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之翻译与断句】学弈文言文翻译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之翻译与断句】学弈文言文翻译断句
【考点梳理】“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是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考生要掌握的一个重要考点,能力层级为B级。
它是高考语文试题考查文言文的一种综合方式,旨在考查考生是否掌握了相关文言知识以及是否读懂了文章内容。
从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来看,翻译题在文言文阅读试题中所占的比例很大,每年必考。
本考点的具体考查方式是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以翻译文言阅读材料中的画线句子为主,少数省市也出现过另选文段翻译的题型;分值一般为6~10分。
要求翻译的句子一般为2~3句。
总体而言,文言文翻译在题型、题量、考点方面相对稳定。
断句是衡量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考生对文意的理解。
从近三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来看,断句题中的句子一般选自前面文言阅读材料,但也有另选一篇短小的文言材料的现象。
文言文断句的材料一般不会太长,大约100字左右,主要采用主观题型,让考生用“/”断句,一般不要求标注标点符号。
当然,也有采用客观题型的,要求考生选择出断句正确的选项。
【原题回放】
1.(2011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翻译下面的句子。
公募善泅者,持利锯匿上流水中。
解析:句中的“上流”是古今异义词,不能译为“上等社会”,而应译为“上游”。
考生还要注意第二句是个省略句,翻译时应补全。
参考答案:罗提督招募善于游水的人,(让他们)拿着锋利的锯子藏匿(在)上游的江水中。
2.(2011年高考语文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解析:考生断句时,一是要抓住虚词“故”,因为虚词“故”在文言文中经常放在句首;二是要注意倒装句式,“多今人之笑为迂者”一句暗含两种倒装句式的考查:主谓倒置和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今人之笑为迂者多”。
参考答案:A
【解题技巧】
翻译文言句子,以下八种方法简单易学易用,可供考生借鉴。
一、抄
所谓“抄”,就是“照抄、照录”之意。
文言文里有很多内容是可以照抄、照录的。
具体来说,人名、地名、官名、爵名、年月日、谥号、雅号、庙号等,都完全可以照录不误。
比如“扁鹊者,渤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就可以翻译为“扁鹊是渤海郡郑县人,姓秦,名叫越人”。
其中“扁鹊”“渤海郡郑县人”“姓秦,名叫越人”基本上都是照录的。
二、换
所谓“换”,就是“变换”之意,即把古今义有变化的,一律变换为现代汉语的词、句。
比如“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就要变换为现代汉语中的“求学的人、读书的人”。
再如“可以已大风”中的“大风”就要变换为现代汉语的“麻风病”。
三、补
文言文是用字造句非常凝练的一种文体。
考生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把那些省略的成分给补出来,才通顺,否则是非常别扭的。
如“太祖比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在翻译时就要添加补充为“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退去,张绣亲自带兵追
赶”。
四、删
所谓“删”,就是“删去”之意。
文言文里什么成分要删去呢?当然是那些没有实际意思的文言虚词。
比如发语词“夫”,一般就不翻译,可删去。
再如一些表示语气的结尾虚词,如“之、夫、者、也、与、焉、哉”等,翻译时都可以删去。
五、并
所谓“并”,就是“合并”之意。
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
如“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就可合并翻译为“燕、赵、韩、魏、齐、楚六国收藏的奇珍,聚敛的金银,保存的瑰宝”。
六、调
所谓“调”,就是“调整”之意,也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比如:“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子何恃而往?”“微斯人,吾谁与归?”“不然,籍何以至此?”都是提宾句。
“何操”“安在”“何恃”“谁与”“何以”都要调整为“操何”“在安”“恃何”“与谁”“以何”来翻译。
七、扩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之意,也就是对于简单的词句进行扩充。
比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这样的句子就很简单,翻译时就要扩充为“六国覆灭,天下统一,四川的山秃了,阿房宫才得以建成”。
八、通
所谓“通”,就是“贯通”之意。
也就是把一些不太连贯的词语、句子进行连通,使之意思顺畅。
比如“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样的句子如果直译的话,就有些不通顺,此时就要把其意思贯通为:“我因为命运坎坷,幼
年便遭不幸。
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长到了四岁,舅舅又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即改嫁)”。
考生要提高断句能力,从根本上说,要多读一些难度适中的课内外文言文来增强语感。
除此之外,借助一定的方法,抓住一些标志,也是解答断句题的有效手段。
一、寻找主干定句读(找名词、代词)
