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98ba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7.png)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教育体制中,高中生物教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知水平。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成为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
通过比较新旧版本的生物教材,可以更好地评估教材的质量,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指导和建议。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差异性和优劣势值得深入探讨。
通过研究新旧版本生物教材的不同之处,可以归纳出其各自的特点和亮点,为今后的生物教学提供借鉴和借鉴。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对比分析,探讨二者的异同之处,总结出各自的优缺点,并展望未来教材的发展方向,为高中生物教育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差异,从而探讨教材的优缺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教材的特点、知识体系、内容覆盖面、教学方法以及实用性与适应性进行对比,我们可以深入了解教材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
通过比较新旧教材的优劣,可以为教师和学生选择合适的教材提供参考,提升教学质量。
对教材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有助于指导今后教材改革的方向,促进生物教育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全面了解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和差异,为教学实践和教材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2. 正文2.1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特点对比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编写理念和教学方法上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不同之处。
在内容呈现上,新版教材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的前沿性和实用性,增加了很多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而旧版教材则相对比较传统,更加注重生物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内容更为全面。
在知识结构上,新版教材更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融合,通过案例分析和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5216b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1c.png)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何成芝摘要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赶上科技进步的步伐,人民教育出版社在继承老课标生物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教材(简称新教材)。
人教版新教材从2004年开始在很多省市试用,贵州省2010年开始进行新课改使用了新教材。
高中生物人教版新老教材显然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着重从新老教材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章节编排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将二者从宏观上进行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展开。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课改;新旧教材;对比分析;特点为了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更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更好地贯彻新课改下的教育理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人教版那旧教材的基础上出版了相应的新课标高中生物教材,简称人教版新教材。
新教材于2004年在部分省市开始试用,其全新的理念,翔实的内容,灵活而又独特的知识呈现模式在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感受的同时也给习惯于使用旧教材的教师带来了新的困惑。
新教材从教育目标到课程结构都出呈现看全新的面貌,构建了一个全面的学科体系。
本文希望通过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在编写依据、内容呈现方式、体例结构、实践学习活动板块、课后习题设置等几方面的对比分析,为使用新教材的教师能更好地贯彻新课改理念提供一点帮助。
一. 新旧教材编写依据的比较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生物》是根据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的规定,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生物》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高中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素质良好的合格的毕业生。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老师适应性影响研究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老师适应性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7a518be53a580216fcfe77.png)
吴彩萍
( 清丰一中, 河南 清丰 47 0 ) 5 30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现 理又担心学生会提 出其 中的 问题 。” 新教材量 大 , “ 内容多 。 受 实 需要 , 国家 教育部于 2 0 年 6月颁 布了《 础教育课程 改 课时限制, 01 基 部分 内容只能蜻蜒点水而过。” 革纲要 ( 试行 ) , 》 并于同年 9月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 二、 对高中生物教师适应新课改影响因素的分析 进程 。 其中 , 新一轮高 中生物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 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 况并不像预想 中的那样 分 , 20 年 9月率先在山东 、 于 04 广东 、 南、 海 宁夏四个 省 、 自治 乐观 。 在实践中, 一线 生物教师对新课程 的适应受到了现实中 区进行实验 。0 8年 , 20 按照教育部和浙江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 中既有来 自外部的客观原因 , 其 也有 的整体规划 , 浙江省也开始了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 来自教师 自身的主观原因。 高 中生物新 课程相 对于传统 生物课 程发 生了巨大 的革 首先 , 新教材较 以往发生了显著 的变化 , 内容 多而新 . 实 新 ,教师必须做 出相应 的改变和调整以适应这一变革。事实 验内容及其他活动多 ,对教师教育教学 能力的要求比以往有 上 。作为课 程实施 者的高 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 的适 应状况如 了较大 的提高。 而有关方面组织教师进行培 训的时间过短 , 培 何, 直接决定 了新课程的实施成效 。然而, 以往在 高中生物新 训思路单 向化 , 只是把教师放在被培训者的位置上, 忽视了教 课程实践中 ,我们关注和探讨 的多是技术层面 上教师应该怎 师在培训 中的 反思和 自主建 构 ,不利于培训者 自身素质的提 样, 而对于高 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 中的适应状况 , 却鲜 有论者 高。 同时, 新教材培训方式比较单一, 主要采用报告或讲座、 讲 加以关注 。 本文以笔者所在城市的高中为中心 , 对新课改进程 授等简单易行的方 式 , 重理论 , 轻实践 。校本培训更是没有真 中浙江省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进行一些探讨 ,并提 出三点 正形成和发展起来 。 建议 。 其次 ,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知识储备有待更新 。 部分教师自 对高中生物教师适应新课改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身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不深入 、 不透 彻 , 没有树立与新课程改 首先 , 虽然 高中生物教师在思想上能够普遍认 同新课程 , 革相适应的新的教 育理念 , 或者对新课程改革持怀疑态度 , 在 但在 实践 中 , 许多教师仅局限于知道新课程“ 是什么 ”对具体 具体教学中 自然不能很好 的将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新课程 , “ 如何做” 为何做 ” “ 还存在顾虑 和无所适从 , 从而表现 出对新 的实施对教师 的知 识结构和各方面能 力提 出了更高 的要 求 , 课程 的适应困难 。 但很多教师表现出 不适 应 , 识更新较慢 , 知 能力准备不 完善 , 从笔者对所在城 市的高中生物教师所做调查和访谈情况 在教 学中常常感觉捉襟见肘 。许 多教师没有形成课后 反思的 来看 , 教师普遍接受并认 同高中生物新课程。多数教师认为高 习惯 , 未能及时的将 自己在教学 中的所感所想记录下来 , 不利 中生物新课程所倡导 的“ 以学生发展为本 ” 育理念 、 教 模块式 于教 学水平的提 高和教学经验 的积累 。 ‘ 课程设计 、 探究式教学方法很有必要 。 