 .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
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 ;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 100020;
3 .辽宁省农业厅土肥站,辽宁沈阳 11003
4 )摘要:根据 1988~2006年东北黑土地区 12 个土壤肥力监测点的结果,统计分析了黑土区耕地施肥量、施肥结构和玉米产量的变化,阐明了黑土区 19 年玉米产量的演变趋势及施肥效果,为黑土持续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 19 年后,黑土区肥料总施用量(氮磷钾养分量)明显下降,从 1988 年的年均
500kg/hrri2 下降到 2006 年的 91kg/hrr12 。

其中有机肥总养分量下降更明显,从 1988 年的269kg/hm2 降至 2006 年的零投入;化肥总养分多年施用量变化
不明显,年平均为 247kg/hm2 。

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的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处理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1988~1996 年,黑土地区玉米增产率呈增加趋势,而基础地力贡献率由 1988 年的 79% 下降到 1996 年的 42% ; 1997 后变化不大,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 63% 。

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而施肥量的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长期监测;产量;施肥;黑土中图分类号: S155.2+7 ;
S147.2 : S5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6257(2009) 06-0028-05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已形成 300 亿 kg 粮食生产能力和 200
亿 kg 商品粮的供应能力,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1] 。

但随着黑土资源
的不断开垦和对土壤资源的不当利用,土壤退化问题日益加剧心3 。

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影响了黑土生产力的发挥和高效生产,制约了
东北及我国粮食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口] 。

关于黑土定位试验研究黑土土壤肥力的演变已有报道p1,韩秉进等‘ 51 发现 1979~2002年黑土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而土壤速效磷含量上升;孟凯等∞f的研究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
有机质含量变化的影响不同;张兴义等[71认为相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产量间无显著相关关系,但对多个监测点施肥和生产力变化特征的研究
还较少。

本文通过12个连续 19 年的土壤肥力定点监测,对施肥结构,农田
产量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东北黑土地区农田的生产力演变状况和施肥
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黑土生产力和增强施肥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2008-12-29;最后修订日期: 2009- 04 - 03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
发展规划 (973) 项目( 20U7CB109302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 ( 2007 FY220400) 和“ 十一五” 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AD05809 、
2006BAD02A14) 资助。

作者简介:高静( 1980- ),女,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长期施肥土壤磷转化与利用研究。

通讯作者为张淑香。

-28- 1监测方法与试验设计 1.1 监测点概况耕地土壤监测是通过对耕地土壤定点调查、观测记载和测试等方式,对耕地土壤的理化性状、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进行动态监测的活动‘ 8 。

黑土国家监测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 12 个监测点,其中黑龙江省 7 个,吉林省 5 个,包含了12个土种的黑土类型。

主要作物类型为玉米,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黑土地区土壤肥力监测 T 作开始于1988 年,主要集中在高、中肥力等级的土壤上。

本文采用 12 个监测点的综合
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黑龙江双城的漫坡岗地薄层粘底黑土和平地岗地薄层粘质黑土,黑龙江巴彦的沟谷厚层草甸黑土和平地中层平地粘底黑土,黑龙江
呼兰的漫川厚层粘底黑土,黑龙江双城的平地中层粘底黑土,黑龙江明水的
平地中层黑土,吉林榆树的中层黄土质黑土、平原厚层黄土质黑土和坡地薄
层黄土质黑土,吉林公主岭的中层黄土质黑土和厚层黄土质黑土。

黑土 12 个监测点的土壤基础养分含量(试验开始前测定值)如下:有机质为
19.9~37.4g/kg ,全氮为 1.17~1.66 g/kg ,碱解氮为 113~197mg/kg ,有效磷为 7.0~36.Omg/kg ,速效钾为 98~209mg/kg , pH 为 6.2~7.6 。

高静1马常宝2徐明岗徐志强3张淑香h孙楠(.农业部作物营养与施肥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北京 100020;3 .辽宁省农业厅土肥站,辽宁沈阳 110034 )摘要:根据 1988~ 2006常规施肥条件下耕作 19 年后,黑土区肥料总施用量(氮磷钾
养分量)明显下降,从 1988 年的年均 500kg/hrri2下降到 2006 年的
91kg/hrr12 。

