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养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班主任基本素养标准
一、育人思想和理念
1.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认同班主任工作的独特性和专业性,热爱班主任工作。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3.关爱学生,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
4.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讽刺、挖苦、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5.信任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二、个人修养和品行
6.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
7.乐观开朗,有亲和力,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8.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
9.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
10.尊重家长,接待家长有礼有节,与家长交流谦和、诚恳。
11.有一定的兴趣爱好,具有一至二项特长。
三、专业知识和方法
12.了解关于学生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和
政策规定,掌握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侵犯与伤害行为的预防和应对办法。
13.掌握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14.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掌握保护和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策略和方法。
15.了解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并掌握其教育方法。
16.掌握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和性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
17.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和行为方式。
18.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欣赏、
表现知识。
四、专业能力和素质
19.了解观察——
△熟记全班每个学生的姓名、性别、学号、社会兼职等情况,了解学生成长的基本经历,了解学生的品行特征、学习状况、健康状况、兴趣特长等。
△熟悉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家庭的基本情况。
△对学生日常表现进行观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动态,发现和赏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关心班级内特困生、问题生、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生
活情况,及时了解并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
20.组织管理——
△指导班集体确立发展愿景,制订班级阶段和学期工作计划,定期做好班级工作总结。
△指导学生制订并落实符合班级实际的规章制度。
△认真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维护班级良好秩序。
△加强班级主体文化建设,建设“整洁、美观、文明、温馨”的班级文化环境。
△组织、指导开展班会、团会(日)、文体娱乐、社会实践、春(秋)游等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
△根据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
△指导学生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发展,用科学的方法防止和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和行为。
△指导班委会和班级团工作,积极推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班级管理机制。
△组织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灵活使用多元评价方式,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21.综合协调——
△善于倾听,平等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牵头建立并落实班级教导会制度,经常与任课教师、学校德育职能机构及管理工作者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形成合力。
△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联系,善于听取家长的合理意见和建议,并能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善于利用社会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学生的突发事件,能及时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22.反思创新——
△注重学习,善于反思,不断自我调整和改进工作。
△针对工作中的现实需要和问题,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班级管理有特点,形成有特色的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