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观后感
我认真观看了这节课的教学,感受到这节课确实是一堂高质量的优质课。
这一节课的亮点比较多,说明老师在这节课上下足了功夫。
课堂设计的巧妙深深吸引住了学生,课堂上学生始终情绪高昂,参与踊跃;从最终的教学效果来看,不但知识的达成率很高,而且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感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这些都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课堂氛围好: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授课教师多从生活问题入手,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如生活用电的视频素材、轮船、氢气球、盐水选种等生活常见现象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分组讨论、小组探究等方法,亲历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合作的必要与快乐,并且对所学的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能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模型、实物、实验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视频、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了教学内容和形式,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
2.教学内容丰富、设计新颖
所利用的教学资源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富、语言真实。
最大限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丰富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化学教学更加真实、开放和灵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
上节课学习的电压知识开始,自然地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的电压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果→进行交流。
在这进行探究的几个环节中,“分析论证”和“交流合作”这两个环节处理得较好。
学生进行实验后,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有的得出结论U=U1+U2,有的得出结论U>U1>U2.到底是什么规律呢?学生进行反复分析,反复实验,甚至有同学提出把小灯泡的位置进行对调,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通过观察对调前后两个小灯泡的亮度)终于得出得出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改变实验方案(如对调灯泡的位置等多次做实验),终于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
从而让学生懂得:实验结论是在大量实验数据的基础之上,再通过分析论证得出的,仅凭一次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在这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让学生懂得了新的知识。
4.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有四点:
1.教师代替学生提出问题,索老师在引入新课时,自己提出问题:串联电路电压有什么规律?如果在观察实验后,由学生根据情景提出问题会更好,因为科学探究的最终目标之一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实现这一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
2.“设计实验”环节处理不当。
在学生提出各种猜想后,学生很自然想到要验证猜想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在实验前,老师应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电压表的正确使用规则)和实验前应该商讨实验方案(即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这样可以避免实验时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