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概论

合集下载

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

可靠性分析报告品质是设计出来而不是制造出来,广义的品质除了外观、不良率外、还需兼长期使用下的可靠性,因此,在开发新产品前之可靠性预估及开发的实验推断相互印证是很重要的,本篇即针对可靠性分析的一般术语,如何事前预估,事后实验推断以及如何做加速试验及寿命试验做个说明.1. 概论:(1) 何谓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系指某种零件或成品在规定条件下,且于指定时间内,能依要求发挥功能的概率,即时间t 时的可靠性R(t)=(例) 假设开始时有100件物品参与试验,500小时后剩80件,则500小时后的可靠性R(t=500)为80/100=0.8简单地说,可靠性可看为残存率.(2) 何谓瞬间故障率(Hazard Rate ,Failure Rate),时间t 时每小时之故障数瞬间故障率h (t )=时间t 时之残存数上例中,若500小时后剩80件,若当时每小时故障数为两件,则第500小时之瞬间故障为2/80=2.5%换句话说,瞬间故障率系指时间t 时,尚未发生故障的物件,其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之概率.时间t 时残存数 开始时试验总数(3)浴缸曲线(Bath Tub Curve)瞬间故障率h(t)h(t)=常数=恒定故障率时期耗竭期Period periodA.早期故障期:a.设计上的失误(线路稳定度Marginal design)b.零件上的失误(Component selection & reliability)c.制造上的失误(Burn-in testing)d.使用上失误。

一般产品之Burn-in 即要消除早期故障(Infant Mortality)使客户接到手时已经是恒定故障率h(t)=B、恒定故障率期:此时故障为random,为真正有效使用此段时期越长越好。

C、耗竭故障期;零件已开始耗竭,故障率急剧增加,此时维护重置成本为高。

(4)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当故障率几乎为恒定时(若0.002/小时),此时进行10000小时约有0.002/小时*10000小时=20个故障,即平均500小时会发生一次故障,故MTBF 为500小时,为0.002/小时的倒数,即MTBF=1/λ.λ可看成频率(Frequency),MTBF即代表周期(Period)(5)、可靠性R(t)之数学表示根据实验及统计推行,要恒定故障期,R(t=)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Exponentially decreasing)当t=0时,因尚无任何故障,故R(t=0)=1t=∞以数学表示,R(t)即R(t)=e-λt其中λ即为恒定故障期之瞬间故障率t (6)、恒定故障期时MTBF与R(t)的关系,由前,R(t)=e-λt λ=1/MTBF故R(t)=e-t/MFBF当t=MTBF时,R(t)=e-MTBF/MFBF=e-1 ≒0.37即在恒定故障期时,试验至t=MTBF时,其可靠性(即残存比率)为37%,即约有63%故障.2新产品(MTBF Time Between Failure)之事前预估(1) 系统可靠性与组件可靠性之关系一般系统可靠性之计算时有下列假设:A 、 每个组件有独立之λi ,即甲组件故障不影响乙组件。

02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2

02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2

23
通常将η称为真尺 度参数,当形状参数 m 值及位置参数δ 值 固定不变。
尺度参数η 值不同
时威尔布分布的失效概
率密度f(t)曲线的高度
及宽度均不相同,见图
1-14(c)所示。
图 1 1(c ) 4 m 2 , 0 时( 不 尺 )的 同 f度 (t)
由图1-14(c)可见,m = 2、δ = 0 时不同尺度参数η
图1-14(a)可见,因为位置参数δ (=1)相同,所以曲线起 始位置相同。
图114(b)形状参数 m2,尺度
22
参数 1时不同位置参数 的
概率密度函f数 (t)曲线。
从图1-14(b)可以看出:
① 当δ <0 时,产品开始 工作时就已失效了,即这些元 件在贮存期已经失效。曲线由 δ = 0 时的位置向左平移 |δ | 的 距离。
因此,在可靠性理论中,研究产品的失效分布 类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一、指数分布
3
在可靠性理论中,指数分布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分布,适
合于失效率λ (t)为常数的情况。
指数分布不但在电子元器件偶然失效期普遍使用,而且 在复杂系统和整机方面以及机械技术的可靠性领域也得到广 泛地使用。
指数分布一般记为
T~E()
3.正态分布的可靠度函数 R(t)
28
R(t) 1 e-(t2- 2 )2dt
2t
(1 -31)
正态分布的可靠度 函数R(t)图形如 图1-20所示。
图1-20正态分布的可靠度函数R(t)
4. 正态分布的失效率函数λ(t )
29
(t)f(t) 1 e / -(t2 - μ 2 )2 1 e (t2 2 )2d t (-1 32

