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文件的修改和改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安通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产品工艺文件的修改和改进
一、JCB4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工艺改进
1.工艺文件第13项手工补焊及插件焊接中干簧管的焊接固定方式做了改进。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固定干簧管的方式是将干簧管引脚焊接到主板对应的位置,然后用胶把干簧管粘到电路主板之上的。

这种固定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较强的振动时会出现干簧管破裂。

修改后的设计:干簧管不再用胶粘到电路主板之上,而是预先对干簧管的引脚做预先处理,用镊子分别将干簧管两引脚两头折成拱形结构再焊接到电路主板上。

这一种对干簧管引脚的处理方式可以明显起到减震作用,可以防止仪器在较强环境中使用出现干簧管破裂的情况。

2.工艺文件第22项焊接传感元件的方式做了改进。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传感元件的方式是先用镊子将传感元件的四个引脚折成90°,再直接将传感元件四个引脚焊接到电路主板对应的位置。

这种焊接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到明显振动时,传感元件工作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仪器的显示值会出现乱跑的现象。

改进后的设计:传感元件不再直接焊接到电路主板,而是改为加装减震套固定到电路主板上,以达到缓冲环境的振动作用,保证仪器工作的稳定性。

其具体的工序是,先用镊子对传感元件的引脚做预先处理,弯折成加装橡胶减震套要求的形状;然后把传感元件置入橡胶减震套里,再把传感元件的四个引脚从减震套一面的四个小孔分别穿出;接着在电路主板上传感元件对应的两排焊盘的正上方等距钻出两个大小合适的孔,然后利用减震套上突出的两个橡胶引脚插进打好的孔之内,这样就将传感元件固定到电路主板上了。

固定好传感元件,再利用软跳线与传感元件四个引脚焊接到一起,焊接好传感元件引脚的软线的另一头焊接到电路主板上对应传感元件引脚的位置即可(注意传感元件引脚的次序)。

3.工艺文件第23项准备工作中去掉对壳底热封300目铜网的设计。

修改原因:原来加装300目铜网的作用在于仪器进气口防尘的设计,在井下实际工作中会因为较小的煤尘吸附在铜网上将进气口堵死。

修改后的设计:检测仪器壳底不再加装300目铜网,将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外壳上部设计为百叶窗结构,作为仪器的进气口。

二、JCB4 A甲烷检测报警仪的工艺修改和改进
1.工艺文件第13项手工补焊及插件焊接中干簧管的焊接固定方式做了改进。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固定干簧管的方式是将干簧管引脚焊接到主板对应的位置,然后用胶把干簧管粘到电路主板之上的。

这种固定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较强的振动时会出现干簧管破裂。

修改后的设计:干簧管不再用胶粘到电路主板之上,而是预先对干簧管的引脚做预先处理,用镊子分别将干簧管两引脚两头折成拱形结构再焊接到电路主板上。

这一种对干簧管引脚的处理方式可以明显起到减震作用,可以防止仪器在较强环境中使用出现干簧管破裂的情况。

2.工艺文件第22项焊接传感元件的方式做了改进。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传感元件的方式是先用镊子将传感元件的四个引脚折成90°,再直接将传感元件四个引脚焊接到电路主板对应的位置。

这种焊接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到明显振动时,传感元件工作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仪器的显示值会出现乱跑的现象。

改进后的设计:传感元件不再直接焊接到电路主板,而是改为加装减震套固定到电路主板上,以达到缓冲环境的振动作用,保证仪器工作的稳定性。

其具体的工序是,先用镊
子对传感元件的引脚做预先处理,弯折成加装橡胶减震套要求的形状;然后把传感元件置入橡胶减震套里,再把传感元件的四个引脚从减震套一面的四个小孔分别穿出;接着在电路主板上传感元件对应的两排焊盘的正上方等距钻出两个大小合适的孔,然后利用减震套上突出的两个橡胶引脚插进打好的孔之内,这样就将传感元件固定到电路主板上了。

固定好传感元件,再利用软跳线与传感元件四个引脚焊接到一起,焊接好传感元件引脚的软线的另一头焊接到电路主板上对应传感元件引脚的位置即可(注意传感元件引脚的次序)。

3.工艺文件第23项准备工作中去掉对壳底热封300目铜网的设计。

修改原因:原来加装300目铜网的作用在于仪器进气口防尘的设计,在井下实际工作中会因为较小的煤尘吸附在铜网上将进气口堵死。

修改后的设计:检测仪器壳底不再加装300目铜网,将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外壳上部设计为百叶窗结构,作为仪器的进气口。

三、CYH25氧气测定器的工艺修改和改进
工艺文件第13项手工补焊及插件焊接中干簧管的焊接方式发生变化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固定干簧管的方式是将干簧管引脚焊接到主板对应的位置,然后用胶把干簧管粘到电路主板之上的。

这种固定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较强的振动时会出现干簧管破裂。

修改后的设计:干簧管不再用胶粘到电路主板之上,而是预先对干簧管的引脚做预先处理,用镊子分别将干簧管两引脚两头折成拱形结构再焊接到电路主板上。

这一种对干簧管引脚的处理方式可以明显起到减震作用,可以防止仪器在较强环境中使用出现干簧管破裂的情况。

四、CTH1000一氧化碳测定器的工艺修改和改进
1.工艺文件第13项手工补焊及插件焊接中干簧管的焊接方式发生变化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固定干簧管的方式是将干簧管引脚焊接到主板对应的位置,然后用胶把干簧管粘到电路主板之上的。

