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含2011中考真题)第24课时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20ppt)
合集下载
2012版中考化学复习精品课件(含11真题和12预测试题)专题24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2012版中考化学复习精品课件(含11真题和12预测试题)专题24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https://img.taocdn.com/s3/m/40a0a8c158f5f61fb7366655.png)
A.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粉末是否会减少 在样品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B.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观察滤液是否呈蓝色 在样品中加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C.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称量固体质量是否减少 在空气中加热样品,恢复至原温度后, D.在样品中加水,观察是否有蓝色沉淀 在样品中加水,
上一页 下一页
中考典例精析
首页
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 NaCl、 某混合溶液可能含Na2SO4、Na2CO3、NaCl、NaNO3中的 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实验如下: 一种或几种溶质,为验证其组成,实验如下:
Na2CO3、NaCl Na2SO4 (1)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1)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一定没有_______, 混合溶液的溶质中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NaNO3 可能有____________。 可能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BaCO3+2HNO3===Ba(NO3)2+H2O+CO2↑ (2)第 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步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验造成了干扰 。
(4)只改变上述三步骤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 (4)只改变上述三步骤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也可得到同样的 只改变上述三步骤中所用三种试剂的滴加顺序 验证结论, 验证结论,则这三种试剂滴加的顺序依次为 HNO3、Ba(NO3)2、AgNO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化学式)。 填写化学式)
2011中考化学复习课件第24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人教新课标版
![2011中考化学复习课件第24课时物质的检验提纯和推断人教新课标版](https://img.taocdn.com/s3/m/02d52c1da26925c52cc5bfce.png)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24课时 │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 推断
第24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 和推断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第24课时 │ 物质的检验、提纯和 推断
第24课时 物质的检验、提纯 和推断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考点整合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人教版
第24课时 │ 归类示例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含2011中考真题)第3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1ppt)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含2011中考真题)第3课时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21ppt)](https://img.taocdn.com/s3/m/b1e2a0d576eeaeaad1f33020.png)
/wstbs/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解析] 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 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天平不平衡; 若反应物不变, 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 所以天平不平衡 ; 若反应物不变 , 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 就必须使装置保持密闭, 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 , 就必须使装置保持密闭 , 以防止 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 可以将烧杯换成锥形瓶, 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 , 可以将烧杯换成锥形瓶 , 并在瓶 口系上气球。 口系上气球。
/wstbs/
·人教版
