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3份集锦》黔东南州名校2019-2020年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达标测试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运动员从高空竖直向下跳伞,人(包括装备)的质量为90kg.只考虑人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下落时的速度一时间图线如图所示,g=10N/kg. 人(包括装备)所受重力,在第20s 到第30s ,第40s 到第50s 这两个过程中,做功分别为W 20-30、W 40-50,功率分别为P 20-30、P 40-50,则
A .W 20-30=4.5×104J
B .P 20-30=5.4×106W
C .W 20-30=W 40-50
D .P 20-30>P 40-50
【答案】D
【详解】AC .由公式s vt =可知,这两段时间内的路程分别为
20-3060m/s 10s=600m s =⨯ 40-5010m/s 10s=100m s =⨯
又由公式G mg =可得,人(包括设备)所受的重力
90kg 10N/kg=900N G =⨯
所以根据W Fs =,两段时间内做功分别为
20-30900N 600m=540000J W =⨯ 40-50900N 100m=90000J W =⨯
故AC 错误,不符合题意; BD .由=s W F 和=
W
P t
得P Fv =,所以两段时间内的功率分别为 20-30=900N 60m/s=54000W P ⨯ 40-50=900N 10m/s=9000W P ⨯
故B 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D 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2.某同学想增大一根镍铬合金丝的电阻,该同学采用的下列方法可行的是(不考虑温度变化)( ) A .将镍铬合金丝对折后接入电路中 B .将镍铬合金丝拉长后接入电路中 C .增大镍铬合金丝两端的电压
D .使通过镍铬合金丝的电流变小
【详解】A.把导体对折,导体的长度变短、横截面积变大,所以导体的电阻变小,故A项不符合题意;B.将镍铬合金丝均匀拉长,导体的长度变长、横截面积变小,所以导体的电阻变大,故B项符合题意;CD.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无关,改变电流和电压,电阻不变,故CD项不符合题意;3.如图所示是某汽车发动机工作中的某一冲程的示意图。

在此过程中,汽缸内气体的()
A.密度减小B.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内能减少D.分子热运动加快
【答案】D
【详解】由图得,该冲程的两气阀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因此该冲程是做功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增加,表现为气缸内温度上升,气缸内分子热运动加快。

活塞中气体质量不变,活塞向上运动,气缸内气体体积变小,所以气缸内气体密度增大。

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4.下列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A.用湿手拔热水器的插头B.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
C.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D.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答案】A
【详解】A.用湿手拔热水器的插头,湿手容易发生触电,显然这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A符合题意;B.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这样能使触电者快速脱离电源,符合安全用电要求,B不符合题意;
C.冰箱的金属外壳要接地,是因为人接触冰箱外壳时,地线把人体短路,不论冰箱外壳是否漏电都是安全的,符合安全用电要求,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测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这样才能构成通路,接触火线时氖管才会发光,符合安全用电要求,D不符合题意.
5.甲灯标有“36 V60 W”,乙灯标有“100 V60 W”,它们如果在各自的额定电压下工作,则发光的情况是( )
A.甲灯亮B.乙灯亮C.一样亮D.不知道
【答案】C
【详解】甲乙两个灯泡在各自的额定电压下工作,即灯泡的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因灯泡的亮暗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所以额定功率相同的两个灯泡一样亮。

6.如图所示,公交车后门左右扶杆上各装有一个相当于开关的按钮.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时,铃声响起,提醒司机有人要下车.图中符合要求的电路是()
A.B.C.
D.
【答案】C
【详解】当乘客按下任一按钮,铃声都会响起,说明这两个开关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即为并联,且电铃位于干路上,由图示电路图可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应选C.
7.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发现电灯L不亮,用测电笔测试c、d两点时,氖管都发光,测试a、b 两点时,只有a点氖管发光,则故障可能是
A.火线与零线短路
B.b、c之间某处断路
C.a、d之间某处断路
D.电灯的灯丝断了
【答案】B
【详解】A.若火线与零线短路,闭合开关时,电灯L 不亮,用测电笔测试a、b、c、d 两点时,氖管都不发光,,故A项不符合题意;
B.b、c之间某处断路,灯不亮,a、d、c点都会使试电笔氖管发光,故B项符合题意;
C.a、d之间某处断路,c点不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故C项不符合题意;
D.若电灯的灯丝断了,灯不亮,c点不能使试电笔氖管发光,故D项不符合题意。