元器件可靠性培训

元器件可靠性培训

1可靠性概念
在数值上,某个事件的概率可以用试验中的该事件发生 的频率来估计。例如取N0个产品进行试验,若在规定 的时间t内有r(t)个产品失效,则此时还有N0-r(t)个产品 可以完成规定的功能。在N0足够大时,可靠度的估计 值为
r(t) N 0-r(t) =1 R(t)= N0 N0
0≤ R(t)< 1
1 (t ) lim P(t T t t T t ) (1-9) t 0 t λ(t)反映t 时刻失效的速率,故也称为瞬时失效率。
P(t T t t ) P(t T t t T t ) P(T t ) 所以式(1-9)变为:
P(t T t t ) F (t t ) F (t ) dF (t ) 1 (t ) lin lin t 0 t 0 P(T t ) t R(t ) t dt R(t )
规定的工作条件:指产品工作时所处的环境条件、负荷
条件和工作方式。
1可靠性概念
环境条件一般分为气候环境和机械环境。负荷条件是指电 子元器件所承受的电、热、力等应力的条件。工作方式 一般分为连续工作或间断工作,不工作的情况属于存贮 状态。

气候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盐雾、霉菌、辐射等 机械环境:振动,冲击,碰撞、跌落、离心、摇摆等 电应力:静电,浪涌,过电压,过电流,噪声 温度应力:高温,低温,温度循环
2.可靠性试验的分类
各类寿命试验的定义或含义 长期寿命试验:模仿正常工作应力进行的寿命试验, 该试验需要较长的时间。 加速寿命试验:是在既不改变产品的失效机理又不增 加新的失效因子的前提下,提高试验应力,加速产品 失效进程的一种试验试法。这种试验可以用较短的时 间快速的评价产品的可靠性。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一)1. 可靠性概述1 .1可靠性基本概念1 . 1. 1可靠性工程学的诞生产品可靠性是什么?简单地说产品可靠性就是产品不易丧失工作能力的性质。

研究产品可靠性的工程学科称为可靠性工程学。

产品的可靠性本应随产品复杂性的增加而早受重视,但事实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对现代科学技术发起来势凶猛的挑战,才迫使人们耗费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来研究它,解决它,从而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一门独立的边缘科学可靠性工程学诞生了。

形成可靠性工程学这一学科的原因归纳起来有如下四个方面:1. 产品的性能优异化和结构复杂化之间的矛盾导致可靠性问题日益突出;2. 产品使用场所的广泛性与严酷性从而对产品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产品可靠程度与国家及社会安全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4. 可靠性工程学的内部因素有力的推动了可靠性工程学的发展。

1 . 1 . 2可靠性基本概念产品可靠性的定义: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在过程控制系统行业中,可以是一台整机,如差压变送器,可以是一个装置甚至一个系统,如控制柜、DCS系统,也可以是一台部件以至一个元器件,如放大器,电阻。

总之,可大可小,视所研究问题的范围而定。

随着可靠性工程学的发展,人、语言、方法、程序的软件也可作为产品。

“规定的条件”有着广泛的内容,一般分为:1. 环境条件环境条件是指能影响产品性能的环境特性。

单一环境参数可分为四类:气候环境: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大气压力、气压变化、周围介质的相对移动、降水、辐射等;生物和化学环境:包括生物作用物质、化学作用物质、机械作用微粒;机械环境:包括冲击在内的非稳态振动、稳态振动、自由跌落、碰撞、摇摆和倾斜、稳态力;电和电磁环境:包括电场、磁场、传输导线的干扰。

2. 动力条件动力条件是指能影响产品性能的动力特性。

一般分为:电源,主要参数为电源电压和频率、电流等;流体源(包括气源和液体源),主要参数为压力、流量等。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主要科目概览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主要科目概览

可靠性工程师考试主要科目概览可靠性工程师考试涉及的考试科目通常涵盖了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多个方面,以确保考生具备全面的可靠性工程知识和技能。

根据中国质量协会(简称中质协)举办的CRE考试认证的相关资料,考试科目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一、可靠性基础理论●可靠性概论:包括可靠性工程的重要性、发展概况、基本概念、故障及失效的基本概念、产品可靠性度量参数、可靠性要求确定、产品故障率浴盆曲线等。

●可靠性数学基础:涉及概率论基础知识、可靠性常用的离散型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型分布(如正态分布、指数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威布尔分布)、可靠性参数的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等。

二、可靠性设计与分析●可靠性建模:熟悉可靠性建模方法,包括各种可靠性模型的构建和应用。

●可靠性预计与分配:掌握常用可靠性预计和分配方法,确保产品在设计阶段就具备预期的可靠性水平。

●失效模式与影响分析:包括潜在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失效树分析(FTA)等,用于识别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

●可靠性设计准则:熟悉各种可靠性设计准则,如降额设计、热设计、耐环境设计等,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三、可靠性试验与评价●可靠性试验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可靠性试验,包括环境应力筛选试验(ESS)、可靠性增长试验(TAAF)、寿命试验和加速寿命试验(ALT)等。

●可靠性鉴定与验收试验:掌握可靠性鉴定试验和验收试验的方法和流程,确保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四、软件可靠性与人-机可靠性●软件可靠性:包括软件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失效原因、设计方法及验证等。

