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1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②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助于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③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三、教学难点:学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及作品。
1、《世说新语》是刘义庆〔南朝·宋〕所创作的一部主要记载汉末、三国至两晋时期士族阶层的言行风貌和轶事琐语的笔记小说。
此书不仅保留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珍贵史料,而且语言简炼、文字生动鲜活,又是一部文学价值极高的古典名著。
自问世以来,便得到历史文士阶层的喜爱和重视,至今仍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刘义庆也因为此书而名垂千古。
《世说新语》共八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门,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等。
篇幅短小,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4)永。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2、刘义庆,南朝宋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二、诵读课文。
1、听录音。
要求学生边听边注意正音和句读,把握感情基调,体会语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要求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表情,注意节奏。
3、学生分角色朗读,注意句读、语调等。
三、探究学习。
1、课文及翻译
期行
翻译:《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表示歉意,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解释文言字词:
1)、下车引之(代词,代元方)
2)、去后乃至(才)
3)、门外戏(嬉戏)
4)、相委而去(舍弃)
5)、日中不至,则是无信(没有信用)
6)、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没有礼貌,失礼)
4、区别的文言字词:
1)、尊君在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2)、待君久不至(“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3)、家君期日中(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四、人物形象
1)陈太丘
遵守时间(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2)友人
言而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言语无礼(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知错能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
3)元方
懂礼识义(待君久不至,已去)
义正词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
童真无邪(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还有“元方入门不顾”都是童贞无邪的表现)
五、课外拓展
假如你是友人,或者是元方,在本课的特定情境中,你在言谈和举止方面应该怎样做?1.友人:
1) 先道歉,解释自己迟到的原因。
2) 求得别人的原谅,今后注意改正
3) 不应该在孩子面前骂人,更不应该骂人家的父亲
4) 找别的机会向陈太丘父子道歉
5) 今后一定要遵守时间,言而有信
2.元方:
1)和元方一样有理有据,指出友人的错误
2)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
3)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4)不要管大人之间的事
总结课文要点:以信做人以礼待人
六、课后巩固。
1、翻译句子。
①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完成课后练习
3、熟背课文。
4、实践练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查阅《世说新语》,讲给其他同学听。
第二课时
(一)导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世说新语》中的第二则小故事《乘船》
(二)分小组学习《乘船》,教师巡视指导
1、正音,歆xin 宁 ning 既 ji 邪 ye 辄 zhe 遂 sui 劣 lie
2、重点词语:俱:一起(与时俱进与日俱增)欲:想要(随心所欲)辄:当即(浅尝辄止)舍:she 扔掉抛弃(舍生取义舍己为人舍近求远舍本逐末)舍:she 房屋(客舍青青柳色新)宁:难道遂:于是,就本:原来,先前疑:犹豫不决(犹疑不定)所以:┉的原因难:感到为难耳:罢了
3、哪位同学不看书,根据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来给大家讲讲这则故事的大概意思?
(三)设置问题由学生答题
1.这则短文主要写了几个人物?怎样刻画这两个人物的?
(语言)角色朗读,从文中找出对比(写作手法)的句子,从两个人这两次行为的对比中,两个人怎样的性情品质呢?
原句(略)王朗轻诺寡信,不负责任。
华歆重诺守信,考虑周全,救人救到底
2、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
一个人要对自己说过的话负责任,不能轻诺寡信。
3、你们从这篇短文中还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不能在危难关头舍弃别人。
越是在危难的时候,越是能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高低。
4、《世说新语》中还记录了有关华歆的一则故事,谁查到了,给大家讲讲?
(1).《割席绝交》,管宁和华歆一起在菜园中种菜,看到地上有块金子,管宁把金子当作瓦片石头一样,不管它,仍旧挥动锄头;华歆则捡起金子,把它扔得远远的。
又有一次,他俩曾同坐一张席子读书,门外有乘坐华丽马车的贵官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丢下书本跑去看热闹,管宁就割断席子,跟华歆分开坐,说道:“华歆,你不是我求学问道的朋友!”
(2).听了这则故事,你又该怎么评价华歆这个人呢?(组织讨论)
一分为二,追求富贵,不专心读书,但也有可取之处,在本文中救人救到底的品质就非常令人敬佩。
(3)总结:《三国演义》第66回也提到过华歆这个人,写到割席绝交这个故事。
华歆素有才名,他和邴原,管宁相处地非常好,当时人称他们三人为一条龙,华歆为龙头,邴原为龙腹,管宁为龙尾。
后来,发生割席绝交这件事后,管宁很是鄙视华歆,不再与之为友。
当时汉代衰微,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把持了朝政大权,于是管宁避居辽东,长达三十多年,终身没有出来做官,为曹操效力。
而华歆却先为孙权效劳,后又归附曹操,在一次汉献帝和伏皇后密谋杀曹事件败露后,华歆亲自带领五百甲兵从破壁中搜出伏皇后,献给曹操。
对华歆这种行为,后人曾作诗讽刺他,诗云: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
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由此可见,华歆是个没有主张,追求富贵之人,但就华歆在这篇短文中的行为是值得赞赏的,这种救人救到底,不因危难而弃之不顾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效仿的。
《世说新语》的故事篇幅都很短小,但能通过人物的片言只语或行为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鲜明生动。
《期行》中的(友人)\'下车引之\'¨元方人门不顾\',《乘船》中的一人求助的动作描写,简直像几幅漫画,你能根据故事的内容用笔画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