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宫颈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
腺癌 约占20~25%
– 巨检:源于宫颈管,浸润宫颈管壁,癌灶乳头、芽状、 溃疡、浸润型,宫颈粗桶状
– 显微镜检: 粘液腺癌 最常见,源于粘液细胞 宫颈恶性腺瘤:微偏腺癌,组织学类良性,生物学 高度恶性
鳞腺癌:约占3~5%,较少见,储备细胞同 时向腺癌和鳞癌发展而成
转移途径
直接蔓延 最常见 – 下-阴道壁 – 上-宫颈管、宫腔 – 前-膀胱 – 后-直肠 – 两侧-宫旁组织
ⅠA1,94.6%;ⅠA2,92.6% ⅠB1, 80.7%;ⅠB2, 79.8% ⅡA ,76.0%; ⅡB,73.3% ⅢA ,50.5%;ⅢB, 46.4% ⅣA,29.6%;ⅣB ,22.0%
美国2001年妇科癌症治疗年报,(n=11620)
晚期死因
尿毒症、出血、感染、恶液质
子宫颈癌的预防
二、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
宫颈被覆的上皮有两种: 子宫颈阴道部
复层鳞状上皮 子宫颈管粘膜
柱状上皮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
宫颈鳞--柱交接 (SCJ)
宫颈鳞状上皮与宫 颈管柱状上皮的交 接部
宫颈组织学的特殊性
原始鳞--柱交接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女性胎儿的阴道板 (鳞状上皮)向上扩 展与柱状的苗勒氏上 皮会合,约孕30周, 二者的接触线在子宫 颈外口稍内处(宫颈 管内),此即原始鳞 柱交接。
CIN最常见的异常阴道镜 表现
– 醋白上皮 – 点状血管 – 镶嵌
宫颈活组织检查--确诊方法
高危型HPV-DNA检测
检查时机
–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意义不明的不典 型鳞状细胞)
– 宫颈病变筛查
处理
– 高危HPV阳性:行阴道镜检查 – 高危HPV阴性:12个月后行宫颈细胞学检查
子宫颈病变筛查步骤
常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 的综合疗法
– 放疗适于各期 – 手术适于早期(Ia~IIa)
手术治疗
优点:年轻患者可保留卵巢和阴道功能
适于早期,无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无手术禁忌症,年龄不 限,卵巢正常应保留。
– Ia1:全子宫切除; – Ia2:改良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LN清扫术 – Ib1~Ⅱa1: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LN清扫术±腹主
宫颈肿瘤
宫颈肿瘤
宫颈良性肿瘤
– 纤维瘤 – 平滑肌瘤
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 CIN-Ⅰ/ CIN-Ⅱ/ CIN-Ⅲ(原位癌) – 低级别/高级别CIN
宫颈浸润癌
– 鳞癌 – 腺癌 – 腺鳞癌等
正常宫颈组织 一组疾病,反映了宫颈癌发 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
变潜能,被视为癌前病变
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 细胞学诊断用语
– 1988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于 Bethesda召开的会议上提出
– 本质:用病变(lesion)代替瘤变 (neoplasia),更为客观准确
– 分为2级:LSIL、HSIL
术语的演变
不典型增生 Regan(1952)
几个概念(术语)
宫颈不典型增生 宫颈原位癌(CIS)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宫颈癌前病变 鳞状上皮内病变(SIL)
宫颈不典型增生 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绝大部分被不同程
度的异型细胞所替代,细胞排列极向紊乱。 分为3级:轻、中、重
宫颈原位癌 宫颈不典型增生的异型细胞扩展到鳞状
上皮的全层,上皮分层结构消失、细胞极 向消失。基底膜完整。
先放疗,再手术:
– 较大病灶缩小,利于手术
先手术,再放疗:
– 残存病灶治疗 – 术后补充治疗
化疗
适于
– 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 – 手术或放疗的辅助治疗
缩小瘤灶,利于手术 放疗增敏
药物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
– BVP方案、FP、TP、BP方案
途径
– 静脉 – 动脉灌注(介入)
预后
期别越早,预后越好
– 宫颈癌治疗后的5年存活率
确诊后选择CT/ MI/ IVP等检查
鉴别诊断
宫颈良性病变
– 宫颈“糜烂”
– 宫颈息肉 – 宫颈结核 – 子宫内膜异位症