●人-机可靠性:涉及人-机可靠性基本概念、人为差错概念及人-机可靠性设计基本方法等。

五、数据收集、处理与应用●数据类型与收集:熟悉数据类型、来源及收集方法。

●数据处理与评估:掌握数据的处理与评估技术,以支持可靠性分析和决策。

●数据管理及应用:了解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用场景。

01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1

01第一章可靠性概论01

(1 3 )
按规定,计算无故障工作时间总次数时,每个产 品的最后一次无故障工作时间若不超过规定时间则不予 计入。
例 1-1 在规定条件下对12个不可修复产品进行无替换试 验,试验结果如图1—3(a)所示。在某观测时间内对3个可修 复产品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如图1-3(b)所示。两图中“×” 均为产品出现故障时的时间,t为规定时间,求以上两种情况 ˆ (t ) 的产品可靠度 R 估计值 。
故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不能工作;
4
(2) 工作不稳定;
(3)功能退化等等。
如电灯灯丝断了,属于(1); 收音机无声音,一敲又响了,属于 (2); 电视机的双影越来越重,影象越来越模糊,属于(3) 。 研究可靠性,必须首先要明确故障的内容才能研究之, 因为可靠性本身就是产品不出故障的概率,不能确定故障 就不能计算概率。
2
第一章 可 靠 性 概 论
第一节 可靠性基本概念 一、可靠性的定义: 产品的质量指标,有性能指标,即完成规定功能所需要 的指标,如功率、耗油量、最大速度、噪音等。 产品还有可靠性指标,即反映产品保持其性能指标的能 力,如 可靠度、平均寿命、失效率等。 根据GB3187—?《可靠性、维修性术语》 可靠性定义为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 定功能的概率称之产品的可靠性,也称可靠度。 1. 产品 — 是指作为单独研究和分别试验对象的任何元件、 器件、零部件、组件、设备和系统等。
返回1
8
第二节 可靠性特征量
可靠性的特征量主要是:可靠度、失效概 率、失效率、失效概率密度和寿命等。 一、可靠度 R(t)
1 .可靠度定义
(1)可靠度 — 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
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它是时间 的函数,记作 R(t)。 设T为产品寿命的随机变量,则可靠度函 数为:

(完整版)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必备复习资料全

(完整版)注册可靠性工程师考试必备复习资料全

一、可靠性概论1.1 可靠性工程的发展及其重要性1、可靠性工程起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齐藤善三郎)。

20世纪60年代是可靠性全面发展的阶段,20世纪70年代是可靠性发展步入成熟的阶段,20世界80年代是可靠性工程向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

2、1950年12月,美国成立了“电子设备可靠性专门委员会”,1952年8月,组成“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AGREE),1957年6月发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标志着可靠性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可靠性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3、可靠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①武器装备的可靠性是发挥作战效能的关键,民用产品的可靠性是用户满意的关键②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关键因素③是影响企业盈利的关键④是影响企业创建品牌的关键⑤是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4、可靠性关键产品是指一旦发生故障会严重影响安全性、可用性、任务成功及寿命周期费用的产品、价格昂贵的产品。

1.2 可靠性定义及分类1、产品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概率度量成为可靠度。

2、寿命剖面是指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包含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

任务剖面是指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3、产品可靠性可分为固有和使用可靠性,固有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使用可靠性水平高。

产品可靠性也可分为基本可靠性和任务可靠性。

基本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无故障工作的能力,它反映产品对维修资源的要求。

任务可靠性是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同一产品的基本可靠性水平肯定比任务可靠性水平要低。

1.3 故障及其分类1、故障模式是指故障的表现形式,如短路、开路、断裂等。

故障机理是指引起故障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的过程。

故障原因是指引起故障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修等有关的原因。

2、非关联故障是指已经证实未按规定的条件使用而引起的故障,或已经证实仅属某项将不采用的设计所引起的故障,关联故障才能作为评价产品可靠性的故障数。

世界可靠性标准综述

世界可靠性标准综述
设备的效能 可用性 可信性 固有能力 广义可靠性 可靠性(R) 维修性(M) 维修保障性(S) 测试性 (T) 安全性(S) 安全性是一种特殊的可靠性 可靠性工程 为达到产品的可靠性要求为进行的一套设计 研制 生产和试验工作 防止故障发生 消除故障不良影响 设计活动 1 容错技术 冗余技术 并联 模块化 结构重 组 2 使用可靠性设计程序 3 消除致命的单点故障 4 控 制应力 5 老炼 6 优选器件和可信性有保障的技术 7 符合 安规
可靠性设计
SJ20454-1994: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方法指南 同美军 标 MIL-HDBK-338电子设备可靠性设计手册 GJB/Z 27-92 电子设备可靠性热设计手册 MIL-HDBK-251 GB/T 14272-93 电子设备热设计术语 GB7828-87可靠性设计评审
可靠性增长
通过逐步改正产品的审计和制造中的缺陷 不断提高产品可靠性的 过程 GB450 GJB1407-92 可靠性增长试验 GJB1391 故障模式 影响及危害性分析程序
可靠性统计实验
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 GJB899 90 MIL HDBK 781 工程研制 鉴定和生产可靠性试验 方法 方案和环境 GB5080.7 86 设备可靠性试验 恒定失效率假设下的 与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的验证试验方案 YD 282 2000 邮电通信设备可靠性通用试验法 . GB/T13452 92 数字通信设备的可靠性要求和试验方 法
概述-标准
国外标准 1 影响较大的地区标准 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欧 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 2 先进国家的标准 美国国家 标准 ANSI 英国国标 BS 苏联 OCT 日本 JIS 3 权 威团体 美军标 MIL 美保险商实验室安全标准UL 国际标准 IEC ISO ITU

