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入画_淋漓大写——周毅的绘画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05 No.255
策划·视界
周毅
Zhou Yi
周毅,斋号濂溪草堂。
结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书法家协会行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朝阳区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乾元书社社员、中国人民大学画院岳黔山工作室画家、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中国书法篆刻特聘教授。
以书入画 淋漓大写
以书入画,书画同源,是老话题了。
这是文人画概念进入中国艺术史时所衍生出来的一个基本命题。
赵孟在《秀石疏林图》中题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
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这可以视为首次把书法和绘画合流的观点。
但书法用笔在绘画中的应用,似乎更早。
谢赫说:“六法者何?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
”钱锺书在《管锥编》中
说,“骨法用笔是也”应断为“骨法,用笔是也”。
东晋卫铄在《笔阵图》中也提到“骨”字,如“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
我们可以看出,“骨”在这里指的是力量、笔力。
由此可以看出,谢赫虽然没有明确说出绘画中的书法用笔,但是强调了
绘画中笔法的重要性。
而赵孟此语,算
是在画论史上首次在技法层面明确提出“书画同源”“以书入画”。
赵孟的这一说法影响了其后的“元四家”“明四家”,直至晚明画家。
后世也有持此论者,如黄宾虹在《古画微》中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
士夫隶体,有殊庸工。
”
至于今日,“以书入画”为多数艺术家所接受,成为品评中国画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很多中国画作者的艺术追求。
青年艺术家周毅,蛰居北京数载,曾先后师从王镛、岳黔山等书画大家,深入学习书法和中国画艺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这种艺术经历,使他有意识地走向“以
—
周
毅的绘画作品
文_李维
河南省南阳市美
术家协
会副主席、秘书长
周毅 香风濯锦图70cm×279cm 2022
56
书入画”、书画相融合的道路。
这也是一位有理想、有情怀的艺术家的自我
觉知。
周毅的中国画,得益于他的书法造诣。
“以书入画”,书和画必须融
合统一。
所谓融合,一是技术层面上的,用书法的笔法去造型状物,书写物
象;二是精神层面上的,就是书、画都发乎性情、观念等,因此要在性情、
修养方面融而为一。
周毅很好地将书、画加以融合,这是从形式到情感的统
一。
《石榴图》是他2021年的作品,满纸流露出酣畅淋漓的抒情性意趣,画
面的物象用笔草草勾勒,叶子用大笔侧锋点出。
画面上线条沉着厚重,但意
气飞扬,草情篆意弥漫,充分体现了书法用笔的柔中见刚、有收有放。
《醉
花荫·小鸟》是周毅另一幅花鸟画,也是“以书入画”的代表作,可以看出
笔墨的丰富变化。
其画面粗线浑厚,细线秀美,用笔含蓄内敛、沉着果断,
线和面讲究节奏变化、气韵衔接,物象色彩明快而生动。
书和画的技术和精
神表达完美结合。
唐代张彦远说:“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书法用笔结合绘画的造型状物,以
用笔为骨,以色彩和墨色的铺陈为辅,体现了周毅对笔墨的熟练掌握,以及
书法意趣和画面意趣的融合统一。
艺术在于创造,中国画是以继承为内核的艺术,故而风格的创新和笔
墨程式的建立是首要任务。
艺术家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个人风格和精神
高度。
“以书入画”是文人画家创建个人艺术风格的有效手段。
八大山人把
简约古质的书法意趣转化到绘画中,形成高古浩渺、苍润奇崛的艺术风格。
吴昌硕也是这方面的典型,他的画笔力雄厚,用笔朴拙、苍茫、老辣,极具
浑圆雄强的力量感。
其画面气息厚重,而又意蕴丰富、万象纷呈,充满金石
气,和他的篆隶如出一辙。
齐白石将书法中的纵横大气、淳朴劲健的用笔引
入绘画;徐悲鸿以碑隶笔法写骏马,笔墨奔放而灵动;陆俨少的“勾云法”
则得益于他的书法。
当代艺术家中,王镛、李老十、陈平等也都是书画兼融
的代表性画家。
作为后来者,周毅有着明确的自我取向。
他借鉴前人的经
验,在“以书入画”的审美追求中不断探索自己的艺术风格。
比如,他将行
草书的笔法和意趣融入绘画,以求清雅洒脱的率性之美;或用篆隶笔意营造
苍茫浑厚的意境。
《醉花荫·鸡雏》上面是藤花,用轻盈、细腻的行草笔
法勾勒点染,下面的火鸡和鸡雏则用老辣纷披的大笔线条勾勒,在色墨的交
融中表达出欢快、温馨的审美情趣。
《醉花荫·火鸡》和《西双版纳花鸟写
生》系列则呈现出另一种艺术趣味。
画面笔墨氤氲、真气弥漫,一派苍厚、
野逸的气象,充满金石气和山林气。
用笔有平、圆、留、重、变,墨法有
浓、淡、破、泼、渍、焦、宿。
这些笔墨元素构成了画面的物象系统,也构
成了平面空间上的形式系统,二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意象系统。
这正是中国
绘画哲学萌生之处,由书法而形象,以形而写神,最终使艺术家的情志得以
彰显。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书画同源”,从中国的文字和原始绘画来看,
都具有象形、刻画物象的一致性。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仓颉之初
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
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因此文字
也好,图形也好,都是物象之本。
另外,书、画都是用线造型,都是以毛笔周毅 石榴图
138cm×34cm
2021
57
2023/05 No.255
周毅 西双版纳花鸟写生之一34cm×69cm
2022
周毅 醉花荫·小鸟34cm×60cm 2022
58周毅 西双版纳花鸟写生之二
69cm×34cm
2022
为造型工具,所以强调书法用
笔在绘画实践中的运用,体现
在作品中就是笔墨语言。
古人
说:“笔到则意出,墨到则韵
生。
”笔墨是相辅相成的,是
画家作品得以气韵生动的原因
所在。
中国画和书法作为中国
艺术形式,是以中国文化为根
基的,是中国民族文化和深层
心理结构影响下的产物,体现
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人格理
想以及审美趣味。
这在文化层
面和技术层面就使书法和绘画
有了更多的相似或相同之处。
周毅的艺术创作印证了这一命题。
他追求艺术而能把
书画融会贯通,变成适合并能
表现自己个性的东西。
以书法
之笔入画,或得之于苍厚、圆
融、灵活,或得之于含蓄、秀
润、清明。
以画境证心境,以
心境化意境,从而挥洒出淋漓
恣意的艺术境界。
约稿、责编:史春霖、金前文
59
2023/05 No.255
周毅 海芋疏影62cm×247cm
2022
周毅 西双版纳花鸟写生四屏 138cm×35cm×4 2020
60周毅 醉花荫·鸡雏 240cm×160cm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