│ 考点聚焦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4.配平方法 . (1)最小公倍数法 : 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 , 用最小 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 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 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 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 。 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观察法 : 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 。 若反应前后原 观察法: 观察法 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 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 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如: NaOH+AlCl3—NaCl+Al(OH)3 + + 配平步骤: 观察“ 配平步骤:①观察“OH”数:左→1,右→3 数 , 使反应式两边“ 数相等: ②使反应式两边“OH”数相等: 数相等 3NaOH+AlCl3—NaCl+Al(OH)3 + + 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将反应式写完整: ③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将反应式写完整: 3NaOH+AlCl3===3NaCl+Al(OH)3↓ + +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人教版
│ 归类示例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解析] 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解析 ] 稀硫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 扩散到空气中去了,所以天平不平衡; 若反应物不变, 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 所以天平不平衡 ; 若反应物不变 , 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 就必须使装置保持密闭, 要使天平仍保持平衡 , 就必须使装置保持密闭 , 以防止 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 可以将烧杯换成锥形瓶, 气体扩散到空气中去 , 可以将烧杯换成锥形瓶 , 并在瓶 口系上气球。 口系上气球。
/wstbs/
·人教版
│ 考点聚焦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4.配平方法 . (1)最小公倍数法 : 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 , 用最小 最小公倍数法: 最小公倍数法 即将反应式两边各元素的原子, 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 公倍数的方法使其数目相等 。 适用于较为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 (2)观察法 : 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 。 若反应前后原 观察法: 观察法 一般适用于含有原子团的反应。 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 子团没有发生变化,可将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配平。如: NaOH+AlCl3—NaCl+Al(OH)3 + + 配平步骤: 观察“ 配平步骤:①观察“OH”数:左→1,右→3 数 , 使反应式两边“ 数相等: ②使反应式两边“OH”数相等: 数相等 3NaOH+AlCl3—NaCl+Al(OH)3 + + 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将反应式写完整: ③配平其他元素的原子,并将反应式写完整: 3NaOH+AlCl3===3NaCl+Al(OH)3↓ + +
2012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版中考一轮复习精品课件 │ 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方程式
2012年2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安徽省专用(含2011中考真题)第1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
![2012年2月中考一轮复习化学精品课件安徽省专用(含2011中考真题)第1单元物质的化学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396672f31126edb6f1a10be.png)
·安徽专版
B.海浪将卷入 海中
C.核电站氢气 发生爆炸
D.地震中房屋 被摧毁
│ 热点突破
变式题 [2011·临沂 ] 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 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B )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解析] 四个选项中,石蜡熔化、酒精挥发、冰雪融化 均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均属于物理变化,只有纸张燃烧产 生了新物质,与其他变化有本质不同。
化学变化的 ★★★★ 基本特征 ★ 化学反应现 ★★★★ 象与本质的 ★ 联系 通过化学变 化获得能量 ★★★ 的重要性
B
B
B
[注: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后同。]
·安徽专版
│ 考点聚集 考点聚集
考点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 指没有生成________ 其他物质 的变化 概念 指生成了__________ 的变化 根本 不产生其他的物质 产生了其他的物质 区别 现象 一般只发生形状或状 一般有发光、放热、变色、 区别 态变化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微观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区别 举例 水结成冰, 石蜡熔化等 木柴的燃烧,铁生锈等
· ] 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另外,还要注意文字描述上是否有 “能”“易”“有”“可以”“会”“是”等字眼, 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是性质描述还是变化描述。
·安徽专版
│热点突破
► 热点 3 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安徽专版
│热点突破
► 热点 4 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