其中有机肥总养分量下降更明显,从 1988 年的269kg/hm2 降
至 2006 年的零投入;化肥总养分多年施用量变化不明显,年平均为
247kg/hm2 。

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的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处理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1988~1996 年,黑土地区玉米增产率呈增加趋势,而基础地力贡
献率由 1988 年的 79% 下降到 1996 年的 42% ; 1997 后变化不大,基础地力贡献率平均为 63% 。

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而施肥量的减少,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长期监测;产量;施肥;黑土中图分类号: S155.2+7 ; S147.2 : S51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3-6257(2009) 06-0028-05 300亿kg粮食生产
能力和 200 亿 kg 商品粮的供应。

1]但随着黑土资心3部分高产农田变成中、低产田,严重影响了黑土生产力的发挥和高效生产,制约了东北及我国粮食
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口]‘51发现 1979~ 2002含量与玉米产量间无显著相
关关系,但对多个监测点施肥和生产力变化特征的研究还较少。

本文通过 12个连续 19 年的土壤肥力定点监测,对施肥结构,农田产量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了东北黑土地区农田的生产力演变状况和施肥中存在的问题,为提高黑土生产力和增强施肥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收稿日期: 2008-12-29;最后修订日期: 2009- 04 - 03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
( 20U7CB109302 )、国家基础性工作专项项目 ( 2007 FY220400) 和“十一五”重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06BAD05809 、 2006BAD02A14) 资助。

作者
简介:高静( 1980- ),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长期施肥 - 28 1.1监
测点概况耕地土壤监测是通过对耕地土壤定点调查、观8黑土国家监测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共 12 个监测点,其中黑龙江省 7 个,吉林省 5 个,包含了 12个土种的黑土类型。

主要作物类型为玉米,种植制度为一年一熟。

黑土地区土壤肥力监测 T 作开始于1988年主要集中在高、中肥力等级的土壤上。

本文采用 12 个监测点的综合结果进行分析,包括黑龙江双城的漫坡
岗地薄层粘底黑土和平地岗地薄层粘质黑土,黑龙江巴彦的沟谷厚层草甸黑土
和平地中层平地粘底黑土,黑龙江呼兰的漫川厚层粘底黑土,黑龙江双城的平
地中层粘底黑土,黑龙江明水的平地中层黑土,吉林榆树的中层黄土质黑土、平原厚层黄土质黑土和坡地薄层黄土质黑土,吉林公主岭的中层黄土质黑土和厚层黄土质黑土。

黑土 12 个监测点的土壤基础养分含量(试验开始前测定值)如下:有机质为 19.9~37.4g/kg ,全氮为 1.17~1.66 g/kg ,碱解氮为
113~197 mg/kg ,有效磷为 7.0~36.Omg/kg ,速效钾为 98~209mg/kg ,
pH为 6.2~7.6】. 2 试验设计试验设两个处理: (1) 不施肥处理(空白区); (2) 常规施肥处理(表 1 )。

常规施肥处理能代表当地大多数农田施
肥水平。

表 1 黑土玉米施肥量的时间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施肥┃ ┃ ┃ ┃年份┃ N
P20 .K20┃ ┃有机 N 占┃ ┃ ┃ ┃ ┃ ┃总量 N:P205:K20总N(%)┃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g/hrri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88 ~ 1992 183 12710I 410 21 l :0.7 :0.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93 ~ 1997 195 9957 351 6 1 :0.5 :
0.31998 ~ 2002 138 1046l 304 15 l :0.8 :0.42003~2006 84 8730 200 O
1 :1.0 :0.4平均 153 10564 32
2 ll 1 :0.7 :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试验调查的项目黑土
监测点玉米产量为每年试验小区单打单收。

施肥量为每年作物施用的化肥与有机肥施人的纯氮、磷、钾养分量。

1.4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基础地力贡献率 (%) 不施肥处理玉米产量一常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 100常规施肥处理不施肥
处理玉米产量玉米产j增产率(%) :肇× 100 不施肥处理玉米产量采用 Excel 和SPSS 软件分析玉米产量、施肥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增产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线模拟及显著性检验。

