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20-09-09T15:55:15.733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3卷12期作者:赵俊江
[导读] 与普通机动车不同的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只在特定的厂区中使
赵俊江
山东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 250101
摘要:与普通机动车不同的是,场(厂)内专用机动车只在特定的厂区中使用,便于现场作业,其使用范围相对固定。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的行驶速度也没有普通机动车快,它的行驶速度一般较为缓慢,以安全为主。

正是由于特种车辆在这一领域的特点,人们降低了对该领域特种车辆安全问题的防范,降低了其警惕性和事故预防能力,导致特种车辆常见事故的发生。

本文对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常见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和预防措施。

关键词:场(厂)内专用机动车;事故分析;预防措施
1事故统计分析
1.1事故基本情况
按照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对特种设备事故的定义和分级,根据某地区公开的统计数据,该地区特种设备总数量为44万台(套),其中场内车辆数量5.9万台,2010年~2013年发生场内车辆事故36起,占据全部特种设备事故的 1/3 左右,造成30人死亡,7人受伤。

从“万台设备事故率”和“万台设备死亡率”两个指标来看,4年特种设备“万台设备事故率”和“万台事故死亡率”平均为0.59和0.46,同期场内车辆的“万台设备事故率”和“万台死亡率”平均为1.74和1.42,是前者的3倍,表明场内车辆是特种设备中事故多发的一类设备。

数据统计的36起场内车辆事故中,按照车辆类别和品种划分,35起为叉车事故,1起为内燃观光车事故。

这些事故都发生在设备的使用环节,从事故发生单位的行业性质和规模来看,主要为物流和机械加工等需要频繁使用移动搬运设备的行业和企业,并且事故比较集中的发生在中小规模的企业,其中小企业发生场内车辆事故占全部事故总数的71.4%。

2事故的原因分析
2.1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存在安全问题
机动车辆的长期使用,会导致专用机动车辆的磨损,比如出现刹车失灵等严重的安全问题。

如果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本身存在安全问题,再好的驾驶员也无法保证驾驶的安全。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本身存在安全问题是发生事故的一项重要原因。

相关负责人必须按时对专用车辆进行安全检查,以保证车不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事故的发生。

2.2专用车辆的使用不恰当
常见的一些违章行为包括:(1)堆物过高遮挡驾驶员视线时,不按安全操作规程驾驶,导致车辆或者货物撞击和挤压车辆行驶线路上的周围人员。

(2)超速驾驶,车速过快驾驶人员反应不及,导致翻车或撞人。

特别是进出厂房、仓库、生产现场倒车转弯时速度过快;在过道口、交叉路口装卸作业区域、人行稠密地段没有减速慢行。

(3)超载作业,装载的货物超过规定的承载能力,导致车辆翘起后货物倾翻产生间接伤害。

(4)违规载人,包括叉车货叉上违规站人,叉车违规载人,车尾违规站人。

(5)疲劳驾驶,频繁作业致使驾驶员疲劳后错误动作或反应迟钝引发事故。

(6)车辆起步停车不规范,起步没有观察周围情况并且鸣号,起步伤害周边人员,停车不熄火不拔钥匙被无关人员驾驶引发事故,坡道停车不拉手刹引发溜车撞击人员导致伤害。

2.3人员管理缺位
场内车辆作业人员都应持证作业,事故单位往往对无证人员作业未能进行有效监管,无证作业更加容易引发事故的道理不必赘述。

目前的事故调查处理中,对于无证人员作业导致伤害事故都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另外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对于指派这些无证人员进行作业的单位和个人也同样违法,同样被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使用单位对于从业人员能力的保持和提升未能尽责,作业人员多数为外来务工者,他们的文化、技术素养和自律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对其安全作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不足。

从业人员在追求经济效益和效率的情况下,往往容易牺牲安全需求。

2.4车辆管理欠缺
一方面是无证使用车辆,投入使用的场内车辆都应经过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并办理注册登记后使用。

另一方面,车辆的本质安全不能充分保证,尤其是制动系统和转向系统的缺陷,使得车辆埋下安全隐患。

第三方面是,在车辆租用环节中,没有安全责任方面的书面协议和规定,责任和义务划分不明确,租用无证车辆,引发事故。

2.5 使用单位现场安全管理松懈
没有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场内车辆安全管理人员,或者配备了上述人员,但是在现场对违章行为、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没有监督执行和发现整改的能力,导致违章行为和安全隐患演变为事故。

3事故预防措施
3.1加强使用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设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并配备专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经市场监管部门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工作,严格执行各类设备安全操作规程,杜绝违章操作;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养,保证车辆的本质安全;在场内机动车辆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申请进行检验,并对检验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3.2完善场厂内硬件设施
对场厂内道路进行硬化,防止雨天过程因道路泥泞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拓宽机动车道路,提供较好的作业环境。

在道路旁设置安全警示牌,时刻提醒驾驶员注意行车安全,防止因长期驾驶而产生的疲倦、大意心理。

3.3定期对专用机动车辆进行检查
定期检查车辆。

在长时间应用车辆的情况下,车辆零部件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磨损问题。

此时,即需要全面检查机动车辆,尤其是制动系统等关键部位更是需要作为重点进行检查,以此保证机动车能够对安全行驶相关的要求的进行满足,避免因没有对机动车辆安全问题及时发现的基础上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安全意识。

场内负责人对场内的一切事项进行负责。

对此,即需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意
识,也要保证对机动车安全问题引起重视,在日常管理当中做好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所有人员都对该项工作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避免事故的发生。

3.4提高安全管理措施
要确保他们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机动车安全问题,做好日常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全体人员的工作上形成正确的认识。

避免事故的基础。

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
(1)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岗位责任制度,保证持往上岗。

设备定期检修制度,严禁特种设备“带病"作业,做好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查工作,发现并消除设备事故隐患,保证设备安全可靠。

(2)进一步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教育的力度,使他们具有更好的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水平。

(3)加强企业安全意识,特别是特种设备等特殊工种的要求,同时转变观念,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4)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机关和检验检测机构应和企业积极主动配合,及时消除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厂内机动车生产国和销售国,首先,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厂内机动车的检验规程,进一步明确相关的标准,从而使得我国的场内机动车可以持续良好的发展状态;其次,国家的相关部门可以促进行业的发展规定,适当将厂内机动车辆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大纲中,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特种设备检验,也可以使得我国国民得到很好的服务标准,进一步保障人们的使用安全。

而预防事故是最好的办法,只有对事故足够引起重视,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就一定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胡平正,张友春.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检验问题探讨[J].特种设备安全技术.2016(01)
[2]高飞,陆军伟.企业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