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 (1)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 ________ 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 ________ 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助燃性等。 (3)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B.海浪将卷入 海中
C.核电站氢气 发生爆炸
D.地震中房屋 被摧毁
│ 热点突破
变式题 [2011·临沂 ] 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 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B ) A.石蜡熔化 B.纸张燃烧 C.酒精挥发 D.冰雪融化
[解析] 四个选项中,石蜡熔化、酒精挥发、冰雪融化 均没有其他物质产生,均属于物理变化,只有纸张燃烧产 生了新物质,与其他变化有本质不同。
化学变化的 ★★★★ 基本特征 ★ 化学反应现 ★★★★ 象与本质的 ★ 联系 通过化学变 化获得能量 ★★★ 的重要性
B
B
B
[注:A:了解水平,B:理解水平,C:应用水平。后同。]
·安徽专版
│ 考点聚集 考点聚集
考点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其他物质 指没有生成________ 其他物质 的变化 概念 指生成了__________ 的变化 根本 不产生其他的物质 产生了其他的物质 区别 现象 一般只发生形状或状 一般有发光、放热、变色、 区别 态变化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微观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 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 区别 举例 水结成冰, 石蜡熔化等 木柴的燃烧,铁生锈等
· ] 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的关键是看它们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 来。另外,还要注意文字描述上是否有 “能”“易”“有”“可以”“会”“是”等字眼, 它可以帮助我们区分是性质描述还是变化描述。
·安徽专版
│热点突破
► 热点 3 知道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安徽专版
│热点突破
► 热点 4 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
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 (1) 物理性质:指物质不需要发生 ________ 来的性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化学 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 化学性质:指物质在 ________ 如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酸碱性、助燃性等。 (3)物质性质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酸盐(CO
2- 3
)
加稀盐酸 变浑浊 的气体 现象:生成使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 加NaOH溶液 现象:生成了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__________ 的气体 蓝 加无水CuSO4 蓝 色 现象:白色变______
铵盐(NH
+
4
)
水(H2O)
[注意] ①对被检验的物质,要先取样再实验,即先“各取 少许”进行实验。 ②检验物质的方法尽量简便易行,选择常用试剂且现象明 显。
[解析] 向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 后前者有氨味气体生成,若滴加Ba(NO3)2溶液后者有白色沉 淀生成;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用水或稀盐酸都 会与生石灰反应;二氧化锰难溶于水,用过滤或蒸发的方 法都可将其分离出来;浓硫酸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并且具 有脱水性,会使小木条变黑。
·人教版
[解析 ] 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前者吸热 后者放热;紫色石蕊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变红,通入一 氧化碳无变化;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 量水蒸气;铜的金属活动性弱于氢,不能和稀盐酸反应。
·人教版
变式题 [2011·哈尔滨]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 确 的 是 ( D )
点燃
CO2
(1)通入澄清石灰水 (2)用燃着的木条伸入
变浑浊 现象:石灰水________ 熄灭 现象:木条________
·人教版
气体 CO
检验方法
现象
CH4
现象:火焰呈______ 蓝色 ,澄清石灰 (1)点燃,将生成的气体通 水________ 变浑浊 入澄清的石灰水 现象: 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燃,把一个干燥的冷烧 水珠 ________,石 杯罩在火焰上,片刻,迅 干冷烧杯壁上出现 浑浊 速倒转烧杯,加入适量澄 灰水变________ 清石灰水
·人教版
变式题 [2011· 锦州]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B ) 选项 A B C D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氧化钙(碳酸钙) 铜粉(铁粉) 二氧化碳(一氧化碳) 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 除杂试剂 水 稀盐酸 澄清石灰水 稀硫酸
[方法点拨] 做物质的分离、推断题时首先要在熟悉各种 物质性质的基础上,找准题给的典型物质现象或条件作为突破 口,根据它们的性质逐步推导,综合分析,全面解决。分离题 中有些涉及物质的提纯需要加入试剂除去杂质,被提纯物质必 须恢复原状且不能引入杂质。
·人教版
[注意] 鉴别: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性,用实验方法将它 们一一区别。 提纯:运用合适的化学或物理方法把某物质中含有的少量 杂质除去而得到一种纯净物的方法。 推断:通过已知实验事实,根据性质进行分析,然后推出 被检验物质的组成或名称 ( 肯定有什么,可能有什么,肯定没 有什么)。
·人教版
归类示例
图24-1