8.一种试电笔的构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试电笔时手可以接触笔尖
B .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卡
C .试电笔中的电阻可以用铁丝代替
D .当氖管发光时有微弱电流通过人体 【答案】D
【详解】使用试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尖,否则会发生触电,故A 错;使用试电笔时手一定要接触笔卡,氖管才会发光,故B 错;试电笔中的电阻不能用铁丝代替,否则会有较大的电流通过人体,发生触电,故C 错;当氖管发光时有微弱电流通过人体,故D 正确;应选D .
9.同学们在石峰公园进行登山比赛.如果规定功率最大者获胜,那么最后胜出者一定是 A .体重最大的一个 B .时间最短的一个
C .做功最快的一个
D .速度最大的一个
【答案】C
【分析】解答本题可根据功率的物理意义进行分析选择.
【详解】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反映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功率小的物体,做功慢.所以做功最快的那一个人,他的功率最大. 故选C.
10.甲、乙两只小灯泡上分别标有“6 V 3 W”和“4 V 2 W”字样,现在把它们按不同方式接在不同电路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 电路中,两只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
B .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 电路中,两只灯泡都不能正常发光
C .若把它们并联在6 V 电路中,只有甲灯泡能正常发光
D .若把它们并联在4 V 电路中,只有乙灯泡能正常发光 【答案】B
【解析】由题可知,甲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流:
30.56p W
I A U V
甲甲甲=
==, 甲灯泡的电阻:
6120.5U V
R I A
=
==Ω甲甲甲; 乙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20.54p W I A U V
=
==乙
乙乙, 乙灯泡的电阻:
480.5U V
R I A
=
==Ω乙乙乙。

【详解】AB .因为两灯泡额定电流相等均为0.5A ,若把它们串联在10 V 电路中,两只灯泡两端的电压分别为其额定电压,两灯泡恰好都能正常发光,故A 正确,B 错误;
C .若把它们并联在6 V 电路中,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乙灯泡将会烧毁,只有甲灯泡能正常发光,故C 正确;
D .若把它们并联在4 V 电路中,乙灯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乙灯能正常发光,甲灯不能正常发光,故D 正确; 故选B 。

二、填空题
11.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R 1为定值电阻,R 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不变。

闭合开关S 后,滑片P 从a 端移动到b 端,电流表示数I 与电压表示数U 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________V ,当滑片P 滑到b 端时,R 1的消耗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

【答案】3V 0.2W
【详解】[1][2]由图甲可知,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 2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由图乙可知I 1 =0.6A ,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的电压: 1110.6A U I R R ==⨯,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由图乙可知,I 2 =0.2A ,U 2 =2V ,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电源的电压: 21210.2A 2V U I R U R =+=⨯+,
∵电源的电压不变, ∴110.6A 0.2A 2V R R ⨯=⨯+, 解得:
15ΩR =,
电源的电压
10.6A 0.6A 5Ω3V U R =⨯=⨯=。

当电路中电流最小时,R 1 消耗的功率最小,即
22
21(0.2A)5Ω0.2W P I R
==⨯=最小。

12.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 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到___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电流表A 的示数如乙图所示,通过灯L 的电流为___A .
【答案】b 0.3
【详解】[1][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滑到接入电路阻值最大处,根据电路图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应滑到b 端接入电路阻值最大.电流表A 的示数如乙图所示,电流表使用量程为0~0.6A ,分度值为0.02A ,通过灯L 的电流为0.3A .
13.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 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m/s ,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 m ;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不能传声. 【答案】能量 1531 真空
【解析】因为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t=1/2×2s=1s ,由v=s/t 可得,此处海水的深度为s=vt=1531m/s×1s=1531m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14.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实验拍下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起的高度逐渐降低,说明小球机械能在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量实验前小球的初温t 1和实验后小球的末温t 2,则t 1_________t 2(选填“>”、“<”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减小 < 小球的机械能减小转化为它的内能,使小球的温度升高
【详解】[1]小球弹起高度逐渐降低是由于需要克服空气阻力做功,则可知其机械能逐渐减小; [2][3]小球由于与空气摩擦和与地面碰撞,机械能减小,转换为内能,温度会升高,则t 1会小于t 2。

15.严寒冬季,我国北方哨兵脚上穿有电热靴。

一只靴内加热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2S 为三档旋钮开关(金属片M 可分别拨至a 、b 、c 处),电阻丝1R 全部连入时与2R 规格相同且阻值不变,b 为电阻丝1R 的中点。