2 结果与分析2.1 施肥养分量及施肥结构的变化黑土区
施肥量 19 年的监测结果(图 1 ),各类肥料的施肥总量(化肥和有机肥施
人的纯氮、磷、钾养分量,下同)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施肥总量平均值从1988 年的 500kg/hjrl2 下降到 2006 年的 91kg/hrr12 。

其中有机肥投入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从1988 年的 269kg/hm2 降至 2006 年的零投入。

化肥. C \jd 删刘∞ 蠼图 l 黑土区施肥总量变化多年总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但 2003~2006 年,化肥的投入量也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化肥 19 年平均
施用量为 247kg/hfri2 ,有机肥为 76kg/hrri2 ,化肥的投入量明显高于有
机肥。

随着时间的增加,黑土地区施肥的养分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化学氮肥的施入量明显降低 (表1) 。

N :P205:K20 的比例从 1988~1992年的1:0.7 : 0.6 变为 2003~2006年的 1 :1. O :0.4 ,磷肥的投入比例显著提高。

由于有机肥投入量的下降,氮肥中有机氮的比例明显下降, 2003~2006 年
有机氮的投入量为零,氮肥完全以化学氮肥的形式施入土壤。

2.2玉米产量变化趋势黑土地区不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 19 年中变化不大,平均值为
4965kg/hrT12 。

常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图 2 ),平均
产量为 8437kg/hm2比不施肥处理增产 70% ,说明施肥在黑土地区具有明显
的增产作用‘ 引。

.图 2 黑土区玉米籽粒产量不施肥的产量反映了土壤的基础
地力。

黑土基础地力不施肥处理的玉米产量)与玉米常规施肥区产量呈极显著
线性正相关 ( 图 3 ; n=96, r=0.52),相关方程为 y=0.45z+6191.7 ,式中, y 为玉米常规施肥区产量,戈为基础地力。

回归方程斜率不施肥产量每
增加一个单位对应施肥产量的增加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基础地力对施肥产量的
效应大小,换言之,反映了施肥作物产量对基础地力和环境的依赖程度。


黑土的生态系统中,基础地至备毫蚓址凶翟蝗基础地力 (kg/hm2)图 3 黑土区玉米基础地力与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关系 -29-】试验设计试验设两个处理:(1) 不施肥处理(空白表黑土玉米施肥量的时间变化┏━┳┓ P20 . K20有机 N 占 N:P205:K20总N(%)┣╋┫ ( kg/hrri2)~1992 127 10I l:0.7:0.619931997
99 57:0.5:0.319982002 104 6l:0.8:0.42003~ 87 30:1.0 :0.4 105
64┗┻┛纯氮、磷、钾养分量。

1.4计算方法及统计分析基础地力贡献率 (%)不施
肥处理玉米产量×100(%)肇量基础地力贡献率和增产率的时间变化趋势线模 2结
果与分析 2.1施肥养分量及施肥结构的变化黑土区施肥量 19 年的监测结果(图
1 ),各类肥料的施肥总量(化肥和有机肥施人的纯氮、磷、钾养分量,
下同)均呈显著下降趋势。

施肥总量平均值从 1988 年的 500kg/hjrl2 下降到2006 年的 91 kg/hrr12 。

其中有机肥投入量呈显著下降趋势,从 1988 年的 269kg/hm2 降至 2006 年的零投入。

化肥C\ jd删刘∞蠼图l黑土区施
肥总量变化多年总的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但 2003~2006 年,化肥的投入量
也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

化肥 19 年平均施用量为 247kg/hfri2 ,有机肥
为 76kg/hrri2 ,化肥的投入量明显高于有机肥。

随着时间的增加,黑土地区施肥的养分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化学氮肥的施入量明显降低 (表 1) 。