可靠性-LED加速老化寿命试验方法概论

可靠性-LED加速老化寿命试验方法概论

一、可靠性理论基础1.可靠度:如果有N个LED产品从开始工作到t时刻的失效数为n(t),当N足够大时,产品在t时刻的可靠度可近似表示为:随时间的不断增长,将不断下降。

它是介于1与0之间的数,即。

2.累积失效概率:表示发光二极管在规定条件下工作到t这段时间内的失效概率,用F(t)表示,又称为失效分布函数.如果N个LED产品从开始工作到t时刻的失效数为n(t),则当N足够大时,产品在该时刻的累积失效概率可近似表示为:3.失效分布密度:表示规定条件下工作的发光二极管在t时刻的失效概率。

失效分布函数的导函数称为失效分布密度,其表达式如下:•早期失效期;•偶然失效期(或稳定使用期);•耗损失效期。

二、寿命老化:LED发光亮度随着长时间工作而出现光强或光亮度衰减现象。

器件老化程度与外加恒流源的大小有关,可描述为:B t为t时间后的亮度,B0为初始亮度。

通常把亮度降到B t=0。

5B0所经历的时间t称为二极管的寿命. 1。

平均寿命如果已知总体的失效分布密度f(t),则可得到总体平均寿命的表达式如下:2. 可靠寿命可靠寿命T R是指一批LED产品的可靠度下降到r时,所经历的工作时间。

T R可由R(T R)=r求解,假如该产品的失效分布属指数分布规律,则:即可求得T R如下:3. 中位寿命中位寿命T0。

5指产品的可靠度R(t)降为50%时的可靠寿命,即:对于指数分布情况,可得:二、LED寿命测试方法LED寿命加速试验的目的概括起来有:•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少的LED估计高可靠LED的可靠性水平•运用外推的方法快速预测LED在正常条件下的可靠度;•在较短时间内提供试验结果,检验工艺;•在较短时间内暴露LED的失效类型及形式,便于对失效机理进行研究,找出失效原因;•淘汰早期失效产品,测定元LED的极限使用条件1. 温度加速寿命测试法由于通常LED寿命达到10万小时左右,因此要测得其常温下的寿命时间太长,因此采用加速寿命的方法。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题目学生姓名专业班级学号系(部)指导教师年月摘要可靠性工程是表征产品(系统·元件·器件等)无故障工作能力的指标,是产品的重要内在属性之一,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靠性是一门与产品故障作斗争的新兴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是一门综合了系统工程、管理工程、价值工程、人机工程、电子计算机技术、产品测试技术以及概率、统计、运筹、物理等多种学科成果的应用科学。

可靠性工程起源于军事领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迅速发展,现在已成为涉及面非常广的综合性学科。

虽然可靠性研究和很多学科一样起源于军工企业,但随着科技发展,用户对民用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价格便宜,功能齐全,而且要求产品安全可靠,经久耐用。

因此产品借助可靠性预计技术来标明产品可靠性指标,将有利于增强自身竞争力,也能让用户放心购买。

所以可靠性研究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有着弥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可靠性已经扩展到我们生活和生产的方方面面。

本文试图就可靠性进行一个比较全面概括的描述,使人能够对可靠性有一个比较基本的认识。

关键词:可靠性FMEA 故障树概率论风险分析Abstract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s an indicator of the abili ty to work to characterize the product ( System • Components • devices, etc. ) without fail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product,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product quality. Reliability is a fault with the product to combat emerging discipline , it involves a wide range , is a comprehensive systems engineering , project management , value engineering , ergonomics , computer technology , product testing techniques and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multidisciplinary applied science achievement logistics, physics , etc. .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originated in the military field , after half a century of rapid development , has now become involved in a very wide comprehensive discipline . Although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tudy and , like many disciplines originated in military enterprises , but with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 user requirements for consumer products ar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not only cheap, functional, and requires the product safe, reliable, durable. With technology so the product is expected to indicate the reliability of product reliability indicators will help enhance their competitiveness , but also allows users to rest assured purchase. Therefore, the reliability of research for modern enterprise has an important role Surrounded can say reliability has been extended to all aspects of our lives and production .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summarize the reliability of a more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reliability of people can have a more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Key:Reliability FMEA Fault Tree Analysis Risk Probability Theory目录前言 (3)第一节可靠性的历史 (3)第二节定义与基本概念 (4)第三节可靠性模型与分析 (5)第四节FMEA FCA FTA (7)第五节可靠性设计 (8)第六节可靠性试验 (9)第七节总结 (10)参考文献 (11)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品质量意识的提高,可靠性工程在质量控制中的地位逐渐被企业认同。