当2S 拨至________处为低温档(选填“a ”、“b ”、“c ”),这只电热靴的低温挡电功率为6 W ,则中温挡的电功率为________W 。

【答案】a 8
【分析】电源的电压一定,由2U P R
=可知,在U 一定时,R 越小,电功率越大,R 越大,电功率越小;
由电路图可知,当S 1闭合、S 2接a 时,R 1与R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功率最小,根据电阻的串联
和2
U P R
=表示出电热靴的低温档功率;当S 1闭合、S 2接b 时,12R 1与R 2串联,电热靴处于中温档,
根据2
U P R
=求出其功率。

【详解】[1]电阻丝规格相同,设R 1=R 2=R ,因电源的电压一定,由2
U P R
=可知,在U 一定时,R 越小,
电功率越大,R 越大,电功率越小。

所以当S 1闭合、S 2接a 时,R 1与R 2串联,电路中的总电阻最大,功率最小,电热靴处于低温档。

[2]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
222
126W 2U U U P R R R R R
====++低
则有2
12W U R
=,当S 1闭合、S 2接b 时,12R 1与R 2串联,电热靴处于中温档,其功率
22
21222
12W 8W 113322
U U U P R R R R R
===⨯=⨯=++中 16.一段粗细均匀的电阻线,把它接在4V 的电源上,通过它的电流是200mA 。

若将它对折后接入同一电源两端,则通过它的电流是_________A 。

【答案】0.8 【详解】[1]由U
I R
=
可得,电阻线的电阻:
34V 20Ω20010A
U R I -=
==⨯, 将电阻丝对折后,导体的材料没有变化,但导体的长度减半,电阻的阻值减半,变为10Ω;在长度减半的同时,横截面积变为原来的二倍,电阻的阻值减半,变为5Ω, 接入同一电源两端时,通过的电流:
4V 0.8A 5Ω
U I R '=
=='。

17.太阳能属于______(选填“一次”或“二次”)能源,利用太阳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集热器加热,如某台太阳能集热器在天气晴好时,一天可以吸收5.2×107J 的热量,这相当于完全燃烧_____m 3的煤气释放的热量;另一种是用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____.(煤气的热值为4.0×107J/m 3) 【答案】一次 1.3 电能.
【详解】太阳能是直接吸收阳光来利用的,是一次能源;由题意知,Q 放=Q 吸=5.2×107J ,由Q 放=Vq 得,需要完全燃烧煤气的体积:V==
=1.3m 3;太阳光通过太阳能电池就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
电能.
18.小张家的电能表上标有“220V 10A ”字样,为了保障这只电能表正常工作,他家的电器工作时的总功率应不超过_____W .他家有一台标有“220V 1000W ”的电热水器,这台电热水器的阻值是_____Ω.若只让热水器工作15min ,发现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00次,这只表上应标有“_____imp/(kW •h )”字样。

【答案】2200 48.4 1200
【详解】[1]10A 是指表示电能表平时工作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电能表允许接的用电器最大电功率: P 最大=UI 最大=220V ×10A =2200W ;
[2]“220V 1000W ”说明电热水器的额定电压为220V 、额定功率为1000W ,由2U P R
=可知电热水器的电
阻:
()2
222048.41000额额
V =
ΩW
U R P =
=
[3]若只让热水器工作15min ,消耗的电能: W =Pt =1000W ×15×60s =9×105J =0.25kW •h ,
由于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了300次,则消耗1kW •h 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次数: n =300次×4=1200次(imp )
这只表上应标有“1200imp/(kW •h )”字样。

19.家庭电路中电灯、电视机、电冰箱等用电器之间是__联的,这些用电器一起工作的越多,电路的总功率__(选填“越大”或“越小”). 【答案】并 越大
【解析】家庭电路中的用电器要能分别独立工作,所以都是并联的,
并联电路的总功率为各支路的功率之和,所以这些用电器一起工作的越多,电路的总功率越大。

三、作图题
20.投影仪灯泡功率很大,所以需要风扇散热,使用后,应先关闭灯泡L,再关闭风扇M;请用笔画线表示导线在如图中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实现:先断开开关S1,灯泡熄灭,风扇继续转动,再断开开关S2,风扇才停止转动:若只闭合开关S1,灯泡不亮.
【答案】
【解析】解:由题知,先断开开关S1,灯泡熄灭,说明S1与灯泡串联控制灯泡,风扇继续转动,说明灯泡和风扇并联;只闭合开关S1,灯泡不亮.可知S1在灯所在支路上,S2在干路上同时控制灯泡和风扇,所以连接电路如下:
点睛:先分析题意,得出灯、电风扇的连接方式,以及两个开关的位置,据此连接电路,注意开关要接在火线和用电器之间.
21.如图所示,断开开关S,为使电阻R1、R2串联,请在“O”处填入电流表或电压表;
(______)
【答案】
【详解】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在电路中可以看作开路;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在电路中相当于导线;
若要S断开时R1、R2串联,上面的电表是和电源串联的,所以是电流表;下面的电表是和R1、R2并联的,所以是电压表;答案如图:。

