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同步练习题:第5课 三大改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点 1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原因: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影响________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________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相合作的要求。
(2)方式:引导个体农民参加________________,(目的)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________道路。
(3)原则:____________的原则。
(4)高潮: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5)完成: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公私合营
1.原因
(1)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____________的消极方面,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2)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2.起止时间:1954—1956年。
3.形式:______________。
4.政策与意义:________政策。
实现了________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知识点 3 三大改造的结果及评价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________________的转变(实质)。
2.评价
(1)意义:__________________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
(2)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____________等缺点。
【达标练习】
1.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出台的《决议》提出:要克服农民分散经营中发生的困难,使广大贫困农民迅速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
同时要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工业品有广大的销售市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
B.公私合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减租减息
2.下列关于手工业改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1955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1956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国家通过赎买政策建立手工业合作社
3.泰来机制面粉厂是泰州最早具有近代意义的工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改名为“公私合营泰州面粉厂”。
该厂改名的时间大约是20世纪( )
A.40年代 B.50年代 C.70年代 D.80年代
4.下面是1954年河北唐山启新水泥厂工人庆祝公私合营的照片。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
C.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5.它与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一起,完成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它”是( )
A.抗美援朝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社会主义改造 D.西藏和平解放
6.“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这段材料强调的是( )
A.土地改革的弊端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开展的前提
D.实行赎买政策的必要性
7.1945年殷氏夫妇创办糕点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生意兴旺。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妇最有可能遇到的状况是(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获得部分收益
8.解读图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下表数据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
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行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
材料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目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为什么要“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组织起来的路”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过程中,针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了什么政策?
(3)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有何关系?材料三说明1956年我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转变?有何意义?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1)材料中“……现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是何时基本完成的?是如何完成的?
(2)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这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第5课三大改造
知识点1
1.农业生产工业化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自愿互利
2.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点2
1.国计民生
3.公私合营
4.赎买和平
知识点3
1.社会主义公有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级阶段改变过快
【达标练习】
1.A 2.C 3.B4.D 5.C
6.B 7.D 8.A
9.(1)土地改革后,农村的小农经济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改善农民生活,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赎买政策。
(3)因果关系。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居于主导地位。
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
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1)1956年底。
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完成的。
(2)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
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放在首位;把人民利益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等等。
(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