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最后的山神》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录片《最后的山神》解说词
“山神啊!请你赐福给我们。
赐福给山林。
”
这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早晨,中国东北部的大兴安岭,这是冰天雪地的季节。
每年的这一天,孟金福都要在马尾上系红布带,在鄂伦春人眼里,萨满的马是神马。
新年里第一次乘骑,系红布带表示尊崇。
孟金福是中国境内鄂伦春族中的最后一位萨满。
这种用几根树干做支架,用兽皮围起来的住处,鄂伦春人叫仙人住。
这是孟金福夫妇在山林中的家。
在过去的千百年中,鄂伦春人就这样世代生息在大小兴安岭,一直过着从远古沿袭下来的游猎生活。
不知道鄂伦春人在山林中生活了多少世纪,他们的族名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
“火神啊,我们向你祈求生活平安,山神啊,每天都赐给我们福气吧!”
到了本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国境内的鄂伦春人在政府的帮助下,走出山林,分几处定居。
当时全族人口2256人。
孟金福夫妇是在山林中出生长大的。
定居以后的四十年,他们还是习惯在山林中生活。
“遥远的月神,正月十五,我们虔诚地敬拜你。
请你保佑我们幸福永驻。
保佑我们猎运兴旺。
”今天是农历正月
十五。
"在过去是鄂伦春人祭月神的日子。
定居以后,就不讲究这些了。
但孟金福相信:
在这个时候,月亮神正在天上望着人们。
鄂伦春的先民崇信萨满教。
萨满教是原始的自然宗教,以自然万物为神灵。
日月水火,山林草木,都可以成为他们膜拜的对象。
众神之中,山神是主管山林狩猎的神灵。
在他们的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孟金福每到一片山林,先要选一棵高大粗直的松树,雕刻一尊山神像。
他觉得:
这样他就与这片山林共同沐浴在神灵的庇护之中了。
每天早晨,孟金福离家出去狩猎。
每次打到猎物,他都认为是山神的赐予。
“山神啊!感谢你给我猎物。
接受这溢着香气的祭品,再次赐给我好运。
”
离家走远啦,点上一堆篝火,山林的任何一块地方,都可以成为孟金福他们的落脚之地。
成为他们的家。
多日打不到猎物,孟金福他们就会到山神面前述说委屈和祈求。
“什么祭品也没有,就给山神敬支烟吧!我们就要上山打猎了,请为我们准备一些猎物,为我们排除困难吧!”
孟金福的枪太老了,老的都不易找到同型号的子弹。
可他不想换成自动步枪,他认为那样看不出猎人的本领。
他更不肯学着用套索,夹子去捕猎。
他认为那样不分老幼的猎杀,山神是不会高兴的。
鄂伦春有一首歌唱道:
兴安岭的大树有多少根,就问问我们鄂伦春,兴安岭的野兽有多少种,就问问我们猎人。
孟金福这一辈子,眼看着树林越来越稀,野兽越来越少,常常感到山神正在离他远去。
感到一种无可依托的孤独。
男人外出狩猎,这个家就留给了女人。
家就是仙人住的里里外外。
在鄂伦春人的家里,女人是围着男人转的。
丁桂琴18岁由父母作主,嫁给了大他十五岁的孟金福。
有了这个家.。
这三十几年的日子,生儿育女,风霜雨雪,一晃也就过来了。
“香啊,有面味。
”
孟金福回到家时,这是冬日里最温暖的黄昏时分。
因为是老夫少妻,孟金福对老伴就多了几分兄长味的温情。
北方的夏季来得很晚。
