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
摘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高校发展以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下,虽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岗位,此类岗位的薪资水平一般也比较高,但此类岗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非常高,具体的要求可为专业方面的要求,也可为综合素质方面的要求。

这就导致高校大学生在毕业之前,就会面临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之不稳定的就业环境以及特殊时期的就业压力,进一步促使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畏首畏尾,毫无头绪。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
1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分析
1.1促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
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职业品格,在这种职业品格的引导下,学生可正确认识职业的技能性要求,科学分析自身的就业优势,并将就业优势与自身的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合理认识当今的职业发展需求,选择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

通过接受良好的思政教育,学生可正视自身的性格特点、专业能力水平,并结合现阶段大学生就业发展的新形势,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

期间,教师可为学生分析当下的就业心理,引导学生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摒弃好高骛远的求职心理,促使其可在求职过程中踏实下来。

高效思政教育的内容比较广泛,相应的教学过程也比较灵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出针对性的就业意见和建议,这也是促使高校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品格的基础。

另外,借助思政教育中的一些实例,教师可与学生一同分析实例中学生做法的合理性,以现实为依据,为学生讲解良好的职业品格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可进一步强化学生形成良好品格意识的思维。

1.2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促使学生在后续的生活以及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健全优秀的工作品格,并使学生可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总结社会生活的相关规律,获得更好的就业体验。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课本内容,从理论层面为学生分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重要性,并为学生提供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的方式方法。

此间,教师也可利用课外教育资源,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视频、音频资源,为学生更加全面地分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的内涵,引导学生可将实际的生活与价值观的内涵联系起来,从精神层面强化自己,做好求职就业的准备工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可促使学生的工作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奋斗目标,而奋斗目标是学生自我发展与自我突破的动力源泉,不仅可促使学生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寻找到更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平台,也可强化学生面对风险、战胜困难的能力,这对初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1.3促使大学生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
从就业压力的角度分析,绝大多数学生的就业压力都比较大,一方面由于学校本身的起点并不高,另一方面也与自身对就业过程的认识相关。

很多学生在就业阶段,表现出了无所适从的精神状态,无法很有效地形成自身的求职“法则”,存在一定的不自信或者盲目自信的情况。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学校就业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展示更为实用的就业技巧,并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

针对一些就业心理“飘忽不定”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其乐观对待当先就业局势的基础上,可正确分析自身的就业优势和劣势。

2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就业指导的教学方法分析
2.1开拓就业思维,拓展学生就业视野
开拓就业思维,拓展就业视野是提升高效思政教育中就业指导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

具体而言,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课本或者其他固定教材中的体现优秀就业思维的内容。

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此内容为“媒介”,为学生介绍更多的就业技巧。

为了促使学生可在就业过程中具有内在的求
职动力,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创新资源的应用方法和应用形式。

为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关注自身专业与当今社会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明确自身专业的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2.2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
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就业的方向或者就业的方法略显苍白,一方面由于学生对自身专业的实际工作状态并不了解,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缺少工作实践经验相关。

为此。

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选择课后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在假期中参与一项或者两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高校思政教育应要求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与自身专业相关的工作内容,并将此类内容与自身在高校学习到的基础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促使学生在时间学习活动中明确专业知识的具体应用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明确专业学习的方向,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

在学期初期,高校思政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书写相应的社会实践报告。

2.3科学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就业指导资源
现代化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政教师开展就业指导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更为便捷的教学途径。

具体而言,首先,高校思政教师可利用借助手机客户端,建立与就业指导相关的公众号,并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公众号中的内容。

在选择公众号内容时,高校思政教师可结合学生专业的具体内容和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选择与当下专业的最新就业形势相关的评论文章,最好带有准确的数字,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对自身专业的就业局势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2.4重视家校共育,排查家庭影响因素
在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学生家长对学生就业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家长的就业思想比较“守旧”,期待学生可在就业期间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

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的工作状态其实早就发生了变化,很多学生对新型工作的兴趣更大,对自由工作的兴趣也更浓厚。

为此,高校思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也应将学生家长的想法考虑进来,为学生家长提供开展家庭教育的资源,引导学生家长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念。

当然,受限于高校教育形式,教
师和家长无法进行直接沟通。

为此,教师可在学期末或者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关键时期,为学生家长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家长可对当下的就业形势形成正确的认识,并可基于学生一定的鼓励,支持学生自由就业,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为学生创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借此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降低家庭因素对学生就业情况的影响。

3结束语
总之,本文在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结合就业指导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第一,开拓就业思维,拓展学生就业视野;第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第三,科学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丰富就业指导资源;第四,重视家校共育,排查家庭影响因素。

希望广大高校思政教师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就业指导的一般要求,合理选择具体的教学措施,并在实践教学中灵活变通,进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中就业指导教学的水平,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朱蓉,张丹妮,任方芳,布合力其姑力·阿布都克热穆,李楚荔.高校团品牌活动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实效性影响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为例[J].北方文学,2018(23):150.
[2]袁颖,程荣旺.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经营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