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典范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超越与回归
超越与回归似乎是一对矛盾。

然而,当我们认真检索我们的人生之路之后,我们会幡然醒悟,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继而相互转换。

可以说,在超越中回归、在回归中超越是人类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中,我最喜爱、最崇敬的文人便是苏子。

苏子以他独特的人生,诠释了超越与回归的全部内涵。

一首《明月几时有》,让我们读懂了苏子在个人情感上的超越与回归。

兄弟之情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把酒问青天”却将此情升华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弥漫在天地人间;而于观月后的回归--“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又让苏子在回归之后实现了新的超越--“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人间至情的崇高境界。

一首《定风波》,让我们领悟了苏子在人生哲理上的超越与回归。

春日踏青,忽遇骤雨,本是寻常之事。

同行者的唠唠叨叨、怨天尤人,却引发了苏子的哲思。

于寻常的生活小事中探求人生哲理,无疑是一种超越;而“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则是一种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本真的回归;最终“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蓑烟雨任平生”则是无上的超越。

苏子的一生,就是在超越中回归、在回归中超越的一生,也正是如此,千年的风尘没能湮没他的风采,反而更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如果说超越是一种境界的提升,那么,回归则可以视作为灵魂的栖息。

一味地超越,有时候会忘记了初心,只有适时的回归,让灵魂得以栖息,让思想得以沉浸,才可以不忘初心,继续实现新的超越。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履至尊而制六合”,可谓超越之至,然而却终因不知回归导致“天下苦秦久矣”,未至三世而亡;汉高祖经历了四年的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楚汉之争,建立了大汉王朝,实现了无上的超越,然而,当他面临民生凋敝、人心思安的现实时,及时地勒住了狂奔的战车,回归到“与民休息”,从而复兴了经济,强大了国力,铸就了大汉的辉煌,实现了更大的超越。

时至今日,我国改革开放走过的历程,依然是践行着在超越中回归、在回归中超越的基本规律。

最初的工作重心转移、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是超越,在“中国速度”举世瞩目的情况下,提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回归,继而举全国之力不断奋进又是去实现新的超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遵义会议时写下的两句诗。

如今重温伟人的教诲,我想,我们应该更加明白,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于全人类,只有在不断超越中回归,在回归中实现更大的超越,才能永葆活力,永远向前。

(二)点亮梦想溯光而行
一堂课,点亮了一位学子的梦想之光,于是,他溯光而行,六年后进入了神圣的科技殿堂,去探寻宇宙的神奇与璀璨。

(开篇入题) 同样是一堂课,留下了一段永恒的历史记忆: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初中时听数学老师讲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难题,于是,数学皇冠上的明珠之光便在他心中熠熠生辉,经过几十年的潜心研究,他完成了夙愿,摘下了皇冠上的明珠,让“陈氏定律”彪炳在人类数学史上。

(相关联想,说明点亮梦想之光,溯光而行的重要意义)无论是王亚兰,还是陈景润的数学老师,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堂课的意义和价值,但他们用知识点燃的梦想之光却让一个个有志之士走上逐梦之路,实现了人生梦想。

(小结)
有人说“人生如梦”。

我以为:是梦,就应有光,溯光而行,方能美梦成真。

徐霞客若无“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之梦,何以能历尽艰辛踏遍千山万水,留下千古奇书:屠呦呦若无“寻神药,治疟疾”之梦,何以能千淘万漉始得青蒿素,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
来福音:张桂梅若无“让山区孩子拥有知识和美好未来”之梦,何以能安贫乐教,迎来桃李芬芳。

(用铺排形式,从面上充实论据,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曾几何时也有过这样或那样的梦想,就如巴西作家保罗.科埃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的小商小贩们一样,曾经也怀揣着去埃及寻宝的梦想。

然而,路途艰险,前程茫茫,沿途的诱惑渐渐地熄灭了他们心中的梦想之光,随遇而安让他们忘记了诗和远方。

如果我们也能像圣地亚哥这个牧羊少年,执着于梦想之光,无阻于沿
途的千辛万难,那么,假以时日,我们最终也会在梦想之光的指引下寻得我们人生的宝藏。

(联系现实)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也许是人类共同的遗憾。

既然人生短暂,那么就更应该珍惜。

点燃人生的梦想之光,然后溯光而行,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无怨无悔的人生。

(三)双向奔赴大美无疆
“五一”长假,淄博火出了圈。

原因有二:一是淄博烧烤的美味、淄博古城的文化底蕴以及淄博人的热诚好客:二是大学生组团参与,把所品、所见所闻之美传播出去,让整个社会欣赏、感受到淄博之美。

这种创造美,传播美的双向奔赴,带来了大美无疆。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自古就有着让真善美在双向奔赴中蔚然成风的优良传统。

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路救了一个溺水的人,被救者的家人送给子路一头牛。

孔子高兴地说“鲁国将有更多的人愿意做好事了”。

是的,子路见义勇为乐于助人,这是一种美:被救者知恩报恩,这也是一种美:这两种美的双向奔赴、相互交融,带
来的必然是美好的社会风向。

在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很多关于“美”的双向奔赴的名言警句和感人的故事:譬如“礼尚往来”“投桃报李”“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譬如安徽桐城的“六尺巷”……这些都告诉我们,只有在双向奔赴中,美才能不断发扬光大,才能形成无疆之大美。

三年前的那个冬天,可能是武汉人记忆中最冷酷的冬天。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江城蒙上了似乎无法刺破的阴霾。

这时候,一批批白衣天使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了武汉,怀揣医者仁心,肩负救死扶伤之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抗疫第一线,给疫情中被煎熬的人们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与此同时,武汉人民心怀崇敬与感激,做出了“爱”的回报:外卖小哥、送菜大爷、专车司机以及全体武汉市民都自觉自愿地为白衣天使们保驾护航,在冷酷的疫情面前铸成了一道爱的长城,奏响了英雄之城在新时代的雄伟乐章。

今年的“樱花节”,武大校园为曾经赴援武汉的白衣天使们举办了赏花专场。

“你以仁心助我战胜疫情,我以鲜花报你以崇敬”,正是这种爱与爱的双向奔赴,才有了“疫情无情人有情,挚爱真情满人间”的动人场景。

人的心灵深处总是渴望着美的。

怎样让美满足我们心灵的渴望?我想,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自觉地去创造美、传播美,在这种美的双向奔赴中,美就会溢满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滋润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无疆的大美中幸福永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