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王道政伦”概念之诠分与阐释——基于孔孟古典儒学与董仲舒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迪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宄所,中 国 澳 门 999078)
[ 摘 要 ] “王道政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德”文化的民族意志性所在,是 延续至今的我国精神文明的价值遗产。有鉴于此,从《六艺》哲学“心”观与孔孟“道德革命”正义性的历史 机理效应以及董仲舒“王道三纲”的涵摄范式及其缘饰为政治公权力治理社会的工具性视角出发,重新对 “王道政伦”的概念做出一个相对适宜的诠释可见一斑。这不止是回眸古代先儒们的治秩之道,还是期冀 于人文“王道”的当下与未来。
东 周 :儒家经义思想的开山孕育。春秋 时 期 ,孔丘以“仁 ”说为宗旨,主张依“仁爱之心”来处理各种纷 繁的人际关系,并编修成文,创立儒派。战国中期,孟轲站在孔子“仁礼”根 底 之 上 ,提出了“性本善之”“民 贵君轻”“政在得民”的理 念 ,儒政思路愈见大势。随 后 ,末期的荀况会当凌绝至孔孟,竟以“礼法共进”之 义 签 注 儒 学 使 其 迸 为 君 王 施 政 之 制 。两 汉 :儒 家 纲 教 政 伦 的 如 日 中 天 。西 京 后 儒 董 仲 舒 托 先 辈 之 任 ,采诸 子 之 长 ,外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三纲五常”,新儒学的诞生驱策了儒家地位的聚变,而东汉的马 融以及班氏兄弟等人又让儒学教义的国有法典化成为可能。宋 明 :儒学唯心主义的再二飞跃。宋 代 ,程朱 经学(程颢、程颐 与 朱 熹 )凭仗更次吸收佛道两家有关“人欲”“天理”内核续而成形了客观唯心论的宋学
[关键词]传统;儒家文化;“王道政伦”;孔孟儒学;董仲舒儒学 [中图分类号]B 222.2 ;B 2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9)05-0160-13
何谓传统?传统为何?张文显教授在其《法哲学范畴研究》中 指 出 :“所 谓 传 统 ,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 的 、具有一定特色的社会态度、信 仰 、习俗、制度等。传统是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所 以 ,很容易把传统与过 去划等号。实 际 上 ,传统不只是过去的东西,而且是对现在和未来都能够产生定向性和规定性影响的东 西^那些仅仅属于过去、早己僵化和死亡的东西,并不能称为传统。”®于 是 ,对于之后的社会至少是能够 去 发 生 关 联 的 那 些 隶 属 于 我 们 民 族 与 国 家 的 且 大 有 裨 益 的 东 西 ,难 道 没 有 理 由 不 去 衍 传 ?毕竟,这 样 的 东 西 为 后 来 的 我 们 立 足 于 世 界 ,成 就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国 家 积 蓄 了 相 当 宝 贵 的 智 力 资 源 财 富 ,这就 使 得 横 穿 于 中 华 历 史 文 化 数 千 年 的 儒 家 经 义 思 想 中 的 “王 道 政 伦 ”有 关 话 题 一 时 层 出 不 穷 。而 将孔孟古 典 儒 学 与 董 仲 舒 新 儒 学 所 秉 持 的 “王 道 政 伦 ”主 张 予 以 客 观 分 析 ,并 从 中 寻 找 到 儒 家 “王 道 ”的 意 义 所 在 , 是今人再一次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关键。
二 、孔 孟 儒 学 与 董 仲 舒 儒 学 关 于 “王 道 政 伦 ”概念的诠释:一 语 破 的 的 各 执 之 偈
一 、传统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史简括:殊途同归的人伦之志
传 统 儒 家 文 化 是 对 古 代 儒 派 学 术 理 论 发 展 的 一 段 历 史 期 间 刻 画 ,本 文 特 别 指 奠 基 于 先 秦 孔 孟 的 中 国 古 典 主 流 人 文 伦 理 的 历 史 沿 革 ,其 具 言 所 闻 ,由下列所示。
周 迪 : 再 论 “王道政伦”概念之诠分与阐释
