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金华市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金华市新初一分班语文试卷
看拼音,正确书写汉字。

老师,六年的时光qiǎo rán( )过去,也许我们曾让您头痛,也许我们曾让您dān
yōu( ),也许我们曾让您舒心,也许我们曾让您jiāo ào ( )……无论时光怎样变迁,您始终是我们敬爱的老师,您táo lǐ( )满天下,我们始终mínɡ jì( )您的教诲!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长喙.(huì)发酵.(xiào)机械.(xiè)
B.嫉.恨(jì)牺.牲(xī )老茧.(jiǎn)
C.分歧.(qí)栈.道(zhàn)斩.首(zhǎn)
D.惹.恼(rě)灰烬.(jìng)褐.色(hè)
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通宵达旦马踏飞燕完壁归赵弱不禁风
B.别出新材守株侍兔吹毛求疵郑重其事
C.阴谋鬼计谈笑风生无动于衷世外桃源
D.断章取义德高望重根深蒂固如法炮制
深圳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曾经吸引了全国许多人才前往。

今年春节刚过,深圳人才智力市场就门庭若市。

如果给某报就此事写的一篇消息拟一个形象化的标题,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区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深圳飞B.深圳依然有魅力,人才仍向特区飞
C.深圳依然有魅力,孔雀仍向东南飞D.人才仍向东南飞,深圳依然有魅力
下列句中有三处语病的一句是()
A.我们必须随时改正并发现工作中的优缺点。

B.止咳去痰片,它里边的成分是桔梗、贝母、氯化铵配制而成的。

C.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D.我们通过这次活动,收获了许多知识。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是哪一项?()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小说。

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C.“鸟的天堂”指的是那棵美丽的南国的树。

D.心灵是一方广袤的天空,它包容着世间的一切。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也会泛起阵阵涟漪。

心灵是一块皑皑的雪原,它映出一个缤纷的世界……
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选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金色的鱼钩》是杨旭写的一篇散文。

B.《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诗作。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千古名句。

D.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把《山中访友》中的这几句话排序,正确的是()
①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
②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③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
A.③②①B.③①② C.①②
③D.②①③
按照要求写句子。

读句子,体会加点部分的特点,再根据括号里的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
.....啊。

(安静):_______
课内积累。

(1)、本学期,笛福为我们展现了一位_______________(四字词语)的鲁滨逊;我还知道马克·吐温笔下经历了多次历险的调皮男孩_______________(人名)。

(2)、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苟周于事,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事非经过不知难。

(5)、在一次外出游玩时,我发现一棵长在岩石上的大树,它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不禁想起了郑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

(6)、________________,草色遥看近却无。

口语交际。

临近小学毕业。

请你按要求写几句毕业赠言。

要求既符合人物特点又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1)、写给语文课代表,语句中含有语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给最调皮的学生,用名言提醒他珍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给你的同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

嫌淡而无味。

主人既闻,乃益盐。

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

”薄暮至家,母已具食。

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选自《百喻经》)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昔.有愚人________ ②食之,甚.美________
13、用“/”给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__________________
15、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浪费
自2012年末开始,“舌尖上的浪费”成为热议话题。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意调查。

后面是不同年龄段打包比例、浪费情况调查统计图。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

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
16、根据图中“打包比例”的信息,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A.20岁及以下B.21-30岁C.31-40岁
D.41-50岁E.51-60岁F.60岁以上
17、根据图中信息,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_________。

理由:一是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

18、这两个材料,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9、联系上下文可知,填入文中横线处合适的名言有(多选)()
A.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C.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D.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那月光如水的夜晚
曹雪柏
①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

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②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③“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猫哪?上树啦。


④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

奶奶一遍又一遍()地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

⑤白天,奶奶又一遍一遍地教我,这是奶奶教给我的第一首童谣,也是奶奶给我上的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⑥儿时的记忆中,每次吃饭前,奶奶一边擦拭着饭桌,一边说:“打锣锣,扯板板。

