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冲刺卷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最新年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题
北京高考冲刺卷(1)
1. 关于热学知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B 】
A.气体对容器壁的压强,是由气体分子的重力造成的
B. 悬浮在空气中做布朗运动的PM2.5微粒,气温越高,运动越剧烈
C. 用力拉铁棒的两端,铁棒没有断,说明此时分子间只存在引力而不存在斥力
D. 在做“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时,只要知道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和单分子油膜层的面积就可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2. 关于波的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C 】
A.当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B. 电磁波具有偏振现象
C.波源沿直线匀速靠近一静止接收者,则接收者接收到波信号的频率会比波源频率低
D.不论机械波、电磁波,都满足v=λf,式中三参量依次为波速、波长、频率
3. 关于核电站获取核能的基本核反应方程可能是( A )
A .235
190
136192038540U n Sr Xe+10n +→+ B .1441717281N+He O+H →
C .23411120H+H He+n →
D .238234
4
92902U U+He →
4. 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分为“绕、落、回”三步。

“嫦娥三号”的任
务是“落”。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发射,经过中途轨道修正和近月制
动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进入绕月的圆形轨道I 。

12月12日卫星成功变轨,进
入远月点P 、近月点Q 的椭圆形轨道II 。

如图所示。

已知引力常量为G ,月球的质
量为M ,月球的半径为R ,“嫦娥三号”在轨道I 上运动时的质量为m , P 点距月球
表面的高度为h 则 【 A 】
A “嫦娥三号”在圆形轨道I 上运动的速度大小为h
R GM v +=1 B.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Ⅰ上运动时的机械能
C. 飞船在轨道Ⅰ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大于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到P 点时的加速度
D. 飞船在轨道Ⅱ上运动时,经过P 点时的速度大于经过Q 点时的速度
5. 在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波速v =200m/s ,已知t =0时波刚
好传播到x =40m 处,如图所示。

在x =400m 处有一接收器(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A .波源开始振动时方向沿y 轴正方向
B .接收器在t =2s 时才能接收到此波
C .从t =0开始经0.15s ,x =40m 的质点运动的路程为0.6m
D .若波源向x 轴正方向运动,接收器收到的波的频率可能为9 Hz
6.如图所示,图(a)中的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其原线圈接到U =220 V 的交流电源上,副线圈与阻值为R 1的电阻接成闭合电路;图(b)中阻值为R 2的电阻直接接到电压为U =220 V 的交流电源
上,结果发现R 1与R 2消耗的电功率恰好相等,则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 ( C )
A .21R R
B .1
2R R C.
12R R D. 2
1R R 7.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研究平行板间悬浮不动的带电油滴,准确地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

如图,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M 、N 与电压为U 的恒定电源两极连,板的间距d 。

现有一质量为m 的带电油滴在极板间匀速下落,则 ( A )
A .此时极板间的电场强度d E U =
B .油滴带电荷量为Ud m g
C .增加极板间电压,油滴将加速下落
D .将极板N 向下缓慢移动一小段距离,油滴将
向上运动
8.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电荷量为e 的质子以某一初速度从坐标原点O 沿x 轴正方向
进入场区,若场区仅存在平行于y 轴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质子通过P (d ,d )点时的
动能为k E 5;若场区仅存在垂直于xoy 平面的匀强磁场时,质子也能通过P 点。

不计
质子的重力。

设上述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 ed E E k 3=
B. ed E E k 5=
C. ed mE B k
= D. ed mE B k
2=
9. 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光滑的金属导轨平面向里,极板间距为d 的平行板电容器与总阻值为2R 0的滑动变阻器通过平行导轨连接,电阻为R 0的导体棒MN 可在外力的作用下沿导轨从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位于a 、b 的中间位置且导体棒MN 的速度为v 0时,位于电容器中P 点的带电油滴恰好处于静止状态。

