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仓村“村史馆”解说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本村党总支副书记郑岁刚,请允许我代表本村两委及全体钱仓人民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我们非常荣幸您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我们的工作。
本次参观我们村史馆由我为大家做一个简短的介绍,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多多指正。
本次介绍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为大家讲解:
一、钱仓村概况及历史沿革
二、解放前的艰难时世和峥嵘岁月
三、解放后的黄金时代和飞跃式发展
四、各级领导对我村的发展表现出极度的关注和支持
五、钱仓人民对未来的展望
一、钱仓村概况及历史沿革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我们雄州街道钱仓村概况。
我们钱仓村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李源潮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实践基地”的联系点,是南京市百强村,江苏省文明村,六合区及雄州街道重点建设的中心村之一。
目前全村占地面积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223亩,现辖21个村民小组,农户1120户,总人口5238人。
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5个,党员138人。
截止2009年底,全村企业28家,实现每年生产总值5亿多元,村集体收入420余万,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万元。
钱仓村历史悠久,可考证的建村史可追溯到2200多年前,即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陈婴受封棠邑侯,领棠邑封地,于钱仓一带筑城建立了南京地区第一个侯国——棠邑侯国,总面积达200万平方米(请大家看这幅图,这就是当时汉棠邑侯国钱仓遗址示意图,图中的钱仓位于侯国中心核心位置)。
公元前185年,西汉吴国在此开山铸钱,故此地得名“钱仓”(大家看这两幅图,上面一幅就是钱仓出土的古代货币,下面则是出土的汉代铜镞;还有这幅,右下角的这幅,这是汉棠邑侯陈缨所收藏的战国重金络壶,目前收藏于南京博物馆,是其镇馆之
宝;再看这两幅图,左边是棠邑侯国钱仓村落图,右边是生活场景,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钱仓地祥人和,盛世风华啊!)。
好,我们回到钱仓的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三年,是时钱仓隶属当时横塘乡,解放后成立钱仓行政村,之后横塘村、管薛村、白马村相继并入钱仓,形成了今日之规模的社会主义新“钱仓”。
二、解放前的艰难时世和峥嵘岁月
请大家往里边走,看这两幅图片。
右边记录的是共和国成立前期钱仓的艰难时世。
请看这两间茅草屋,当时的钱仓人民就是生活在这样简陋的屋子的,每下一次雨都要到屋顶去整修一下,时间长了用土砖垒成的墙壁会逐渐倒掉。
这是当时人们为了编制草绳,因为都是在板凳的一个地方打结,所以时间长了板凳的边缘被勒出一条深深的沟壑;下面这是农家照明用的风灯,实物在那边玻璃展柜里,再右边呢,是冬天用的取暖炉,再右边是磨豆子用的石磨,下面则是农家用来装筷子用的筷桶和烧饭的土灶台,以上这些无不一例的见证了钱仓人民当时的艰难生活和苦难时世;
左边这个编号为二的呢,是解放初期钱仓人民的峥嵘岁月,我们之所以称之为峥嵘岁月,是因为解放后钱仓相比解放前已经有了大幅的好转,人民有了生产资料,能够节余粮食,至少是解决了温饱问题,但生活水平还是相对落后,钱仓人们在不懈的努力,所以我们称之为峥嵘岁月。
请看左上角这幅小图片,这是50年代的老公房,现位于我村姚顾组,下面这是当时的粮票,当时计划经济时期只有这些才能买到粮食的!再看右边这是当时嫁娶用的梳妆盒,实物在这边,待会会给大家充足的时间仔细观摩的(笑容)……再看这幅图片,这个耕田用的犁,这个是耕田用的靶,春播的时候由于
土地历经了严寒土地会变的很结实,不宜播种,这个时候就先用犁把田地梨开,然后用靶把那大块大块的泥土捣碎,然后就可以播种啦。
这两种工具的动力都是牛,一般是水牛。
再下面两幅图片是当时小学毕业留影,现为横塘小学。
再看玻璃橱窗里面的,这些是解放初期用的粮票、油票和其他一些农民负担监督卡等;这个大桶呢,请不要误解啦,这个不是用来挑水的,而是装米的一个计量工具,这一桶是规定好的,1斗米,即为10斤,或者说是10市斤。
右边这个Z字型的工具盒旁边的两个类似大头针及这片板子,是一套用来制造线的工具。
再看这最后一个玻璃展柜,中间那个是外出用的风灯,这个灯一般的风是吹不灭的,因为有罩子挡着风呢,右边都是照明用的煤油灯。
三、解放后的黄金时代和飞跃式发展
好啦,请大家往这边走,之前我们回顾了钱仓了艰难时世和峥嵘岁月,那么现在就让我来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们如今钱仓的黄金岁月。
首先,在生产发展方面,我们用了四个不同的年代的图片,来见证我们的飞跃发展。
第一行,记录着我村生产资料的发展。
从左至右,依次为70年代大包干前的村民靠挣工分获得收入,80年代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村民积极性大增,粮食产量翻了几番,90年代农业机械化时代的来临,不仅让农民的日子好过啦一些,更是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机械化大生产给潜藏人民带来了无限的喜悦和幸福;最后是21世纪以来,为了将土地价值最大化,我们实施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让农民收入又一次翻倍;
第二行,记录着我村生产力的发展。