N:
P205:的比例从 1988~1992 0.6变为 2003~比例显著提高。

由于有机肥投入量
的下降,氮肥中有机氮的比例明显下降, 2003~2006 年有机氮的投入量为零,氮肥完全以化学氮肥的形式施入土壤。

2.2平均值为 4965kg/hrT12 。

常规施肥处理玉米产量呈显著增加趋势(图 2 ),平均产量为 8437 kg/hm2引黑
土区玉米籽粒产量区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 图 3 ; n=96, r= 0.52),
相关方程为 y=0.45z+6191.7 ,式中, y为玉米常规施肥区产量,戈为基础
地力。

回归方程斜率不施肥产量每增加一个单位对应施肥产量的增加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基础地力对施肥产量的效应大小,换言之,反映了施肥作物产量对
基础地力和环境的依赖程度。

在黑土的生态系统中,基础地至备毫蚓址凶翟蝗
黑土区玉米基础地力与常规施肥处理产量关系 29力较高的土壤监测点,其相应的玉米施肥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黑土基础地力对玉米施肥产量的贡献系数平均为 59010 ,说明良好的基础地力是黑土地区玉米高
产的基础。

基础地力贡献率指在常规的生产水平下,不施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占施肥处理产量的百分率【9 3 。

黑土基础地力贡献率在 1988 ~ 1997 年呈下降趋势 (p <0.01) ,平均每年下降 4 个百分点(图 4a ),但玉米产量仍保持稳定并略有提高,说明随着玉米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进,玉米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程度下降。

从 1998~2006年,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不显著,平均为 66% (图 4b ),表明在施肥量明显下降条件下,土壤基础地力对维持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图 4 黑土区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 2.3玉米增产率变化年的 167.7% 。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的变化黑土地区 1988~1996年玉米增产率呈线性极未达到显著水平(图 Sb )。

这可能与施肥量和施肥显著增加(图 5a ),从 1988 年的 58.9010 增至 1996结构的变化有关。

图 5 黑土区玉米增产率时间变化黑土地区玉米产量、增产率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变化反映了黑土地区 19 年施肥量和施肥结构的变化。

监测前 9 年,由于无肥区多年不施肥造成基础地力产量持续下降,而施肥区的玉米产量随着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进稳定增长,因此玉米施肥增产率显著增加。

监测第 10N19 年,由于施肥区的有机肥施用量减少以致停止,施肥区与无肥区地力差异缩小,造成施肥增产率缓慢下降。

这也表明黑土区施用有机肥对培肥地力和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3 讨论本文研究表明, 19 年来黑土区施肥量呈下降趋一 30-势,特别是有机肥的投入量显著下降,从 2002 年至2006 年的有机肥投入量为零。

黑土地区 1988~1996 年玉米增产率呈线性增加,从 1988 年的 58.9% 增至1996 年的 167.7% ;而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不再增加。

黑土地区近年来有机肥施用量的明显下降已对作物产量增产率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尽管玉米品种与栽培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但因有机肥用量减少造成的地力减退已经使施肥区玉米增产率的上升趋势被遏制,消减了技术进步的增产作用。

说明黑土区施用有机肥对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孙聪姝等10]
的研究结果与本文相似,在松嫩平原黑土区施用有机肥的玉米增
产率为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黑土基础地力对玉米施肥产量的贡献系数平均为 59010 ,说明良好的基础地力是黑土地区玉米高产的基础。

基础地
力贡献率指在常规的生产水平下,不施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占施肥处理产量的百
分率【9 3黑土基础地力贡献率在 1988 ~ 1997 年呈下降趋势 (p <0.01) ,平
均每年下降 4 个百分点(图 4a ),但玉米产量仍保持稳定并略有提高,说明随着玉米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进,玉米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程度下降。

从1998~2006化不显著,平均为 66% (图 4b ),表明在施肥量明显下降条件下,土壤基础地力对维持玉米产量有重要作用。

4黑土区基础地力贡献率变化
年的 167.7% 。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的变化5黑土区玉米增产率时间
变化黑土地区玉米产量、增产率和基础地力贡献率的变化反映了黑土地区 19 年
施肥量和施肥结构的变化。

