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期末A卷含解析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复习培优卷A卷
(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2·云南·永善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据凤凰网报道,2022
年
7
月,“半个中国的人都在云南”,云南
再次成了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这也说明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比如云南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
那么你知道该遗址在云南的哪个地方吗?()
A.大理B.曲靖C.元谋D.丽江
2.(2022·广西玉林·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图,促使图一向图二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的影响B.语言的产生C.自然环境的变化D.生产工具的进步
3.(2022·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七年级期中)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部分墓地中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也往往随葬陶鼓、玉钺、石磬、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
A.已经进入铁器时代B.玉器制作技艺高超
C.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农耕技术比较发达
4.(2022·山东·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人会制造乐器、仓颉创造文字”,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发现或传说的是()
A.中国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出现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百家争鸣
5.(2022·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七年级期中)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井田制
6.(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图。
据此可知,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
A.才能高低B.前朝后裔C.功劳大小D.血缘关系
7.(2022·云南·永善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字()
A.金文B.象形文字C.形声文字D.甲骨文
8.(2022·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它是()
A.B.C.D.
9.(2022·江苏·飞达路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D.天子依附于诸侯
1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
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1.(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其中“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这一优秀文化体现的是()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B.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C.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12.(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曾经对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秦始皇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他推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C.他推动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13.(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有关郡县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朝廷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B.郡县以下设乡、里、亭等
C.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D.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14.(2022·江苏·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两千多年前,中国的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百多年前,法国的伏尔泰也质疑:“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二人的共同观点是()
A.主张民主法制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主张保护私有财产D.反对封建迷信15.(2022·陕西·韩城市新蕾中学(完全中学)七年级期中)“推恩”的实施导致诸侯国分崩离析,很多侯国仅有数县的大小,不少诸侯国原有的势力范围被收归中央,由郡县管辖,剩余的诸侯国也因为实力削减难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
由此可见,“推恩”()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增强了地方实力C.完善了郡县制度D.加强了民族团结16.(2022·安徽滁州·二模)《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A.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B.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17.(2022·山东·平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
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A.东汉的兴衰B.东汉的衰亡C.东汉的政治黑暗D.东汉的建立和灭亡
18.(2022·贵州遵义·七年级期末)下图为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
下列关于佛教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佛教的创始人是张角
B.佛教是张骞通西域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C.佛教是西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传到中国洛阳
D.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19.(2022·山东泰安·期末)研究表明,佩戴口罩如KN95,是能预防冠状病毒的。
早在东汉末年,我国一位医学家就提出“治未病”的观点,该医学家的代表作是()
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农政全书》
20.(2022·福建泉州·七年级期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诗中战役()
A.推动了曹操统一北方B.推翻秦朝残暴统治
C.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D.促进了民族大交融
21.(2021·广西贵港·七年级期末)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正确反映了229年“三国鼎立形势”的图示是()
A.B.C.D.
22.(2022·陕西榆林·七年级期末)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每一次人口大迁徙都伴随着浩劫与灾难。
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形成于()
A.西汉后期B.西晋末年C.东汉后期D.东晋末年
23.(2022·辽宁沈阳·模拟预测)儒家礼教文化中有跪坐习俗,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成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A.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B.民族交融的加强
C.国家由统一走向政权分立D.孝文帝汉化措施对鲜卑族的影响
24.(2022·全国·七年级单元测试)皇室拓跋氏的拓意为土,跋意为后,后是君主之意,土是万物之始,故改姓元。
鲜卑贵族中的拔拔氏改为长孙氏,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陵氏改为穆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兰氏改为贺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等。
这则材料表明北魏孝文帝进行的改革措施是()
A.学习汉语B.与汉人通婚C.改汉姓D.改服饰
25.(2022·湖南娄底·九年级期末)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独创一家,行书、草书流畅潇洒,“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他被后人誉为“书圣”。
以下书法作品中,其代表作是()
A.B.