但部分教师对高中生物 第三 , 相关 的实验仪器 、 设备 、 场地等不能满 足新课程标 新课程新理念落实尚有差距 ,表现出对实践 的可操作性心存 准的要求 , 导致许多重要的实验无法开设 。 与新课标教材相配 顾虑 , 无所适从 。 一些教师对笔者倾诉道 : “ 我很想按照生物新 套 的参考书 、 教辅资料 的缺乏。 程资源 的不足阻碍 了学生活 课 课程所提出一些好 的教育思想 、 教学思路和要求去做 , 却不知 动 的开展 , 给教育教学任务 的实现带 来了一定困难。 如何 去做 。” 三、 相关对策与建议 首先 , 有关部 门应调整新课程培训内容 , 加强培训的层次 具体 来看 ,绝大多数教师认 为在教学 中要注重学生的全 面发 展和终生发展 , 同生物教学 中倡导探究式教 学 , 认 但一部 性和针对性 。 分教师对 于这~理念的可操作性 尚存在颐虑 。他们感到探究 现 代的培 训理念倡 导重视 受训 者 已有 的经验和 认知 基 式教学在实际中难以操作 , 重重。 困难 础 。教师丰富 的教学经验可为其接受培训提供广泛而坚实的 其次 ,目前高中最权威 的教学评价方式仍然是学生的高 基础 , 也为学 习的迁移应用创造条件 。因此 , 培训必须重视高 考成绩 。一些教师谈到 , 虽然高中生物新 课程改革很好 , 真正 中生物教 师原有 的认知基础 、 育观念 、 教 教育经验以及 教育经 为了学生 的发展 , 但是面对高考的指挥棒 . 我们是不敢轻 举妄 历等背景 , 将他们的经验当作培 训的资源加 以利用 , 并削弱经 做好高中生物教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 、 沟 动的 , 只能是抱着观望的态度。在 实际教 学中, 学校 、 从 教师 , 验积 累的负面效 应。 到家长 , 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 , 从整体上来看 , 通交流 . 深入分析他们 的实际需求与 期望 , 在培训内容 上根据 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实践 中所体现出来的仍是传统 的生物教学 其内在需 求来设置 。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 以 评价思想 ,并 没有将生物新课程评价思想渗透 到教学活动之 调整 , 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 激发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 中, 造成教学评价观念与实际生物教学行动 的背离。 实效 。 第三 ,目前浙江省高中生物课程选用 的是浙江科学教育 其次 , 切实保 障和改善新课改实施 的外部资源条件。 出版社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 》 以下简称新 ( 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 江省普 通高 中< 浙 生物> 新课程实 教材) 作为教材 。对 于新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 , 多数一线生物 验实施意见》 规定 :各级有关教育部门 、 “ 学校要 重视生物实验 教师还是基本认可的 ,认 为新教材 的难易程度基本适合学生 室的建设 , 增加 、 更新必要的实验设 备 、 器材 , 增加 实验经费 的 各级政府教 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落实这个指导意见 , 的认知发展水平 , 但是 , 仍有部分教师对新教材的内容提出质 投入 。” 疑, 认为新教材在现实教学条件 下 。 不容易操作 , 生物教学 目 加大对生物教学的教育经 费投入 ,建 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 标难以实现 。这其 中的原因很多 , 通过深入 的调查笔者得知 , 满足实际教 学需要 的生物教学 设备和设施 ,如对必要的生物 新教材 内容多 , 而课时不够 是多数教师普遍 反映 的问题。 新教 实验室 、 实验仪器 、 实验材料 的经 费投入 , 购置生物课 程改革 材 中很多探究 内容 , 需要 用很长 的教学时间才能完成 , 而教 学 的有关图书资料 . 使实施生物新课程的教 学条件得 到改 善 , 提 时间却很 有限 。一 些教9 谈到“ 时不够用 , 币 课 没有时间讲练 习 高进行新课 程的可行洼 .从而 增强 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 的 题。”新教材在 每节课 中都设计了问题探究 . “ 但是如果每节课 适 应 性 。 都 以这个 问题探究来引入 , 有时会显得课时很紧张 , 如果 不处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7f148dacc7931b764ce1556.png)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作者:陈虎威来源:《南腔北调》2009年第02期摘要: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实验方面、教材编写、课本插图、练习题设计等方面。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材;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11(2009)02-0050-02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实践中得到发展。
自2004年秋季起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开始实施了高中新课改试验。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分子与细胞》(以下简称新教材)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生物》(以下简称旧教材)有哪些不同?本文以新教材与旧教材第一册做简单比较。
一、内容上的增减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删除了以下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高中生物课学习的要求和方法;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矿质代谢;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人与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类型;植物的向性运动;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生殖的类型;生物的个体发育。
还删除了一些过于抽象的学生难以接受的内容,如“原始地球的产生”、“生命的起源”。
同时新教材增加的内容包括: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细部凋亡。
除此之外,对一些生命现象则更加重视推理、演绎如“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就是在通过分析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
二、实验方面的变化试验方面最大的变化是新教材将过去的一些验证试验改为探究试验,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模型构建”栏目,如“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这些模型的建构即加深学生对原理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用模型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与解决问题,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通过这些探究活动的设置和开展,使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充分发挥其创新意识,让学生亲自去寻找答案,发掘知识,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以及教学建议
![新课标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研究以及教学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7853a405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a.png)
48学习版目前,在新课标背景下,我校使用的高中生物新教材,在许多方面都与旧教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对于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素材选取要重视科学、合理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不再是局限于罗列知识点,而是注重介绍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该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精神。
我们生物教师可以从高中生物新教材文章中着重从新教材编写理念、知识结构、课本习题设置,教学建议等4方面进行分析教学,以便我们生物教师更好地了解新教材的特点,进而更好地领会新课改背景下新教材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物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目前,我国对于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编写,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和学生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为学生能进入大学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中删减了过于繁琐、理论性过强的一些教学内容,目的是不止让学生过于死记一些概念和理论知识,而是满足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大量增加实践活动的内容,为学生了解认识生物学的发展和提高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这样的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高中生物新教材分为了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让文理科不同的同学在学习生物的要求上有了一定的区分。
且在选修模块中又有不同的选择,尤其是理科同学可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内容学习,也更能适应于高考的要求。