活检行病理 检查 确诊
宫颈良性肿瘤
– 宫颈乳头状瘤
– 黏膜下肌瘤
宫颈恶性肿瘤
– 转移性宫颈癌
– 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等
治疗
据临床分期、年龄、生育要求、全 身状况、医疗水平等决定治疗方案。
– 早期无明显异常 – 中晚期
外生型 内生型 溃疡型 颈管型
病理
鳞状细胞癌 显微镜检: – 微小浸润癌:
间质浸润深度≤5mm,宽度≤7mm – <3mm, Ⅰa1
– 3~5mm,Ⅰa2
– 宫颈浸润癌:
间质浸润范围>上述标准
据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
– Ⅰ级(高分化) – Ⅱ级(中分化) – Ⅲ级(低分化)
宫颈上皮内瘤变
临床表现
– 绝大多数无症状 – 偶有白带增多、接触性出血 – 无明显体征、或仅见宫颈局部红斑、柱状上皮
异位等表现
宫颈上皮内瘤变
诊断 病理组织学确诊 辅助检查
–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最简便、最常用的方法 – 阴道镜检查 – 宫颈活组织检查
肉眼病灶 碘试验不着色区取材 宫颈4点取材
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
HPV感染与CIN
低危型:HPV-6、11、42、43、44等; 与性病湿疣有关,在良性病变和CIN I检
出,较少诱发癌变。
高危型:HPV-16、18、 45 、31、33等15 种(引起宫颈癌的比例是54%、17%、7%、 3%、3%),高危型HPV与高级别CIN关系 密切,在CIN III和癌灶检出。
第一级预防 – 安全性行为 – HPV疫苗 – 重视高危因素,及时治疗异常 第二级预防 – 定期防癌检查,子宮颈刮片细胞学检查为基本方法
转移途径
淋巴转移 一级组:宫旁、宫颈旁、输尿管旁、闭孔、 髂内、髂外、髂总LN 二级组:腹股沟深、浅及腹主A旁LN 血行转移 极少见 晚期发生肺、肾、骨转移
临床分期
采用FIGO,2009年修 订标准
– 2009年标准
分期在治疗前作出
一经确定 不再更改
临床表现
症状
– 早期
无或类似慢性宫颈炎 主要为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月经紊乱、绝经后 出血) 阴道排液(水样、米泔样、洗肉水样)
CIN的诊断遵循“三阶梯”步骤,原则:依次进行
细胞学检查+ 高危型HPV检测
阴道镜检查
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
宫颈上皮内瘤变
治疗
– CIN-I:60~85%会自然消退
阴道镜检查满意,能每6个月复查1次宫颈细胞学或高危型HPVDNA,可随访观察 病变进展或持续存在2年,建议治疗 治疗方法: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电灼),如病灶大,可切除
– 晚期
继发症状(尿频、尿急、便秘) 恶液质
体征
– 早期:不明显或仅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 晚期:菜花、溃疡、桶状, 冰冻骨盆
诊断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 查作出诊断
常用辅助检查方法
宫颈和宫颈管活检: 确诊宫颈癌方法
– 有病灶直接取材 – 宫颈锥形切除术
细胞学多次阳性,活检阴性 活检为CINII/III,不排除浸 润癌 怀疑宫颈腺癌
轻度 中度 重度 原位癌
CIN Richart(1968)
CIN-1(和/或HPV) CIN-2 CIN-3
SIL TBS(1988)
LSIL HSIL
第四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 (2014)
第四版女性生殖器官肿瘤WHO分类 (2014)
第一节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CIN)
宫颈癌是可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和治愈的肿瘤
病因
行为危险因素:
– 婚、育、孕、产 – 高危男子(阴茎癌、前列腺癌、性伴侣宫颈癌)
生物学因素:各种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 :主要危险因素 单纯疱疹病毒 (HSV-Ⅱ) 人巨细胞病毒 (CMV)
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因素:
多因素致病
子宫颈癌的自然病程
子宫颈癌发生和发展
一过性HPV感染
HPV病毒
中度细胞学异常
持续性HPV感染
初次感染
正常宫颈
清除
进展
HPV感染的宫颈
逆转
浸润
癌前病变
宫颈癌
HPV感染与子宫颈癌
25
1/10 HPV
20
子
宫
15颈
现
癌
患
发
率 (
)10病 率
% )
5(
0万
年龄(岁)
HPV现患率与子宫颈癌发病率随年龄变化图
病理
鳞状细胞癌 75~80% 巨检:
移行带区未成熟的化 生鳞状上皮对致癌物 质敏感,易发生细胞 的异常分化 移行带区为CIN和宫颈 癌好发区域
化生鳞状细胞(传统涂片),胞浆有“蜘蛛”样突起
