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研究共5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研究
一、中职旅游文化课程结构
本课程整合了旅游概论、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地理四门课程的相关内容,根据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学习要求,设置了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自然景观、园林建筑、饮食文化、宗教文化、旅游诗文等内容。

这些内容知识繁杂,各成体系。

二、微课应用于旅游文化课程的优点
在信息化以及中职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微课教学的推行有着深远的意义。

1.微课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一般为5~10分钟左右,符合中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能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高效学习;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微课教学能满足学生多层次发展的需要
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设计的,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旅游文化的个性化学习;视频播放快慢可以调节,也可以反复播放,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为后进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途径。

三、中职旅游文化微课教学实践
1.微课选择
选题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微课的使用有效与否。

微课选取的主题一般
是核心概念,由众多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提炼出的重点、难点、疑点或兴趣点;是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理解的,适合用微课这种方式呈现出来的。

在旅游文化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知识点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出现,缺乏形象性和直观性,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学生需要借助微课,提前预习,反复学习,增强直观效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印象,巩固知识点。

同时,作为导游讲解的基础必备知识,本课程中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导游技能课以讲解的形式呈现出来。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上述情况,在旅游文化每个项目中精心选择了一些课题,将其制作成微课教学系列,学生学习后反响较好。

2.微课教学目标的制定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接下来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都无法正确设计。

在设定教学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学习者通过本微课的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最终达到的效果。

以微课“园林构景手法”为例,本节微课是在学生理解园林各种构景手法含义及欣赏角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导游带团中游览园林时所运用的观景审美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理解构景手法的含义容易,而将构景手法应用到实际园林游览中总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学生仅通过课堂学习不足以熟练掌握这一技能,因此这一技能点借助微课,能够让在课堂上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在课后通过微课进一步熟练。

本次微课的教学目标也呼之欲出――能利用园林构景手法为园林导游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笔者在旅游文化教学中,按教学目标分类,设计以下微课类型(表)。


类型内容实例设计建议
理论讲授型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系统梳理、清晰简约
推理演算型天干地支的换算运用软件,录屏呈现
答疑解惑型无事不登三宝殿深入剖析,举一反三
情感感悟型四大宗教的现实意义情感共鸣,引起深思
技能训练型园林构景手法图文并茂,示范引领
3.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设计的主体部分,体现了本节微课的教学策略以及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过程。

良好的教学设计有助于微课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基于教学目标,针对学习者的分析、学习内容的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等进行微课教学设计,确保微课能满足学习者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以中职旅游文化“园林构景手法”为例。

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教材中一共阐述了借景、框景、对景、漏景、透景、添景、障景、夹景等八种构景手法。

在内容设计上,需要对八种常见的构景手法进行微型化处理。

也就是说,需要设计在微课中集中表现或传递给学生什么样的内容,并不是均匀分配。

片头环节,显示教学主题、主讲教师信息,用时7~8秒;正文讲解从创设情境开始,激情导入,引导学生观看视频,从不同角度欣赏苏州园林美景,用时10~30秒;然后切入主题,逐步深入,通过两组构景手法
的对比――框景和漏景、添景和障景,揭示教学重难点,用时3~5分钟;片尾环节总结回顾,反思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游览中对园林构景手法进行比较和运用,用时30秒至1分钟。

4.与微课相配套的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单的设置要注重高密度地呈现知识,通过在微课的前、中、后三个阶段提出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明确精简的任务驱动下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在中职旅游文化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将学习任务单设计为以下内容:学习目标、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反馈。

以“园林的构景手法”为例,学习目标定为掌握园林中常见的八种构景手法,理解两组构景手法的对比。

学习资料包括教学PPT课件、任务素材、微视频等。

学习方法包括资料收集整理、反复观看微视频、尝试动手操作。

学习过程分三个阶段:课前阶段,预习园林构景手法相关内容,收集整理园林导游讲解词,观看微视频;课中阶段,观看微视频,讨论分析不同构景手法;课后阶段,梳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实地参观一处园林,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引导观景赏美。

最后根据学习效果写出学习反馈意见和建议。

5.合理的媒介技术支持
微课的教学实践离不开形式多样的媒介技术支持。

它决定着微课最终的表现形式,直接反映微课的质量。

制作中职旅游文化课程微课时,可充分运用摄像、录屏等媒介技术。

在制作方法上,采用PPT+录屏、演示白板摄像、视频剪辑等方法。

针对不同章节内容,如少数民族、宗教文化等内容,还添加了相应的背景音乐,效果明显。

四、小结
微课以其简单实用的方式,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但它并非十全十美,不是所有中职旅游文化的课程内容都适合制作成微课,同时教师设计能力还有待提升,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微课在教与学中的积极作用,深入挖掘微课教学资源,实现教师之间的借鉴交流和学生的自主自助学习,以实现旅游专业优质微课资源共建共享,使微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泛应用、实用高效、快捷方便的学习以及教学资源,最终促进中职旅游文化教学质量的提升。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常自认为是福薄的人,任何不好的事情发生都合情合理,有这样平常心态,将会战胜很多困难。

2、君子之交淡如水,要有好脾气和仁义广结好缘,多结识良友,那是积蓄无形资产。

很多成功就是来源于无形资产。

3、一棵大树经过一场雨之后倒了下来,原来是根基短浅。

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打好基础,才能坚固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