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天,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虫食害嫩枝皮和叶;幼虫于枝干的皮下 和木质部内,向下蛀食,隧道内无粪屑, 隔一定距离向外蛀1通气排粪屑孔,排出 大量粪屑,削弱树势,重者枯死。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 (1)保护啄木鸟,利用寄生蜂和白僵菌等。 (2)结合修剪除掉虫枝,集中处理。 (3)成虫发生期及时捕杀成虫,消灭在产卵之前。 (4)成虫发生期结合防治其他害虫,喷洒绿色威雷200-400倍液。 (5)成虫产卵盛期后挖卵和初龄幼虫。 (6)刺杀木质部内的幼虫,找到新鲜排粪孔用细铁丝插入,向下 刺到隧道端,反复几次可刺死幼虫。 (7)利用农林措施 (8)桑园附近最好不要种植桑树,以减少虫源 (9) 毒杀幼虫。初龄幼虫可用敌敌畏乳油10-20倍液,涂抹产卵 刻槽杀虫效果很好。蛀入木质部得幼虫可从新鲜排粪孔注入药液, 如50%辛硫磷乳油1-20倍液或上述药液,每孔最多注10ml,然后用 湿泥封孔,杀虫效果最好。
分布范围
分布 国内:北京、天津、广东、广西、湖北、湖 南、河北、辽宁、河南、山东、安徽、江苏、 上海、浙江、福建、四川、江西、台湾、海南、 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等省皆有分布(1992,萧 刚柔) 国外:日本、朝鲜、越南、老挝、柬埔寨、 缅甸、泰国、印度、孟加拉国(1992,萧刚柔)
危害说明
2a一代幼虫蛀道长1.73一3.81m,平均为2.77m, 3a一代幼虫在枝条取食后,进入主干,甚至深 入根部,蛀道平均长3.89m。幼虫共产生排粪孔 13一15个。卵在7d内孵化,孵化率为73.3%0, 乌祖紃(1985)从产卵后至出现第一个排粪孔时间 作为卵期计算,第17d为始孵期,第18d为始盛 期,第20d为盛孵期,第23d为盛末期,初羽化 成虫体内无卵,经一定时间后才怀卵,一般抱 卵数下午比上午多,7月比8月多,6月、9月较 少。桑天牛一日中的产孵时一间以夜间为上主, 产卵盛期在7 -- 8月间,卵分批形成,成熟一批, 产出一批。
生活习性
章士美(1965)研究认为成虫喜食构树、无花果、苹果等的嫩枝皮。 白天取食,夜间产卵。每晚自8时半至次晨4时半左右产卵,天亮前 复飞回白天的栖息木继续取食。幼虫总排泄孔15-19个,蛀道全长 91.5 - 248.8cm。汪永俊(1986)在江苏调查,成虫主要在桑树和构 树上补充营养;秦旦仁(1994)研究了桑天牛卵巢发育与补充营养的 关系,明确桑天牛成虫取食适合的补充营植物桑树后卵巢发育正常, 否则影响其正常发育,不能形成卵。高瑞桐(1994)研究桑天牛喜以 构树、桑树为补充营养的原因,通过对构树和I一69杨枝皮内化学 物质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构树中糖含量为I一69杨的2.3倍,构树 中的酚酸含量为I -69杨的0.4倍。这可能是桑天牛选择构树为补充 营养寄仁的原因。王宏乾(1986)研究,桑天牛雄虫比雌虫早羽化710d,羽化后的成虫白天聚集在桑树、构树上取食嫩枝皮层,3-5d交 尾产卵。成虫取食桑、构树,幼虫为害杨树等,雌虫于每晚7时半 以后飞往杨树上产卵。每1雌虫每晚产卵3-4粒,并于天亮前全部飞 回桑、构丛中去,白天在桑、构枝上取食、交尾静伏。成虫有假死 性,趋光性弱。成虫寿命因饲料不同差异很大,取食桑、构树的雌 虫寿命42d,雄虫28d,一生产卵132粒。在自然条件下,成虫一般 不取食杨树嫩皮,室内伺养只微量啃食,发育不完全,其寿命为4 5d,最长12d,不产卵即死亡。
二、桑天牛
桑天牛:鞘翅目天牛科。主要危害桑树及 其他果树。成虫啃食一年生枝条皮层,皮 层成环状后枝条即枯死。
1、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体黑褐色,密生暗黄色细绒毛;触角鞭状;第 1、2节黑色,其余各节灰白色,端部黑色;鞘翅基部密 生黑瘤突,肩角有黑刺一个。 体长26-51mm,宽8162mm,前胸背板前后横沟间有不规则的横皱。侧刺突 粗壮。鞘翅基部密布黑色光亮的颗粒状突起,约占全翅 1/4-1/3;翅端内,外角均呈刺状突出。 卵长椭圆形,长6-7mm,稍弯曲,乳白或黄白色。 幼虫老龄体长60mm,圆筒形,乳白色,头部黄褐 色,腹部13节,无足,前胸节特大, 背板密生黄褐色短毛,和赤褐色刻点, 隐约可见“小”字形凹纹。 蛹体初为淡黄色,长30-50mm,纺锤形, 初淡黄后变黄褐色。 翅芽达第3腹节,尾端轮生刚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