·人教版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nO2 2H2O+O2↑ 2H2O2=====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电解 2H2↑+O2↑ 2H2O=====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B的组成元素相同,但性质不同,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 ________________ 。(合理即可) 实验室制取C物质时常用①而不用②的原因是 ①比②装置简单 。(合理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点拨 ]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需要记忆,推断时要仔 细分析,找出解题关键。
·人教版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A、B的组成元素相同,C、D为单 质,且A分解也有C,据此综合推断A为H2O2、B为H2O、C为 O2、D为H2。
·人教版
►
类型二
物质的鉴别和除杂
命题角度: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氧化物、酸、碱、盐进行 鉴别或除杂。 例2 [2011·天津]下列实验方法错误的是 ( D ) A.用水鉴别硝酸铵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B.用紫色石蕊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和一氧化碳气体 C.用浓硫酸除去氢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 D.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人教版
[ 解析 ] 本题涉及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及相互之间的反 应, A 选项中 Fe2+是浅绿色的, D 选项中的 MnO- 4 是紫红色的, B 选项中 H+和 HCO- 3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人教版
变式题 [2011·山西 ]A、B、C、 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 A、 B 的组成元素相同, C、 D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 图24-1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
·人教版
[解析] 氧化钙会与水发生反应而碳酸钙不溶于水; 铜粉不与稀盐酸反应,而铁会与酸反应被除去;二氧化 碳中混有一氧化碳时,用澄清石灰水只会除去非杂质的 二氧化碳;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氢氧化钠虽然用稀硫酸 可以除去,但生成的硫酸钠将成为一种新的杂质。
·人教版
·人教版
►
类型三
物质的分离和除杂
命题角度:利用物质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法对物质 进行分离或除杂。 例3 [2011· 陕西]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区分、分离、提 纯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B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验NH4NO3溶液和K2SO4溶液 除去生石灰中含有的杂质石灰石 从H2O2溶液制取氧气的残余物中分离 出MnO2 区分失去标签的浓硫酸和稀硫酸 所用试剂或方法 NaOH溶液或Ba(NO3)2溶液 水或稀盐酸 过滤或蒸发 水或小木条 ·人教版
需区分物质 方法一 用带火星的木条 检验 观察颜色 用磁铁吸引 加水溶解测pH 方法二
A
B C D
空气和氧气
硬水和软水 铝丝和银丝 氢氧化钠和 硫酸铵
闻气味
加肥皂水搅拌 浸入硫酸铜溶液 加熟石灰 研磨闻气味
·人教版
[方法点拨] 鉴别时通常先用物理方法,后用化学方法。 根据被鉴别物质的特殊性质 (如颜色、气味、溶解性、热稳 定性等 )先确定其中一种或几种物质,然后以此为试剂,再 分别鉴别出其他物质。特别注意化学反应中热量的变化也 可以用作鉴别的依据。 [解析] 空气和氧气都是无味的,不能通过闻气味的方 法区别;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的,不能通过观察颜色来区 别;铝丝和银丝都不能被磁铁吸引;氢氧化钠和硫酸铵的 水溶液前者碱性大于后者,若两者加入熟石灰研磨,硫酸 铵会产生氨味。
·人教版
考点3 物质的鉴别、提纯和推断 物质的鉴别、提纯和推断,需要掌握各种常见的气体、 酸溶液、碱溶液、碳酸盐、可溶性盐酸盐、可溶性硫酸盐、 铵盐的检验方法,熟记一些特殊的实验现象及一些物质特有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本书称为“题眼”,见附录三),能综合运 用化学知识对常见物质进行鉴别和推断,这也是进行科学探 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和保证。
N2
熄灭 ,石灰水不变浑浊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再加 木条______ __________ 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注意] H2、CO、CH4都具有可燃性,可根据它们燃烧后 生成的产物不同来区别。
·人教版
考点2 常见物质的检验方法
(1)加酸碱指示剂 现象:可使紫色石蕊变________ 红 色,无色酚酞 不变 色 酸(H+) ________ (2)加活泼金属(Mg、Fe等) 现象: __________ 有气泡产生 (1)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红色 蓝 色,无色酚酞变____ 现象:可使紫色石蕊变____ 碱(OH-) (2)与其他盐溶液反应,如CuSO4 蓝色 沉淀 现象:与3溶液(滴几滴稀HNO3) 盐酸 白 色沉淀 可溶性氯化物(Cl-) 现象:生成______ 硫酸 加Ba(NO3)2溶液(滴几滴稀HNO3) 可溶性硫酸盐 现象:生成________ 白 色沉淀 - (SO 2 ) 4 ·人教版
► 类型一 物质的检验和推断 命题角度:常见物质的检验与推断。
例 1 [2011· 南京]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 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C ) + - - A.Fe2 、OH 、SO2 4 B.H+、Na+、HCO- 3 + - C.NH+ 、 H 、 NO 4 3 D.K+、H+、MnO- 4
·人教版
考点聚焦
考点1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O2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现象
木条复燃 现象:__________
现象:点燃纯氢气有轻微“噗”声 淡蓝 色(在玻 并安静燃烧,火焰呈______ 璃管口燃烧略带黄色);混有空气时 点燃有____________________ 尖锐的爆鸣声
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