二、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知识结构现在,高中生物新教材在知识点的罗列上不再像旧教材,它是按照已有生物知识体系来进行呈现,而是按照学生认知习惯上来进行引入,高中生物新教材共分为3个必修模块和3不选修模块。
必修1中先介绍生命活动与细胞的关系,对细胞内的各种生命活动在分章节进行学习。
必修2在讲解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的内容时,先从宏观上以个体引入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后再介绍遗传规律的发现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物知识体系的完善,最后呈现的是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特点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9eca78802d276a200292eec.png)
中图分 类 号 : 6 20 G 3.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9 2 7 1 (0 92 — 1 3 0 19 — 7 12 0 )4 0 0 - 2
课 程 改 革 是基 础 教 育改 革 的 核 心 。 程 改 革 的 成 功 课 与否 最 终取 决 于 教学 , 对 教学 起 决 定作 用 的 因素 之 一 而 是 教 材 。 世 纪 的基 础 教 育课 程 与 教材 改革 工 作 肩 负 着 新 培养 创 造 型 、 拓 型人 才 的 重任 。 开 因此 , 如何 尽 快 开 发 出 全 新 的 、 有 时代 特 点 并 能 反映 国际 生物 学 教 育 发 展 共 具 同趋 势 的生 物 学 教材 显 得 尤 为迫 切 , 而对 新 教 材 的研 究 也 具有 十分重 要 的 意义 。
第 3卷 第 2 4期
Hale Waihona Puke (0 9年 ) 20 第 13 14页 0—0
中 学 " 程 辅 导 ・ 学 研 究 i g 教
S c nd r c ol e o a y S ho Curiu u a hng・ a hngRe e r h rc l m Co c i Te c i s a c
传 规 律 内容 学 完 后 才学 习基 因及 基 因与 染 色体 的关 系 。 有 些 内容 前 面 已经 讲 过 了 , 面又 重 复 出现 , 的 原 本 后 有 是 非常 系统 的 知识 板块 。 现在 被人 为 地分 割成 多 个部 分 。 3 新教 材 的 内容 呈 现 . 新 教 材 基 本上 维 持 了 旧教 材 的难 易 程度 , 保 持 相 在 对稳 定 的前 提 下 , 旧教 材 内容作 了较大 幅 度 的删改 。 对 删 减 了过 于 繁 琐 、 论 性 过 强 的 一 些 内容 , 理 目的是 满 足 在 有 限 的 时间 内大量 增 加 实 践 活动 的 内容 . 学 生 的 自主 为 学 习 和探 究 性 学 习 留 出更 大 的空 间 。 教材 注 意 到 了 生 新 物 学 的 核 心 知 识 , 加 了与 生 产 、 活 、 会 的联 系 , 增 生 社 通 过 多种 多样 的栏 目 . 绍 了更 为广 泛 的生 物学 内容 。 宽 介 拓 了视 野 , 为提 高 学生 的生 物科 学 素养 打 下基 础 。 ( ) 出了 知识 结 构 的科学 性 1突 新 教 材 对 部 分 知 识 的描 述更 准 确 。 如 , 正 了 旧 例 修 教材 部 分 易造 成误 解 的叙 述 。 教 材 认 为 “ 胞 分 裂 的 旧 细 方式 有 三 种 : 丝 分 裂 , 丝 分 裂 , 无 有 减数 分裂 ” 按这 一叙 。 述. 易使 学 生将 原 核生 物 的分 裂方 式误 解 成“ 丝分 裂 ” 无 。 但 事 实上 , 分 裂方 式不 属 于上 述 三种 之 列 , 其 而称 为 二分 裂 。故 新教 材 将 其 改 为 : 真 核 细胞 的分 裂 方 式有 三 种 : “ 无 丝 分 裂 , 丝分 裂 , 数 分 裂 ” 即加 了“ 有 减 , 真核 ” 二字 。 ( ) 意 了教 学方 法 的 科学 性 2注 新 教 材 将 启 发 式 和讨 论 式教 学 方 法 融 入 到 教 材 的 方 方 面 面 。 一 , 讲 述 概 念 时 , 本 上 是从 事 例 人 手 , 第 在 基 从 具体 形象 到抽象 , 循 了从 感性 到理性 的认 识 规律 。 遵 第 二 , 重 了教 学 的直 观 性 , 加 了大 量 的 彩 色 图表 , 分 注 增 充 发 挥 了 图表 的优 势 。 三 , 意 了知 识 的层 次性 。 如 , 第 注 例 在讲 述 氨基 酸 的结 构特 点 时 , 用 了分段 叙述 的方法 . 采 使 知 识层 次 更 明 显 . 时利 于 防止 前 后 相 互 干扰 而便 于 学 同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的探索和尝试
![高中生物新教材教学的探索和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a414ca14a300a6c30c229f80.png)
0 60 ) 6 3 0
为 了提 高 学 生 读 书 的有 效 性 ,应该 指 导 学 生 直 接 在 教 材 上 “ 、 、 ” 把 一句 话 或 某 些 段 落 中重 要 的 内容 , 标 增 注 。 比较 重 要 的 内容 , 别 重 要 的 内 容 , 键 字 、 , 各 种 符 号 标 出 。鉴 于 特 关 词 用 高 考要 求 , 仅 掌握 书本 上 的 表 面知 识 是 不 够 的 。 师 必 须 指 仅 教 导 学生 对 教 材 中难 以理 解 的 内 容 予 以 必 要 的 文 字 说 明 ,增 加 知识 的广 度 与 深 度 。对 于 教 材 有 些 地方 必 须 “ 挪 ” “ 错 ” 前 或 后 才 能说 明 问题 的 . 是 前 后 知 识 点 有 联 系 的 , 批 注 在 旁 以备 或 可 忘 . 于 阅读 时 随 时 查 阅 。 便 2 揭 示 隐 含 未 显 内 容 . 导 阅 读 . 引 不 少 学 生 在 看 书 时 总 是 浮 于 表 面 . 于 一 些 在 插 图 中 隐 对 含 、 文 中 无 文 字 说 明 的 内容 往 往 不 容 易 发 现 。 时 就 需 要 课 这 教 师 从 旁 指 点 。例 如 : 胞 有 丝 分 裂 图 中 , 含 着 整 个 时期 核 细 隐 内遗 传 物 质 变 化 的 问 题 : 合 作 用 过 程 图 解 。 含 着 光 合 作 光 隐 用 释 放 氧均 来 自反 应 物 的水 ,葡 萄 糖 中的 6 碳 均 来 自反 应 个 物 的 二 氧 化 碳 ; 胞 呼 吸 图解 中 , 含 着 各 种 反 应 物 的 参 与 细 隐 阶 段 。这些 隐 含 未 显 内 容 是 学 生 理 解 问 题 、 成 习 题 的 障 碍 。 完 所 以 , 师 要 正确 并 带 有 启 发 性 地 点 拨 , 导 阅 读 , 隐 含 内 教 引 使 容 外 显 化 , 生 悟 出书 本 文 字没 有 表 述 的 内 容 . 利 于 提 高解 学 有 题能力 。 3注 意 教 学 内容 的 开 放性 . 教 学 内 容 更 加 贴 近社 会 、 . 使 贴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cc4c244f7ec4afe04a1df0c.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中的几个问题的探讨江西省永新县任弼时中学谢首沸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即尊重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又尊重有个性发展的需求,尊重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在设计理念上以模块形式,插入大量图片,简洁易懂;并且每一节中都有问题的探讨,使内容充满活力;它的题目也是精挑细检,针对性强。
的确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但是它也有不足之处。
我想从内容的编排、问题探讨、插图三个方面各提出一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能够引起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编委们的关注。
问题1:必修1中第四章的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位置编排的问题探究分析:本模块教材是以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为主线展开的,从前到后依次讲述这个基本的生命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功能和发展变化。
第2章和第3章的内容分别是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第4章和第5章的内容都属于细胞的功能。
这是编委们的基本设计理念,但是在第4章中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却不是细胞功能的内容,它应该属于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的内容。
很肯定的说编委们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把传统教材P23图2-4也就是下面这个图原封不动的复制过来,只是把图下说明由“细胞膜结构模型示意图”改成“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示意图”,本意是为了区分第3章的细胞膜,从而达到讲生物膜的目的。
但是它的实质还是属于细胞膜结构的内容,因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通过细胞膜的研究提出来的,而第3章一开始就有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其实可以先阐述细胞膜的内容再阐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这样由细胞膜延伸到生物膜也就顺水推舟。
也就是说假如把第4章第2节内容插入第3章第1节中,把第4章第3节调上为第2节即由细胞具有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直接进入第2节控制物质运输的几种方式,这样修改可以使内容更加紧凑,也完全符合编委们的基本设计理念。
