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 齿轮泵
齿轮泵是一种常用的液压泵,其主要特点是:
1. 抗油液污染能力强,体积小,价格低廉;
2. 内部泄漏比较大,噪声大,流量脉动大,排量不能调节。
齿轮泵通常用于工作环境比较恶劣的各种中、低压系统中。
尤其是低压系统。
齿轮泵中齿轮的齿形以渐开线为多。
在结构上可分为外啮合齿轮泵和内啮合齿轮泵。
外啮合齿轮泵应用广泛,下面做重点介绍。
图3.3是外啮合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
由图可见,这种泵的壳体内装有一对外啮合齿轮。
由于齿轮端面与壳体端盖之间的缝隙很小,齿轮齿顶与壳体内表面的间隙也很小,因此可以看成将齿轮泵壳体内分隔成左、右两个密封容腔。
当齿轮按图示方向旋转时,右侧的齿轮逐渐脱离啮合,露出齿间。
因此这一侧的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增大,形成局部真空,油箱中的油液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经泵的吸油口进入这个腔体,因此这个容腔称为吸油腔。
随着齿轮的转动,每个齿间中的油液从右侧被带到了左侧。
在左侧的密封容腔中,轮齿逐渐进入啮合,使左侧密封容腔的体积逐渐减小,把齿间的油液从压油口挤压输出的容腔称为压油腔。
当齿轮泵不断地旋转时,齿轮泵的吸、压油口不断地吸油和压油,实现了向液压系统输送油液的过程。
在齿轮泵中,吸油区和压油区由相互啮合的轮齿和泵体分隔开来,因此没有单独的配油机构。
齿轮泵排量和流量
1. 排量V
排量是液压泵每转一周所排出的液体体积。
这里近似等于两个齿轮的齿间容积之和。
设齿间容积等于齿轮体积,则有
式中,D—齿轮节圆直径;h—齿轮齿高;B—齿轮齿宽;Z—齿轮齿数;m—齿轮模数。
由于齿间容积比轮齿的体积稍大,所以通常修正为
2. 流量q
齿轮泵的实际流量为 pv pv v Bn Zm Vn q ηη266.6==
式中,n —齿轮泵的转速;ηpv —齿轮泵的容积效率。
式(3.11)中的v q 是齿轮泵的平均流量,实际上,在齿轮啮合过程中压油腔的容积变化率是不均匀的,因此齿轮泵的瞬时流量是脉动的。
设q max 和q min 分别表示齿轮泵的最大、最小瞬时流量,则流量脉动率δq 为
表3.2给出了不同齿轮齿数时外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
在相同情况下,内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要小得多。
表3.2 不同齿数齿轮泵流量脉动率
齿轮泵存在的一些问题
1.泄漏
这里所说的泄漏是指液压泵的内部泄漏,即一部分液压油从压油腔流回吸油腔, 没有输送到系统中去。
泄漏降低了液压泵的容积效率。
外啮合齿轮泵的泄漏的途径为:通过齿轮端面与泵盖间轴向间隙的泄漏;通过齿轮齿顶与泵体内孔间径向间隙的泄漏;通过两齿轮啮合处的泄漏。
其中泄漏量最大是通过齿轮端面泄漏, 这部分泄漏量约占总泄漏量的70%-75%。
减小端面泄漏是提高齿轮泵容积效率的主要途径。
2.液压径向不平衡力
在齿轮泵中,由于在压油腔和吸油腔之间存在着压差,液体压力的合力作用在齿轮和轴上,是一种径向不平衡力,如图3.4所示。
径向不平衡力的大小为
式中,K—系数;对于主动轮,K=0.75。
对从动轮,K = 0.85;Δp—泵进、出口压力差;De—齿顶圆直径。
由此可见,当泵的尺寸确定以后,油液压力越高径向不平衡力就越大。
其结果是加速轴承的磨损,增大内部泄漏,甚至造成齿顶与壳体内表面的摩擦。
减小径向不平衡力的方法有:
(1)缩小压油腔通过减小高压油在齿轮上的作用面来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2)开压力平衡槽如图3.5所示。
压力平衡槽 1和 2分别接近低、高压油腔,通过力的平衡作用来减小纯粹的径向不平衡力。
但这种方法会增加内泄漏,一般很少使用。
3.困油现象
为了使齿轮平稳地啮合运转,根据齿轮啮合原理,齿轮的重叠系数应该大于1,即存在两对轮齿同时进入啮合的时候。
因此,就有一部分油液困在两对轮齿所形成的封闭容腔之内,如图3.6所示。
这个封闭容腔先随齿轮转动逐渐减小以后又逐渐增大。
减小时会使被困油液受挤压而产生高压(用液体颜色变深表示高压特点),并从缝隙中流出,导致油液发热,同时也使轴承受到不平衡负载的作
用;封闭容腔的增大会造成局部真空(用液体颜色变浅表示低压特点),使溶于油液中的气体分离出来,产生气穴,这就是齿轮泵的困油现象。
其封闭容积的变化如图3-7所示。
困油现象使齿轮泵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气蚀,影响、缩短其工作的平稳性和寿命。
图3.7封闭容积的变化
消除困油的方法
消除困油的方法,通常是在两端盖板上开一对矩形卸荷槽(见图3.7中的虚线所示)。
开卸荷槽的原则是:当封闭容腔减小时,让卸荷槽与泵的压油腔相通,这样可使封闭容腔中的高压油排到压油腔中去;当封闭容腔增大时,使卸荷槽与泵的吸油腔相通,使吸油腔的油及时补入到封闭容腔中,从而避免产生真空,这样使困油现象得以消除。
在开卸荷槽时,必须保证齿轮泵吸、压油腔任何时候不能通过卸荷槽直接相通,否则将使泵的容积效率降低很多。
若卸荷槽间距过大则困油现象不能彻底消除,所以两卸荷槽之间距离为
式中a一齿轮压力角;t o一标准齿轮的基节。
内啮合齿轮泵
1.内啮合渐开线齿轮
图3.10是内啮合渐开线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图。
小齿轮1和内齿轮2相互啮合,它们的啮合线和月牙板3将泵体内的容腔分成吸油腔和压油腔。
当小齿轮按图示方向转动时,内齿轮同向转动。
容易看出,图中上面的腔体是吸油腔,下面的腔体是压油腔(仍将高、低压油设计成深、浅颜色)。
内啮合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率仅是外啮合齿轮泵流量脉动率的5%~10%。
还
具有结构紧凑、噪声小和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它的不足之处是齿形复杂,需要专门的高精度加工设备,因此多被用在一些要求较高的系统中。
2.内啮合摆线齿轮
图3.11是的工作原理图。
在内啮合摆线齿轮泵中,外转子1和内转子2只差一个齿,没有月牙板,并且在内、外转子的轴心线上有一偏心e,内转子2为主动轮,内、外转子的啮合点将吸、压油腔分开。
在啮合过程中,左侧密封容腔逐渐变大是吸油腔,右侧密封容腔逐渐变小是压油腔。
内啮合摆线齿轮泵结构紧凑,运动平稳,噪声低。
但流量脉动比较大,啮合处间隙泄漏大。
所以通常在工作压力为2.5~7MPa的液压系统中作为润滑、补油等辅助泵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