电力系统可靠性概论

电力系统可靠性概论
电力系统可靠性是衡量电力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和维护的重要依据。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研究内容包括: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电力系统可靠性优化、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等。
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性
01
保障电力供应:电力系统可靠性是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持续的关键因素。
03
提高生活质量:电力系统可靠性的提高可以保障居民生活用电,提高生活质量。
02
预防性维护:对电力系统进行预防性维护,降低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03
优化设备配置:优化电力系统设备配置,提高系统可靠性
04
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维护技能和意识
4
电力系统可靠性发展趋势
智能电网技术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控和优化调度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降低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智能电网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
智能电网技术是电力系统可靠性发展的重要方向
储能技术
储能技术是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技术之一
储能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峰能力,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储能技术包括电池储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种形式
储能技术在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电力市场改革对可靠性的影响
电力市场改革促使电力企业更加注重可靠性
电力市场改革促使电力企业更加注重技术创新
电力市场改革促使电力企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
电力市场改革促使电力企业更加注重服务质量
4
谢谢
应用实例:介绍各种评估方法在实际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案例
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介绍评估方法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3
电力系统可靠性优化策略
优化设计

可靠性概论

可靠性概论
图114(a) 1, 1时不同m值的f (t)
图1-14( b)所示为形状参数m=2和尺度参数η=1(曲 14 线分布宽度)时,位置参数δ不同时的曲线分布图。由图 可见,曲线的形状、分布宽度不变,只是曲线在横坐标上 的位置改变。
图114(b)m 2, 1时不同 (位置)的f (t)
图1-14( c)所示为形状参数m = 2和位置参数δ= 0时, 15 尺度参数η(曲线分布宽度)不同时的曲线分布图。由图可 见,η↓→ 曲线宽度↓→ f (t )↑。
根据条件概率
R(t0
t)
P(T
t0
t
T
t0 )
P(T
t0 t,T P(T t0 )
t0 )
P(T t0 t) P(T t0 )
R(t0 t) R(t0 )
e-(t0 t) et0
e-t0 et
e-t0
e-t
R(t) P(T
t)
返回1
二、威布尔分布
11
威布尔分布在可靠性理论中是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 分布。
t = θ(平均寿命)。
5
(1 -19)
4. 指数分布的失效率函数λ(t)
6
(t) 常数
(1- 20)
指数分布的失效率函数的图形如图1-13所示。
5. 指数分布的平均寿命θ(MTTF或MTBF)
7
对可修产品一般用MTBF 表示平均寿命θ,称“平均无
故障工作时间”
对可不修产品一般用MTTF 表示平均寿命θ,称“失效 前的平均工作时间”
值可查附表1求得(见下页)。
图1-19正态分布的累积 失效概率函数
26 摘自附表1正态分布表
3.正态分布的可靠度函数 R(t)
27

可靠度概论

可靠度概论

可靠性概论(二)一、可靠性及其尺度1.可靠度国家标准给产品可靠度下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

简言之,产品的可靠性是用概率来度量的。

例如,某金属膜电阻在温度为45℃和流过电流100毫安的条件下工作1000小时,其阻值变化不超过上3%的能力为99%,就是该电阻的可靠度。

显然,当环境温度不同,电流负荷不同,工作时间不同,参数漂移不同时,电阻的可靠度也就不会一样。

可靠度用概率来度量。

概率可用事件出现的频率来解释。

例如,某种型号的洗衣机在普通家庭连续工作5年的可靠度是90%,如果用频率来解释概率,则意味着这种洗衣机在售出100台於5年内大约有90台仍能使用,而大约有10台将发生故障。

火箭等一次性使用的产品也常用成功率这个术语来代替可靠度。

2.平均寿命产品从处于完好状态开始,直到进入失效状态,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产品的寿命。

因此,作为可靠性的尺度,也可用时间来表示。

最常用的有MTTF(发生失效前的平均时间)和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两者都称为平均寿命。

前者用于不维修的产品,后者用于可维修的产品。

平均寿命,顾名思义,它是一批产品的寿命平均值,尽管单件产品的寿命可能完全不同。

除平均寿命外,对某些重要的产品常使用可靠寿命。

我们知道,产品的可靠度是随时间变化的,随着时间的延长可靠度会越来越低。

假定开始时产品的可靠度为1,以后在不同的时刻,产品的可靠度将具有不同的r值。

在可靠性工作中,经常需要知道,对于给定的r,产品的可靠度下降到 r时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这个时间就是产品的可靠寿命.3.失效率某些产品的可靠性,特别是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常用失效比例来测定。

比较容易理解的是所谓平均失效率。

它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平均失效率:失效产品的百分比 / 工作时间例如,某种调谐器的平均失效率为1%/1000小时,它的意思是100只这种调谐器使用1000小时平均有1只失效。