他舅来了吃啥饭?油饼馍馍下挂面,你一碗,我一碗,把他舅憋死我不管。


⑦奶奶就用这诙谐幽默的童谣哄着我呢。

“吃饭饭,擀面面,洗手手,炒肉肉。


⑧一听到奶奶这么说,我就赶快去洗手,看着我白乎乎的小手,奶奶会夹一丁臊子奖赏我。

奶奶就用这样的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⑨多少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奶奶忙完厨房里的活计,就端出一个小凳子,在院口那棵梧桐树下,手摇一把蒲扇,为我赶着蚊子,一边又念叨着自己的歌谣:
⑩“月亮爷,明晃晃,我在河里洗衣裳,洗得白,捶得光,打发娃娃上学堂,读诗书,写文章,一考考上状元郎,喜报送到你门上,你看排场不排场。


⑪那棵梧桐树下,成了一个天然的小学堂,月光的清辉下点缀着笑容点点,微风中不时传来阵阵爽朗的笑声。

虫蛙低吟,月色作伴,奶奶的童谣在慢慢地开启我智慧的大门。

这些沾着泥土气息的童谣,给我童稚的心靈中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

成年后我一直酷爱文学创作,奶奶的童谣()!
⑫岁月如梭,一转眼多少年过去了,奶奶已含笑九泉。

院口的那棵梧桐树仍然(),多少个夜晚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下,奶奶的童谣依旧荡漾在这习习的晚风中!
20、将下列词语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括号内。

①功不可没②枝繁叶茂③酣然入睡④不知疲倦
21、文章围绕“奶奶的童谣”举了三个时间段的内容,照样子概括出其他几个时间段。

睡觉前——( )——( )
22、奶奶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也不识一个,那么作者为什么说,“她却满腹经纶”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奶奶的童谣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请至少举出三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用“”画出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想想作者为什么不以“奶奶的童谣”为题,而是以“那月光如水的夜晚”为题。

25、读着文中的童谣,你是否也产生了编写童谣的兴趣?请尝试着写两句童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作表达
想象一下未来的世界是怎样的?请以“畅想未来”为题,对未来的科技、未来的衣食住行、未来的你,未来的……任选一项做一个尽情地描述。

要求:①内容具体;②想象丰富合理;③字数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1.悄然担忧骄傲桃李铭记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书写时要注意“悄、忧、骄、傲、铭”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

2.C
解析: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

注意区分声母、韵母,以及形近字的读音。

A.发酵(xiào)——发酵jiào
B.嫉恨(jì)——嫉恨jí
D.灰烬(jìng)——灰烬jìn
3.D
解析:D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结合具体语境,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

A.“完壁归赵”中的“壁”改为“璧”,意思是: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通宵达旦:意指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马踏飞燕:意思是奔马正在作凌空掠过燕背的飞驰;飞燕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

弱不禁风:形容身体娇弱,连风吹都经受不起。

B.“别出新材”的“新”改为“心”意思是: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

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守株侍兔”的“侍”改为“待”,意思是:意思是比喻不主动的努力,抱着一定的侥幸心理,希望能够有意外的收获。

吹毛求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

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郑重其事: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C.“阴谋鬼计”的“鬼”改为“诡”,意思是:指暗地里策划坏事。

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D.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深厚,不容易动摇。

如法炮制:本指按照一定的方法制作中药。

现比喻照着现成的样子做。

4.C
解析:C
【解析】略
5.A
解析:A
【详解】A.①我们应该随时发现并改正,②改正的不能是优缺点,改正的只能是缺点或问题。

B.语义重复,“成分是”和“配制而成”矛盾,去掉一个即可。

C.缺少成分: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

D.成分颠倒: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收获了许多知识。

故答案为A。

6.D
解析:D
【解析】略
7.A
解析:A
【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学习相关文学知识的积累。

A错误。

《金色的鱼钩》是杨旭写的一篇小说。

8.B
解析:B
【详解】略
9.教室里安静得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写句子。

结合题干的内容进行分析,加点部分“眨眼就到了”是夸张的手法,写句子时要同样运用夸张的手法进行描写。

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例如:1.台风过后,大地安静得连蝴蝶扑扇翅膀的声音都听得见。

2.教室里安静得像深夜的森林一样。

3.森林里安静得昆虫扇动翅膀的“嗡嗡”声都听得清清楚楚。

10.不畏艰难汤姆•索亚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必法古不必循旧书到用时方恨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天街小雨润如酥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默写和课文理解。