监测前 9 年,由于无肥区多年不施肥造成基础地力产
量持续下降,而施肥区的玉米产量随着品种与栽培技术的改进稳定增长,因此玉米施肥增产率显著增加。

监测第 10N19 年,由于施肥区的有机肥施用量减少以
致停止,施肥区与无肥区地力差异缩小,造成施肥增产率缓慢下降。

这也表明
黑土区施用有机肥对培肥地力和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3讨论30特别是有机肥的投入量显著下降,从 2002 年至 2006 年的有机肥投入量为零。

黑土地区 1988~1996年玉米增产率呈线性增加,从 1988 年的 58.9% 增至1996 年的 167.7% ;而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不再增加。

黑土地区近
年来有机肥施用量的明显下降已对作物产量增产率的提高产生了不良影响。


管玉米品种与栽培技术仍在不断进步,但因有机肥用量减少造成的地力减退已
经使施肥区玉米增产率的上升趋势被遏制,消减了技术进步的增产作用。

说明黑土区施用有机肥对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孙聪姝等 60% ,而施用化肥仅为 10% ,有机肥对作物的增产作用明显。

孙宏德等11]存
1990~1998 年对黑土的长期监测中发现,氮磷钾配合、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5%~15% 。

刘鸿翔等 [1纠在黑土上的研究发现,施用
有机肥可以提高作物的增产率,并且增产效果有逐渐增长的趋势。

Rasool等13]在印度的试验说明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改
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效果;Sharma等[14]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发现有机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更显著。

前人的很多研究均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更好地保证作物的稳产和高产‘ ” -7] 。

4 结论1988~2006 年,黑土地区 12 个监测点施肥总量显著下降。

有机肥占肥料总施用量的比例逐年下降,达到极显著水平, 2002~2006 年有机肥施用量为零。

不同监测
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差异,基础地力高的土壤其相应的
玉米施肥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东北黑土地区较高
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1988 ~ 1996 年,黑土常规施肥条件
下玉米的增产率呈增加趋势;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不再增长,黑土
地区施肥量,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黑土区施用有机肥对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2][3][4] 魏丹,杨谦,迟凤琴.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 [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06 ,(6) : 69-72 .鲁彩艳,陈欣,史奕,等,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 [J].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 2l(3) : 182-18
9 .王小兵,吴元元,郑玲.东北黑土区黑土退化防治与保护研究 [J].资源
与产业, 2008 , 10 (3): 81-83 .徐明岗,梁国庆,张夫道,等,中国土壤肥力演变 [M] . [12][13][14][15][16][17j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
6 .韩秉进,张旭东,隋跃字,等,东北黑土农田养分时空演变分析 [J].土壤通报, 200
7 , 38(2): 238-241.盂凯,王德录,张兴义,等.黑土有机
质分解、积累及其变化规律 [J].土壤与环境, 2002 , 11(1): 42-46.张兴义,隋跃宇,王其存,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 [J].土壤通报, 2007 , 38(4): 657-660 .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土壤分析技术规范[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吴志丹,福建三种稻田土壤地力贡献率
及氮磷钾适宜用量 [J] .土壤肥料, 1997 , (3) : 35-36 .孙聪姝,张玉先,周东兴,等长期培肥定位试验耗竭阶段各培肥物质对玉米产量的持续效应的研
究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 30(1): 10 -1
7 .孙宏德,朱平,任军,等,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演化规律的研究 [J].玉米科学, 2000 , 8(4):70 -7
4 .刘鸿翔,王德禄,王守宇,等.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用的作物
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I .作物产量 [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 12(1):
43-46 . RasoolR, KukalS S,HiraGS. Soilphysical fertilityandcrop performanceasaffected by long termapplicationof FYMandin- organicfertilizersin rice-wheat system[J]. Soil andTillage Re-
search,2007,96:64 -72. SharmaMP,BaliS V,CuptaDK.Soilfertilityandproduc- tivity ofrice(Oryzasativa) wheat(Triticumaestivum) croppingsystemin aninceptisol asinfluenced by integrated nutri-
entmanagement[J].IndianJournal of AgriculturalSciences, 2001 , 71 : 82-86.Manna MC,SwarupA, WanjariP H,et al.Long-termeffect of fertilizerandmanureapplicationonsoil organiccarhonstor- age, soil quality andyield sustainability undersub-humidandsemi-aridtropical
India[J].FieldCropsResearch,2005, 93: 264-280.TingluF,Minggang
X,CuangyeZ,etal.Trendsingrainyields andsoilorganiccarbonin along-termfertilizationexperi- ment in the Chinaloess plateau American-Eurasian[J]. Joumal of Agriculture andEnvironScience,2007,2:600-610.王开峰,王凯荣,彭娜,等,长期有机物循环下红壤稻田的产量趋势及其原因初探 [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26 (2): 743-747 . Change characteristicof fertilization andmaizeyield onblacksoil in theNortheastChina GAOJing',MACharig-ba02,XU Ming-gang', XU2hi-qiang3,ZHANG Shu-xiang" ,SUNNan'(1.KeyLaboratoryof CropNutrientandFertilization, Ministryof Agriculture,Institute of AgricultureResourceandRegionalPlanning,CAAS,
Beijing100081;2.TheNationalAgro-TechExtensionandServiceCentre, Ministryof Agriculture, Beijing100026; 3. LiaoningSoil andFertilizerStation,Shenyang110034) Abstract: Thetrends of maizeyield andfertilizationeffectonblacksoilwerestudied basedonthe results of 12 sites monito- ringfor 19yearstoprovide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The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amountof totalnutri- 56-890 60%而施用化肥仅为 10% ,有机肥对作物的增产11]存1990~1998年对黑土的长期监测中发现,氮磷钾配合、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可提高化肥利用率
5%~15% 。