正 宗 。明 朝 ,王明阳取得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心学建树,把程朱儒理欲推置到主观唯心主义的格 局上 。明末清初:儒派“分庭颉颃”的自我扬弃。伴随着商品经济及其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一批新儒学家们 纷纷与时俱进,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承袭似的批判。政 治 方 面 ,痛 斥 君 主 专 制 ,宣传“法治”观念;经济上否 决“重 农 抑 商 ”,建 议 君 王 “农 工 皆 本 ”;就 价 值 倾 向 而 言 ,回 绝 程 朱 王 思 想 的 形 而 上 ,提 议 “经 世 致 用 ”的国 计 民 生 之 学 风 ,这 些 从 李 贽 “反 孔 ”的“童心说”,黄 宗 羲 的 “君 客 民 本 ”,顾 炎 武 的 “众 治 ”与 王 夫 之 的 “循天 下之公”的论言中有所知窥。众 人 皆 知 ,在西洋人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迈入近代之门,晚清纵然是传统社 会 ,可儒学愈益走下了国人文治心灵的神坛,不能算作其古代进展的沿革之路。言而总之,儒派文化与其 思想的发展经过出现了群家“一儒各表”的体例,但不管怎么讲,整体上他们都形合于古儒人伦道德规范 之 见 (xian),形合”(hyP〇taxiS)— 词是语言学用以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显示句法关系,实现词语或句 子连接的范畴之一 ® ,他在形式上表现为清楚严谨的条理,与桥示词句语义的意合相对。换 种 说 法 ,儒学 历经着岁月千秋,其基本的“徳性 ”精神目标迹痕向来不曾岿动,万变而 不 离 源 宗 ,这也是中华儒家文明 旺盛强大生命力的试金石。
[收 稿 日 期 ]2019-06-13 [作 者 简 介 ]周 迪 (1985-),男,重庆北碚人,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讲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
研究所2017级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交流
① 张 文 显 :{法哲学范畴研宄》,北 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第 239-240页 。 160
2019年9 月 第37 卷 第 5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Sep.2019 V〇l.37 N〇.5
再 论 “王 道 政 伦 ”概 念 之 诠 分 与 阐 释
— 基于孔孟古典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思域
(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宄所,中 国 澳 门 999078)
[ 摘 要 ] “王道政伦”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德”文化的民族意志性所在,是 延续至今的我国精神文明的价值遗产。有鉴于此,从《六艺》哲学“心”观与孔孟“道德革命”正义性的历史 机理效应以及董仲舒“王道三纲”的涵摄范式及其缘饰为政治公权力治理社会的工具性视角出发,重新对 “王道政伦”的概念做出一个相对适宜的诠释可见一斑。这不止是回眸古代先儒们的治秩之道,还是期冀 于人文“王道”的当下与未来。
东 周 :儒家经义思想的开山孕育。春秋 时 期 ,孔丘以“仁 ”说为宗旨,主张依“仁爱之心”来处理各种纷 繁的人际关系,并编修成文,创立儒派。战国中期,孟轲站在孔子“仁礼”根 底 之 上 ,提出了“性本善之”“民 贵君轻”“政在得民”的理 念 ,儒政思路愈见大势。随 后 ,末期的荀况会当凌绝至孔孟,竟以“礼法共进”之 义 签 注 儒 学 使 其 迸 为 君 王 施 政 之 制 。两 汉 :儒 家 纲 教 政 伦 的 如 日 中 天 。西 京 后 儒 董 仲 舒 托 先 辈 之 任 ,采诸 子 之 长 ,外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三纲五常”,新儒学的诞生驱策了儒家地位的聚变,而东汉的马 融以及班氏兄弟等人又让儒学教义的国有法典化成为可能。宋 明 :儒学唯心主义的再二飞跃。宋 代 ,程朱 经学(程颢、程颐 与 朱 熹 )凭仗更次吸收佛道两家有关“人欲”“天理”内核续而成形了客观唯心论的宋学