然而,在可靠性工作中更常用的是所谓瞬时失效率,简称失效率。

可靠性工程概论

可靠性工程概论

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技术 可靠性管理
日本以民用产品为主,大力推进机械可靠性的应用研究。
可 靠 性 工 程 的 基 本 内 容
1、 可 靠 性 基 本 理 论
2、 可 靠 性 设 计
3、 可试 靠验 性
4、 制造
集合论与逻辑代数; 图论与随机过程; 系统工程与人素工程学; 环境工程学与环境应力分析; 试验及分析基础理论。
热设计、 防潮、腐蚀、盐雾、
机械可靠性研究的历史
1980年, E.B.Haugen出版了比较全面的概率机械设计专 著。
20世纪70年代,美国将可靠性设计技术引入汽车、发电 设备、拖拉机和发电机等机械产品中。
20世纪70、80年代,Cambou等人提出了概率有限元法 计算复杂结构强度。
20世纪80年代,引入模糊数学描述强度—应力的关系, 计算模糊可靠度。
可靠性工程概论
质量的定义
质量: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要求 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1°产品的性能是否达到满足功能要求 的各项技术指标。
2°在工作中能否继续满足功能要求, 即技术指标保持程度和产品损坏情况。
质量与可靠性关系
从广义质量观看,质量涵盖可靠性 从狭义的质量观看,就是“符合性质量”
可靠性毕竟与狭义的质量管理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质量 出了问题,往往批次性很强
可靠性是更深层次的与设计、工艺相关的根本性 问题。
有些企业对于可靠性工程有一种错误观念,认为可靠性 工程是质量部门的事情,而设计部门却很少人员参与。
产品的可靠性是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决定了 在用户使用过程中,均是“可靠性”问题
迫切需要研究可靠性的原因
1.产品的可靠性与企业的生命、国家的安全紧 密相关。 2.产品性能的优化、结构的复杂化要求有很高 的可靠性。 3.产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使用场所的广泛性、 严酷性,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 4.产品竞争的焦点是可靠性。 5.大型产品的可靠性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科 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工艺可靠性试验概论

工艺可靠性试验概论

一、工艺可靠性试验的目的焊点在微电子封装产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积极优化焊接工艺,找出失效模式,分析失效机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对电子封装产业均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现代电子产品中采用微电子学器件和功能模组越来越多,微电子器件封装中的焊点也越来越细小,而其所承载的力学、电学和热力学负荷却越来越重,对焊点的可靠性要求日益增高。

例如,新型的芯片尺寸封装(CSP)、微间距的钎料球阵列封装(μBGA)、堆叠封装(POP)等技术,均要求通过焊点直接实现不同材料间的电气、热和机械等的连接。

就是这大量的、细小的、不可视的焊点的焊接质量与工艺可靠性,几乎决定了整个产品系统的质量和设计的总体可靠性。

而这些大量的微细焊点的焊接质量,就完全依赖于事先对其进行的工艺可靠性设计的精细度来确保。

也就是说,微焊点的焊点质量就完全依赖于微焊点焊接的工艺可靠性设计才能确保。

为了确保根据工艺可靠性设计所获得的指导原则而制定的可执行工艺规范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必须要对产品初始执行的组装工艺规范和工艺可靠性设计目标进行检验验证。

它构成了新产品工艺中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唯有通过工艺中可靠性验证的工艺规范,才可投放批量生产线使用。

显然工艺可靠性试验是有别于设计可靠性试验的。

工艺可靠性试验是围绕着影响工艺可靠性的诸因素来展开的,而且绝大多数都要通过对具体的焊点的微观分析,才能获得最终的正确结果。

工艺可靠性试验主要关注的是对经过组装后的PCBA上的微焊点的接合部,进行如下的必要的试验:(1)热负荷试验(温度冲击或温度循环试验)。

(2)按照疲劳寿命试验条件对电子器件接合部进行机械应力测试。

(3)使用模型进行寿命评估。

目前比较著名的模型有:低循环疲劳的Coffin-Manson模型,一般在考虑平均温度与频率的影响时使用修正的Coffin-Manson模型,在考虑材料的温度特性及蠕变关系时采用Coffin-Manson模型。

在焊点工艺可靠性测试中,应包括:●等温机械疲劳测试:根据等温机械疲劳测试结果,可以确认相同温度下不同材料的抗机械应力能力,同时还表明不同材料显示出不同的失效机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概论(一)一,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重要意义与发展历史实践教育我们,可靠性,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它的定义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也就是说,它是用时间尺度来描述的质量,是一个产品到了用户手里,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否稳定保持原有功能的问题。