从左到右,依次为70年代用来灌溉的老涵洞经常被淤泥阻塞,灌溉困难;80年代集体改造沟渠改善农业生产条件;90年代渠道硬质化工程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灌溉效率;21世纪的今天,数座现代化的泵站让钱仓人民旱涝无忧;
第三行,记录着我村工业企业的发展。
从左到右,依次为70年代钱仓唯一的工业企业——瓦砖窑;80年代弹棉花让一部分村民先富了起来;90年代村办工业蓬勃雄起,图为我村“钱仓机械铸造有限公司”;21世纪的今天,工业基础较好,根基较牢是我村的一个特色优势,数控机床等先进设备在工业企业里屡见不鲜;
第四行,记录着我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从左到右,依次为70年代鲜有人在马路边摆摊做买卖;80年代马路市场开始盛行;90年代农贸市场逐渐规范;21世纪的今天大型超市让群众生活省心不少。
其次,在生活变迁方面,我们也用了四个年代对比了今天的美好:
第一行,记录了钱仓人们的衣着变迁。
从70年代的缝纫机自己做的衣服,到80年代这种西装夹克,再到90年代的衬衫加夹克,到我们现代的羽绒服、皮大衣;
第二行,见证了钱仓人民的伙食水平的变迁。
在70年代,稀饭加咸菜就已经不错了;80年代大米饭加咸肉很正常;到了90年代,我们讲究荤素搭配;看,这是村民的年夜饭,怎么也达到星级饭店的标准啦;
第三行,见证了钱仓人民的居住环境的变迁。
70年代住的是土坯房,到了80年代住上了大瓦房,90年代盖了新的楼房还有标准化的农家大院;今天的钱
仓,这种农家别墅是很流行的;
最后一行,见证了钱仓人民交通工具的不断升级。
70年代的时候,这种载货用的独轮车也曾载人;80年代,部分村民已经开始用上了自行车;90年代,摩托车、电动车已经成了每家必备的交通工具;今天,不少的村民都用了小轿车。
然后,请大家看这边,这副图片记录了钱仓村的村貌的日新月异。
昔日崎岖不平的村庄小路,如今已经是平整宽阔的水泥大道,要发展,先修路,我们钱仓人民深刻的领悟了这点,所以,目前我村灰色化道路覆盖率基本达100%。
这是我们祝夏组的停车场,旁边这是我们钱仓的中心商业街,下面这是新建的村民休闲广场,便民设施我们正逐步配备。
最后,这幅图片记录了钱仓社会事业的蒸蒸日上。
这种昔日破旧的校舍,今天已经焕然一新,成了美丽的校园,还配备了现代化计算机教室;村卫生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医疗事业,让村民倍感欣慰;还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创建活动、文化长廊以及“公交村村通”工程、有限电视、宽带进农户的实施,给村民生活增色不少,这也充分见证了钱仓的社会主义发展生机蓬勃,春意盎然。
四、各级领导对我村的发展表现出极度的关注和支持
下面一个部分,我为大家介绍下时刻关注着“钱仓”发展事业的各级领导的关怀。
关注钱仓第一人,当数时任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长李源潮同志。
李部长与钱仓有着不解之缘。
2001年12月7日,他首次来到我村指导“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要求我村做到“体察民情、回应民意、谋求民利”;
2002年1月21日晚,他参加了我村“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广大干部找到富民强村、加快发展的路子,密切与群众心连心的感情;
2002年的除夕夜,李源潮同志竟然亲在到钱仓来,给乡亲们拜年,以后连续的六年,他年年除夕夜都会准时出现在我们钱仓,跟群众一起欢度春节;
同年2月27日,他在我村就“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真假股改提高阶段工作
进行检查指导,要求把学教活动变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2003年的除夕,他在瑞雪中又一次来到钱仓,仔细了解了“三个代表”学教活动取得的成果巩固如何?老板姓在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哪些实惠?
2005年的大年三十,他再次到来,要求广大党员要做发展带头人,当的路线方针的模范执行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廉洁奉公的清白人;
2006年的除夕,他又一次的来到钱仓。
4年来,钱仓的集体收入从59万增长到220万,农民人均收入从4800元提升到7267,他高兴的说:我看着农民日子一年年好起来!
2007年2月16日,这次不是除夕,但是腊月29,他再次到来给农民群众拜年!
2008年除夕,他又一次的到来,勉励基层干部要科学发展、造福百姓。
请大家看这幅图:
这是李部长和罗省长在农家拜年的情景;
这是李部长和梁书记在农家做客的情景;
这是省长罗志军同志在我村做调研;
这是梁书记、罗省长和蒋宏坤等省市领导视察钱仓的新农村建设;
图为朱书记在我村做调研;
图为王国生同志、蒋宏坤同志等省市领导走访我村农户。
五、钱仓人民对未来的展望
再请各位领导看这边,这幅是我村的民主建设,涉及了公推直选、村级事务公开介绍群众监督等;左边一幅则是我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乡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
最后,这是各级领导对我村的整体发展高度关注,我们雄州街道“钱仓村”将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人民幸福的驱动下,“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钱仓”。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已经闭幕,国家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出台。
这是村的十二五计划,请各位领导查阅。
旁边是我们钱仓所得的荣誉奖牌和媒体报道情况,请各位领导自行参观,我的介绍就到此结束,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多多谅解、多多指正,谢谢!
撰稿人:周强
2010年1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