识别专有名词,如官名、地名、人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兵部主事常允恭”。
人名或其他称谓以及代词常用作主语,如“其贤不及孔子”“子何恃而往”;也常用作宾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类词语是断句的标志词,分清主干进行断句。
二、寻找虚词定句读
常置句首的词有夫、盖、凡、故(是故)、然则、于是等虚词;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等时间词。
常用在句尾的词有也、矣、欤、邪(耶)、焉、哉、乎(“乎”作介词是例外)等。
叹词如“嗟夫、呜呼”等能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
三、寻找对话的起止点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语、言、道、白、对、谓”等词,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这类词,考生很容易便可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他们所说的内容;同时对话中的部分谦敬词,如“下官、臣、窃、寡人、妾、愚、君、公、卿、夫子”等也常常出现在句首,也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另外,借助修辞和对应句式及固定结构都可以轻松断句。
【答题误区】
一、翻译题常见答题误区
1.强行翻译。
在翻译文言文时,遇到文中的一些国名、朝代名、官名、地名、人名、年号以及一些称号等专有名词一般不作翻译,要把它保留下来。
但有的考生却要强行翻译。
2.文白夹杂。
在翻译句子时往往有个别的词翻译不彻底或者
不翻译,导致文白夹杂,不伦不类。
3.今义古义不分。
社会的发展导致很多词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有的已扩大,有的已缩小;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有的词义已经转移。
因此,考生在翻译时应根据其语境确定词义,分清其今义与古义,切忌盲目替代。
4.脱离语境。
有的考生在翻译句子时脱离语境,误译词语。
二、断句题常见答题误区
1.把意义上相连的词点破。
文言文中多单音节词,有些单音节词的构词能力很强,断句时要看它与上下文哪个词结合起来,句意才通顺。
2.该断不断。
本来是上下两句的内容,应该断开,但是考生由于没有理解文意,没有断开。
【同步突击】
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①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②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③”汝愚之甚!蔽之甚!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①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②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③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老子・第八十章》)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宋)太宗尤所眷遇。
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①欲因公弟献以求知。
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复敢
言。
闻者叹服。
②盖寡好而不为物累者,昔贤之所难也。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穷书生欲食馒头,计无从得。
①一日,见市肆有列而鬻者,辄大叫仆地。
主人惊问,曰:“吾畏馒头。
”主人曰:“安有是?”乃设馒头百枚,置空室中,闭之,伺于外,寂不闻声。
②穴壁窥之,则食过半矣。
亟开门,诘其故。
曰:“吾今日见此,忽自不畏。
”主人知其诈,怒叱曰:“若尚有畏乎?”曰:“更畏腊茶两碗尔。
”
(选自《五杂俎》)
5.请用斜线“/”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故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虽有慈父,不爱无益之子。
是故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不胜其爵而处其禄,非此禄之主也。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良才难令然可以致君见尊是故江河不恶小谷之满己也故能大圣人者事无辞也物无违也故能为天下器。
(选自《墨子》)
6.请用斜线“/”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
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选自《柳子厚墓志铭》)
7.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8.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进行断句和翻译。
武平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不可致。
猎人以毒傅矢,伺母间射之,母度不能生,①洒乳于林,饮子。
洒已,气绝。
猎人取母皮向子鞭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
每夕必寝皮乃安,甚者辄抱皮跳掷而毙。
嗟夫!②猿且知有母,不爱其死。
况人也耶?
(选自《猿说》)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参考答案见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