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试讲稿两篇(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试讲稿
各位老师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现在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上课之前呢,先让同学们做一个知识竞猜题。
请根据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谁?
第一,他聪颖过人,九岁能缀千言,十六岁中举人。
第二,他是中国近代历史中,成就与贡献巨大的人。
第三,他著有长达千余万字的《饮冰室合集》。
第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这句名言是由这位先生提出来的。
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是的,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的主人公——梁启超。
从历史书上,我们知道梁启超是个叱咤政坛的人,但同学们知道吗?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先生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梁秋实)
二、初读
根据你们的课前预习,请用一句话来概括你心目中的任公形象?
预设:幽默风趣。
博学广文。
可爱率真。
这些都是同学们读完文章之后最初的感受,到底任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让我们一起回到1921年,某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清华大学的大礼堂里,在千人的翘首企盼中,任公先生出场了。
三、析读
1、出场:
现在我们来齐读第三自然段。
大家读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找出这一段描写梁任公的句子,并且分析一下这些描写体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
“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
作者从身材、容貌、衣着、风度、神情刻画出梁任公先生的肖像和气质,表现他沉着稳重、神采飞扬的个性。
从描写角度来说,他是正面描写。
从外貌和内在两方面进行描写。
这是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借鉴的。
刚才这位同学说,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先生神采奕奕。
大家可能不知道,1921年的时候,梁任公先生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不适,他的好友曾恳请先生不要再登台演讲,甚至他的一些好友,还组成了一个梁任公先生保命会。
从这可以看出来,先生的身体的确是不好了,但是你们从文章中
能看出先生的颓败之势吗?不能。
先生就是一个精神力量战胜一切的人,一个一登讲台就神采飞扬的人。
2、感悟人物性格——幽默风趣
大家一起看到第四段。
梁任公先生走上讲台,打开讲稿,眼睛向下一扫,讲出了他的开场白。
非常遗憾,我们现在没有影像资料一睹先生的风采,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模仿先生的语言动作中,去感受先生的魅力。
请同学们根据这一段,说说写了作者怎样的特点。
“启超没有什么学问”谦逊、幽默风趣、“可是也有一点咯。
”自负。
令人耳目一新,和普通的沉闷演讲不一样,可以让大家一下就对他的演讲感兴趣。
刚刚大家都分析的很好,那请一位同学上来根据这段描写,领会梁任公的演讲神态,上讲台来模仿一下。
好,这位同学上来,很好,请回。
这位同学模仿的很有意思,他不仅模仿了先生的样眼光一扫,轻轻点头的动作,甚至还注意到了先生国语不标准的特点,模仿得非常好。
3、分析人物——博闻强识
同学们能不能找找,文章当中还有没有类似的描写富有个性的语言和动作段落呢?
第七段和第八段。
同学们找的非常好。
这里也正式写到了梁任公的演讲。
到底先生在正式演讲中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齐读第七段。
大家读完这段之后,给你们映像最深刻的是梁任公的什么?
用手敲打秃头,是一个动作细节描写。
表现先生他真诚可爱率真。
这个细节写活了一个人物。
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这充分说明了梁任公先生特别有感染力,听众都能跟着他的思路走。
这段一开始讲的是梁任公的博闻强记。
哪些地方能体现出来呢?
随时引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大家找的非常的准。
4、感受人物——有文采、有博学、有热心肠
到了第八段,情感却有所不同了,大家现在一起来读一下第八段。
多么富有情感的一段话,我也希望同学们在学完这篇文章之后,也能在作文中写出这样富有情感的文字。
我们注意到这段的第一句话,用“表演”二字写出了任公的演讲感情丰富,极具感染力,从侧面表现出任公对文学的热爱。
为什么任公在演讲的时候感情那么丰富呢?这跟他的演讲内容有关,请同学们找找,文章当中都写到了哪些演讲内容。
箜篌引、桃花扇、杜诗
我们刚刚分析了梁任公先生的那么多特点,那么在梁实
秋眼中,梁任公先生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本文的最后一段。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
刚刚有学问和文采,我们都总结出来了,哪里体现出了热心肠呢?
自己的身体状况虽然不好,但是仍然呈现了完美的演讲
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角,他的热心肠是对国家的一腔热血。
说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通过品文来品人。
文章都是从细节上来描写人物,写出了人物的个性,课后请同学们以身边的同学或老师为描写对象,隐去姓名,抓住人物主要特点,以《他》为题写一个片段。
今天真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通过学习这篇散文,我们有幸结识了一代散文大家——梁实秋,了解了他格调高雅、文字简约的创作风格。
也学习了他用传神的细节描写凸显人物个性的手法。
也透过他的文字,领略了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的气质和风度。
任公先生就像是一座高山,我们仰慕他,更要学习他能够将爱国精神融注在自己的生命中,体现在行动上。
时刻把“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激励自己的座右铭铭记在心。
做事要坚持,不得一曝十寒;待人要宽厚,应有容人之量。
我的试讲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板书设计:
梁任公
博闻强识幽默风趣爱国之情
自强不息
高中语文《涉江采芙蓉》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高中语文教师的1号考生。
今天我试讲的内容是《涉江采芙蓉》,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从古至今,有一种情生于人心,抒于文学,绵延不绝,这便是“思”。
它广博而真挚,有“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家乡之思,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亲人之思,更有“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恋人之思……这些“思”往往浓到化不开、抹不去,以至“酒入愁肠”皆“化作相思泪”。
今天我们会去碰撞又一种“思”,看看《涉江采芙蓉》中的主人公为什么思,怎样思,在思谁。
二、初读
同学们,请你们读一读这首诗歌,感受一下这首诗歌的情感。
诶?同学们,你们怎么读的这么开心呢,这首诗歌有这么欢快吗?