刘鸿翔等[1纠在13]在印度的试验说明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具有显著效果; Sharma等[14] 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发现有机肥对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更显著。

前人的很多研究均表明,施用有机肥可以更好地保证作物的稳产和高产-7] 4结论1988~黑土地区 12 个监测点施肥总达到极显著水平, 2002~2006 年有机肥
施用量不同监测点不施肥的玉米产量(基础地力)有较大差异,基础地力高
的土壤其相应的玉米施肥产量也较高,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p<0.01) 。

东北黑土地区较高的基础地力保证了玉米的高产和稳产。

1996黑土常规施肥条件下
玉米的增产率呈增加趋势; 1997~2006 年,玉米增产率不再增长,黑土地区施肥量,特别是有机肥用量的减少降低了施肥的增产效果。

黑土区施用有机
肥对保持玉米产量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2] [3] [4]魏丹,杨谦,迟凤琴.东北黑土区土壤资源现状与存在问题[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 ,(6) :69-72 .究概述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05 , 2l(3) : 182-189 .研究资源与产业, 2008 , 10 (3): 81-83 . [12] [13] [14] [ 15] [16] [17j变分析土壤通报, 2007 , 38(2): 238-241.王德录,张兴义,等.黑土有机质分解、
积累及其变化规律 [J].土壤与环境, 2002 , 11 (1): 42-46.张兴义,隋跃宇,王其存,等.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玉米生产力的关系 [J].土壤通报,
2007 , 38(4): 657-660 .全国土壤肥料总站,土壤分析技术规范 [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 [J]土壤肥料, 1997 , (3) : 35-36 .孙聪姝,张玉先,周东兴,等长期培肥定位试验耗竭阶段各培肥物质对玉米产量的持续
效应的研究 [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9 , 30(1):的研究玉米科学, 2000 ,8(4):70 -74 .刘鸿翔,王德禄,王守宇,等.黑土长期施肥及养分循环再利
用的作物产量及土壤肥力质量变化 I .作物产量 [J].应用生态学报, 2001 ,
12(1): 43-46 . RasoolR, KukalS S,HiraGS. Soilphysical fertilityandcrop performanceasaffected by long termapplicationof FYMandin- organicfertilizersin rice-wheat system[J]. Soil andTillage Re-
search,2007,96:64 -72. M P,Bali S V, CuptaDK.Soilfertilityandproduc- tivity ofrice(Oryzasativa) wheat(Triticumaestivum) croppingsystemin aninceptisol asinfluenced by integrated nutri- ent management[J]. IndianJournal o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