C.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材料题(共4小题,其中26题12分,27题16分,28题14分,29题12分,共50分)26.(2022·江苏·连云港市新海初级中学七年级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据材料一,写出其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写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其他表现。
(4分)
(2)据材料一、二,归纳其共同的历史作用。
结合所学,写出材料二工程的修建者。
(4分)
材料三:秦国在春秋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后于关东齐、楚、萧、赵、魏、韩这六个大国……由于连年征战,劳动力严重缺失,农业生产低下……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变法……随着农业制度改革的深入,秦国粮食大量储积,大大增强了秦国国力。
——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映变法的现实意义》(3)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前后秦国农业发展的变化。
结合所学,写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发展的具体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
(4分)
27.(2022·山西·寿阳县教研室七年级期中)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
材料一: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汉因循而不革。
——《汉书·百官公卿表》(1)材料一中“秦兼天下”的人物是谁?材料一反映了秦朝创立的什么制度?并根据所学说出该人物创立此制度的目的。
(6分)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归纳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6分)
材料三:汉初,经济萧条,国力贫困。
……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统治政策。
……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后,采取了怎样的统治政策?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4分)
28.(2022·安徽蚌埠·七年级阶段练习)民族交融和中外交流都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
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下列探究活动,请你和大家一起参加。
(14分)
【读图识史】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①起点、②途经区域、③最远到达地区的古代名称,说出一位开辟或维护这一“要道”的汉朝功臣。
(4分)
【列表归纳】
材料二丝绸之路开辟后的中西交往
(2)请你说出西汉为保护丝绸之路设置了什么机构。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6分)【以物鉴史】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文物传递了哪些历史信息?(4分)
29.(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8分)
材料
观察材料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怎样趋势?有历史学家认为:当时这种趋势的出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请根据图一、二以及所学知识对该观点进行阐释。
(8分)
期末复习培优卷A卷
(满分:100分;时间:7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卷Ⅰ(选择题共50分)
三、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2·云南·永善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据凤凰网报道,2022年7月,“半个中国的人都在云南”,云南再次成了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
这也说明云南的旅游资源丰富,比如云南有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
那么你知道该遗址在云南的哪个地方吗?()
A.大理B.曲靖C.元谋D.丽江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是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遗址,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170
万年前,所以该遗址是在元谋县,而不是大理、曲靖和丽江,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项。
2.(2022·广西玉林·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图,促使图一向图二进化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动的影响B.语言的产生C.自然环境的变化D.生产工具的进步
【答案】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在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
故选A项。
3.(2022·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七年级期中)浙江省良渚古城遗址部分墓地中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陶寺都城遗址大的墓葬也往往随葬陶鼓、玉钺、石磬、龙盘等表明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礼器,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对比鲜明,这说明()
A.已经进入铁器时代B.玉器制作技艺高超
C.社会阶级分化明显D.农耕技术比较发达
【答案】C
【详解】根据题目中,大的墓葬随葬品较多和普通墓葬较少的随葬品形成鲜明对比,可知在这一时期私有财产出现,社会阶层开始分化而且已经比较明显,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出现铁器,因此无法判断这时已经进入铁器时代,排除A项;墓葬中的玉器制作工艺高超是为了彰显墓主人尊贵的身份,排除B项;材料中也未提及农业工具和农业发展相关证据,因此无法证实,排除D项。
故选C项。
4.(2022·山东·商河县第三实验学校七年级期中)“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人会制造乐器、仓颉创造文字”,下列选项中符合上述发现或传说的是()
A.中国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的出现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D.百家争鸣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半坡人会制造乐器、仓颉创造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境内早期的人类山J顶洞人会缝制衣服,距今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会使用天然漆,距今6000年前的半坡人会制造乐器,而传说中仓颉创造了文字,这说明了中国古老文明的起源和发展,A项正确;早期国家的出现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排除B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是秦汉时期,排除C项;百家争鸣是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排除D项。
故选A项。
5.(2022·广东·深圳市海湾中学七年级期中)据《礼记·礼运》记载:夏朝建立后,“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材料中“小康”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井田制
【答案】B
【详解】材料“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反映的是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禹死后,启继承了父位。
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正确;“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原始社会末期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称为“禅让制”,排除A项;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巩固统治,排除C项;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发展成熟,排除D项。
故选B项。
6.(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中)观察下图。
据此可知,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
A.才能高低B.前朝后裔C.功劳大小D.血缘关系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可知,同姓的封国占大部分,能够说明分封制的主要依据是血缘关系,D项正确;才能高低与分封制无关,排除A项;前朝后裔和按功劳大小也可以进行分封,但人数很少,排除BC项。
故选D项。
7.(2022·云南·永善第三中学七年级期中)下图体现的是哪一种文字()
A.金文B.象形文字C.形声文字D.甲骨文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