来找一找这首诗歌的诗眼,这个诗歌的诗眼是什么呢,对呀,忧伤。
来,再来读一读。
嗯这遍就好很多了。
三、析读
同学们,诗歌中的主人公为什么要采芙蓉呢,你找到遗所思。
“遗”是什么意思,对赠送。
所以说采芙蓉就是为了什么,为了送人没错。
那么是要送给谁呢,你说是送给同心,送给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人,是的,也就是自己的心上人。
你说,要送给所思,所思是什么意思呢,对,他想念的人。
老师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送芙蓉呢,老师给个提示,你们想想,以前我们送别友人的时候,我们送的是什么,对呀折柳。
为什么要送柳呢?因为柳谐音留,留下的留。
那么芙蓉,他有没有谐音什么,我听到有同学说出来了。
谐音夫容。
是呀,同学们,你们把草字头去掉,发现这是什么,是的就是夫容。
也就是丈夫的容貌。
同学们,他在哪里采芙蓉啊,在兰泽地,有兰草的沼泽地。
芙蓉花送出去了吗,没有。
同学们,你们想一想。
采花的时候,开开心心,想要送给自己的心上人,结果发现心上人不在眼前,所以忧伤。
同学们们,涉江采芙蓉虽然是一首诗歌,但它更像是一个小故事。
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叙述一下这个小故事呢。
嗯,你的表达能力真好。
四、探讨与探究
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疑问吗?你说,这采芙蓉的人是女子还是男子呢?老师也有这个疑问呢,看来我们心意相通。
来,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讨论,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呢?
你说,你觉得是男子出门在外,看到芙蓉,就去采摘想要送给妻子。
可是妻子在远方,所以他只能环顾望旧乡(望故乡)。
嗯,你说的有道理。
有不同意的吗?有,你来说。
你觉得采芙蓉的是女子。
一般只有女子才会去采芙蓉。
而且芙蓉暗示着夫容,这是女子思夫的口吻。
嗯,是的,可是你怎么解释“环顾望旧乡”呢?古代女子都是养在深闺里,不出门的,生活范围非常小。
怎么能够做到“环顾”呢?
嗯,不大明白,先坐下思考一下。
有没有同学来帮帮他。
你说,这里的女子采莲可能是男子的想象,他想象家乡的女子在采芙蓉要送给她,于是他想起了心上人,回头还望故乡,嗯,你说的很有条理。
你说,你觉得也有可能是女子在幻想出门在外的丈夫在思念他,但不大确定这种想法。
那老师来帮你确定一下,这是有可能的。
采芙蓉的女子在采芙蓉,采着采着,她就想起了丈夫,想着说丈夫也许正回头望着故乡呢。
这位同学,你有什么疑问。
你说,这采莲的女子是不是太自恋了。
同学们觉得呢?有的同学摇头,还有一些同学点头。
那么老师告诉大家,这其实是一种手法,叫做悬想。
请看大屏幕,悬想,不写自己思念对方,而写对方思念自己。
类似的例子我们有没有学过啊,我听到有同学已经说出来了,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其实是王维在想念家中的兄弟,却写兄弟登高时在想念他。
这就是悬想。
大家都明白了吗?
那老师有个问题,这首诗的主人公会不会都是女子呢?大家都摇头,为什么啊。
哦,因为古代女子养在深闺,生活范围狭小,她们不可能环顾望旧乡。
那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这首诗的主人公可能有三种。
拿起笔记下来。
第一种全部实写,主人公是男性;第二种主人公是女性,前半部分是实写,后半部分是虚写;第三种主人公是男性,前半部分是虚写,后半部分是虚写。
五、体悟情感:
同学们这首诗歌的情感是什么呢。
忧伤。
同学们,主人公仅仅只有忧伤吗,他的心情有没有变化?
有,一开始是喜,为什么,看到芙蓉想采给心上人;接着呢所思在远道,心情有点失落,但他想到心上人在远方也许想着自己,所以他可能有一种蜜甜的忧伤。
可是最后回到现实,是忧伤以终老。
这时候的忧伤还能不能有甜蜜了,不能,已经回到现实了。
而且是忧伤到终老(板书:伤终老)。
为什么呢?你说,他们互相爱着对方,所以不能见到对方才会这么的悲伤。
嗯是的,爱之深所以忧之深。
同学们读了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受呢?你说,为她们相爱而不能相守感到悲伤。
你呢,你为她们坚贞的爱情而感动。
是啊,读了这首诗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感受,请你们回去后把你们的感受写下来,我们下节课来分享。
同时,对比《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体会主人公的情感。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