在夏天来临的时候,孟金福夫妇搬到了靠近河岸的林中。
孟金福要让自己年轻些,他觉得这样才和夏天的美丽相般配。
“这还剩两要没刮净。
”
黄昏和清晨,是孟金福出去狩猎和捕鱼的时候。
夏季出猎,都是乘坐这种用桦皮制作的小船。
桦皮船为鄂伦春人所独有。
离家之前,老伴要用柳条打他一下,这是老辈传下来的习俗。
“女人打男的一下,今天就有运气。
不会空手回来。
”
孟金福经常是看好一个风向稳定的夜晚,去蹲碱场。
蹲碱场是鄂伦春人传统的狩猎方法。
碱场,就是盐分大的湖泊或水滩。
到了夜里,动物常来吃草喝水。
猎人就在这时候伏击它们。
这一夜,一个动物也没有出现。
如今,动物是越来越少了。
北方的夏季,夜短昼长。
太阳出来之前,水面上浮起了蒙蒙的雾气。
桦皮船在晨雾中滑行,没有一点声响。
孟金福听到了动物的声音。
声音远去了。
七月的头十天。
白桦树的水分最大。
是剥桦皮的好时候。
孟金福桦皮船老了。
他决定趁这几天做一条新船。
孟金福小心地握着刀尖,使刀刃正好划破树皮而不伤得太深,一年以后这棵树还能长出新皮。
船的龙骨要有樟子松,它的木质柔韧而结实。
只用斧子和猎刀,他们就把一棵粗圆的松树劈成薄薄的木片。
将桦皮和樟松片背回驻地,就可以开始做船了。
“50,51,52,53,54,
55、"5
6、"5
7、"58……58个,够不够?”
对孟金福来说,做一条桦皮船不是什么难事。
有人帮忙,一天的功夫也就够了。
做一条桦皮船,不用一颗铁钉、一段铁丝,一切取自樟松和桦皮。
小块的桦皮可以做一些小容器。
过去山林中的鄂伦春人家中的日常用具大都是用桦皮做的。
北半球的许多民族都有使用桦皮的历史。
形成了特有的桦皮文化。
但像鄂伦春人这样使用桦皮的时间这么长、制作的水平这么高,却是很少的。
今天,鄂伦春人也很少用桦皮制这个了,会制作的人也只剩下了几位老年人。
“噢!又干成了一件大事。
”
大自然在赐予人类衣食之源的同时,也把智慧赐予了我们。
一棵雕有山神的松树被砍伐了。
孟金福见到时,有一种自己被砍伐了的感觉。
那以后的很多日子,孟金福再也没有出去狩猎和捕鱼。
后来,他们回定居地的家住了些日子。
这里到处飘荡着孩子们的笑声。
当他们再回到山林时,短暂而美丽的夏天就要过去了。
同来的还有郭宝林一家。
郭宝林夫妇是定居后出生长大的第一代鄂伦春人。
受过学校教育,有固定工作。
现在郭宝林是乡政府干部,妻子是教员,女儿在读中学。
他们的生活道路与上一代已完全不同。
定居,像一道线,划开了鄂伦春人的过去和现在。
两家人住在了一起。
他们对山林的感情却不相同。
孟金福的山林是有神灵的,郭宝林的山林,就是山林。
孟金福为郭宝林的女儿郭红波摹仿驼鹿的叫声。
鄂伦春人称驼鹿为han,han是兴安岭特有的鹿种。
郭红波这代人离山林更远了。
很难听到HAN的鸣叫。
又一个冬天来了。
又一位鄂伦春去世了。
死去一位老人就意味着鄂伦春人又远离了山林一步。
“你是个好人啊,怎么就去了呢?愿你的灵魂安息吧!”
鄂伦春人传统的安葬方式是风葬。
他们认为,这样死者的灵魂就会随风飘回山林。
在我们的请求下,孟金福表演了萨满跳神。
中断四十年后,这位鄂伦春族最后的萨满又敲响了他的萨满鼓。
“空中漂浮的诸神,请光临我们生身之地,燃起篝火指引你,敲起神鼓呼唤你。
快愉降临吧,请赐福予我们,赐福予山林。
”
在过去千百年的岁月里,萨满鼓声曾不时地回荡在兴安岭的山林之中。
今天,恐怕是最后一次响起了。
孟金福的老母亲对儿子表演萨满跳神极为不快。
“神走了,不会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