这种固定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较强的振动时会出现干簧管破裂。

修改后的设计:干簧管不再用胶粘到电路主板之上,而是预先对干簧管的引脚做预先处理,用镊子分别将干簧管两引脚两头折成拱形结构再焊接到电路主板上。

这一种对干簧管引脚的处理方式可以明显起到减震作用,可以防止仪器在较强环境中使用出现干簧管破裂的情况。

2.工艺文件第23项准备工作中去掉对壳底热封300目铜网的设计。

修改原因:原来加装300目铜网的作用在于仪器进气口防尘的设计,在井下实际工作中会因为较小的煤尘吸附在铜网上将进气口堵死。

修改后的设计:检测仪器壳底不再加装300目铜网,将传感器所在位置的外壳上部设计为百叶窗结构,作为仪器的进气口。

五、CFJD30机械电子风速表的工艺修改和改进
1. 工艺文件第13项手工补焊及插件焊接中干簧管的焊接方式发生变化
修改原因:原来焊接固定干簧管的方式是将干簧管引脚焊接到主板对应的位置,然后用胶把干簧管粘到电路主板之上的。

这种固定方式的问题在于,仪器经受较强的振动时会出现干簧管破裂。

修改后的设计:干簧管不再用胶粘到电路主板之上,而是预先对干簧管的引脚做预先处理,用镊子分别将干簧管两引脚两头折成拱形结构再焊接到电路主板上。

这一种对干簧管引脚的处理方式可以明显起到减震作用,可以防止仪器在较强环境中使用出现干簧管破裂的情况。

2.工艺文件第14项触摸按键焊接修改为按键焊接。

修改后的设计:风表的按键原先是吐出来的触摸式按键,现在修改为内置式的触摸按键设计。

3.工艺文件第22项叶轮装配中清洗叶轮小轴,轴承、铜挡片用的油料进行了修改,另
外增加了叶轮轴承和小轴之间运动粘度指标的要求。

修改后的设计:清洗油料由原来的煤油、钟表油两种油料变更为煤油、钟表油、2#精密机床主轴油三种油料。

叶轮小轴和轴承之间的运动粘度系数要求是1.2~2.0。

4.工艺文件第24项整机装配中增加安装叶轮头这一项。

修改后的设计:风表头加装泡沫塑料材质的防水密封垫,垫到分表头的两瓣;风表头加装M2自攻丝,起到固定风表头两瓣的作用;第三是在风表头的下方安装方螺母,这个主意用于风表需要拆下风表头用开式风洞进行校正时可以固定到风洞上的测试螺杆上,以便于校正。

六、KDG 5/660远程断电器的工艺修改与改进
1.工艺文件原第3项电路板焊接从工艺文件中去除。

修改原因:因为远程断电器的核心模块高隔离电压控制模块内部的电路板模块是由外协方加工的,我们公司只负责电路板模块的安装固定和加装外壳,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在这个电路板模块焊接任何电子元器件,所以将这第11项内容全部删掉。

2.工艺文件原第4项清洗检查中工序内容叙述有一部分合并到第1项中去,其它部分内
容保留。

修改原因:因为远程断电器的核心模块高隔离电压控制模块内部的电路板模块是由外协方加工的,我们公司只负责电路板模块的安装固定和加装外壳,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在这个电路板模块焊接任何电子元器件,所以原工序内容中关于“焊接工艺结束后检查有无缺件、虚焊、漏焊”的叙述的内容去掉“焊接工艺结束后”这几个字剩下的部分合并到工艺文件第1项电子元器件质量检查中去,剩下的“电路板进行清洗检查后将线路板阴干或烘干”这句话保留。

3.工艺文件原第5项环氧树脂灌封模块工序内容叙进行修改。

修改原因:由于工艺文件编辑者的粗心,环氧树脂灌封模块的工序内容是直接套用环氧树脂灌封电池的工序内容,与实际叙述的主题不符。

修改后的内容:用环氧树脂灌封模块的上半部分(高压接线端子和低压接线端子区域以外向上的壳体部分用环氧树脂灌封),一直灌封到接近断电器外壳上部的玻璃罩为止,以达到防爆设备要求的爬电距离要求。

环氧树脂与固化剂的比例是1:1,并且要搅拌均匀,模块灌封好后自然晾干或烘干。

七、GJC4甲烷传感器的工艺修改与改进
1.工艺文件第4项清洗检查中添加上工序内容的具体叙述。

修改原因:由于工艺文件编辑者的粗心,工序内容部分被线路板模拟调试的图片覆盖,造成工序内容缺失。

修改后的内容:(1)焊接电路板工序结束后检查有无缺件、虚焊、漏焊、反焊,一旦发现需要及时进行补焊处理;(2)线路板清洗过后将线路板自然晾干或烘干。

以上的工艺文件的修改和改进主要是我结合产品工艺过程卡中具体工序和我们实际生产操作的工序内容的对比和总结。

鉴于我没有具体参与我们公司七大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所以在上述的内容中难免出现纰漏,希望领导和同事们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