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飞虱的防治技术
1、稻飞虱药剂防治技术要点
稻飞虱属迁飞性害虫,可以随风雨远距离迁飞繁殖为害,稻飞虱具有暴发性和突发性,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水稻生产的重要害虫。

稻飞虱喜欢荫蔽、潮湿的环境,成、若虫一般群集在稻丛下部活动,在稻株茎基部刺吸汁液,同时排出大量蜜露,使稻丛基部变黑,叶片发黄干枯。

雌虫用产卵管刺裂稻茎的表皮组织,将卵产于组织内。

稻株被刺伤处常呈褐色条斑,严重时稻株基部茎秆腐烂,植株枯死,形成一团一团的“黄塘”、“落窝”现象,常造成大片水稻枯黄倒伏,对产量影响极大,轻者减产20~3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甚至造成颗粒无收。

目前,稻飞虱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呈逐年提高趋势,防治难度不断增大。

要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必须掌握施药技术。

在防治时,如能抓住以下几个要点即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为害:
1、防治指标。

可自行下田检查,如在分蘖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10头、孕穗期每丛稻株上的稻飞虱超过5头就该立刻喷药防治。

2、防治适期。

掌握稻飞虱的防治适期十分重要。

稻飞虱种群具
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为减轻后期防治压力,要在水稻生长前中期,抓住卵孵高峰期至低龄若虫高峰期施药,当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即应及时喷药防治。

3、对口农药。

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菊酯类农药及其复配制剂。

据研究表明,稻田使用菊酯类农药能引起稻飞虱再度猖獗:一是菊酯类农药常规剂量不能有效杀死稻飞虱或者只能杀死部分或大部分稻飞虱,且药效期短,不能持续保持对稻飞虱的控制作用;二是菊酯类农药能刺激稻飞虱的繁殖力,增加产卵量,使得用药区的稻飞虱种群数量超过非用药区;三是菊酯类农药大量杀死稻田蜘蛛和黑肩绿盲蝽等稻飞虱的主要天敌,使药后余生的稻飞虱及其后代失去天敌的控制作用,稻飞虱种群数量持续上升。

同时,鉴于褐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抗性已达高抗水平,为确保防效,必须坚决停止使用,啶虫脒与吡虫啉有交互抗性,也不宜推荐使用。

目前我国各稻区重点推广噻嗪酮(扑虱灵)、吡蚜酮等药剂防治稻飞虱技术。

经各地试验表明,噻嗪酮(扑虱灵)不仅对稻飞虱低龄若虫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还可有效减少下一代成虫的产卵量,可作为防治稻飞虱长效药剂推广使用。

在具体防治稻飞虱时,可采取速效(速杀性好)药剂与长效(持效期长)药剂相结合的防治对策,选用以下农药混合配方并注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①敌敌畏+噻嗪酮(扑虱灵),②毒死蜱+噻嗪酮(扑虱灵),③叶蝉散+噻嗪酮(扑虱灵),④杀虫双+噻嗪酮
(扑虱灵),⑤敌敌畏+叶蝉散。

4、施药方法。

一是施药量要充足,每亩需喷足药液60~75公斤;二是喷药时要尽量对准稻丛基部(因稻飞虱多集中在基部为害);三是喷洒要均匀;四是施药时田间要保持一定水层(以保持5厘米左右的浅水层为好);五是补施药的田块应轮换喷施药剂;六是高温天气期间应避免中午施药;七是无水田块可选用敌敌畏拌细砂撒施防治(亩用80%敌敌畏乳油150毫升加少量水稀释后,用喷雾器喷入干细土20千克左右,拌匀后带防毒手套撒施,要现拌现撒)或以速效药剂为主进行防治。

5、统防统治稻飞虱成虫具有短距离飞翔、扩散的能力,活动能力强,如果农户分散施药,则可能达不到应有的防治效果。

因此,各地在组织统防统治时,要做到“三个统一”,即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技术进行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防治成本。

在稻飞虱防治的关键时期,农技人员要深入防治第一线,对不同类型田进行分类指导,以提高防治技术的到位率。

6、及时补救。

鉴于稻飞虱防治难度日趋增大,在防治期间田间虫口密度高的田块一定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欠佳的稻田应及时采取应急补救措施(如补喷10%烯啶虫胺,用药半小时后稻飞虱几乎全部被杀死)。

对于稻飞虱为害严重的田块,在喷药时加入0.2%磷酸二氢钾进行喷施,可促进植株恢复生长。

生物防治:一是保护天敌,稻飞虱在稻田中能被许多天敌捕食或寄生。

如各种蜘蛛、青蛙捕食成虫、若虫,黑肩绿盲蝽吸食稻飞虱卵,各种稻虱缨小蜂寄生于稻飞虱卵,各种螫蜂寄生于稻飞虱若虫。

这些天敌对抑制稻飞虱的发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在使用农药时,要注意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农药品种,尤其在水稻前期要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农药,以减少对天敌的杀伤。

二是稻田养鸭,根据稻田虫害情况,掌握在稻飞虱、叶蝉若虫盛发期以及螟虫、稻纵卷叶螟成虫始发期至盛发期在稻田放鸭防治,不仅对稻飞虱有显著的控制效果,而且由于鸭子的践踏,稻田中杂草也极少,收到了治虫除草的双重效应。

2、栽培防治:合理密植,浅水灌溉,适时晒田,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降低稻田湿度等栽培措施,可降低稻飞虱的繁殖系数。

3、药剂防治:由于稻飞虱的发生面积大,危害程度重,做好虫情调查,使用选择性农药,仍是当前防治的主要措施。

在每百丛水稻有虫800头以上时开始施药。

每亩用7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克;750或15%锐劲特胶悬剂30~40毫升;或25%扑虱灵粉剂30克兑水37.5千克喷雾。

一般发生年在主害代每亩用1%灭虫清(阿维菌素)悬浮剂40~50毫升防治,防治适期为低龄若虫盛期。

4、施药方法:将药液喷施于水稻中、下部(稻飞虱集中危害部
位),防治效果最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