可靠性高,意味着寿命长。

故障少、维修费用低;可靠性低,意味着寿命短、故障多、维修费用高;可靠性差,轻则影响工作,重则造成起火爆炸、机毁人亡等灾难性事故。

对于许多产品,我们不能只关心它的技术性能,而且要关心它的可靠性。

在某些情况下,用户宁可适当降低性能方面的指标,而要求有较高的可靠性。

可靠性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39年。

当时美国航空委员会提出飞机事故率的概念和要求,这是最早的可靠性指标。

1944年,纳粹德国试制V-2火箭袭击伦敦,有80枚火箭还没有起飞就在起飞台上爆炸。

经过研究,人们提出了火箭可靠度是所有元器件可靠度的乘积的结论,这是最早的系统可靠性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由于飞行事故损失飞机21000架,比被击落的还要多1. 5倍。

1949年美国海军电子设备有70%失效,每一个使用中的电子管,要有9个新电子管作为备件。

1955年美国国防预算30%用于维修和使用,以后又增加到70%,成为不堪忍受的负担。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在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理论与应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1950年,成立了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工作组,以后改组为国防部电子设备可靠性顾问团(AGREE)。

这个组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著名的AGREE报告棗美国可靠性工作的指导纲领。

以后又相继成立了元器件可靠性管理委员会。

失效数据中心(FARADA)、政府与工业界数据交换网(GIDEP )等组织,研究元器件失效规律,定期发布可靠性数据,为研制与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经过长期研究,制订了一系列通用军用标准,有力地指导了可靠性工程与管理实践。

美国军用标准MIL-STD-785B“设备和系统研制和生产阶段可靠性计划”,是可靠性管理标准,对美国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一系列的工作,美国在军事装备可靠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日本从美国引入可靠性技术以后,将军事工业方面的可靠性经验在民用工业方面推广,取得了后来居上的显著效果。

日本汽车、彩色电视机,收录机等产品所以能够占领美国以及国际市场,性能、价格相仿而可靠性胜过一筹,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我国可靠性工作起步也比较早,50年代就建立了温热带环境暴露试验机构。

1972年在这个基础上组建了我国唯一的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研究所,着手可靠性与环境试验、失效分析、数据处理等研究工作。

70年代中期我国电子、机械、仪表、邮电、航天、航空、电力、三军等系统陆续开展了可靠性工作。

一般都是从调查研究、可靠性教育入手,接着是建立可靠性管理、研究、试验、数据、情报等工作机构,制订可靠性标准,对产品提出指令性的可靠性指标,进行可靠性考核与可靠性试验,对试验中发生的失效进行失效模式与机理的分析研究,提出纠正措施。

从国际上来看,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发展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调查准备阶段,主要特点是提出可靠性问题,进行基础理论研究,提出工程技术与管理方面的要求。

第二阶段,是统计试验阶段,主要特点是对元器件及整机进行可靠性试验与环境试验,对可靠性进行定量怦估与分析改进;开展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工程理论研究。

第三阶段,是可靠性物理阶段,主要特点是对元器件、整机及系统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失效分析,从材料、设计和制造等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失效。

第四阶段,是可靠性保证阶段,主要特点是开展系统的可靠性管理,对各个环节以及全寿命周期进行控制,实现可靠性保证。

这四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交叉、逐步地发展与完善。

即使进入了可靠性保证阶段,基础理论研究、统计试验、失效分析等工作仍有着重要作用,其本身也不断有新的发展。

可靠性之所以受到人们更大的关切和重视,主要是因为:①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消费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对电子、机械设备的功能以及自动化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设备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使用的元器件、部件也越来越多。

最早的矿石收音机只有几个零件、半导体收音机的元器件约有100多个,电视机的元器件有几百个,通信机的元器件有几千个,机载电子设备的元器件有几万个,而大型计算机、宇航系统达到几十力到几百万个,有的大系统已达到1000万个以上。

而其中某个元器件、某个焊点的失效,就足以导致整个设备以及系统的失效,并造成严重的后果。

②随着电子、机械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它们的使用环境也越来越复杂和严酷。

室内、室外、陆地、海洋、深海、高空、热带、寒带,车载、机载、舰载,各种环境的温度应力、机械应力、气氛应力以及电磁、核辐射等等应力越来越强,使电子设备受到严酷的考验。

一旦某个应力超过了设备的强度,便将导致设备以至系统的失效。

③随着商品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民用、工业用产品和军用产品的用户,不仅要求产品的技术性能先进,而且要求可靠性高。

国内外的专家都指出,现在和将来,市场竞争的焦点是可靠性,只有那些了解并能控制自己产品可靠性的企业,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生存。

一个可靠性差的商品,不但不能在国际贸易中占领市场,在国内市场上也不会站住脚。

产品责任法的推行,消费者组织的建立,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等要求。

由于产品可靠性、安全性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不但要向生产者追赔直接损失,而且要追赔间接损失,一个事故就可以导致一个企业的破产。

二、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经济效益美国开展可靠性工作较早,取得的效果也最为显著,特别表现在军事装备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可靠性工作,军用元器件的失效率达到七级至九级。

整机及系统的可靠性与50年代相比,提高了二~三个数量级。

日本从美国引进了可靠性技术,而且广泛用于民用产品的研制与生产,使元器件的失效率及不良率分别达到FIT(1 x 1E-9/小时)和PPM(1 x1E-6)级水平;整机产品的可靠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成为打入美国市场、畅销全世界的决定因素。