教材P23图2-4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建议:把第4章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合并到第3章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新旧对比及“教与学”的方法探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新旧对比及“教与学”的方法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94d419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72.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新旧对比及“教与学”的方法探究发布时间:2021-07-07T14:52:00.78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7期作者:曾本娟[导读] 本文对新版旧版高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了新教材的现代化性,力求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解决高中生物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曾本娟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第一中学 657000摘要本文对新版旧版高中学生物学教科书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了新教材的现代化性,力求提高学生的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解决高中生物学教师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生物比较课程标准教材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2010年,《长期目标审查》提出了一个目标计划,“改革人才学习模式,从实验中走出来面向系统”。
为我国的教育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
为了满足这一要求,“生物学教科书(实验生物学必修)”于1997年9月进行了首次测试和出版,由山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自然地区出版社编辑出版。
无疑,在2000年秋季获得政府资助对高中学生物学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它比较了新旧教科书中“教与学”的特征,并就高中生物学教师的知识结构重组和更新提供了一些观点。
1新旧教材的对比1.1教材编写体例的比较以人教版出版的新旧《分子与细胞》教科书为例,比较这两本教科书的写作风格。
通过比较在《人民教育版》上出版的新旧分子和细胞教科书的总体结构以及每一节的汇编结构,人们发现2019年教科书实质上继承并保留了2004年的汇编风格教科书,此内容中的一些内容也已调整。
(1)尽管“科学家访谈”模块的标题没有更改,但其具体内容已从最初的学者邹承禄访谈更新为学者石公功访谈。
(2)关于教科书的总体结构,2019年版在2004年版的基础上增加了“附录”。
“附录”的内容-生物实验室的基本安全规则。
目的是提高学生实验的安全性,并增进他们对实验安全性的理解。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性研究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f6daa7bf46527d3240ce095.png)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差异性研究【关键词】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差异性广西普通高中2012年进入新课程改革,改革中使用的教材出现了“一标多版”的现象,就生物学科而言,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简称“标准”)编写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高中生物教材有五个版本,分别简称为“人教版”“浙江科技版”“苏教版”“河北少儿版”和“中国地图版”。
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相比其他教材优势更加明显,和大纲版的教材相比有更多的突破。
例如栏目的设置,在节的开始设有问题探讨、本节聚焦,在章的结束附有本章小结、自我检测等,从而使人教版教材在设计上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
因此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得到了大部分地区的青睐,在最先实施课改的实验区的使用也非常普遍。
与大纲版的高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生物》相比,人教版的新教材必修1《分子与细胞》在栏目的设置和内容的编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以“科学家访谈”代替“绪论”人教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设置“科学家访谈”,代替了传统教科书的绪论,这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在《分子与细胞》中编者亲访了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邹承鲁院士,访谈围绕我国第一次合成具有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进行。
邹院士讲述了当时实验条件的简陋及科学家们的勇气、创新精神和团体的合作,最后还有邹院士的殷殷嘱咐:“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其教育引导作用不亚于传统教科书的绪论。
二、增加新章节“走近细胞”和删减原有的“生物的生殖与发育”新教材在正文的开始并没按照传统的设计直接讲述生物的物质基础,而是增加了新的章节“走近细胞”。
这一章第一节讲述了“从细胞到生物圈”的内容,使学生对整个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本节内容在本册书的后续内容中并不涉及,所以在整本书中显得过于独立。
而第二节则讲述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删减了原来教材中安排的“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在后续的课本中也没有提及这一内容。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使用好新教材-2019年精选文档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使用好新教材-2019年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3bc8eeb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87.png)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如何使用好新教材从2005年秋至今年秋至今,,我们使用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已完成一个循环。
新教材各种美丽的彩色图片、图群图群,,简洁通俗的语言简洁通俗的语言,,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富于启发性的提问,,增加了她的可读性、趣味性、启发性。
新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材从学生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努力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加强了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教材编排了大量的“积极思维”、“边学边做”、“课题研究”、“继续探究”等自主学习内容题研究”、“继续探究”等自主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生物学的兴趣生物学的兴趣,,留给了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空间。
新教材把“系统分析法”、“建构数学模型法”、“取样调查法”等作为研究实验的方法样调查法”等作为研究实验的方法,,训练了学生严谨的思维训练了学生严谨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那么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好地使用好新教材呢课程改革中更好地使用好新教材呢??我在教学中深切地体会到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研究新课标一、研究新课标,,与新课标同心与新课标同心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纲要新课标作为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纲要,,从理论到课堂教学实践从理论到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育者真正领会它的精神需要教育者真正领会它的精神,,咀嚼它的内涵咀嚼它的内涵,,创造性地实施它的要求的要求,,把新课标从一个单向的静态的理论转变为一个多向的、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理论依据。
新课标把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作为核心任务作为核心任务,,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它的实施对象把面向全体学生作为它的实施对象,,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把知识与生产生活联系起来解决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现实问题作为发展方向起来解决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等现实问题作为发展方向,,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与方法相融合等作为评价方式。
浅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内容特点与教学策略
![浅谈高中生物新教材的内容特点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958dc6f27d3240c8447ef3d.png)
新 教材安排 了系列化 、 多样化 的探究活动 , 几乎 : 析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 响时 , 我先 让学生结合 思考和讨论”另外 “ , 观察 l 去读图 , 后鼓励学生从 中获取 有效信息 , 容 然 进行信 与思考”“ 、资料分析”“ 、社会调查” 等探究性活动也穿 { 息转换 , 用生物学语言正确描述 , 再进行 必要的知识
文 字 说 明 , 就 给 相 关 知 识 留 有很 大 的拓 展 空 间 。 这 l 本 内的有关生 物学概念 、 课 原理 、 规律 等与图表 中相
2 现 文 ̄t S 人 , 体 S T
I 关信息建立联系 , 相关 的生物学知识与图表 紧密结 将
新教材拓宽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内容范围, 包括社 l , 在头脑中构 建新 的图表一 合 知识体 系 , 揭示问题 的实
