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机设备的装配工艺注意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整机装配工艺
第一节安装的技术基础
安装是将电子零部件按要求装到规定的位置上,其基本要求是牢固可靠,不损伤元器件和零部件,避免碰伤机壳,元器件和零部件的表面涂覆层,不能破坏整机的绝缘性,安装件的方向、位置、极性要正确,保证产品的电性能稳定,并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度。
1.保证安全使用:电子产品安装,安全是首要大事。
不良的装配不仅影响产品技能,而且造成安全隐患。
如螺钉固定时,压住电源线,经过一段时间后电源线绝缘层破坏造成“漏电”事故等。
2.不损伤产品零部件:安装时由于操作不当不仅可能损坏安装的零件,而且还会殃及相邻零部件。
如面装开关时,紧固力过大造成开关变形失效;面板上装螺钉时,螺丝刀滑出探究擦伤面板;装集成电路折断管脚等。
3.保证电性能:电气连接的导通与绝缘,接触电阻和绝缘电阻都和产品性能、质量紧密相关。
如:安装者未能按规定将导线绞合镀锡而直接装上,从而导致一部分芯线散出,通电检验和初期工作都正常,但由于局部电阻大而发热,工作一段时间后,导线及螺钉氧化,进而接触电阻增大,结果造成设备不能正常工作。
4.保证机械强度:产品安装中要考虑到有些零部件在运输、搬运中受机械振动作用而受损的情况。
如:大质量的零部件,仅靠印制板上焊点难以支持的,在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引脚折断等。
5.保证传热、电磁屏蔽要求:某些零部件安装时必须考虑传热或电磁屏蔽的问题。
如:功率管装配时,由于紧固螺钉不当,造成功率管与散热器贴合不良,影响散热。
第二节常用线材及辅助材料
一、常用线材
1.电子装配常用导线有三类,如图:
1)单股导线,绝缘层内只有一根导线,俗称“硬线”容易成形固定,常用于固定位置连接。
漆包线也属此范围,只不过它的绝缘层不是塑胶,而是绝缘漆。
2)多股导线,绝缘层内有4~67根或更多的导线,俗称“软线”,使用最为广泛。
3)屏蔽线,在弱信号的传输中应用很广,一般叫同轴电缆导线。
2.导线焊前处理
1)剥绝缘层:导线焊接前要除去末端绝缘层。
可用剥线钳或简易剥线器工具或专用机械设备。
2)剥线时要注意对单股线不应伤及导线,多股线及屏蔽线不断线,否则将影响接头的质量。
对多股线剥除绝缘层时注意将线芯拧成螺旋状,一般采用边拽边拧的方式,见图:
导线预焊:见下图,预焊是电线焊接的关键步骤。
尤其多股线如果没有预焊的处理,焊接质量很难保证。
上锡时要边上锡边旋转,旋转的方向与拧合方向一致。
注意焊锡浸入绝缘层内,造成软线变硬,容易导致接头故障。
二、焊片、插针与器件引脚、导线焊接
1.导线端头绝缘层剥去10mm,用烙铁将其上锡;
2.焊片、插针与导线焊接时,将导线端头置于焊片或插针焊接点上,用尖嘴钳
把焊片或插针两边包住端头后,进行焊接;
第三节导线连接、导线焊接
一、导线之间的连接以绕焊为主,见下图的操作步骤:
1、一定长度的绝缘皮。
2、端子上锡,并套上合适的套管。
3、绞合,焊接。
4、趁热套上套管,冷却后套管固定在接头处。
器件引脚与导线焊接
导线应套上对应粗细的热缩套管,并做好焊接前的以下两种情形时的准备:1)导线线径大于2.5mm2时,引脚与导线接点用细铜丝缠住;
2)器件引脚有眼孔时,应将导线弯成钩状,钩接在眼孔中,用尖嘴钳夹紧,然后再进行焊接。
焊接完毕,速将热缩套管移套在接点上。
见下图:
第四节 导线压接
一、导线与端子压接 1、国内的导线截面与端子色标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端子色标
导线截面mm 2 选用工具的规格
白
0.2~0.4 多用压接钳或高速端子压着机 红
0.6~1.0 兰
1.2~
2.0 黄 2.5~6.0
2、压接工艺参数
1)过度间隙长度
过度间隙长度即导线绝缘层端头至端子套筒端头的距离,一般为(0.5~1.0)mm。
2)芯线突出长度
芯线突出长度即露出端子套筒尾端的距离,一般为(0.5~1.5)mm
3)压接深度
压接深度即压入深度,根据满足接点的导电率和抗拉强度要求而确定。
压接工具压窝深度的设计值,一般比抗拉强度的最大值低10%。
(见下图)
3、工艺要求
1)导线端头剥皮不能损伤芯线,剥皮长度应根据端子套筒长度、过度间隙长度、芯线突出长度决定。
2)芯线插入端子套筒合适,防止因芯线插入不足而降低抗拉强度;因突出过多而妨碍螺钉固定;因外露过多而引起断线。
带绝缘套的端子,其绝缘套要包住导线绝缘层
3)压接位置合适,不前、不后、不偏,防止因压接太前或压偏而降低抗拉强度;因压接太后而切断芯线;
4)端子不压反,即压模必须对着端子套筒的银焊口,防止因压反而降低抗拉强度;
5)导线截面、端子和压模三者配套,防止因压模选小而压着过多,造成芯线切断;因压模选大或导线和端子不配套而压着不足,降低抗拉强度;