题干中刻在龟甲的卜辞,牛骨刻辞,体现是甲骨文,D项正确;ABC项都与题干图片不符,排除ABC项。
故选D项。
8.(2022·福建三明·七年级期中)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就诞生在商朝,它是()
A.B.C.D.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C项正确;牛虎铜案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的早期青铜器,它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项。
9.(2022·江苏·飞达路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朝晋20次。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结好
C.周王室地位衰落D.天子依附于诸侯
【答案】C
【详解】据材料“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
朝晋20次。
”可知,春秋时期鲁国国君在朝拜周天子的同时,还多次朝拜齐国、晋国,这反映了当时周天子的势力下降,而齐国、晋国的实力上升,C项符合题意,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定期”向周天子纳贡,排除A项;B项反映的是现象,其实质是齐国、晋国实力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天子依附于诸侯”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项。
10.(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
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A.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答案】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项正确;汉武帝时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排除B项;西汉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排除C项;近代西学传入中国,排除D项。
故选A项。
11.(2022·山东临沂·七年级期中)习近平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
其中“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这一优秀文化体现的是()
A.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B.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
C.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D.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答案】C
【详解】“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C项正确;“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无法体现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排除A项;“安民富民乐民,为政以德”体现了儒家“民本、德治”的思想,与法家“以法治国”的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项。
12.(2022·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某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曾经对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了评价,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秦始皇
A.他统一六国,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他推动改革,促进民族融合
C.他推动大一统措施,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D.他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答案】A
【详解】依据题干示意图可知该人物是秦始皇,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A项正确;北魏孝文帝进行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北方民族融合,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排除C项;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繁荣局面被称为“贞观之治”,排除D项。
故选A项。
13.(2022·江西宜春·七年级期中)下图是有关郡县制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了()
A.朝廷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县令B.郡县以下设乡、里、亭等
C.郡县的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免D.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C
【详解】根据图片内容“你到地方做官要好好地干,不然我会撤销你的职务!”结合所学可知,地方长官的任免由中央决定,C项正确;地方上郡县的长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排除A项;郡县以下设乡、里、亭等,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在题干中均未体现,排除BD项。
故选C项。
14.(2022·江苏·宝应县泾河镇中心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两千多年前,中国的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百多年前,法国的伏尔泰也质疑:“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二人的共同观点是()
A.主张民主法制B.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C.主张保护私有财产D.反对封建迷信
【答案】B 【详解】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反对封建等级制度,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18世纪开始,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伏尔泰等进步思想家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B项正确;陈胜、吴广起义没有体现民主法制,排除A项;伏尔泰强调天赋人权,提倡自由,批判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认为私有财产是神圣的,陈胜吴广起义没有体现主张保护私有财产这种思想,排除C项;陈胜、吴广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形式,道出了秦王朝的残酷统治及广大平民的怨恨之情,还采用“丹书鱼腹”、“篝火狐鸣”等迷信的方式,为起义制造舆论,排除D项。
故选B项。
15.(2022·陕西·韩城市新蕾中学(完全中学)七年级期中)“推恩”的实施导致诸侯国分崩离析,很多侯国仅有数县的大小,不少诸侯国原有的势力范围被收归中央,由郡县管辖,剩余的诸侯国也因为实力削减难以和中央朝廷分庭抗礼。
由此可见,“推恩”()
A.加强了中央集权B.增强了地方实力C.完善了郡县制度D.加强了民族团结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下诏允许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他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武帝又找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加强了中央集权。
A项正确;“推恩令”削弱了地方的实力,排除B项;完善了郡县制度、加强了民族团结与题干无关,排除CD项。
故选A项。
16.(2022·安徽滁州·二模)《史记·平准书》记载:“(汉武帝)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汉武帝的这一举措()
A.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B.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
C.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D.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 项正确;国家统一铸造货币不会降低了人民生活水平,也不会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排除AB项;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
17.(2022·山东·平阴县第四中学七年级期中)理清线索有利于把握历史知识。
下面线索的主题是()
A.东汉的兴衰B.东汉的衰亡C.东汉的政治黑暗D.东汉的建立和灭亡
【答案】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刘秀建立了东汉,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专权都是在东汉时期,黄巾起义是在东汉末,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图示中的线索反映的是东汉的兴衰,A项正确;光武中兴不属于衰亡和政治黑暗,排除BC项;D项没有体现出兴盛,而且黄巾起义以失败告终,东汉还没有灭亡,排除D项。
故选A项。
18.(2022·贵州遵义·七年级期末)下图为黔北佛教圣地——金鼎山。
下列关于佛教的描述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