会生产 、 个人生活 、 生物技术 、 环境保护 、 社会 问题 、 : , 自 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 质 实践证 实只有将 图、 文有机结
然、 职业等, 处处渗透着 SS 课课都能让学生认识科 J , T, 抓住知识 要点 , 合 突破难 点 , 掌握重点 , 才能提高学 学、 技术与社会关系。 I 的观察 、 析 、 、 生 分 综合 逻辑思维 、 图表转化 以及用图
的特点及本人在教学 中的处理策略 。
一
1 策略 。 理 下面分别从对 图表 、T 渗透 、 SS 探究学习三个 方 I 面的处理策略浅谈一点体会 。
1 重背景, . 注 巧妙 转换
、
高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 的内容特点
从内容方面看,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突出了科 f 学性 , 加强了直观性 , 了实用性 , 显示 它较好地体 现了 J
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调查与分析
![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4c8ec70508763230121200.png)
2003年国家教育部颁发了《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1].安徽省在2009年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方案,并把课程标准要求内容引入到高考命题之中.随之,各地中学积极地进行生物学的教学改革.但是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发现生物教师却有很多的不适应表现,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并进行分析.1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标认识情况调查本次选择调查安庆市和城镇18所高中的120位生物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分别调查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标的态度、对新课标的观念、对新课标的理解、对课标的实践探究适应度四大方面进行调查统计.1.1对新课标的态度对新课标欢迎执行者约占45%,不欢迎者占50%,还有5%无所谓.城市中学欢迎执行新课标者高于农村中学(73%,36%),年轻教师欢迎执行新课标着高于年龄大的老教师(65%,47%).1.2对新课标的观念大部分中学教师对新课标已经有了新的观念,但是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的教师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通过调查,城市中学教师能够形成新观念的占80%,而农村中学教师能够形成新观念的紧紧占43%.1.3对新课标的理解能完全理解新课标者占56%,基本理解者占25%,不理解者占19%.城市中学教师理解者74%,基本理解者18%,不理解者8%;农村中学教师理解者48%,基本理解者30%,不理解者22%.23至30岁年龄段教师理解者46%,基本理解者40%,不理解者14%;30至50岁年龄段教师理解者占78%,基本理解者16%,不理解者6%;50岁以上年龄段教师理解者72%,基本理解者占14%,不理解者14%.1.4对课标的实践探究适应度大部分中学还没有进行有效的探究实践活动.城市中学有30%的教师进行了少量的实践探究活动,农村中学几乎没有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大部分城市中学教师准备进行实践探究活动,农村中学教师仅有部分教师有这方面的打算.78%的教师认为没有条件进行实践探究活动,46%的教师认为学校领导支持度不够,35%的教师认为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占用教学时间太多,怕影响正常的教学活动.2对调查结果的分析2.1对新课程理念认识不到位的现象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但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此认识不到位[2].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典型表现有,一是用新教材上传统课;二是将新课程神化,对教学产生较大的迷茫或恐惧,不知如何上课;三是将新课程虚化,盲目放弃原有的好的方式,追求热闹的形式.2.2课任教师不能很好把握新的教学内容及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及要求描述比较概括抽象、粗化,可操作性不强;教材内容及深度很难说明把课程标准到位,并且辅助资料与教材和教学不配套,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都难以把握.导致教师不能很好地对教学内容加以理解,在教学中很难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要求.如关于酶的发现,教材仅仅提供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但要如何分析这个实验需要多长的时间,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怎么把这个实验引入到酶的本质为题,教材都没有明确的要求,所以也使得教师无所适从.2.3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实践探究活动难以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就是“提倡探究性学习”,所以在人教版教材中设计了较多的实践探究活动,在模块1“分子与细胞”中,设计实践探究14个,收集资料2个,参观讨论1个,而且实验不再明确区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这些实践探究活动大多以实验为载体.所调查的学校大部分没有规范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也很少而且不配套,有的学校根本没有生物实验室.由此导致实践探究活动无法进行.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调查与分析吴诗光(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安徽安庆246011)摘要:通过对安徽省安庆市18所高中120位高中生物教师的调查,认为目前高中生物教师在执行新课程标准中还存在有对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不能很好把握新的教学内容、知识储备缺少、角色定位不够等问题.同时学校领导也存在着支持帮助不够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师;新课标;教学内容;适应度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8-0259-02Vol.28No.8Aug.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8期(上)2012年8月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重点项目(20100679)259--2.4教师知识储备不足,对生物科学进展了解不够新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基础性、选择性、时代性、倡导探究性学习和进行STS教育等特点[3],所以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出现了一些以往教师没有涉及的学科知识、新科技发展知识和反映社会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可是一些教师缺少自我提高意识,又没机会外出进修学习,使得已有知识陈旧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2.5固守旧教学方法,穿新鞋,走老路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的实施有一个适应过程,由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由于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持观望态度,对课程思想、内容体系缺乏了解,仍然在旧课程框架下,用旧的知识系统、教学方式、评价方式来实施新的课程,出现通俗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其实,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2.6学校领导对新课标重视度和执行力不够学校领导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从课程高度着眼,宏观控制生物课程,正确处理课时与教学内容的矛盾.担心课程改革会影响高考的升学率,对学生的不放心,对教师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更不放心.这样生物课程的教学也只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反映出部分教师对实施新课标在思想认识和准备上的不足,学校原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老师们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新课程理念,对课程标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的偏差,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意识和整合能力还不强;学生们对课改的认识存在误区,片面地认为课改会减轻负担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高中生物教师对课程内容的不适应.3几点建议3.1教师要完成角色定位根据新课标要求已经明确了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式的教师.教师角色的转变并不是理论上或者口头上说说的,应该表现在行为上,通过具体的行为来帮助自身完成角色转变,最终内化为新时代教师应有的角色意识.3.2教师要真正理解新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新课标指出: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反映了一个人对生物科学领域中核心的基础内容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以及在已有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能力.