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摘要:在道路修建行业里面将具有较大压缩量且有一定有机物物、排水难度较高的路基称之为软土路基,软土路基处理不当会对道路工程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造成巨大影响,严重缩短道路的使用寿命。

有时候路面问题还会对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带来威胁。

现阶段工程施工中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表层处理、排水处理、换填处理、碎石软装处理等方式。

本文主要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针对道路工程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道路工程;软土路基;施工技术
一、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路基之所以压缩性高,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空隙。

空隙之间密闭性比较强,排水性较差,这些空隙中又存在一定的水分,在各种自然环境下土质中也可能存在一些微生物和腐植,让软质路基受到反复荷载时变成橡皮土,进一步增加地基处理的难度。

在曾经有些道路工程施工中,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比如通过表层换填确实能实现了地基的表层稳定性,但在反复的路面荷载之下以及后期的长期渗水之后,导致路基再次软化。

当路面路过超载车辆之后,会直接压坏路面导致断层或鼓包,因此对于道路工程来说,应重视对于软土路基的处理。

二、软土路基的常用处理方法
解决软土路基要根据其形成的原因落实相应的施工措施,行业里面只要是通过改变其物理性质提高软土路基的荷载能力、增加排水性来实现路基加固的目的。

目前行业里面使用的主要有路基加固、土质换填、表面排水、搅拌桩等处理方式。

1、路基加固施工
路基加固主要是针对于软土质的空隙率不大,软土特征不明显且后期道路不会频繁出现超重车辆行驶的路段,通过对现有软土路基的加固,可以提高路基整
体的承载性能。

其施工方法可以将软土路基与白灰或水泥按照设计实验比例进行搅拌之后将路面固化,固化的厚度要根据道路荷载设计来确定。

必要时在软土路基固化之前可以加入一些砂石进行搅拌,提高软土路基的排水效果。

也可以根据设计需求调整级配碎石,提高路面整体的承载性能,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加大对道路基础的施工厚度,强化道路技术的整体性,同时提高路基的排水性能,弱化后期积水对路基的影响。

2、土质换填
土质换填是处理软土地区最彻底最干脆的方法之一,适合软土层厚度不大、开挖方便、换填土运送方便的施工现场。

其具体的操作就是先将原本的软土路基给挖出来,除了路面位置之外还要向路面两边至少挖一米的距离,将勾兑好的土质或符合要求的沙土土质进行一层层的换填,在换填的过程中每一层土质的摊铺厚度不要超过20公分,要使用压路机经过静压和震压两部分之后方可持续填土,确保换填土质的压实符合设计要求,要严格控制换填土质的含水率,通常以“手握成团落地成沙”为标准。

在换乘过程中对于边角位置要进行人工压实,避免边角地基处理不到位。

而且在土质换填之后,要保证路基的排水性,避免后期因积水的原因导致路基出现二次软化。

土质换填在软土路基处理中并不常用,因为在换填的时候,需要先将原本的土挖出来运走,再将符合要求的土填进去。

相对于其他的施工方法,成本更高、工程量更大,施工进度更慢,通常来说换填出来的土还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堆放,否则的话,可能会对周围的生态造成污染。

若施工现场其他的地方挖出来的土质能满足填土要求还好,若是需要拌合灰土或者从施工现场以外购买土质还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了施工进度。

而且在施工过程中还可能会受到各种天气影响,要求对事故现场做好保护,比如在南方地区雨水较多,可能刚换填好的土还没来得及压实施工,若遇到天降暴雨可能之前的工作会毁于一旦。

3、碎石软桩处理办法
碎石软装的概念就是在软土路基上面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人工成孔,人工成孔之后在孔洞里面塞入一些经过级配调整好的砂石和碎石组成的混合物,将混合
物灌入孔洞之后进行敲击振捣,从而确保孔洞的密实性。

通常来说孔洞的数量大小和位置要结合软土路基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经过处理之后的路基要满足后期的使用要求。

该方法的本质就是通过碎石和砂石的混合来提高路基整体的承载性能,同时砂石又是一个良好的排水通道,软土路基地里面的水质会顺着通道缓慢地向地下排出,提高软土路基的表层强度,通常来说在软头颅基层面上还会搭配上一定厚度的沙层。

但碎石软桩成孔的方法比较困难,适用性并不是很广泛,因此在道路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不是很普及,但该方法的优点就是成本相对较低。

4、搅拌桩
搅拌桩法是属于软土路基表面处理技术之一,其施工方法就是将软土路基表层的土质用旋耕机给旋耕起来并进行充分的打散。

通常来说旋耕的深度越高地基处理的效果越好,将旋耕起来的土体进行反复的晾晒降低土体中的含水率。

当土质中的含水率下降到合理范围内之后,在土地上面撒上一定比例的水泥、沙土或其他一些能够改变软土路基属性的材质,用旋耕机将这些材质进行充分混合之后,使用压路机反复将路面给压实,从而改变软土路基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提高道路的承载力。

通常来说旋耕压实之后的软土路基表面上可以形成20公分左右的强度土层,同时再结合道路基础加固技术,其承载性能基本上可以满足道路通行的建设需求,避免因各种因素导致的地基沉降或位移。

该方法由于施工工艺比较简单,施工成本较低,在道路工程软土路基处理中使用的也相对常见。

通常来说适用于软土路基中含水量不太高,且空隙率不大整体地质层相对稳定的区域。

5、其他的一些处理方法
导致软土地基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土质中的空隙率较大,压缩性较强,而且里面有大量的水分无法排出去。

有些道路工程施工中可以利用当地气候特点,在冬季的时候将软土层给挖出来放在外面冻干之后再进行回填。

在回填过程中通过设置盲沟的方式,提高软土层的排水效果,称之为盲沟软土排水法。

该方法的本质就是通过降低软土地基中的水量,并增加软土地基的排水性能。

设置盲工排
水通道的时候,应通过大厦与沙地材料的融合,提高排水的效果。

通常在门口排水时,需要在软土路基表面层适当的增加荷载,促进排水的效率,实现土层的快速凝结。

该方法一般和碎石软装法经常混合使用。

结束语:
道路工程在施工前应做好充分的勘察工作,合理的避开软土路基的路段,当无法避开时,应针对软土路基所出现的标高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

通常来说在软土路基上面会有一层的硬土层,硬土层能够对软土路基上面起到一定的承载作用,所以在施工的时候应注重避免对硬土层的破坏,从而减少对软土路基处理的成本,对于硬土层达到一定厚度的路段,其荷载能力不影响道路使用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忽略下层的软土路基,当然具体的施工方案还要结合项目特点再做出最终的决定。

参考文献:
[1] 罗清平, 周小梅. 对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探讨[J]. 中国建材科技, 2014(S2):1.
[2] 陈隆柏. 浅谈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软土路基施工技术[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4, 000(024):1248-1248.
[3] 陈仕普. 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路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 建材与装饰, 2018(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