若不计摩擦和平行导轨及导线的电阻,各接触处接触良好,重力加速度为g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
A .油滴带正电荷
B .若将上极板竖直向上移动距离d ,油滴将向
上加速运动,加速度a = g/2
C .若将导体棒的速度变为2v 0,油滴将向上加
速运动,加速度a = g/2
D .若保持导体棒的速度为v 0不变,而将滑动触
头置于a 端,同时将电容器上极板向上移动
距离d/3,油滴仍将静止
10. 20世纪30年代以来,人们在对宇宙射线的研究中,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粒子,K 介子和π介
子就是科学家在1947年发现的。

K −介子的衰变方程为K − → π0+ π−,其中K −介子和π−介子带
负电,电荷量等于基元电荷电量,π0介子不带电。

如图所示,一个K −介子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
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图中的圆弧虚线,K −介子衰变后,π0介子和π−介子的轨迹可能是
( A )
11.如图所示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

现有的器材为:带铁夹的铁架台、电火花计时器、纸带和带铁夹的重物。

①为了完成实验,除了所给的器材,还需要的器材有 。

(填字母代号)
A .毫米刻度尺 B.秒表
C.012V -的直流电源
D. 012V -的交流电源
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填字母代号)
A.实验时,必须用秒表测出重物下落的时间
B.实验时,应选用质量大,体积小的重物
C.实验操作时,纸带应被竖直提着,使重物靠近计时器,先
释放纸带,后接通电源
D.用毫米刻度尺测出重物下落的高度h ,并通过v =计算出瞬时速度v
③实验中得到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在点迹较清晰的部分选取某点O 作
为起始点,图中A 、B 、C 、D 为纸带上选取的四个连续点。

分别测
量出B 、C 、D 到O 的距离分别为15.55cm 、19.20cm 、23.23cm 。

重物和纸带下落的加速度a =2m/s 。

答案 ①A , ②B ③9.5
12. 为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现提供如下仪器:
A.电压表○V (量程2V ,内阻约8k Ω)
B.电流表○A (量程0.6A ,内阻r A = 0.8Ω)
C.滑动变阻器(0-20Ω)
D.开关
E.若干导线
①为准确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应选择图(选填“甲”或“乙”);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至 端.(选填“左”或“右”)
③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得到几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描绘成如图丙所示的U-I 图象.从图线的截距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为1.40V 的理论依据是;
④利用图丙可得到干电池的内阻为Ω(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 ①甲; ②左;③断路时路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 ④0.63;
13. 两块金属板a 、b 平行放置,板长l =10cm ,两板间距d=3.0cm ,在a 、b 两板间同时存在
着匀强电场和与电场正交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2.5⨯10-4T 。

一束电子以一定的初速度v 0=2.0×
107m/s 从两极板中间沿垂直于电场、磁场的方向射入场中,并沿直线通过
场区,如图所示.已知电子电荷量e= -1.60 ⨯10-19C ,质量m=0.91⨯10-30kg 。

(1)求a 、b 两板间的电势差U 为多大。

(2)若撤去磁场,求电子离开电场时偏离入射方向的距离。

(3)若撤去磁场,求电子通过电场区增加的动能。

解析(1)电子进入正交的电、磁场不发生偏转,洛伦兹力与电场力
平衡
ev 0B =eE E=d
U 解得U=150V (2)电子在电场中做匀变速曲线运动,设电子通过场区的时间为t ,
偏转的距离为y ,则
t v l 0=md eU a =22
1at y = 解得y=1.1×10-2m (3)因电子通过电场时只有电场力做功,由动能定理得eEy E k =∆解得=∆k E 8.8⨯10-18J
14. 质量为M=6 kg 的木板B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物块A 质量为m =3 kg ,停在B 的左端。

质量为0m =1 kg 的小球用长为0.8m R =的轻绳悬挂在固定点O 上,将轻绳拉直至水平位置后,由静止释放小球,小球在最低点与A 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且无机械能损失,物块与小球可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