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部分,它的基本任务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最基本的含义是指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所有的在校学生.无论他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天分,他们的数理基础、理科的悟性的高低,也不管他们民族、地方经济的差异,他们生活在农村还是生活在城市等等,教师都应赋予他们同等的学习生物科学的机会,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尽可能好的教育,并在《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指引的方向上有所进步.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科学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树立科学精神.探究性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改学生被动学习者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者;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也将发生根本的改变,生物课更多的将是学生的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在生物课程的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应该逐步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融入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首先是“内容”开放,学习不只局限于一本教材,而是拓展、延伸到生活世界、科学世界和网络世界的各个角落,通过让学生搞调查、搜集各种资料,广泛联系社会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到生活中寻找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有利于主动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使学习内容更具实用性,更有利于对生物学核心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对生物科学价值的正确认识,帮助学生规划人生,促进全面发展.3.3调整教学策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动性教师的教学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选用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学生和教学情境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有时总想着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用什么手段去体现,而没有注意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才是好课.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真正体现“人”的主体地位,这才是新课程标准“新”的真正体现.3.4学校领导应给予帮助和支持学校领导应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及知识更新,现代的培训理念倡导重视受训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基础,也为学习的迁移应用创造条件.因此,培训必须重视高中生物教师原有的认知基础、教育观念、教育经验和教育经历等背景,将他们的经验当做培训的资源加以利用,并削弱经验积累的负面效应.做好高中生物教师培训前的需求调研、沟通交流,深入分析他们的实际需求和期望,在培训内容上根据其内在需求来设置,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加以调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提高培训者的针对性和培训实效.学校要重视生物实验室的建设,增加、更新必要的实验设备、器材,增加实验经费的投入,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满足实际教学需要的生物教学设备和设施,如对必要的生物实验室、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的经费投入,购置生物课程改革的有关图书资料,使实施生物新课程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提高进行新课程的可行性,从而增强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陈敏.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生物教师适应性影响研究[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1.〔3〕赵占良.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刍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60--。
2023年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分享
![2023年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f3339a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9e.png)
2023年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社的新教材培训心得分享前言在2023年初,我有幸参加了由人教社组织的高中生物教材培训。
此次培训为期三天,内容涵盖了2023年新的生物教材的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
以下是我对于此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材的内容和特点人教社的2023年高中生物教材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内容广泛覆盖了生物的各个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生物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与以往的教材相比,2023年的材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研究。
教材中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探索和发现。
此外,材还增加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子,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培训的收获与体会此次培训中,我认识到了材的更新和改革对教师的重要性。
首先,教师需要及时了解材的内容和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研究。
其次,教师需要熟悉材中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以便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材中的应用例子,从而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法和技巧,例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组织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等。
这些方法和技巧对于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和兴趣非常有效。
应用于实际教学的思考参加培训后,我深刻体会到将所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结合材的特点和培训中学到的方法,不断探索和尝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研究动力。
首先,我将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带领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我将增加生物知识的应用例子,让学生看到生物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通过生物技术的应用例子,让学生了解生物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重要性。
最后,我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2ed5d6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9.png)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对比分析高中生物教材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人教版作为我国教材市场中的主要品牌,每次教材改革都备受关注。
这篇文章将对比分析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主要变化和优化之处。
新旧教材在内容设置上有一定的差异。
旧教材侧重于生物基础知识的传授,主要是通过知识点的介绍和解析来达到教学目标。
而新教材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意识,通过实践环节和实验设计来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
新教材的知识点更加系统和全面。
旧教材在单元内容的选择和涉及知识点的深度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学生学习过程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
而新教材则在知识点的选择和衔接上更加合理,使得学生能够从整体上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新教材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使得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新教材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旧教材主要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主要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探究的机会。
