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消渴片的药效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黄消渴片的药效学研究
王纤汝;张彦;李娟
【摘要】目的:研究三黄消渴片对链脲佐菌素(STZ)造Wistar大鼠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治疗效果.方珐: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加喂高脂饲料造模,观察三黄消渴片对模型大鼠血糖(TC)、血脂(TG)、糖耐量、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足等体症的改善作用.结果:三黄消渴片能明显降低模型大鼠的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糖耐量异常,改善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及糖尿病足等体症.结论:三黄消渴片能改善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能明显降低血糖,调节血脂和体重.
【期刊名称】《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2)007
【总页数】4页(P864-866,869)
【关键词】三黄消渴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足;血糖
【作者】王纤汝;张彦;李娟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药学部,新疆,乌鲁木齐,83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2;R977.15;R969.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组代谢性临床综合症,第17界国际糖尿病大
会报道,全球已确诊1.5亿人,预测2025年将增至3亿。
在发达国家DM患病
率已达3%~7%,成为仅次于癌症、艾滋病、心血管病之后第4位需要优先考虑
的疾病,已成为世界第5位死亡主因[1]。
我国DM发病率1996年为3.2%,预计2010年将达到14%,其中2型糖尿病约占90%~95%[2]。
糖尿病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上出现烦渴、多尿、多饮、多食、疲乏、消瘦、尿糖等表现。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分泌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和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
三黄消渴片原方是新疆著名中医专家、主任中医师张询邦教授临床治疗糖尿病的经验方,由黄芪、地黄、山楂、黄连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清热消渴的功效。
本研究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致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三黄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的治疗
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动物及仪器三黄消渴片(浸膏粉)(新疆华世丹药业有限公司中试生产,
批号:20060112),生药含量:3.2 g生药/g,人拟用处方量0.5 g/片×6片/次
×3次/d;正糖胶囊(威海东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B20020072;批号:050501),人用量:0.4 g/粒×6粒/次×3次/d。
链脲佐菌素(北京拜尔迪公司,批号:S-0130),用时将0.1 mol/1的柠檬酸缓冲液在冰浴下配制成STZ溶液(STZ
溶于0.1 mol/L,pH4.5的枸橼酸缓冲液),调至pH4.0,现配现用。
高脂饲料(胆酸钠0.5%,胆固醇1%,猪油5%,蛋黄粉10%,基础饲料83.5%);鼠基础饲料(营养成分符合GB14924.3-2001),供应单位:新疆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合格证号:SYXK(新)2003-0003。
雄性Wistar大鼠,清洁级。
由新疆医科大学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新医动字SCXK(新)2003-0001。
GM300瑞特
血糖监测系统及配套试纸,台湾华广生技股份有限公司;7600-0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日立公司;KDC-40型低速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中佳分公司;
DT-500A型电子天平,常熟衡器厂;LSY-4型电热恒温水浴箱;北京市医疗设备厂。
1.2 动物造模取健康Wistar大鼠♂100只,体重在150~180 g,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喂以正常饲料。
其余90只喂以高脂饲料,自由进食和饮水,与第四周后按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正常对照组大鼠予以ip枸橼酸缓冲液,5 d 后尾静脉取血,测定空腹血糖及血脂(TC、TG)。
选取血糖高于11.1 mol/L的大鼠作为糖尿病模型大鼠[3],进行试验,成模率达79%,死亡率18%。
造模后的大鼠均表现明显的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并有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动作迟缓、蜷卧拱背、皮毛污秽、无光泽、松散、身体消瘦、窝湿等现象。
1.3 给药与分组将模型大鼠分为5组。
分别为模型组(1.5 ml/100 g/生理盐水)、
阳性对照药物正糖胶囊组(0.75 g/kg)、三黄消渴片治疗组(2.25、4.50、6.75
g/kg),共5组。
每组大鼠均每日灌胃一次(1.5 ml/100 g)。
正常对照组以等容积
纯化水灌胃。
模型动物均用高脂饲料饲养,正常对照组用基础饲料饲养,用药共计12周,每天观察各组大鼠的活动状态、精神状态、摄食量、饮水量、皮毛、大、
小便情况、每周换窝次数,每10天测量一次体重,每20天测一次TC、TG,血
糖值。