[关键词]传统;儒家文化;“王道政伦”;孔孟儒学;董仲舒儒学 [中图分类号]B 222.2 ;B 24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9)05-0160-13
何谓传统?传统为何?张文显教授在其《法哲学范畴研究》中 指 出 :“所 谓 传 统 ,是指由历史沿传下来 的 、具有一定特色的社会态度、信 仰 、习俗、制度等。传统是历史上形成的东西。所 以 ,很容易把传统与过 去划等号。实 际 上 ,传统不只是过去的东西,而且是对现在和未来都能够产生定向性和规定性影响的东 西^那些仅仅属于过去、早己僵化和死亡的东西,并不能称为传统。”®于 是 ,对于之后的社会至少是能够 去 发 生 关 联 的 那 些 隶 属 于 我 们 民 族 与 国 家 的 且 大 有 裨 益 的 东 西 ,难 道 没 有 理 由 不 去 衍 传 ?毕竟,这 样 的 东 西 为 后 来 的 我 们 立 足 于 世 界 ,成 就 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伟 大 国 家 积 蓄 了 相 当 宝 贵 的 智 力 资 源 财 富 ,这就 使 得 横 穿 于 中 华 历 史 文 化 数 千 年 的 儒 家 经 义 思 想 中 的 “王 道 政 伦 ”有 关 话 题 一 时 层 出 不 穷 。而 将孔孟古 典 儒 学 与 董 仲 舒 新 儒 学 所 秉 持 的 “王 道 政 伦 ”主 张 予 以 客 观 分 析 ,并 从 中 寻 找 到 儒 家 “王 道 ”的 意 义 所 在 , 是今人再一次理解我国优秀文化的关键。
二 、孔 孟 儒 学 与 董 仲 舒 儒 学 关 于 “王 道 政 伦 ”概念的诠释:一 语 破 的 的 各 执 之 偈
一 、传统儒家文化及其思想史简括:殊途同归的人伦之志
传 统 儒 家 文 化 是 对 古 代 儒 派 学 术 理 论 发 展 的 一 段 历 史 期 间 刻 画 ,本 文 特 别 指 奠 基 于 先 秦 孔 孟 的 中 国 古 典 主 流 人 文 伦 理 的 历 史 沿 革 ,其 具 言 所 闻 ,由下列所示。
周 迪 : 再 论 “王道政伦”概念之诠分与阐释
正 宗 。明 朝 ,王明阳取得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的心学建树,把程朱儒理欲推置到主观唯心主义的格 局上 。明末清初:儒派“分庭颉颃”的自我扬弃。伴随着商品经济及其资本主义的萌芽,近一批新儒学家们 纷纷与时俱进,对宋明理学进行了承袭似的批判。政 治 方 面 ,痛 斥 君 主 专 制 ,宣传“法治”观念;经济上否 决“重 农 抑 商 ”,建 议 君 王 “农 工 皆 本 ”;就 价 值 倾 向 而 言 ,回 绝 程 朱 王 思 想 的 形 而 上 ,提 议 “经 世 致 用 ”的国 计 民 生 之 学 风 ,这 些 从 李 贽 “反 孔 ”的“童心说”,黄 宗 羲 的 “君 客 民 本 ”,顾 炎 武 的 “众 治 ”与 王 夫 之 的 “循天 下之公”的论言中有所知窥。众 人 皆 知 ,在西洋人坚船利炮之下,中国迈入近代之门,晚清纵然是传统社 会 ,可儒学愈益走下了国人文治心灵的神坛,不能算作其古代进展的沿革之路。言而总之,儒派文化与其 思想的发展经过出现了群家“一儒各表”的体例,但不管怎么讲,整体上他们都形合于古儒人伦道德规范 之 见 (xian),形合”(hyP〇taxiS)— 词是语言学用以词汇手段和形态手段来显示句法关系,实现词语或句 子连接的范畴之一 ® ,他在形式上表现为清楚严谨的条理,与桥示词句语义的意合相对。换 种 说 法 ,儒学 历经着岁月千秋,其基本的“徳性 ”精神目标迹痕向来不曾岿动,万变而 不 离 源 宗 ,这也是中华儒家文明 旺盛强大生命力的试金石。
[收 稿 日 期 ]2019-06-13 [作 者 简 介 ]周 迪 (1985-),男,重庆北碚人,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研究所,讲师,澳门科技大学社会和文化
研究所2017级博士候选人,研究方向为中外文化交流
① 张 文 显 :{法哲学范畴研宄》,北 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版 ,第 239-240页 。 160
2019年9 月 第37 卷 第 5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Hainan University
Sep.2019 V〇l.37 N〇.5
再 论 “王 道 政 伦 ”概 念 之 诠 分 与 阐 释
— 基于孔孟古典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思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