而新教材则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和科技手段辅助教学等,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新旧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在内容设置、知识点的深度和系统性、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对于学生来说,新教材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也需要注意教材的难度适应性,确保教材的难度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匹配,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学习压力。
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58673c3968011ca3009172.png)
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高中生物新教材使用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伴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最直接力量。
这一深刻的社会变革,它迫使基础教育必须做出变革。
为了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对现时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要,教育部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与同年9月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改革进程。
新一轮高中生物课程改革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于2004年9月率先在山东、广东、海南、宁夏四个省、自治区进行实验。
按照国家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经河南省政府同意、教育部批准,2008年9月河南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级全部进入新课程实验。
如今已有三年,高中生物教师均已参与新教材的使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需要寻找合适的对策。
目前正在进行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也将“构建体现基础性、多样化和选择性的课程体系”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为此,高中生物课程在结构设计上需要着重构建旨在培养具有一般科学素养的公民和未来生物专业人才的课程。
相对于传统的高中生物课程来说,新课程将原来的高中生物课程体系从一本“教学大纲”变成一本厚厚的“课程标准”,教学的实际内容也从原来的3本书(必修1、2和一本选修)变成了6个“模块”的6本书(必修1、2、3和选修1、2、3)。
在高中生物课程实践的过程中,关注和探讨的大多是教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对于高中生物教师在新课程中的适应状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力的提升状况则关注不足。
课改生物新教材的推出,我们认为新教材在课程理念上实现了突破性变革,即树立新课程标准是为学生提供经历并获得学习经验的观念。
随着各地新课改的陆续实施,制约新课标教学理念的诸多因素也逐渐浮出水面。
实践表明,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状况并不像预想中的那么乐观。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受到了现实中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既有来自外部的客观条件,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主观因素。
新旧生物课程标准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
![新旧生物课程标准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696f27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66.png)
新旧生物课程标准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比较研究发布时间:2021-05-20T14:32:40.530Z 来源:《中国教工》2021年1月2期作者:张俊香[导读] 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教材也是在发生着改变张俊香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九中学 553100摘要: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学习的教材也是在发生着改变,教材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去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知识。
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需要好好地把握住教材之间的差别,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了解到新的教育理念。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高中生物教材的新旧课程来进行分析和讲述的。
关键词:新旧生物课程;高中;人教版;教材比较引言:高中生在高中学习的时候,使用的书目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书目的编写也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可以接收到新的教学理念。
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高中生物人教版的新旧教材对比,希望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样教师在对学生教学时,可以为学生传输最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理念的对比现在教师在对学生教学的时候,除了教导学生基础知识以外,教育部对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师对学生教学的时候,加入核心素养教学理念,这是对之前教学目标培养的一种创新。
此外新课程的高中生物教材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加入了很多探究性的学习。
旧教材中的探究性学习也是有一些,占据的比重没有太多,新课程下探究性学习这部分占据比较大,这是希望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根据多去实践,这样才可以将书本中的时候更好地运用到现实当中。
新的教材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在课堂行进行实验操作,还要让教师培养学生的实验理念,让他们养成较好的探究性学习习惯。
高中生物相对于之前的生物学习来说是比较抽象和晦涩的,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可以不断地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
而且教学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可强化自己对教材的掌握程度,这对学生学习的学习能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作者:齐云峰党玉茹孙添添于长春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8期
[摘要]本文旨在研究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情况。
过程采用了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结果显示,在内因外因的共同影响下,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新教材还处于发展适应阶段,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各级学校领导、教育管理部门协作配合,使教师更快更好地适应新教材,笔者做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教师人教版新教材蛟河市适应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Q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8-0170-02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把课程目标定位于既要培养“整体的人”,还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如何更好的掌握新教材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就成为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现阶段关于生物教材的研究主要是新旧教材的对比研究,现行五个版本教材之间的对比研究和国内外教材的对比研究。
关于生物教师与教材的研究陈坚[1]和李亚娥[2]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关于教师适应性问题的研究主要从具体的学科出发,如郭静对英语教师适应性的研究[3],李涵对数学教师的研究[4],罗秀艳对物理教师的研究[5]等。
除此之外,也有学者对影响教师适应性的因素作了分析。
不难看出,目前关于“高中生物教师对教材的适应性”的研究极少,除了呼小明的《新课程推进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2007)[6],就只有刘燕的《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2012)[7]。