四、实验题
22.小江同学利用一个弹珠、三根材料和厚度相同、长宽不同的橡皮条,探究“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长度、宽度的关系.”他依次将橡皮条固定在弹弓上,如图所示,在弹性范围内,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将弹珠在同一位置沿水平方向弹射出去,测得弹射的水平距离,数据如下表:
次数
橡皮条橡皮条宽/cm 橡皮条长/cm
弹射的水平距离
/m
1 a 0.50 20.00 10.10
2 b 0.50 30.00 8.20
3 c 1.00 20.00 14.00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来间接反映橡皮条的弹性势能大小;
(2)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______有关;(3)比较低1次和第3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的弹性势能还与橡皮条的_____有关;(4)用同种材料同厚度的橡皮条,拉伸相同的伸长量,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______
A、窄面长的
B、宽面长的
C、窄面短的
D、宽面短的.
【答案】弹珠被弹射的水平距离长度宽度 D
【详解】[1]弹弓弹性势能的大小是通过弹珠射出的距离来表示,射出的越远,弹弓的弹性势能越大;[2]比较第1次和第2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条宽度相同,长度不同,弹珠射出的距离不同,故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长度有关;
[3]比较第1次和第3次实验可知,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橡皮长度度相同,条宽不同,弹珠射出的距离不同,故橡皮条的弹性势能与橡皮条的宽度有关;
[4]由以上可知,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宽度、长度有关;在拉伸相同的伸长量时,宽度越宽,弹性势能越大,长度越短,弹性势能越大,故弹性势能最大的橡皮条是宽面短的,故选D.
23.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动滑
轮重G

/N
钩码重
G物/N
钩码上
升高度h

/m
直接将钩码举
高做的功W有用
/J
动力
F动/N
动力作用点
移动距离S

/m
使用滑轮组
动力做的功W

/J
滑轮组的
机械效率
η
1
0.53
1 0.1 0.1 0.7 0.3 0.21 47.6%
2 2 0.1 0.2 1.1 0.
3 0.33 60.6%
3 4 0.1 0.4 2 0.3 0.6 66.7%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中滑轮的绕绳方法.
(_______)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___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______.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_________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均有关.
【答案】(1)如图所示;
(2)相同;大;大;(3)C;(4)不能.
【解析】分析:(1)由表中数据中s与h的关系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从动滑轮上面挂钩向上绕,依次绕过定滑轮、动滑轮即可;
(2)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相同的高度,根据W额=G轮h判断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
功的大小关系;提升的物重增加时,由表中数据可知有用功、总功增大,二者之差(额外功)增大,而总的额外功等于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加上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所以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根据表中数据分析;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是为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升物重大小的关系,据此判断;(4)该实验只能说明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大小的关系,没有对其它简单机械做实验研究,不能得出其它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的关系,据此判断.
解答:解:(1)由表中数据知道s=3h,所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从动滑轮上面挂钩向上依次绕过定滑轮、动滑轮,如图所示;
(2)由题知,用同一滑轮组,动滑轮重相同,提升相同的高度,
∵W额=G轮h,
∴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相同;
由表中数据可知,提升的物重增加时,有用功增大,总功增大,
∵W额=W总-W有,每一次总功和有用功之差变大,
∴总的额外功变大,
∵总的额外功等于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的额外功加上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
∴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变大;
由表中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大;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是为了探究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大小的关系,总结出规律,故选C;(4)该实验只能说明滑轮组机械效率与提升物重大小的关系,不能得出其它机械的机械效率跟物重的关系.
故答案为(1)如图所示;(2)相同;大;大;(3)C;(4)不能.
五、计算题
24.【答案】
初三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
1.图展示了其他条件都相同时,不同材料在导电性能上的排序,从上至下,材料的导电性能依次减弱。

另外,科学家发现,铝在-271.76℃以下,电阻可以变为零,这就是超导现象。

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从图可得银的导电性能比铁好
B.从图可得盐水的导电性比酸溶液差
C.同种材料的导电性是不会改变的
D.超导材料可运用在输送电能
【答案】C
【分析】(1)从图片上直接比较出不同材料导电性能的强弱;
(2)铝在-271.76℃以下,电阻可以变为零;
(3)超导材料的应用。