凡属以下情形的,可用全自动切割剥皮机进行导线切割剥皮:
(a)批次性标准化线段,线径范围在(0.1~18.0)mm2,长度小于800mm 的;(b)需切割剥皮数量大的。
6)凡属以下情形的,可用高速端子压着机压接:
(a)任意长度的线段,线径范围在(0.2~16.0)mm2的;
(b)需压接的数量大的。
7)凡属以下情形之一的,可采用手工方法进行切割剥皮和压接:
(a)需切割剥皮和压接数量小的;
(b)导线线径超过机械切割剥皮和压接范围的;
(c)线段的一端已连接在组装件上,另一端需压接的。
8)防震要求高的压接端子,可选用端子压接部位表面加工成细齿状和凹状斑点,用以刺破氧化膜,保证接触的可靠性。
4、压接质量如何保证
1)芯线插入合适,控制导线剥头距离。
2)压接位置合适。
3)压接外观漂亮,接触性能好,端子不压反。
4)导线截面、端子、压模三者配套
5)压接后不产生端子套筒或端子护套裂口。
二、带状电缆与DDK接插件连接端压接
1)根据带状电缆的线头数选择相应线头数的DDK接插件。
2)在带状电缆边上的一条标志线对准DDK接插件一侧面上的“ ”标记的情况下,将电缆端子置於DDK接插件(“U”形接线片)上,并使电缆端头与接插件另一侧面对齐。
3)选择与DDK接插件相配套的压模套在电缆端头上,轻轻下压,使电缆端子绝缘层和接插件“U”形接线片轻微接触。
4)压模、电缆端子和接插件作为一个整体用手轻轻捏住,将其夹在台钳口,然后加力压接,使“U”形片刺破电缆绝缘层与芯线得到可靠的连接。
5)安装扁担,将压模紧固。
注意,在没有专用压线器时可用台钳压制,但不可用力太猛。
第五节导线走线
电子产品所用导线的导体基本都是电缆种类繁多,电子产品常用线材有安装导线、屏蔽线、同轴电缆、扁平电缆等。
1、导线选色:严格按装配图和接线表的规定进行导线选色、截取所用线段长度。
常规导线颜色选择
2、工艺方法
1)导线束制作:
(a)机上绑扎法,即直接在电子设备上绑扎导线束的方法;
(b)按图续绑法,即按照工艺规定的扎线方向和续绑、甩线的工艺顺序,按图样尺寸用缠绕管或扎线扣进行绑扎的方法
2)导线束固定:
(a)走线槽固定。
适用于中长距离的走线固定;
(b)固定加固定。
适用于较短距离的走线固定。
3、工艺要求
1)导线和导线束布线:
(a)导线颜色必须与接线表的规定一致;
(b)导线和导线束布线应整齐美观;
(c)信号线和电源线分别成束绑扎,减少相互干扰;
(d)导线束不形成环路,防止磁力线穿越环路时,导线上产生感应电流;
(e)高频导线应使电流传输方向往返成对绑扎,减少导线本身电磁干扰;
(f)同一元件的输入输出线绑扎在同一导线束内时,输入线采用屏蔽导线;
(g)导线束中的所有屏蔽导线都应按技术要求进行接地处理;
(h)导线束走线应远离发热元件,防止导线绝缘层热损伤;
(i)穿越导线束的金属孔必须安装绝缘圈,防止导线绝缘层磨损。
2)导线束绑扎
(a)绑扎前,所有导线两端头必须有编号标志;
(b)导线束内的导线应清洁、平整;
(c)导线束绑扎间距均匀,截面呈圆形,导线束分支应从主干侧下方甩出,扎线
结扣配置在导线束背面;
(d)导线在束内的布线顺序一般为:屏蔽导线放置在下面,长导线在上面,短导
线在中间,粗导线在两侧;
(e)导线较多的导线束,束内应有备份导线,其备份量根据总根数的多少而定,
一般为总根数的3 左右,其长度为束中最长的导线,其线径为束中最粗导线的线径。
3)电缆制作:
(a)电缆线的绝缘表面应平直、光滑,无气泡、裂痕和老化现象;
(b)电缆屏蔽层金属丝无断股现象;
(c)电缆中导线芯线抽头应采用压接技术;
(d)电缆中多余芯线应剪短,并套上相应颜色的套管,然后与其它芯线绑扎在一起;
(e)与电缆连接的电连接器,其表面应无划伤、刻痕,芯体应无崩角或龟裂,端子应无氧化;
(f)有密封要求的电连接器安装后,用硅橡胶进行灌封处理。
4、走线的质量要求:
1)导线颜色与接线表的规定一致;
2)导线两端头有编号标志;
3)接线无一差错;
4)导线走线外观整齐、美观,绑扎固定可靠;
5)接点Ω接触良好,抗拉强度高。
导线扎线图
第六节安装工艺要求
1)元件固定必须牢固,固定时必须加平垫、弹垫,固定时所用的螺钉不能过长;要达到牢固、安全、可靠的要求,必须对紧固件的规格、紧固工具及操作方法等合理选择。
2)2.5平方以上的导线与元件引脚焊接时,应用细铜丝平整的缠绕后再焊接;
3)元件引脚与导线焊接时必须加套对应粗细的套管;
4)功率器件的安装:器件与散热器的接触面要清洁平整、保证接触良好;接触面上加硅酯;两个以上螺钉安装时要对角线轮流紧固,防止贴合不良。
5)面板上的元件安装时:要选用合适的防松垫圈;要注意保护面板,防止紧固螺母时划伤面板,见下图
6)大功率高频元器件用紧固件安装时,不应有尖端毛刺,防止产生尖端放电。
7)对高频、低频电路的地要注意共点接地,防止产生互相干扰,而且接地线既要短又要粗,以减少地电阻,降低地电流产生的干扰电压。
8)屏蔽件的接地要良好,接地焊点要光滑无虚焊、无假焊,防止产生屏蔽不良,甚至干扰加剧的情况。
安装完毕,机内异物要清除干净,杜绝造成电路故障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