(1)、本题出自英国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一次在去非洲航海的途中遇到风暴,只身漂流到一个无人的荒岛上,他凭着强韧的意志与不懈的努力,在荒岛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在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零19天后,最终得以返回故乡的故事,表现了他不屈不挠、敢于冒险的特点。

本题出自美国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主人公汤姆·索亚天真活泼、敢于探险、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业。

(2)、本题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意思是人本来就有一死,但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3)、本题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意思是只要对人民有好处,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只要有助于事情的成功,就不必沿袭旧有的规矩。

(4)、本题出自《增广贤文》,“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是到了实际要使用的时候,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

(5)、本题出自清代郑燮《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意思是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6)、本题出自唐代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意思是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11.祝你以后一帆风顺,做事两全其美,不三心二意,朝着四通八达的梦想奋斗,五湖四海的人将为你欢呼,六神无主将与你无缘,七情六欲也不会动摇你,你永远八面玲珑,就算是九面楚歌,你也依然十全十美。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毕业了,让我们挥手再见,说一声珍重,道一声祝福,感谢彼此曾经的美好回忆,珍藏彼此真挚的友情,愿你前程似锦!
【详解】考查了口语交际和实践作业,完成本题要注意分析所给材料,明确口语交际的内容,
然后组织语言。

语句要通顺,要有条理。

本题考查了学生写临别赠言的能力,结合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的小学生活”的学习及平时的阅读积累完成。

12.12、从前十分,非常
13、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4、愚人不停吃盐,味觉遭到破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15、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分析】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

主人就请他吃饭。

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

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

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

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

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

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天下的事都是这样,做的太过了就一点好处也没有了,反而只剩下祸害。

12、考查字词解释。

识记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有些词义含义较深,不能单从字面理解,必须深入思考,引申理解。

13、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的断句技巧包括看关键词、利用修辞断句、总分关系断句法、借助固定结构。

14、考查文言文翻译。

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15、考查文言文的主旨。

最后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任何事情都有个“度”,过与不及都不
合度,食盐的愚人之所以愚,就在于不懂得合度的道理。

13.A
解析:16、A
17、41——50岁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情况最低
18、列数字、引用
19、AB
【分析】
16、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条件“根据图表‘打包比例’的信息”,即只看“打包比例”图表即可。

观察根据图表可知,20岁及以下年段打包比例最少,故最需要接受外出用餐打包教育的年龄段是20岁及以下。

17、此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综合分析两个图表,不要只看一个。

结合调查图数据理解,从41-50岁打包比例58.7%,浪费比例为10.3%可知,节约意识最强的年龄段是41-50岁。

主要原因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打包比例最高,浪费比例最低。

18、此题考查学生说明方法的辨析,注意结合不同说明方法的特点分析。

结合“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可知,运用了作引用的说明方法。

结合“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量折合粮食约500亿千克,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等数字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结合图表,可知,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

19、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言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结合“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

”可知,应填入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相关的名言。

A项,“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意思是:天地孕育万物都有一定的时空限制,而人的欲望却是无止境的,因此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滥用自然界的资源。

该项符合文意。

B项,“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意思是:取用资源等要有限度,使用它们要有节制,那么就时常能充足。

该项符合文意。

C项,“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为: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D项,“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比喻从勤于省身和动态的角度来强调及时反省和不断革新,加强思想革命化的这一关键
行为。

可知,该项不符合文意。

14.20、④③①②
21、吃饭前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
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
解析:20、④③①②
21、吃饭前乘凉时
22、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言之有理即可)
23、①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②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③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④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⑤让我酷爱文学创作等。

24、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

①“那月光如水的夜晚”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

②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25、只要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即可。

示例:下雨了,打雨伞;下雪了,打雪仗;起雾了,看不见;起风了,放风筝。

【详解】
20、本题考查学生对于字词、文本的理解,将合适的词语带入适当的语境中。

“不知疲倦地念叨着”、“直到我酣然入睡”、“童谣功不可没”、“梧桐树枝繁叶茂”。

(共2分,0.5分一空)
2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与整合,需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寻找奶奶的童谣出现的不同时段:睡觉前、吃饭前、乘凉后。