CIN的分级:分为3级 CINⅠ 轻度不典型增生 CINⅡ 中度不典型增生 CINIII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表皮细胞 棘细胞 旁基底细 胞 基底细胞
用于普查。必须在移行带区 刮片取材。阳性确诊率达90%以上, 有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宫颈细胞学的报告形式采用 TBS系统
异常涂片重要性:异常应引起 注意,进一步检查、治疗和随访。
阴道镜检查和碘试验
放大观察
– 迅速有效地鉴别宫颈有无病 变
– 准确定位,显著提高了活检 命中率,提高了宫颈病变的 早期诊断率
2009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卫生部、财政部、全国妇 联近日联合启动“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 决定从今年起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连续3 年为1000万农村妇女开展宫颈癌检查,对其中120 万人进行乳腺癌检查。
宫颈癌概况
发病率高 (13.5) 死亡率高 (8) 发病年龄提前
早期筛查
发病率明显下降 死亡率明显下降
局部晚期宫颈癌
放射治疗
适应症 – 部分Ib2和IIa2期和Ⅱb~Ⅳa –不能耐受手术的各期患者 腔内照射 – 后装治疗,137Sc、192Ir – 用于控制局部病灶 体外照射 – 直线加速器、60Co – 治疗盆腔LN及宫旁组织病变
放射治疗:早期腔内为主、体外为辅
晚期体外为主、腔内为辅
手术+放疗
– CIN-II /CIN-III :均需进行治疗,治疗后随访
物理治疗(激光、冷冻、电灼) 宫颈锥切
– 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 – 冷刀锥切
经宫颈锥切确诊、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的CIN-III 可行子宫全切
第二节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2008
发现HPV和宫颈癌相关以及HIV病毒发现者共享诺贝尔医学奖
宫颈上皮内瘤变
(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
1967年Richart提出, WHO2003年推荐 一组疾病,包括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
分为3级:CIN-Ⅰ/ CIN-Ⅱ/ CIN-Ⅲ
宫颈癌前病变 凡有癌变倾向而不足诊断为宫颈浸润癌的
宫颈异常增殖的病变,统称为癌前病变。 高级别CIN ( CIN-Ⅱ/ CIN-Ⅲ )具有癌
HPV感染与CIN
HPV致癌机制
– 游离状态:引起良性病变或CIN1 – 整合状态:具转录活性的HPV-DNA片断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
引起CIN2~3或癌变
HPV感染常见,约20%有性生活的妇女感染HPV,多数 为一过性感染,无临床症状。 感染高峰年龄18~25(28)岁,随年龄增长HPV感染率 下降。 约10~15%35岁以上妇女HPV持续感染,约3%发展为宫 颈癌,癌变潜伏期较长。
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因
性生活
– 紊乱 – 性生活过早(<16岁) – 性传播疾病(尤HPV感染) – 口服避孕药
经济状况低下 免疫抑制 吸烟
一、HPV感染与CIN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DNA病毒, 已发现100多种亚型,约50多种可感染生殖 道粘膜
90%以上的CIN有HPV感染
按HPV与癌瘤的关系,HPV可分为“低危 型”和“高危型”
青春期后,雌激素
增多,宫颈管柱状 上皮外移至宫颈阴 道部,原始鳞柱交 接外移,外移的柱 状上皮被鳞状上皮 替代
形成新的鳞--柱 交接(生理性鳞柱 交接)
移行带区
在原始鳞柱交接与生理性鳞柱交接处之间 的区域
在移行带形成过程中, 其表面被覆的柱状上皮 逐渐被鳞状上皮所替代。
替代的机制有两种 – 鳞状上皮化生 – 鳞状上皮化
鳞状上皮化生 当鳞柱交接位于宫颈阴道部时,暴露于阴道的柱状上皮受阴 道酸性环境的影响,柱状上皮下的未分化储备细胞增生,并 逐渐转化为鳞状上皮,继之柱状上皮脱落,被复层鳞状上皮 细胞所替代。化生的鳞状上皮一般为未成熟鳞状细胞。
鳞状上皮化 宫颈阴道部成熟的鳞状上皮直接长入邻近的柱状上皮与其基 底膜之间,直至柱状上皮完全脱落而被鳞状上皮替代。
ALN取样
进展:年轻未育者可行保留生育功能 手术 Ia1:宫颈锥切术 Ia2~ Ib 1、肿瘤直径<2cm:根治性宫 颈切除术(阴式或腹式)加盆腔LN清 扫术
手术治疗
Ib2~Ⅱa2 期:肿瘤病灶>4CM, – 广泛子宫切除术加盆腔LN清扫术±腹主ALN取样 – 同期放化疗后全子宫切除 – 新辅助化疗后行广泛子宫切除术加淋巴结清扫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