于第12周取血测血糖(TC)、糖耐量、血脂(TG)、糖化血红蛋白等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所有指标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三黄消渴片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均比给药前体重有所增加,
模型组大鼠体重比给药前减轻,各给药组大鼠体重和模型组体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给药前后各组大鼠体重变化分组剂量(g/kg)n给药前体重给药后体重P值正
常组对照组10267.3±38.37411.8±28.81模型组10255.9±15.43215.1±35.66
阳性药物对照组0.7510273.7±26.25307.5±70.150.000∗三黄消渴片低剂量组
2.2510262.2±4
3.70319.9±88.920.000∗三黄消渴片中剂量组
4.5010268.9±49.13310.9±66.450.000∗三黄消渴片高剂量组
6.7510254.6±40.04316.6±81.590.000∗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2.2 三黄消渴片对STZ造模大鼠空腹血糖的影响(分组给药同上) 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并且一直持续较高。
三黄消渴片各组大鼠经过治疗后空腹血糖值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值也有明显下降(表2)。
表2 给药前后各组血糖变化分组剂量(g/kg)n给药前血糖值给药后血糖值P值正
常组对照组104.98±0.594.89±0.74模型组1026.63±4.2429.75±3.26阳性药物
对照组0.751029.53±4.3616.13±9.400.000∗三黄消渴片低剂量组
2.251025.39±7.1516.44±9.690.001∗三黄消渴片中剂量组
4.501027.19±
5.4713.25±9.670.000∗三黄消渴片高剂量组
6.751025.84±
7.2216.63±7.940.000∗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2.3 三黄消渴片对STZ造模大鼠糖耐量的影响分组给药同上,在给药第12 W后,大鼠禁食不禁水8 h,腹腔注射1.11 mol/L的葡萄糖溶液2 g/kg,然后测定0、60、120、180、240 min血糖值(表3)。
正常组大鼠在180 min时血糖恢复到正常血糖值,模型组大鼠在240 min时血糖值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糖耐量异常。
各给药组大鼠在240 min时血糖值开始下降。
表3 第12周各组糖耐量实验数据分组剂量(g/kg)n血糖值0 min60 min120
min180 min240 min正常组对照组
104.89±0.747.79±1.707.47±1.865.70±0.805.70±0.80模型组
1029.75±3.2633.10±0.5732.72±1.4931.63±2.4731.40±2.55阳性药物对照组0.751016.13±9.4025.74±10.0025.20±9.7823.28±10.7520.36±11.40三黄消渴片低剂量组
2.251016.44±9.6925.79±9.592
3.92±10.9922.32±11.9220.24±12.61三黄消渴片中剂量组
4.501013.25±9.6726.20±7.9423.75±9.3320.83±9.9919.31±10.36三黄消渴片高剂量组
6.751016.63±
7.9427.86±
8.3827.89±6.4323.93±8.5821.89±8.80
2.4 三黄消渴片对STZ造模大鼠糖尿病足的影响模型组大鼠在造模8 W后出现糖尿病足现象,并且耳边缘处出现红斑,紫癜及炎性反应。
在大鼠后肢关节处有皮肤溃疡,坏疽及感染现象,组织干枯,骨质外露。
有的鼠是双腿全部溃烂;有的是双耳缘皮肤出现紫癜;有的是单肢、单耳。
模型组大鼠90%有糖尿病足及微血管病变,而阳性药物对照组和三黄消渴各组大鼠均未出现此症状。
2.5 三黄消渴片对STZ造模大鼠血脂的影响给药12周后,禁食不禁水8 h后取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脂(TG)(表4),三黄消渴片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黄消渴片各组给药后比给药前血脂也有明显下降
(P<0.05)。
表4 给药前后各组TC、TG变化分组剂量(g/kg)n给药前TCTG给药后TCTG正常对照组102.28±0.270.67±0.172.17±0.20∗0.72±0.26模型组
1017.67±7.374.04±2.3923.82±8.344.19±0.92阳性药物对照组
0.751016.87±6.893.93±3.138.84±6.83∗△1.55±0.83三黄消渴片低剂量组
2.251018.07±9.12
3.57±2.7110.42±7.99∗△1.45±0.79三黄消渴片中剂量组
4.501018.58±7.493.43±2.278.53±10.02∗△1.38±1.28三黄消渴片高剂量组6.751017.11±8.633.87±3.057.56±9.15∗△1.09±0.45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与给药前后自身比较, △P<0.05
2.6 三黄消渴片对STZ造模大鼠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给药12周后心脏取血于抗凝管中测定糖化血红蛋白(表5),可以看出模型组大鼠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三黄消渴片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表5 第12周各组糖化血红蛋白实验数据(%,分组剂量(g/kg)n糖化血红蛋白P值正常对照组100.21±0.31模型组103.53±0.640.000阳性药物对照组
0.75101.90±1.350.000∗三黄消渴片低剂量组2.25101.81±1.640.000∗三黄消渴片中剂量组4.50102.30±1.560.001∗三黄消渴片高剂量组
6.75101.45±1.440.000∗
注:与模型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糖尿病尤其2型糖尿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人类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4]。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因此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十分重要。