其中第三个“乘凉后”文中没有原词,需从9至11段中进行概括。

(共1分,0.5分1空)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整合解释。

学生在寻找到“满腹经纶”原词之后,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发现奶奶的“经纶”是“童谣”。

因为大字不识一个的奶奶会自编自创许多童谣,这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所以我一直会觉得奶奶“满腹经纶”。

(2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运用。

首先聚焦描写“童谣的作用”的第11自然段,发现作用:奶奶的童开启了我智慧的大门、给我童稚的心灵埋下了文学的种子,插上了文学的翅膀、让我酷爱文学创作。

再浏览全文,在第五段发现作用:她用童谣给我上了第一堂语言文字启蒙课。

在第八段发现:用童谣培养了我良好的生活习惯。

(3分,答到1点给1分)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提取与鉴赏评析,其实就是要说出这个题目“好”在哪里。

首先在第二段中找出对于月亮的描写句子,对月光的描写其实是一种环境描写,环境描写对于人物形象有衬托的作用,因而能够衬托出奶奶的形象特点,其次奶奶的童谣常常是在月光下吟唱的,所以这样的环境背景让我印象深刻。

综合以上这点思考,这个题目给读者营造了美妙、温馨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作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环境描写,更是对奶奶的美好回忆。

奶奶的形象在这样的月光中变得朦胧、美好,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而“奶奶的童谣”比较直白,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

(3分,句子画对给0.5分。

答到“画面中带有对奶奶的美好回忆”这层意思给1分,答到“环境衬托出闹闹形象”这一层再给1分,最后的比较说明给0.5分。


25、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

在阅读完奶奶的童谣后,发现其想象大胆合理,富有童真童趣的特点,模仿文中的童谣,运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进行童谣创编。

(2分。

1分1句,要求富有童趣,想象大胆合理,比较朗朗上口。


15.范文:
畅想未来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洒进屋内,我床头上的智能闹钟便播放出轻柔的唤醒音乐。

我睡眼朦胧地从床上爬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衣机器人为我挑选了一套衣服,并给我穿上,我跳下床,走进了起居室
解析:范文:
畅想未来
当清晨第一抹阳光洒进屋内,我床头上的智能闹钟便播放出轻柔的唤醒音乐。

我睡眼朦胧地从床上爬起,新的一天开始了。

穿衣机器人为我挑选了一套衣服,并给我穿上,我跳下床,走进了起居室。

到了电视机前,我做了一个手势,电视机就立刻打开。

转眼间,机械管家便把它刚做好的营养早餐端到我的面前。

“Thank you!”我笑着对机器人说。

“不用谢,先生。

这是我应该做的。

”机器管家朝我鞠了一躬,便去打扫卫生了。

这位机器人酷似一个真人,而且能做出与人一样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精通各国语言,只要你说出指令,它就会不折不扣的完成。

关键的是,这位机器人不需要充电,它的身上有许多太阳能板和二氧化碳动能转换器,能利用太阳光和二氧化碳随时充能,24小时为主人服务。

享用完美味早餐,我走出家门,去乘公共气垫车上班。

气垫车速度很快,可以达到300km/h。

不一会儿,我就来到了公司。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我来到了公园散步。

现在,公园里鸟语花香,绿草如茵,空气十分清新。

绿地上,有几位老公公正在打太极拳。

每个人都温文尔雅,自在悠闲。

我不禁陶醉其中了。

未来的世界真美好啊。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时要审清题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要求围绕“畅想未来”写一篇作文。

一、审题:明确习作要求。

二、选材:想想未来的生活,可能发生哪些让你难忘的事?让你感到印象深刻?选择一件最想写的事。

三、构思,组材:根据所选择的内容,确定写作顺序、方法等。

怎样开头、结尾哪些详细写,哪些内容略写?用运哪些修辞、描写方法才能使人印象深刻?结合所写内容认真构思。

1、开头:扣题,定位、引下文。

扣题:把题目中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定位:确定写作范围,完成情感定位。

引下文:引出下文,适当过渡。

2、中间:承头,顺写,详重点。

承头:接续开头内容。

顺写:按一定顺序写。

详重点:详写重点部分,注意写清最具有未来感的事情,和现在有什么不同。

3、结尾:照应开头写所感。

照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或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