本研究以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为研究对象,具有地区特色,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生物教研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新教材的补充和完善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一、调查研究思路与步骤
(一)相关概念界定
1.新教材。
新教材是指由人民出版社于2007年11月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包括三本必修和三本选修。
2.适应。
不同领域对“适应”这一词的阐述不同。
在心理学中,适应是指个体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8]在教育学中,适应指个体与环境之间和谐的状态。
[9]本文指个体进入新环境、面对新事物时,通过改变自身或者改变环境从而对新环境进行适应的过程。
3.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
指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教学时,结合学生发展特点,采取高效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适应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内容。
具体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和设计意图的适应;(2)教师对新课程资源的适应;(3)教师对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适应。
(二)研究思路
1.研究对象。
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
2.研究内容。
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新教材的适应性,并根据结果总结分析提出建议。
3.研究工具。
查阅相关文献,构建调查问卷《关于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的调研问卷》。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对有关资料进行信息整合,明确研究进展,提出研究问题。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定点发放,高效回收。
对问卷反馈的信息进行整合。
3.访谈法。
对典型高中生物教师进行访谈,结合访谈信息对结果进行再补充。
(四)研究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
对蛟河市所有的高中生物教师采取分层抽样和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取样,样本具有普遍代表性。
2.具体调查过程。
(1)编制调查问卷。
根据研究目的编制调查问卷。
(2)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本次问卷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发放200份,全部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3)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Excel、SPSS等数据软件处理有效问卷。
(五)调查问卷的信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的检测方法是内部一致性可信度,本问卷的α系数是0.85,说明其内部一致性较好,信度较高。
二、调查问卷结果及分析
(一)理解整合新教材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能够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
笔者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图1,以A、B、C、D、E表示
强弱、多少、易难程度(后续图表如是)。
由图1可以看出,对于教学目标的多重考虑,有55.00%的教师经常考虑,31.40%的教师有时考虑。
对三维目标的把握情况,仅有11.70%的教师有些不明确,绝大多数教师表示较明确。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提出的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给予了较高的重视。
(二)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
笔者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对新教材中探究内容实施的难易程度两个方面对教师使用新教材进行教学的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图2,从图2中不难看出,大多数教师都认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内容是比较容易的,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基本上都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材教学内容。
关于对教材中探究内容实施的难易,近一半的教师认为难度一般,31.20%认为比较困难。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们对于实施教材中的探究内容存在较多问题。
从访谈中了解到,教材中探究活动多、课时少以及学生配合度低是阻碍教师实施探究内容部分的教学的主要阻碍。
(三)对使用新教材教学的效果进行反思
进行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查漏补缺、精进完善的重要手段,书面反思既可以为后续教学活动提供参考,也可以帮助教师尽快的适应新教材。
笔者将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进行书面反思的调查情况编制成图3,由图表可知,有7.80%的教师每次课后都会进行书面反思,50.40%的教师在大部分的课堂教学后会进行书面反思,37.80%的教师在课后偶尔会有书面反思。
由此可以看出,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书面反思具有较高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年轻教师,书面反思细致具体,在访谈中很多年轻教师都表示书面反思对自己的教学有很大助益。
(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
新课程理念是帮助教师适应新教材的工具,笔者从教师对现行课程标准的了解和教师是否建立了新的教学理念两方面总结了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了解情况。
笔者将调查数据绘制成图4,从图4可以看出,认为自己对《标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人数占80.00%,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标准》的了解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关于是否建立了新的课程理念,有半数以上的教师认为周围教师很少有建立新课程理念的。
由此可得出结论,蛟河市高中生物教师对课程改革后的新教学理念的理解和掌握还亟待提高。
三、建议
(一)对高中生物教师的建议
1.积极主动地学习新课程理念。
加拿大学者富兰认为,促使教师发生改变时,拥有新的教育观念是更重要的阻碍因素。
教师应认真学习《标准》,加强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运用。
2.了解学科前沿领域,丰富新教材。
教师应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新教材中与科学前沿领域相关的知识。
3.提高课程资源的搜集能力和整合意识。
教师要提升获取网络课程资源的能力,学会开发乡土资源,了解其他几个版本教材,共同建立课程资源库,完成课程资源的整合和再完善。
(二)对各级学校领导的建议
1.教师培训要丰富、多次、落实。
各校的教师培训均存在问题解决度低的状况。
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派教师代表外出学习,分享经验,解决问题,再回到学校组织教师培训。
2.拓展课程资源,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使用和再创造离不开课程资源的支撑,学校应积极建立课程资源库。
减轻教师负担,避免一人多用。
调查显示,多数教师认为从业压力大,学校应该给予更多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
(三)对教育管理部门的建议
1.提供优良教学环境,增加资金投入。
教师应当适应并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但这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
相关教育部门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供优良教学环境。
2.跟进教学进展实况,适时调整教材内容。
教材编写和审查部门应实时跟进一线教学情况,理论结合实践,完成新教材的完善工作。
【参考文献】
[1]陈坚.中学生物教师对初中生物教材文本创改研究—以海南地区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33.
[2]李亚娥.初中生物新教材对教师的要求[J].读与写杂志,2010(06):176-188.
[3]郭静.新课程实施中高中英语教师适应不良问题研究——基于河南省六所中学的调查[D].开封:河南大学,2010:67-78.
[4]李涵.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适应性研究—以山东省某市一所高中为例[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9:31-46.
[5]罗秀艳.高中物理教师对新教科书适应性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30-32.
[6]呼小明.新课程推进中高中生物教师适应状况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7:29.
[7]刘燕.广州市高中生物教师对人教版新教材的适应性研究(1)[D].广东:广州大学,2015:5.
[8]顾明远.教育大辞典(教育心理学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87.
[9]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330-331.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