我国电子、机械、仪表、邮电。

航天、航空、电力等系统开展可靠性工作以后,也都取得了显著效果,元器件和整机、系统的可靠性都大幅度提高。

三、可靠性工程与管理的基本工作内容:1.理论可靠性理论是随着经济技术发展的需要发展起来的,同时,它又对可靠性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可靠性基础理论主要是可靠性数学、可靠性物理、可靠性管理,专业技术理论主要是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工艺、可靠性试验技术、环境试验技术、维修性工程等。

2.设备可靠性设备包括失效分析设备、制造专用设备、检测设备:可靠性试验设备、环境试验设备、计量设备、数据处理设备等。

这些设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添置或自制,常用的应该自备,非常用的可以通过协作和联合的方式共同使用。

3.标准可靠性标准是可靠性工作的依据,是指导可靠性工作,使其规范化、优化的保证。

可靠性标准包括基础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设计标准、工艺标准、检验标准、试验标准、认证标准、认定标准、安全标准以及安装规范、使用规范、维修规范。

采用国际标准是加速我国产品标准化,迅速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水平的重要途径。

美国军用可靠性标准(MIL)是国际上较完整、严密的标准体系,世界各国普遍引用用,也是我国军用可靠性标准的主要依据。

国际电工委员会可靠性标准(IEC)低于美国军用标准,是国际上可以接受的标准,是我国出口产品的重要依据。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借鉴国际标准结合本国实际情况,制订了一系列可靠性标准,其中有的直接采用,有的等效采用了美国军用标准和国际电工委员会的标准,对我国可靠性工作起了重要指导作用。

广义地说,国家各级行政领导机关部门制订的各种条例、办法等行政管理规定,也起了标准的作用。

4.技术可靠性专业技术是实现可靠性的技术手段。

可靠性工程不但选用SQC(Statistical Quality Control)技术,而且有许多专业技术,包括设计、工艺、使用维修、试验、分析等5个方面:可靠性设计为产品可靠性奠定基础,未进行可靠性设计的产品必然存在着许多设计缺陷,造成“先天不足、后患无穷”。

可靠性设计包括可靠性预计、可靠性分配、元器件应用、热设计、电磁兼容设计、漂移设计、三防设计、抗振设计、冗余设计、潜在通路分析、结构设计、机械概率设计、抗疲劳和磨损腐蚀设计、人机工程设计、维修性设计、失效安全设计、安全性设计、工艺设计以及其他特殊设计、可靠性增长等。

可靠的制造工艺是实现设计可靠性的技术手段,设计可靠性与制造可靠性共同决定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与可靠性密切相关的工艺有装联工艺、安装工艺、包封工艺、灌注工艺、涂敷工艺、清洗工艺、金加工工艺、热处理工艺、密封工艺、包装工艺、监控工艺、筛选工艺等。

使用与维护技术与产品使用可靠性密切相关,是维持产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也是降低维护费用的重要手段。

它包括使用资料、使用者控制、使用条件控制、运行监控、故障预测、故障诊断、修复技术、维修大纲、维修设备与备件、维修网点、技术培训、数据收集与反馈等。

试验评估技术是评估产品可靠性水平、环境适应性及安全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取得信息及时改进设计、工艺及管理的重要手段。

试验评估技术包括可靠性试验技术、环境试验技术、安全试验技术、认定试验技术等。

失效分析技术是分析电子元器件、机械零部件及整机、系统的失效模式、失效机理以提出纠正措施的有力工具,在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的各阶段都得到广泛应用。

失效分析技术包括理化分析、逻辑分析、统计分析三方面。

理化分析是应用分析仪器从物理化学角度解剖分析材料、元器件、零部件的失效。

逻辑分析是应用故障模式、效应及后果分析(FMECA)与失效树(FTA )等逻辑分析技术对元器件、零部件、整机以及系统进行失效分析。

统计分析是用概率统计等数学工具对失效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掌握它的统计规律。

5.管理可靠性管理是对可靠性工作的各个环节以及产品的全寿命周期的各项技术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既定的可靠性指标。

它在整个可靠性工作中处于领导和保证地位;离开了可靠性管理,各项可靠性技术活动将无法进行。

可靠性管理可以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个方面。

其中,又以自上而下的可靠性宏观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宏观管理由政府主管部门实施,有关的学会及协会配合进行。

,宏观管理包括政策、法规、条例、国家与专业标准,管理体制、中期和长期规划、指标考核、基础研究、计量、检查监督、质量跟踪、国家与行业可靠性情报交换、国家与行业可靠性数据交换、质量认证、安全性认证、生产许可证、创优评比、技术交流及教育培训等方面。

微观管理由企业、研究所等基层单位实施,包括方针目标、规章制度、企业标准、组织机构、可靠性计划、指标与考核、应用研究、设计与评审、质量认定、工序控制、试验监督、质量跟踪、计量维修服务、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情报收集与应用、数据收集与应用、技术交流、岗位培训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