【详解】A.由图可知,银的导电性能比铁的好,A项正确,故A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盐水的导电性能比酸溶液的差,B项正确,故B项不符合题意;
C.由题可知,铝在-271.76℃以下,电阻可以变为零,而在图中铝的电阻不为零,说明同种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导电性能不同,C项错误,故C项符合题意;
D.超导材料可以大大降低电能损耗,可应用在输送电能,D项正确,故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要了解导体、超导体的性质,属于基本题,比较简单。

2.下列几种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最接近5A的是()
A.白炽灯B.空调器C.电风扇D.电脑
【答案】B
【详解】家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电压为220V,若它工作时电流接近5A,则其额定功率为
==⨯=
P UI
220V5A1100W
在以上四个选项中,额定功率在1100W左右的只有空调器。

故选B。

3.安全用电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做法是()
A.用电器着火时,应迅速向用电器泼水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
C.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试电笔笔尖D.为了方便,可抓着导线拉出插座上的插头
【答案】B
【分析】(1)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救火;
(2)安全用电的原则之一是,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3)使用测电笔时,应让手与笔尾的金属体接触,才是正确的,当氖管发光时,说明是接触的是火线;
(4)用手直接牵拉导线易造成绝缘层破损,引发触电。

【详解】A.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救火,若直接用水泼,易引发触电,则A不符合安全用;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应断开电源开关,这样灯泡和用电器不带电,是安全的,则B符合安全用;C.在使用测电笔时,应用手接触笔尾的金属体,用笔尖接触导线,手指如果碰到笔尖会造成触电事故,则C不符合安全用;
D.用手直接牵拉插头易造成绝缘层破损,引发触电,不能为了图一时方便,抓着导线拉插座上的插头,则D不符合安全用;
故选B。

【点睛】
熟练掌握家庭电路中的安全用电常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4.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存在磁偏角。

最早发现磁偏角的是()
A.丹麦的奥斯特B.中国的沈括C.英国的法拉第D.法国的安培
【答案】B
【详解】世界上第一个论述磁偏角的,即第一个发现地磁的两极与地理的两极并不完全重合的科学家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他的这一发现比西方国家早了400多年,故选B。

5.国防科技大学少年班毕业生曹源,发现扭山的双层石墨烯中产生两种全新的电子态,可以实现绝缘体到超导体的转变,为超导研究带来了新思路。

下列设备不能使用超导体的是()
A.电动机线圈B.电热毯中的电热丝
C.电磁起重机中电磁铁的线圈D.输电导线
【答案】B
【详解】超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流过超导体时不会产生热量,凡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设备,都不能使用超导体,电热毯就是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它不能使用超导体。

电动机线圈、电磁起重机中电磁铁的线圈、输电导线与电流的热效应无关,可以使用超导体。

故A、C、D项不符合题意,B项目符合题意。

故选B。

6.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实验中,某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B.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
D.多次实验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A错误;
B.由图可知,这个不变的电压为:
U=IR=0.4A×5Ω=2V;
电源至少选用两节新干电池(3V),故B正确;
C.换用2Ω电阻做实验时,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故不需要更换电压表量程,故C错误;
D.多次实验是为了得出普遍性的规律,故D错误.
7.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燃料燃烧过程中,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B.热机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热机的效率越高,说明做功越快
D.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
【答案】B
【详解】A.燃料燃烧的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故A错误;
B.热机做功过程中,将燃料燃烧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正确;
C.热机的效率是指用来做有用功的能量占燃料完全燃烧释放总能量的百分比,而做功的快慢用功率来表示,二者是不同的物理量,故C错误;
D.不知道燃料的质量和是否完全燃烧,不能确定其释放热量的多少,故D错误。

故选B。

8.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中,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是()
A.B.C.
D.
【答案】C
【详解】A选项中的实验是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是电动机的原理;
B选项中的实验是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
C选项中的实验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原理;
D选项中是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判断.
故选C.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手液的吸液泵头是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工作
B.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相互作用力
C.加油机在空中给战机加油时,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
D.跳远助跑,能跳得更远,是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答案】C
【详解】A.向下压时瓶内气体被压缩,压缩气体把洗手液压出来的,液体溢出,与连通器无关,故A错误;
B.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飞机在空中加油,以战机为参照物,加油机与战机之间的位置没有生变化,所以加油机是静止的,故C正确;
D.跳远运动员具有惯性,助跑越快,由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跳的越远,不能说受到了惯性的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
A.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答案】C
【解析】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种类、物体的质量有关还与物体温度的变化量有关,故探究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的关系时,要控制物体的种类和物体温度的变化量相同,比较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热量的多少,故答案选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