已知A 、B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重力加速度2
10m/s g =。

求:
(1)小球与A 碰撞前的瞬间,绳子对小球的拉力F 的大小;
(2)为使A 、B 达到共同速度前A 不滑离木板,木板长L 至少多长。

解析 (1)小球由释放到与A 碰撞前瞬间,动能定理 202
1mv gR m =① 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向心力方程 2
00m v T m g R
-=② 由①②联立可得 T=30N ③
(2)小球与物块A 发生弹性碰撞,动量、能量守恒
2100mv v m v m +=④22210202
12121mv v m v m +=⑤ 由④⑤联立可得 22m/s v =⑥
物块A 与木板B 产生相对滑动,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动量、能量守恒32)(v m M mv +=⑦
2322)(2121v m M mv mgL +-=μ⑧ 由⑦⑧联立可得 3
4=L m ⑨
15. 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地面上,自然长度l 0=0.50m ,上面连接一个质量m 1=1.0kg 的物体A ,平衡时物体距地面h 1=0.40m ,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 =0.50J 。

在距物体A 正上方高为h=0.45m 处有一个质量m 2=1.0kg 的物体B 自由下落后,与弹簧上面的物体A 碰撞并立即以相同的
速度运动,已知两物体不粘连,且可视为质点。

g=10m/s 2。

求:
(1)碰撞结束瞬间两物体的速度大小;
(2)两物体一起运动第一次具有竖直向上最大速度时弹簧的长度;
(3)两物体第一次分离时物体B 的速度大小。

解析(1)设物体B 自由下落与物体A 相碰时的速度为v 0,则
gh v 220= ………………………………………………………………………2分
解得:v 0=3.0m/s …………………………………………………………………1分
设A 与B 碰撞结束瞬间的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
m 2 v 0=(m 1+ m 2)v 1,……………………………………………………2分
解得:v 1=1.5 m/s ,……………………………………………………1分
(2)设物体A 静止在弹簧上端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1,
x 1=l 0-h 1=0.10m …………………………………………………………1分
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 ,根据胡克定律有
m 1g=kx 1…………………………………………………………………1分
解得:k=100N/m …………………………………………………………1分
两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弹簧弹力等于两物体总重力时具有最大速度,……1分
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2,则
(m 1+ m 2)g=kx 2,……………………………………………………1分
解得:x 2=0.20m ,……………………………………………………1分
设此时弹簧的长度为l ,则
l=l 0-x 2
解得:l=0.30m ……………………………………………………1分
(3)两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在弹簧达到原长时分离,………………2分
从碰后到分离的过程,物体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222110212121)(2
1)()()(21v m m h l g m m E v m m P ++-+=++………………2分 解得:v 2=2
3 m/s=0.87 m/s 。

………………………………………………1分
17.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两物体b 、c 分别与轻质弹簧的两端相连接,将它们静止放在地面上。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

一质量也为m 的小物体a 从距b 物体h 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

a 与b 相碰后立即粘在一起向下运动,以后不再分开。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

在a 与b 一起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 .一起开始向下运动时的速度大小为gh 2
B .达到最大速度时,物体c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mg
C .达到最大速度时,弹簧的压缩量大小为k
mg 2 D .达到最低点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2mg
18. 根据量子理论: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光子的能量E 和动量p 之间的关系是E=pc ,其中c 为光速。

由于光子有动量,照到物体表面的光子被物体吸收或被反射式都会对物体产生一定的压强,这就是“光压”,用I 表示。

根据动量定理:当动量为p 的光子垂直照到物体表面,若被物体反射,则物体获得的冲量大小为2p ;若被物体吸收,则物体获得的冲量大小为p 。

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激光器,其高纯度和高亮度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已知该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光束的功率为0P ,光束的横截面为S ;当该激光垂直照射到反光 率为50%的一辆装甲车的表面时,这两装甲车受到的光压I 为 ( B )
A .cS P 05.1
B .cS P 05.1
C .cS P 05.2
D .cS P 2
0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