人类普通2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两大机制: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
环境因素如高脂高能量饮食所致的超重及肥胖在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2型糖尿病的特征有高血糖、高血脂、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肥胖,并可以合并心、脑、肾、眼、神经血管等多种慢性并发症[5-6]。
大量文献表明高脂饮食配合小剂量STZ诱导成的糖尿病大鼠模型是最接近人类2型糖尿病的模型。
因此本实验采用高脂饮食喂养4 W后在注射链脲佐菌素50 mg/kg的方法造模,造模效果好。
三黄消渴片主要由黄连、黄芪、地黄和山楂四味药组成。
中医认为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素)具有降血糖、促胰岛素分泌和抗胰高血糖素等作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而实现。
2型糖尿病患者连续服用黄连素能辅助降低血糖和血脂,改善患者微循环,减少血管并发症[7]。
中医认为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脱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de,APS)为黄芪的有效成分之一。
现代药效学研究发现,ASP能降低葡萄糖负荷、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升高。
地黄中的活性成分
地黄寡糖实验证明[8]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使肝糖原生成增加,最终使血糖下降。
山楂中医认为具有消食健脾,行气散瘀的功效,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合物、有机酸、膳食纤维和固醇等,山楂是目前调节血脂的保健品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研究也显示降血脂作用。
据文献报道 [9],山楂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G水平、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肝脏胆固醇含量,它主要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而发挥降血脂的作用本次研究证实,三黄消渴片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空腹血糖;对糖耐量异常有所改善;能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的TG;对糖尿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5)。
另外,临床上糖尿病人大多伴有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部分严重的病人出现下肢溃烂的症状。
本次研究还证实,三黄消渴片能有效控制糖尿病大鼠后肢关节处皮肤溃疡,坏疽及感染现象。
对绝大多数糖尿病人来说,阴虚为病之本、燥热为病之标,燥热伤津耗气的结果必然出现气阴两虚。
气阴两虚在糖尿病发展的病理过程中占主导地位。
治疗关键在于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彻底消除导致本病发生的病理因素。
目前,中医药多从阴虚、气虚、阳虚及痰浊、淤血、热毒等角度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治疗进行研究。
课题组检索1994~2002年糖尿病、高脂血症治疗的有关文献,发现气阴两虚型的比
例为最高。
而治疗此型不仅要补气养阴,还需要与补气活血、补气解毒、养阴活血、养阴解毒相结合,才能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三黄消渴片能降低STZ造模糖尿病大鼠的血糖、血
脂和糖化血红蛋白量,能控制因糖尿病引发的血管及神经末梢病变,增加体重,等。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杨明功.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疾病控制杂志,2000,49(3):193-196.
[2] 洪丽莉,许冠苏,申国明,等.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J].实验动物科学与管理,2005,22(4):1-
3.
[3] 曹莉,顾振纶,茅彩萍.葛根素对糖尿病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草药,2006,37(6):901-904.
[4] Bailies BK.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hronic complications[J].AORN J,2002,76(2):266-276.
[5] Rao G. Diagnostic yield of screening for type 2 diabetes in high-risk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 J Fam Pract,1999,48(10):805-810.
[6] Reuseh IE. Current concepts in insulin resistance,type 2 diabetes memtus,and the metabofic syndrome[J].Am J Cardiol,2002,90(5A):19-26.
[7] 杨艳,郑志国,吉民,等.吲哚里西啶和喹诺里西啶生物碱的来源及药理作用[J].药学进
展,2001,25(3):152-155.
[8] 曾艳,贾正平,张汝学,等.地黄寡糖在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上的降血糖作用及机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6,22(4):411-415.
[9] 高莹,肖颖.山楂及山楂黄铜提取物调节大鼠血脂的效果研究[J].中国食品卫生杂
志,2002,14(3):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